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医学院校中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瓶颈问题,医学院校应以创新的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开拓社会实践新途径和构建培养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94-01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的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次凸显。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等问题成为制约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瓶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院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其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这也是医学院校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发展战略的需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国家竞争力、科技生产力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2.1 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与核心,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力。在高校大幅扩招的大众教育时代背景下,目前医学院校传统应试教育缺乏特色,填鸭式教学,脱离社会需求,知识老化,致使大学生学习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联想、发散以及逆向思维能力欠缺,创新欲望与洞察力欠缺,创新潜能有待开发。具体表现为遇到实际问题思维方式呈单一和直线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用常规方法去考虑和解决问题,没有新意和突破,不会举一反三,缺乏创新所需的洞察力和深层次思考能力及自我探索学习能力。
2.2 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医学院校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社会实践活动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现实表明医学院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投入不足,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缺乏,实践内容层次不高、实践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不强,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又注重知识理论的灌输,忽视创新教育,最终导致学生实践观念的淡薄,知识面狭窄,实践技能和方法创新能力不强,动手实践能力欠缺,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 医学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
3.1 以创新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医学院校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与探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传统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应以创新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变传授知识为传授学习方法,以开放的思维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去获取和探索新知识,引导学生确立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积极开展研究性课外独立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索信息、获取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研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由继承型向创新型的根本转变。[1]
3.2 加大投入开创社会实践新途径:在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临床实践对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技能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大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活动,能够获取更多的社会知识和实践经验,增强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灵感,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同时还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练就大学生良好的创新品质。
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临床实践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积极拓宽临床实践活动领域,不断创新实践内容和形式,广泛吸取社会资源,促进校外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构建综合类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载体,以加大对学生毕业实习的支持力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3.3 构建培养医学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激励机制:现实表明当前大学生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缺乏创新的兴趣,缺乏创新的观念和欲望。[2]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院校应从基础入手,构建有效激励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兴趣。首先,学校应改进教风与学风,创新管理模式,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活动氛围和锻炼环境;其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用多元标准来综合考核学生;再次,高校应建立舆论激励机制,广泛深入的向大学生灌输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引导其高度认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大意义;最后,通过科学理想教育,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临床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兴趣。
参考文献
[1] 赵风.研究性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2] 刘芳.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5)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94-01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的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次凸显。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等问题成为制约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瓶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院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其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这也是医学院校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发展战略的需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国家竞争力、科技生产力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2.1 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与核心,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力。在高校大幅扩招的大众教育时代背景下,目前医学院校传统应试教育缺乏特色,填鸭式教学,脱离社会需求,知识老化,致使大学生学习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联想、发散以及逆向思维能力欠缺,创新欲望与洞察力欠缺,创新潜能有待开发。具体表现为遇到实际问题思维方式呈单一和直线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用常规方法去考虑和解决问题,没有新意和突破,不会举一反三,缺乏创新所需的洞察力和深层次思考能力及自我探索学习能力。
2.2 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医学院校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社会实践活动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现实表明医学院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投入不足,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缺乏,实践内容层次不高、实践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不强,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又注重知识理论的灌输,忽视创新教育,最终导致学生实践观念的淡薄,知识面狭窄,实践技能和方法创新能力不强,动手实践能力欠缺,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 医学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
3.1 以创新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医学院校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与探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传统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应以创新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变传授知识为传授学习方法,以开放的思维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去获取和探索新知识,引导学生确立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积极开展研究性课外独立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索信息、获取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研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由继承型向创新型的根本转变。[1]
3.2 加大投入开创社会实践新途径:在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临床实践对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技能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大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活动,能够获取更多的社会知识和实践经验,增强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灵感,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同时还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练就大学生良好的创新品质。
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临床实践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积极拓宽临床实践活动领域,不断创新实践内容和形式,广泛吸取社会资源,促进校外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构建综合类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载体,以加大对学生毕业实习的支持力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3.3 构建培养医学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激励机制:现实表明当前大学生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缺乏创新的兴趣,缺乏创新的观念和欲望。[2]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院校应从基础入手,构建有效激励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兴趣。首先,学校应改进教风与学风,创新管理模式,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活动氛围和锻炼环境;其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用多元标准来综合考核学生;再次,高校应建立舆论激励机制,广泛深入的向大学生灌输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引导其高度认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大意义;最后,通过科学理想教育,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临床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兴趣。
参考文献
[1] 赵风.研究性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2] 刘芳.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