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策略的培养方法探讨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知策略指学生在认知加工中的自我评价、自我觉察以及自我调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认知策略的培养,促进他们能力的全面发展,利用比较辨析法,加强学生概念理解与记忆,利用认知同化策略,引导学生构建化学新知识,通过类比迁移法,帮助学生知识延伸与巩固,通过提纲图示法。促进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生;认知策略;培养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在技能学习中,认知策略是对学生思维与学习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技能,认知策略指学生在认知加工中的自我评价、自我觉察以及自我调节,在学习与解决问题中,需通过思维选取一定的手段或方式,以支配学习与思维行为,认知策略的水平不同所选择方式也就不同,而其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信息加工,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认知策略的培养,促进他们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比较辨析法,加强学生概念理解与记忆
  在化学课程中,概念较为抽象、知识点较多,因而学生感觉学习与记忆困难,常常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究其原因,学生在概念的认识上仅停在知识的感性记忆上,未能理解与把握概念,当学习字意与语意类似的概念,如,原子与元素、化合物与纯净物、电离与电解、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等,则会张冠李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比较辨析,使其理解与掌握相近概念的本质含义、应用范围、相互联系,教学一些意义相反且相互联系的概念时,则可用比较辨析来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如,水解与酯化反应、加成和消去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等。
  在学习化学新概念时,若原有的知识不清晰或不稳定,可通过比较辨析法找出新旧概念之间的异同点,这样,不但加深原有概念清晰度与稳定性,还可保持新概念的记忆,如,物质的质量分数与量浓度,这是常见的表示溶液与其所含溶质关系的不同方法,而它们的换算则是一个教学难点,若将其比较辨析,则会发现它们均是表示溶液与溶质的关系,只是溶质的量与溶液的量的表示方式不一样,表示溶液的量:质量分数中,以质量表示;而量浓度中,则以体积来表示,溶质的量的表示也是不同的:质量分数中,以质量来表示;而量浓度中,则以物质的量表示,这样,通过比较辨析,学生便能明确它们的换算实质,从而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二、利用认知同化策略,引导学生构建化学新知识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知识的获得需基于已有知识结构,通过提取与新知相近、有联系的旧知识,并产生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然后使新知“固定”与“归属”,从而构建起新知结构,这一过程即认知同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向学生示范认知同化策略,促进他们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制取气体的装置,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学习时,学生对氧气的实验制法已有了掌握,所以,在氨气制取装置中则可通过氧气制取装置来同化,对其制取装置一样的原因进行比较,然后学生掌握气体制取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状态对反应装置的基本要求后,又可同化上升到固体和固体加热反应来制取气体时,怎样选取反应装置,同样,对于液体与固体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相互反应时选取制取气体装置,均可应用同化策略进行学习,这样,不但巩固了原有知识,还有利于新知识的构建。
  三、通过类比迁移法,帮助学生知识延伸与巩固
  为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与完善,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另外一种认知策略——类比迁移,通过类比法,将所学知识向另一知识迁移,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习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通过类比迁移法帮助学生掌握与体验新知。
  例如,“化学平衡理论”的教学,这一内容是较为抽象的基本化学原理,学习难度大,而学生已学习了溶解平衡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可类比溶解平衡,将其迁移于化学平衡中,化学平衡的各影响因素则可迁移反应速率的各影响因素,而在化学平衡的各影响因素认识后,可以类比迁移到盐的水解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让他们分析为何盐的溶液中,其酸碱性会不同,讨论如何抑制或促进盐的水解,在知识迁移中,教师应重视一般原理与基本概念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原理与迁移策略,另外,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知识迁移外,还应指导他们技能与策略的迁移,如,卤素性质的认知同化策略,可迁移至碱金属元素、氧族元素性质的探究,类比迁移法既可用于学习课本知识,还可推理与分析未知知识;不但可用于解化学计算题,还可解合成题、推断题等。
  四、通过提纲图示法,促进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尽管新知识在头脑中已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但这只是纵向的联系,很难构建知识体系,因此,为了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在记忆中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在教学中应隔一定阶段引导学生把孤立、分散的知识进行组织与归纳,并表示出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而提纲图示法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能够把语言方式的信息变为图示的视觉信息,更直观化、条理化、简单化地呈现出知识点的关系。
  如,学习完卤素、碱金属或其他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提纲法对其进行总结与概括,学习初期,教师可提供提纲结构,留出一些提纲空位让学生补足,学习中期,只提供给学生小标题与大标题数目,使其完成小标题及其内容,最后,让学生自己概括与总结出提纲,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知识,把握它们的共性,还掌握了各知识点的层次及其逻辑关系。
  此外,图示法也是表现知识点的联系的一个途径,例如,学习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概念以图示法总结出微粒数、物质的质量及溶液体积或气体体积的联系,这样,不但把零散孤立的各知识点进行横向联系,同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参考文献:
  [1]赵宁.中学化学实验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蔡志吉.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
其他文献
一、离子共存条件  不同的离子(阴、阳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条件是相互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如果相互之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不能大量共存。
摘要:本文阐述了人文教育内涵,揭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论述了新课标形势下,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探索。  关键词:化学教学;人文教育;科学教育
网络教学提出至今已有十年,这次延期开学对建设十年的网络教学做了全方位的检验.网络教学顺利进行三个月,效果有目共睹.针对高职会计类专业课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实证
摘要: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只有经过反思,才能有效剔除掉教师原有经验中的无益成分,提炼出原有经验中的精华部分,并加以系统化,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并将反思融入教育教学中,让反思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关键词:反思;教育教学  初为人师时,天真的认为只要兢兢业业,必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一职,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我发现课堂上:学生目光呆滞、思维贫乏、反应迟钝
摘要: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中学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物理学习中面临着学习方式单一、教师专业素质不到位、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解决学生自发学习与教师善于教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课程;学习方式  物理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物理课程的研究与发展成为推动物理人才培养,物理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对物理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作为教师,不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能力,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数学思想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思想
摘 要: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音乐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对情感的一种体验,而审美的培养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应为学生尽可能营造一种学习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够融入音乐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情境;内容;情感  开设小学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
摘要:新课标的深化与改革,既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机遇,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挑战,教师要准确理解与把握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结合课标与教材体系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思考  面对新教材,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全新的思维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让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感受化学知识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指导与引导作用,营造民主而和谐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利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想象思维与逆向思维能力;重视实验与设计,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倡导“教为导,学为主”的教学思想,重视教学中教与学方法的创新,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教法与学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需求也日益增大,教育界也愈发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就高校油画教学而言,由于在美术教学中占据较高地位,而且能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等作用,所以高校对其十分重视。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校油画教学存在众多问题,而且应用型人才培养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教学亟须改革。因此,本文从高校油画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并重点研究了油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