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数学教师都上过平均数这节课,也听过很多精彩的平均数展示课。“平均数”教学历来是受专家、名师和普通教师关注的一个经典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平均数,而忽视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其实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描述统计数据资料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纵观新课标之后的教材,几乎所有的教材都把平均数与“统计与概率”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给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想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利用统计图表,使让学生理解和学习平均数的有关知识。
一、利用统计图表感受产生平均数的需要
对小学生来说,“集中量数”这样的专业术语是难以理解的,可以出示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五(1)班第一小组的男、女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0个球。他们投中的个数统计如下表。
师:这是男女生投篮成绩统计表,你们认为是男生投的准些还是女生投的准些?
这个问题主要指向于选择哪个统计量进行比较。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投篮比赛情景,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学生会感到当人数不相同时,看一个人的成绩或总成绩都是不合理的,有利于体会到用平均数的大小来比较的优越性,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在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学生请出了“平均数”。孩子们已经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求平均数的迫切需求。这样的概念引入着眼于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的过程。
二、利用统计图表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一般都能理解先算总个数,再把总个数除以人数,求出男生人均的投篮个数的方法。但是,我们的课堂要重视学生建立平均数的直观表象,可以利用条形图呈现每个男生投进的个数,再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师要重视利用这个几何直观图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移多补少,把大家变得一样多,一样多的这个数就是平均数,这个数可以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看女生投篮的条形统计图,再次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算出女生投篮的平均数。
通过统计图表呈现原始数据,然后计算平均数,比较贴切地将求平均数嵌入了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利于学生自己体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绘制统计图表与求平均数间的关系。当然,用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让学生在看图中自己搜集求平均数所需的数据,还利于学生用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来揭示平均数的意义,为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提供了感性支撑。
三、利用统计图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怎样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数,我们还是可以借助统计图,结合直观演示,挖掘出平均数的深刻内涵,还原统计图的过程中理解它的“虚拟”意义。
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投进7个后,我追问:7个是表示明明投进的个数吗?计算出女生平均每人投进6个后,可以启发学生讨论,6个是谁投进的个数,究竟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比较两个6的含义,从而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不一定是其中的数据,再次理解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的作用。安排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本质内涵,把握平均数的意义。
四、利用统计图表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练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必须的,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练习也要注入新的内涵。需要在进行基本训练的同时,努力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就此我也进行了尝试和思考。在练习设计中,大幅删减了纯粹的技能训练,每个练习题在保证基本的双基训练功能前提下,都力图呈现不同的侧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在知识技能以外的其他方面得到提升。例如:
1. 下面是书法兴趣小组同学给一幅作品的评分。
(1) 该小组同学评分的平均分是多少?
(2) 画一画,用一条水平的线段表示平均分的位置。
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估计这组数据的平均分,可以丰富学生对于平均数的认识。比如,平均数不可能比最大的数大,也不可能比最小的数小,一定是处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让学生用一条水平的线段在统计图中表示平均分的位置,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平均数所处的位置和平均数的属性。
2. 学校评选“小小歌唱家”,聪聪和迪迪进入了决赛,下面是7位评委给他们的评分。
通过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学生体会到正规的比赛中,先去掉一个最高(低)分,再求平均分的合理性。结合具体的数据引导学生体会:原始数据的大小对平均数的影响,平均数在反映一组数据一般水平时的局限性,以及减少不正常数据对平均数影响的技巧等等。
3. 设计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了解一下小组内同学的跳远成绩,算一算小组的平均成绩,再和其他小组交流,比较一下。
通过这个统计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中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将求平均数的练习放在一个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中加以训练,比较好地阐释了“平均数是一种统计量”的本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内容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实际上是人的一种世界观,是对人、生存空间甚至宇宙特点的看法,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这也是教学中需要渗透的知识。
通过“平均数”这个课例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知识还是这些知识,但通过这些知识所要传递的理念和思想,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平均数的教学已经呈现出了新的气象。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教师的观念对数学课的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关注对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习得,让我们的数学教学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利用统计图表感受产生平均数的需要
对小学生来说,“集中量数”这样的专业术语是难以理解的,可以出示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五(1)班第一小组的男、女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0个球。他们投中的个数统计如下表。
师:这是男女生投篮成绩统计表,你们认为是男生投的准些还是女生投的准些?
这个问题主要指向于选择哪个统计量进行比较。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投篮比赛情景,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学生会感到当人数不相同时,看一个人的成绩或总成绩都是不合理的,有利于体会到用平均数的大小来比较的优越性,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在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学生请出了“平均数”。孩子们已经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求平均数的迫切需求。这样的概念引入着眼于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的过程。
二、利用统计图表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一般都能理解先算总个数,再把总个数除以人数,求出男生人均的投篮个数的方法。但是,我们的课堂要重视学生建立平均数的直观表象,可以利用条形图呈现每个男生投进的个数,再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师要重视利用这个几何直观图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移多补少,把大家变得一样多,一样多的这个数就是平均数,这个数可以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看女生投篮的条形统计图,再次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算出女生投篮的平均数。
通过统计图表呈现原始数据,然后计算平均数,比较贴切地将求平均数嵌入了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利于学生自己体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绘制统计图表与求平均数间的关系。当然,用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让学生在看图中自己搜集求平均数所需的数据,还利于学生用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来揭示平均数的意义,为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提供了感性支撑。
三、利用统计图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怎样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数,我们还是可以借助统计图,结合直观演示,挖掘出平均数的深刻内涵,还原统计图的过程中理解它的“虚拟”意义。
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投进7个后,我追问:7个是表示明明投进的个数吗?计算出女生平均每人投进6个后,可以启发学生讨论,6个是谁投进的个数,究竟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比较两个6的含义,从而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不一定是其中的数据,再次理解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的作用。安排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本质内涵,把握平均数的意义。
四、利用统计图表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练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必须的,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练习也要注入新的内涵。需要在进行基本训练的同时,努力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就此我也进行了尝试和思考。在练习设计中,大幅删减了纯粹的技能训练,每个练习题在保证基本的双基训练功能前提下,都力图呈现不同的侧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在知识技能以外的其他方面得到提升。例如:
1. 下面是书法兴趣小组同学给一幅作品的评分。
(1) 该小组同学评分的平均分是多少?
(2) 画一画,用一条水平的线段表示平均分的位置。
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估计这组数据的平均分,可以丰富学生对于平均数的认识。比如,平均数不可能比最大的数大,也不可能比最小的数小,一定是处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让学生用一条水平的线段在统计图中表示平均分的位置,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平均数所处的位置和平均数的属性。
2. 学校评选“小小歌唱家”,聪聪和迪迪进入了决赛,下面是7位评委给他们的评分。
通过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学生体会到正规的比赛中,先去掉一个最高(低)分,再求平均分的合理性。结合具体的数据引导学生体会:原始数据的大小对平均数的影响,平均数在反映一组数据一般水平时的局限性,以及减少不正常数据对平均数影响的技巧等等。
3. 设计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了解一下小组内同学的跳远成绩,算一算小组的平均成绩,再和其他小组交流,比较一下。
通过这个统计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中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将求平均数的练习放在一个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中加以训练,比较好地阐释了“平均数是一种统计量”的本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内容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实际上是人的一种世界观,是对人、生存空间甚至宇宙特点的看法,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这也是教学中需要渗透的知识。
通过“平均数”这个课例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知识还是这些知识,但通过这些知识所要传递的理念和思想,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平均数的教学已经呈现出了新的气象。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教师的观念对数学课的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关注对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习得,让我们的数学教学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