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进高校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hipa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学是指中国人原创的学问,是一个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和心血,具有浩瀚文献以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的思想、学术体系。成都大学以创建省级精品课程为抓手,充分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在校园大力宣传普及国学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利用网络新媒体,实现师生课后关于国学经典的交流与沟通互动等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推进了国学经典进高校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的改革。
  关键词:国学经典;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2500多年来,国学不仅深刻持久地影响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走向,提供了中国士大夫和普通民众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要养分和依据,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所有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民族始终能够维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其许多思想和情愫能跨越千百年时空,至今依然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对其他文明也广泛辐射并发生深刻影响。国学主要来自中国古典文化,它的内涵博大精深,主要文献分类有经、史、子、集,核心思想为儒、释、道三部分,主要支撑平台是文史哲。通过我们比较全面的调研、查新,目前国内高校尚无一所有对全校所有本科学生作为必修课开设的国学课程,值得我们率先探索。
  一、国学经典进高校课堂的的探索与实践的背景和目的
  《国学经典导论》课程是在原《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基础上,整合相关学院师资力量而开设的。《大学语文》最初开设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设对象是非汉语言专业的其他专业,性质为选修(或必选)课程,开设时间是一学期,每周3节,共54课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成都大学又为文科部分专业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等选修课,基本适应了当时教学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选拔的大学生,立足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修养比较单薄,方兴未艾的“国学热”为弥补这种缺陷提供了机遇。从2007年开始,我们为全校非中文专业开出全校任选课《国学经典导论》。2009年5月22日,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教授在市政府主持召开了“研究国学经典进课堂工作会”,会议强调成都市属高校要以必修课的形式,将国学经典引入课堂。作为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高校,成都大学一直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除举办形式丰富、内容生动、意义深刻的国学讲座和国学活动外,在很早之前学校就将国学经典教育引入课程教学环节,先后开设了《中国历史文化专题》、《中华文化要略》、《老子与民生》等国学课程。因此,学校接到任务及要求后,立即动员部署,富有成效地启动了该项工作。
  成都大学决定,从2009级所有本科学生开始,将原来的选修课《国学经典导论》作为必修课开设,全面取代原有的《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同时,从2009年秋季开始,面向全校2008级以前的本、专科学生,每个学期分别滚动开设了一个200人的选修课班。通过对国学精粹的讲授,使成都大学的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明显加深,有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构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人格,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与人生追求,升华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做人做事的品位。
  二、国学经典进高校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的方式、方法
  (一)网络课程内容完备、新颖
  该精品课程建设的网络课程(课件)内容完备、新颖。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1. 课程讲授PPT,是本课程全部课堂教学的精华,8章教学内容,重难点全部展示无遗。
  2. 国学大师风采,介绍从古至今100位国学大师风范,图文并茂,详略得当。其中既有大师们的200-300字左右的情况简介,又有2000-8000字左右的较为详细的介绍,便于师生的教与学。
  3. 国学典籍概略,介绍了从古至今经史子集代表作60余部,与国学大师风采交相辉映。亦为详略两种介绍:既有200-300字左右的情况简介,又有2000-8000字左右的较为详细的介绍。
  4. 古代职官沿革,介绍古代制度、职官发展变迁,便于了解国学传承的社会历史背景。
  5. 古代艺术欣赏,领略书法、绘画、工艺、雕塑各22件代表作品的艺术神韵。[1]
  (二)整合全校师资力量,实行专题式教学
  本课程依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主体,集中全校文史哲方面优秀而有志于国学传播与弘扬的人才,组建数量足够、水平有保障的教师队伍,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和结构优化,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开创性的工作。
  实行专题式教学,即每个教师只针对一个专题精心备课,严谨施教。教师可在三个层面进行教研活动:专题组内的相互学习借鉴;整个教改师资团队的定期(每学期不少于一次)交流;外聘高水平专家进行讲座后的交流。成都大学已经举办过两次全员的国学经典导论专题学术、教学研讨活动,并且与成都市社科联联合举办了本专题的学术沙龙,受到有关媒体的高度关注。
  同时,学校特别注意加强对本课程教学人员的培养和辅导,如优化本课程人员的知识结构,鼓励本课程年轻教师外出深造,为本课程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良好教学素质和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
  (三)课程教学的全程录像和学生实践活动的视频资料全部上网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每门精品课程建设,均应“在网上提供30-50分钟的课程负责人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本课程将8位老师讲授的30节录像课全部上网,均为课堂教学实录,内容充实,信息丰富,方法多样,条理清晰,表达生动。
  同时,“实验指导”栏目已经上传的国学经典导论视频资料有四个,即:2009年5月首届国学活动视频,2010年5月第二届国学活动视频,2010年国学省博行视频,2010年国学金沙行视频。视频资料全是现场实录。[2]
  (四)教学方法和实施办法独具特色
  一是与四川省博物院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这两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密切合作,利用这两所博物院(馆)的丰富的、珍贵的馆藏文物,组织学生参观,结合文物学习、考察,在期末考试中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
  二是与学生会、共青团组织合作,每年在学校推出国学学习、推广活动。2009年5月,结合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举办了成都大学首届国学学习推广活动。采用经典诵读、书法、礼仪表演等活泼、多样、生动的形式,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关注。2010年5月,又举办了成都大学首届国学学习推广活动,校领导和学校学工部门、团委、各学院相关负责人也欣然到场。活动采用经典诵读、书法、礼仪表演、话剧演出、古筝与琵琶合奏等形式,互动性强,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参与。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既重视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广大学生对国学的亲近感和亲切感,提升他们对国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每学期国学期末考试时,不仅要求学生写一篇800-1200字左右的国学经典学习感想和体会,而且还要组织各学院、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代表和部分国学老师进行座谈,围绕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老子、庄子等名家名言,畅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和教师的师德师风现状。
  学校以开设《国学经典导论》课为契机,以点带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国学、用国学、扬国学的热潮,真正让国学精粹和民族精神融入学生的灵魂,并化为现实的行动。现在学校已形成了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优秀传统、做时代新人的浓厚氛围,无论是在校园里的“寻知桥头”、“嘤鸣湖畔”,还是在教学楼的走廊、教室,处处都可以听见学生诵读经典的琅琅书声。正如四川大学冉光荣教授在《国学经典导论》所作的“序”所说:“在该校校园的晨读中,除了外语,国学经典的诵读也若丝竹管弦声,令人欣慰。”全校师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学风、教风得到了根本好转,校风、校貌焕然一新。
  (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广泛参与教学互动环节活动
  《国学经典导论》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建设启动仅三个学期,本课程的网络点击量已经突破60000次,排名全校第一。教学互动的帖子已经达到3484条,学生采用实名制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所提问题都能结合课程学习发问,课程组的教师做到了每条必复,局部做到“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缺憾。
  本精品课程的建设,得到国内专家的高度认可。黑龙江省文联主席兼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导傅道彬教授认为,成都大学的《国学经典导论》课程建设,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其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结构体例繁简得当,课程建设的网络化、互动性、智能化功能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在实验指导板块,打破了文科理论类课程的传统讲授方式。在学生实践活动和学生实践视频栏目,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5月成都大学的学生们推出的国学器物展演活动就能够很好地将传统文明与“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有机结合起来,这在所有高校中是很罕见的……该课程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3]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比较文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博导曹顺庆先生看了成都大学《国学经典导论》课的相关书面和网上资料,以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以下几点评价:①课程的创新性:在目前全国所有的本科院校中,只有成都大学把对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作为一门所有本科生都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并受到绝大多数学生(据该课程谭平教授所作的调查统计,达90%以上)的喜欢或认可,这在高校中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创举。许多文史哲实力不俗的高校都未能做到这一点。②教材编写得特色鲜明,亮点突出。③课程的实习实践也富有特色。④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学科结构合理,学术、教学水平能够承担起建设高级别精品课程的任务。⑤该课程得到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教育局的重视、督促、支持,作为一个地方性高校,这是一个很好的宏观支撑条件,也鼓舞着该校把本课建设成高水平精品课程。[4]
  三、国学经典进高校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总结
  (一)高质量的文字主教材,为《国学经典导论》精品课程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每门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课程教材应是高水平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优秀教材可以是课程组自行编写、制作的教材,也可以是国家级优秀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认为《国学经典导论》“教材编写得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国学博大精深,内容浩繁,如何剪裁和编撰才能适合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学生阅读的需要,《国学经典导论》是处理得相当好的。其鲜明特色是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全局性与地域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阅读相呼应,图文并茂,注重文字叙述的生动简洁,是目前用于本科生系统国学教育的一本优秀教材”[5]。
  高质量的文字教材,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坚实的基础。课件设计、开发、制作是在忠实于文字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多媒体优势,创设学生个别化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多媒体课件必须以文字教材为基础,忠实于文字教材,在总体策划中,我们的“课堂教学PPT”部分便是对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集中、概括、提炼,基本上是忠实于文字教材。其次,对文字教材加以充实,形成了四个新的模块:“国学大师风采”,“国学典籍概略”,“古代职官沿革”,“古代艺术欣赏”。通过丰富的图片、实物,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种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特征及其代表作,极具观赏价值。既可给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直观的感性资料,又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还可以作为文学艺术欣赏的资料,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二)采用课题负责人负责制有利于优势互补
  《国学经典导论》精品课程组研制开发采用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组建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课程组的五位成员,全部是同名教材的主编和编写者,三名教授,两名副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国学经典导论》课程的责任教师、精品课程负责人,熟悉该课程文字教材,对于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都比较了解,负责该课程多媒体课件的总体策划和文字脚本的主要撰写工作;其余四位成员则分工合作,完成相应模块和内容的撰写,认真负责地回复网络平台的教学互动、回帖等工作。
  (三)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宣传、普及活动
  与学生会、共青团组织合作,每年在学校举办国学学习、普及、宣传、推广活动。在《国学经典导论》课程组的教师指导下,全部策划、 布展、演出活动均由学生完成,这使学生既学习了国学经典的理论,又能通过具体的活动增长才干。
  (四)以教改促科研,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该教改项目的实施,积极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前行。课程组成员已经在《教育与教学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高教探索》等刊物发表《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国学教育》、《国学需要大学,大学传承国学》等6篇教改论文。同时,通过本教改项目的实施培养、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该课程教学人员60%以上均为成都大学校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传承国学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共3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讲师6人,涉及汉语文文字、历史学、哲学等不同的专业;学历层次以博士、硕士为主:年龄做到老、中、青结合。课程组先后举办了4次大型的《国学经典导论》教学研讨会和学术沙龙,通过课程组自身的交流、探讨和外聘专家的讲座,学校教学专家督导组的重点跟进,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传承国学经典,扩大对外交流
  为了进一步拓展国学教学,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学习、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成都大学几乎在校内开设《国学经典导论》课的同时,就向教育部国家汉办申请在美国举办孔子学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1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下发文件,正式批准同意由成都大学与美国新罕布什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成为四川省内继四川大学后第二所成功申办孔子学院的高校。《国学经典导论》教材和相关网络教学资源也将随之在成都大学与美国新罕布什大学合作举办的孔子学院全面推广应用。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在世界上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成都大学已先后派出若干名优秀教师前往美国,与美国新罕布什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开设《国学经典导论》课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全世界人民更方便、更全面地了解中华国学的博大精深。这既标志着成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也是成都大学国学教育走向世界的开始。
  此外,国内部分高校如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警察学院等兄弟院校也积极与成都大学联系,利用我们的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料,在自己学校开设《国学经典导论》课。
  
  参考文献:
  [1] 2010四川省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网络课程(课件)[EB/OL].http://kext.edu.edu.cn/eol/jpk/preface/1978/index.htm.
  [2] 2010四川省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实验指导[EB/OL].http://kext.edu.edu.cn/eol/jpk/preface/1978/index.htm.
  [3][4][5] 2010四川省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课程
  荣誉[EB/OL].http://kext.edu.edu.cn/eol/jpk/preface/1978
  /index.htm.
其他文献
摘要:  文章以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本科毕业生基本要求,提出了符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满足学生发展及社会需求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最后以用人单位及校友、大四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对毕业生基本要求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培养目标;毕业生基本要求;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中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5年来取得一系列可视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全面发展;但相对于形式的繁荣而言,在无形的大学生文明素质和精神世界层面,其成效并不显著。本文在探讨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瓶颈的现状与原因基础上,探索通过经典研习的课程设置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宗旨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经典研习    “高等教育界的许多同行们都有这样的前瞻:再过十
期刊
摘 要:概括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内涵和合理性,指出这一体制目前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党委和校长的职责、二者间关系、实施程序和细则等方面的规定不完善,以及部分党委和校长管理经验的缺乏。借鉴我国公司法中关于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相关规定,对改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有效性提出如下思路。首先,清晰、具体地界定党委和校长的责任范围;其次,明确党委和校长之
期刊
收稿日期:2011-01-04  作者简介:黄晓波,华南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柯政彦,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广州/ 510631)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研究生就业和创业辅导研究”(编号09JGXM-ZD0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波兰经济体制转变后,波兰高校受到美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针对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政府制定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过程中对创新型工程师的急需,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西北工业大学与法国INSA-Lyon“3+2”工程师联合培养模式的经验和成果。以通过中外系统化的国际工程教育合作,实现工程人才的国内外同步联合培养以及培养体系的合理对
期刊
摘 要:基于H大学的调研数据,分析大学师生对大学精神的现状的看法以及对大学精神的理解,指出大学精神既体现学生的独立性、非功利性和超脱性,也体现教职工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理念。从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提出大学精神的构建应以生为本,充分考虑时代特色和大学生的特点,从多元化的路径来建设品牌项目和特色活动。  关键词:大学精神;科学发展观;对策研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学生未来目标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调查样本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175所普通本、专科院校的45559名2007级学生。数据统计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未来目标按重要性程度排在前三位的项目分别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拥有良好的人际网络”和“享有优质的精神生活”;性别与各项未来目标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男生期望追求事业成功,女生则更期望家庭幸福;男女学生在各项未
期刊
摘要:在美国高等教育招生市场中,作为消费者的学生及其家长具有很大的选择权。在学生及其家长的择校过程中,作为重要信息来源的美国大学指南和大学排行榜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大学排行榜对学生选择就读高校有一定影响,但更主要的影响体现在对高校的招生决策和招生过程中的行为方面。各高校为了提高自身排名,纷纷采取各种招生策略,其中包括实行提前录取、提供大量优才资助、大力投资满足学生利益的设施项目等。高校这些投
期刊
摘 要:大学生评教的本意是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因其对分数膨胀与等级膨胀的助推作用而饱受质疑与批评。本文认为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评教制度本身,而在于对其的误读与粗放使用:误将评教当作目的;忽视绩效政治及对绩效过程的控制,采取秋后算账的方式,用评教的均值给全体教员排名;错把评教当作孤立的事件,没有意识到评教是组织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评教的首要问题是组织系统的原因而非特殊原因。目前这种唯教员是
期刊
摘 要:采用修订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和“学业成就量表”,以广东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影响效应,以及基于这三者关系建立的中介作用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成就目标定向均对学业成就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对成就目标定向具有显著影响,并且成就目标定向在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确实存在显著的部分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