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西域女子化妆习俗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的服饰文化博采众长,特别是女子服饰是有史以来最艳丽的装束。当时以吐鲁番高昌为代表的西域女子的装束,一方面保持着本地区的风格,另一方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她们的服装样式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唐代西域妇女对化妆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仕女图》绢画,女舞俑、仕女俑、劳动俑等,再现了唐代西域妇女独特的化妆习俗。唐代西域女子的化妆,一般可分为画眉、红妆、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等几个步骤。
  画眉
  眉毛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部位,新疆古代饰眉的历史源远流长,早期是用石笔磨粉或是用树枝烧成炭条描绘眉毛。在距今2800年前的且末县扎滚鲁克墓葬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一具老年妇女的干尸,从她的面部我们可以看到,她双眉如柳叶,色黑如初描。在距今2500年前的鄯善县苏贝希古墓、汉代的温宿县包孜东古墓、洛浦县山普拉古墓中考古人员都发现了用于描眉的眉石和石眉笔,说明西域画眉的传统十分悠久。到了唐代,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画眉的风气日盛,就连8岁的女孩,都能像大人一样描画眉毛。如李商隐《无题》诗:“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据史籍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兴趣广泛,不仅喜欢吟诗作曲,还染有“眉癖”,曾令画工画《十眉图》。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西域女子对眉毛的修饰也十分重视。新疆博物馆收藏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古墓出土的一组劳动妇女俑的眉毛十分独特,眉毛细长而弯曲,同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飞天、菩萨等人物形象的眉毛十分相似,现藏于日本出土于吐鲁番吐峪沟古墓的一幅《乐舞女图》绢画中的女子的眉毛也是细长的柳叶眉,初唐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一诗中“纤纤岁月上鸦黄”形容的就是一种像新月一样又细又弯的眉形。阿斯塔那唐代墓葬出土的《围棋仕女图》中的那位正在下棋的贵妇人以及旁边站着的侍女们的眉形却描绘得又黑又宽,反映了当时描绘阔眉的风尚。这件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女舞俑的眉形与众不同,基本呈“一”字形,浓密、平整、简洁,宽窄适度,可见当时吐鲁番女子对眉毛的化妆也是一丝不苟,增添了几分妩媚之态。
  红妆
  据文献记载,汉代我国西北地区的匈奴贵族妇女喜欢用胭脂化妆。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胭脂也被引进到中原地区,深受中原妇女的喜爱。专家们认为胭脂是一种用红蓝的花朵制成的,它的花瓣有红色的色素,对于喜欢红妆的西域居民来说胭脂是一种理想的化妆品。考古工作者在民丰县尼雅古墓发现了汉晋时期用于化妆用的红色颜料。南北朝时期西域女子依然喜欢红妆,在吐鲁番阿斯塔那170号墓出土的“高昌章和十八年(公元548年)光妃随葬衣物疏”中有“胭脂、胡粉、青黛、墨黛”等物。到了唐代,西域女子对红妆的偏爱依然不减。如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几件劳动妇女俑,白脸上似施了胭脂,红妆成圆形,红妆的效果十分明显。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围棋仕女图》中的那位正在下棋的贵妇人以及旁边站着的侍女们,个个都面如桃花,红润恬静,反映了唐代西域女子施红妆的习俗。
  花钿
  花钿是一种额饰,通常用色纸、鱼鳞片、金箔、丝绸等多种材料剪成花样粘贴而成,也有直接用颜料描绘在额头上的。相传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喝了许多酒后,醉卧在一条长椅上,有一朵梅花正好掉在她的额头中间,额头上被染上一朵五瓣花痕,洗之不去,宫女们见其新异,竞相效仿,她们把梅花画在额际间,以后逐渐形成了贴花钿的习惯。
  五代牛峤《红蔷薇》诗:“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眉妆。”另外,花钿之所以在女子中流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借以掩瑕。相传武则天时,每次召见宰相时,都令上官昭容卧于床裙记录所奏之事。一日,宰相来议事,昭容偷偷窥看,被武则天发觉,大怒,用指甲朝她脸上刺去,上官昭容便用花钿来掩饰其脸上的伤痕。后来宫女们见了十分新奇,都纷纷效仿,成了一种时髦的妆饰。花钿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桃花形、梅花形、菱形、宝相花形、圆形等,颜色有红、黄、绿等。其中,最为精彩的是一种翠钿,它是以各种翠鸟羽毛制成,整个饰物呈青绿色,清新别致,极富情趣。
  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屏风《仕女图》绢画中的女子服饰华丽、形态端庄、气质高雅,额际问贴的翠绿的菱形花钿十分醒目。此外在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几件女舞俑的额际间也有这种妆饰。唐代诗人杜牧诗中曾云:“春阴扑翠钿”,温庭筠诗里也有“眉间翠钿深”,由此可见,唐代诗词中所云的绿色花钿在西域确实存在,而且在吐鲁番妇女中十分流行。
  额黄
  女子在前额上涂画黄粉也是唐代西域女子中颇为流行的一种妆饰。这是一种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妆饰手段。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佛教由西域传人中原地区,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进入鼎盛时期,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这一社会风气的生动写照。随着佛教思想的渗入,西域各地的文化艺术及民间风情等也渐渐传入到中原,对中原人民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在自己的额头涂染上黄色,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额黄的习俗。中原女子在额前涂黄粉的习俗兴起于南北朝,著名的北朝乐府《木兰辞》中写到:“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前面所说的出土于吐鲁番吐峪沟古墓的那幅唐代绢画《乐舞女图》中的仕女,身穿回鹘式翻领彩金锦窄袖服装,头梳高耸的发髻,额上描绘的黄色圆晕清晰可见。
  斜红
  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出土的《仕女图》绢画和彩绘女舞俑所表现的仕女和舞女,其面部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面饰,就是在女子两边太阳穴的部位各画一条红色弯弯的新月形,有的还故意描绘成残破状,宛如白净的脸旁平添了两道伤疤,这种妆饰,被称为“斜红”。在今天看来显得十分怪异奇特,但在唐代它是一种十分时髦的妆饰。唐代诗人罗虬云:“一抹浓红傍脸斜,妆成不语独攀花”,元稹的“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说的就是这种妆饰。其俗始于三国。据唐人张泌《妆楼记》记载: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叫薛夜来的宫女,一天夜里,文帝在灯下读书,周围用水晶制成七尺高的屏风相隔,薛夜来走近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受伤部位像朝霞一样散开,由此留下两道疤痕,事后文帝对她更加怜惜。其他宫女为了得到文帝的宠幸,也模仿起她的模样,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名日“晓霞妆”,后逐渐演变成特殊的妆饰——斜红。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中曾云“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敷)斜红”,便指此妆。唐代妇女脸上的斜红,一般都描绘在太阳穴部位,工整者形如弯月,复杂者状似伤痕‘。为了造成残破之感,有时还特在其下部,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一件唐代女舞俑脸上,我们清楚地看到斜红的妆饰。不过斜红这种面妆终究属于一种残缺美,因此自晚唐以后,便逐渐销声匿迹了。
  面靥
  面靥也叫妆靥,是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它原是宫廷生活中宫女月事来临时,不能接受御幸的一种暗示,但宫中舞姬见其红圆可爱,不时仿效一下,拿来作脸妆,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演变成一种妆饰。据考证,早在汉代中原就有点面靥的习尚。西汉作家繁钦《弭愁赋》一文中有“点圜的之荧荧,映双辅而相望”的句子。“双辅”是左右脸颊,“圜的”就是脸上的圆点。妆靥的施行方法通常是用颜色点染,如《留青日札》所说“古人点朱于额,以示进退之节”。在唐代这种妆饰传人西域的高昌地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出土的几件仕女俑脸上就绘有这种妆饰。如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彩绘长裙女舞俑,额间贴菱形花钿,脸颊抹斜红,俏丽的面颊点饰如黄豆大小的红圆点,显得格外楚楚动人。到了晚唐至五代时,妇女的妆饰风气有增无减,敦煌莫高窟壁画《于阗公主像》中的回鹘公主身着色彩鲜艳的翻领回鹘式长袍,圆润的脸上酒窝处饰有这种独特的面饰,反映了西域贵族女子的化妆习俗。
  点唇
  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出土的绢画《仕女图》、女舞俑等所表现的女子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西域女子的口形十分娇小,反映了当时西域高昌女子的审美情趣。这与当时中原地区的审美标准有相同之处,如白居易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种富有浪漫色彩的诗句,至今仍是形容美丽的中国女性的首选佳句。中国古代妇女的唇脂是丹,“丹”即朱砂,它是古代妇女妆唇所用唇脂的主要原料。古人在丹中加入适当的动物脂膏,使其具有防水性能。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围棋仕女图》中靠旁边站着的侍女们,其唇被画成颤悠悠的花朵状,上下两唇均为鞍形,如四片花瓣,望之极有动感,鲜润可爱。
其他文献
美国两个使用粉末冶金零件制品的大户福特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2010年1月的销售利润均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1月福特公司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5%,2010年1月通用汽车公司的销
半跏思惟菩萨像是广泛流行于犍陀罗、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菩萨造像样式,他的姿势是右腿搭在左腿上,右手支颐作思惟状。此种样式在佛教美术上最早可追溯到犍陀罗的佛教雕刻
静脉应用心律平致窦性停搏2例246003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郭超英,贺玉兰2CaseswithSinusCardiacArrestCausedbyIntravenousInjectionofRytmonorm¥GuoChaoying;HeYula... Venous application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caused by 2 cases of sinus arrest 246003 Anqing
口服胃丙胺发生过敏反应1例556000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庄迎凯,李呈刚OneCasewithAllergicReactionCausedbyOralAdministrationofProglumide¥ZhuangYingkai;LiChengg...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llergic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1 case of 556000 Qiandongnan P
糖尿病小林正一、糖尿病病因1.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关于IDDM的原因现正在通过NOD小鼠和人进行研究,但其发病的基因仍不甚明确。关于IDDM发病可能的基因,来自NOD小鼠的研究资料较多,并正逐渐地被阐
患者男,38岁,因急性白血病人院治疗.疾病在完全缓解期(CR期),出现腹泻伴低热、血培养结果对氟哌酸敏感、故给予静注氟哌酸250ml,10分钟后感全身皮肤搔痒伴心慌、寒战,颜面及
本届展会上记者采访了参展商“JM-1燃油增效剂”专利产品的研发者——上海集能化工有限公司于旭涛总经理。据于总经理介绍,“JM-1燃油增效剂”是一种以稀土元素为主的适用于
对于国家,国脉和城脉至关重大,对于家庭,血脉和亲情水乳交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
“午夜梦回,可以听得到橹声欸乃,飘然而至……”多少人读了茅盾先生的这段话,对他的故乡乌镇,也有了枕水一梦的憧憬。这座有着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古镇,经过十年蛰伏,成为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