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棋具珍品赏析

来源 :棋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
  
  象棋是中国四大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千变万化、引人入胜、老少咸宜。千百年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爱好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象棋起源于中国,这似乎是已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近年来,有关象棋起源的争论在国外却骤然升温,其中“印度起源说”已对“中国起源说”构成极大威胁。实际上象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六博戏,即宋玉《楚辞·招魂》的“ 蔽象棋、有六博些。”接下的演变顺序为塞戏、北周象戏、唐代象戏、北宋象棋,定型于北宋末年。这一过程已由现存的证据而被广大专家接受并逐步形成共识。但出土实物非常缺乏,如据古词说“六博”棋子是走在格子内的,倘若考古实物能证明这一点,那么中国起源说可成定论。可见古象棋具的收藏与考证对于象棋史研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棋具研究目前可说是一块处女地。由于搜寻难度大、研究涉及的领域广泛、涉足的人还不多。而以实物为主体辅以史籍、古诗词等记载来研究棋史更是一条充满荆棘的新路。本展品零星、琐碎,对于藏品的断代等仅是一家之言,有的论点难免武断、主观。藏者鼓起勇气抛砖引玉,正有待识者与大方之家的指正与批评。
  


  二、折朔迷离的唐代象棋
  
  象棋演进到唐代,整体形制基本成型,由于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及少量实物遗存使棋具有研究成为可能。象棋最早出现的唐代长安,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诗人白居易(772-846)有和春深诗二十首之一为“何处春深好,春到博弈家。一先争破眼,六聚斗成花。鼓应是提壶子,兵冲象戏车。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描写出繁华长安市民生动、绚丽的世俗游乐画卷。其第六句就是指象棋。
  另外是唐相牛僧孺所著《玄怪录》里的传奇故事《岑顺》其中记载了当时唐代前期象戏形制,即棋子立体象形、全铜成型。有王、车、马、卒、士、将六个兵种。从兵种上看已与现代象棋已非常相似,因故事发生在宝应元年,后世称为“宝应象棋”。唐代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8×8的64格,这从现存的唐代的棋书画图案织锦实物可以证实。
  笔者认为在唐代中国象戏与古印度盘戏有过交流和相互影响,比如立体棋形可能是借鉴了印度的四方棋,但是中国人丰富和发展了兵种的内容,作为唐代象戏,它的一支发展成为中国象棋,另一支在欧洲发展为现代的国际象棋。
  展品中的立体棋子笔者大胆推断为“宝应象棋”的实物遗存。该棋子为金铜成型,“悉高数寸,雄姿罕俦”与《玄怪录·岑顺》描写吻合,该子内灌铅芯,外包铜流金,独立为一整体,从造型看除棋子外无法指认为别物,经专家鉴定为唐代之物,但是否为棋子却有不同意见。正因如此,笔者郑重说明,断为“宝应棋子”实为一家之言,希引起识家的关注。另外两枚为扁圆表状,说明在唐代已出现了扁圆形状棋子。
  


  三、象棋定型于宋代末年
  
  宋代是象棋的大变革时期。这期间,出现过司马光的“七国象戏”,民间流传的“广象戏”和“大象戏”,无论是棋盘或棋子,都有较大的改革。棋子由立体象形改为平面图形或平面字形,或一面有汉字,一面有图形的平面棋子。棋子的组成中增加了炮。棋盘不再使用64小方格黑白相间的方形棋盘。棋子由在棋盘方格上活动改为在纵横直线的交叉点上活动。总之,几经演变,至北宋末年定型,出现了双方有棋子各16枚,棋盘纵10格横9路,有河界、有九宫、将(帅)士只许在九宫内活动的现代象棋。
  图四棋子直径42mm,厚12mm,于杭州购入,正面为骑猛兽(何种猛兽难以判断)的人物,在人物正面有文字“兵”,人物服饰及“兵”字写法明显是宋代风格。迄今为止出土的宋代棋子或是两面文字或是一面文字一面图案。见图九可知该时兵卒的图案为手持长矛或大斧的士兵。按公认的说法唐代棋子为立体,南宋为一面文字一面图案(或两边文字)、定制以后为单面或两面文字。所以有理由认为,这枚棋子是北宋的大象戏子,是北宋象棋形制变动的一个缩影。
  图五的木质象棋杭州井中出土,所刻字体为晋代流行的玉筋篆,内贴金箔,木材已出现炭化。估计为北宋之物,弥足珍贵。另外南宋官窑民窑次质棋子的大量发现说明南宋是中国象棋空前繁荣的时期。
  


  四、珍贵的元代棋具
  
  中国象棋在南宋时代,走完了它大普及的历程,成为民间普遍的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但是元代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压制汉族文化,按《中国象棋史》作者、棋史研究家张如安先后所述“南宋象棋蓬勃的发展势头,进入十四世纪开始受挫,中国象棋进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时期”。
  但是象棋以它认魅力,顽强地生存于人民大众之中,展出的棋具可以为证,图十一为罕见的元代青花釉里红棋子。该棋子整体器形为偏圆柱体,棋底露胎厚重扭曲,系手工捏造而成。胎骨较厚,略显疏松,有瓦质感,但十分坚硬,呈灰白色,可视为瓷石加高岭土二元组合配方烧制,釉色呈失透状,底部露胎部分为褐红色,烧造工艺用垫饼烧形式,度部留有明显的垫块痕迹。棋子正面用阴刻字体,以西汉时通行的汉文为基础,红方与黑方用釉里红和青花来区分,釉里红为铜红料,色呈猪肝色,发色偏暗红,青花的钴料用浙料,火色偏蓝灰色。该棋子是迄今中国出土或传世品(限已公布之物)中最早的全副完整的实物作品之一,色泽淡雅、造型古朴、文字奇特,十分罕见。
  图十为元代枢府瓷(卵白釉)棋子“像”。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唐朝代宗(763-779)初设枢密使,以承诏旨,传达王命。元代以军事为重,“枢府”权位更高,具有“枢府”铭(称为枢府瓷的原由)的卵白釉器应属“枢密院”的定烧器是毫无问题的。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这类瓷器决非全部官窑产品,该枚棋子为这一结论提供了有力证据。因为元代蒙古贵族不可能在官窑烧制汉族传统的文化——象棋。另外图十二青釉棋子则说明在元代象棋传统的写法正在改变。如象——像、马—— ,反映民间象棋活动的活跃和创造力。
  


  五、丰富多彩的明清棋具
  
  明清随着象棋活动的广泛普及,棋具制作进入新的阶段,凡是可以制作棋具的所有材料在现存实物中均有遗存,可说品种繁多,美不胜收。
  ①象牙棋具
  象牙棋具宋以后传世较多。一是因为易于保存,二是本身有保存的价值,藏家刻意保存所致。现在古玩市场仍可看见,不过新品居多,真正老东西较少,如图十五,直径46毫米,中间有一圆孔,作为挂件,取马到成功之意。整套32枚的宋、明之物已不易得,但“将”“马”仍可看到,正是挂件这一功能使它们得以传世。与清代象牙棋具相比,明代棋子造型古朴大方、牙纹明显、颜色偏黄。清代之物则作工精细,多加单或双圈,另有些棋子刻上骰子内容反映出清代棋子与赌博活动有密切关系。


  ②木质棋具
  木质用于棋具是象棋走向民间的重要举措,为象棋的发展与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木材易得、刻字方便,成了象棋具的主流,优质硬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黄杨等则被肜于高棋具。明代是我国家具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作为家具的小品余韵,明代硬木象棋则也达到了我国象棋具的高峰。图十六金丝楠木棋乃明代之物,金丝明显、古朴大方,因金丝楠木极信生长,清代已近绝迹,故而比较珍贵。
  ③玉质棋具
  周紫尧《阮郎归》有“闲临小玉盘”之句。据田艺衡《留青日记杨坟》记载,明正德间沈某掘南宋名将杨存中在德清之墓,发现玉质象棋一副并诸玩器,说明至少在宋代已有玉制的象棋盘和象棋子,后玉作为棋具的制作材料历代不绝。图十三为明代玉子,全副仅一子有破损。黑白双方,分别用黑玉与碧玉区分,比较少见。




  ④瓷质、紫砂、石材、料器棋具
  这些均非实用棋具,其观赏性大于实用性,如图列出,聊备一格。总之明代与清代棋具的区别是前者古朴、简洁,后者精细、繁琐、与两代其它艺术品的特点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在台湾围棋界目前最大的热点莫过于本因坊最新得主王铭琬,并由此掀起了一轮“围棋热”。曾诞生过王立诚棋圣以及堪称棋坛元老的林海峰九段的台湾围棋界正日渐成为世界棋坛一股不容忽视的生力军。让我们藉由这篇访谈,一窥其中奥秘吧。  记者:△王铭琬:王:  △首先恭喜你成为新本因坊。在台湾,围棋是很受欢迎的一项运动,听说很多达官显贵喜欢下围棋。  王:围棋是一项大众化的运动,即使是老年人也不会感到太过吃力,这也
期刊
究竟哪对围棋夫妇是世界上最强的?  这种问题恐怕也只能出现在围棋界。首先,世界上的围棋夫妇前后有20多对,数量不小;其次,不管是一对一,还是下联棋,两对或者数对夫妇之间总能决一高低。如果换了其他项目,可能想比都比不了。  围棋夫妇固然不少,但真正实力接近且水平都很高的却并不多见。原因很简单,成为高手特别是成为女子高手已是大不易,夫妻俩都是高手那还不是凤毛麟角么?  因而,由常昊、张璇夫妇与江铸久、
期刊
小棋圣战第四局  日本第二十五届小棋圣战五番棋比赛在经过一个月的休战期后,于八月二十三日又拉开战幕。这项由新闻围棋联盟主办,日本IBM公司赞助的赛事第四局比赛在石川县野野市町文化会馆进行,在复杂的打劫过程中巧妙腾挪的小林光一最终把握了胜机,以一目半的优势执白战胜了挑战者山下敬吾七段,在两连败之后又取得了两连胜,形势的发展似乎对距离越拉越近、最终重又与对手站在相同起跑线上的小林光一越来越有利。被认为
期刊
黑方:黄奕中五段白方:刘星五段  在历届“棋圣赛”中,四、五、六段组一直被认为是“死亡小组”,因为国少队大部分的精英都在这三个段位之中。由于今年不少精英升入了五段,使得五段组的实力陡增,因此今年五段组的冠军归属也变得扑朔迷离。   此次五段组的比赛被安排在镇江举行,也许是很久没有举办大型的围棋赛事,镇江市政府对于本届“棋圣赛”尤为关注,有十多家企业参与了赞助,接待的规格令每一位参赛棋手都交口称赞。
期刊
醉眼横天一剑冰。  西门吹雪漠然地望着手中的剑,没有语言,没有表情——剑冷,人更冷。陆小凤轻声问:“打败了叶孤城,你就是天下第一剑客了,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好?”回答他的是一声叹息:“寂寞呀……”  同样的冷漠,同样的没有表情,手握黑白子的李昌镐隔着遥远的时空对西门吹雪说:“我懂你。”“那有人懂你吗?昌镐哥!”与李昌镐共饮的睦镇硕问。“应该有吧。我想,常昊会懂的……”  人在世间最强的对手就是时间,没
期刊
中国棋手经宋、元、明时期的努力实践、总结和探索,棋艺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进入清朝后,在过去几百年酝酿准备的基础上,更出现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局面。近人李耀东在《中国围棋史》中曾有中肯论述:“……五十年来,棋坛名手先后继出,称霸争雄。此期之弈史,无异于吾国政治史上之有周末战国时代也。”  季心雪即为此时活跃于弈坛的知名棋手,名德,邗江人。季末及弱冠,就孤身一人游走四方拜访名师。家人虽极力劝阻,亦不为所动
期刊
代代木的事务所,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棋手们聚集的场所,这是在向研究会发展啊。    专业的围棋会所    是的,在林海峰成为“名人”的第一次研究会结束之后,接着替换了一些会员。在阿佐谷的自己家里举行了第二次研究会,大概进行了两、三年吧,然后就在我的事务所举行了第三次研究会。  这期间来了很多棋手,以家在附近的小林(林海峰)为首,还有加藤正夫、石田芳夫、武宫正树、曹薰铉、赵治勋……赵治勋刚来的时候还
期刊
在我们学习“围棋十诀”的时候是从“不得贪胜”(如果贪婪就无法取胜)开始学起的。正像有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追逐两只兔子的人连一只兔子也得不到”。我们在日常的对局中也经常看到由于过于贪吃导致棋盘上失势或失子。此时“弃掉一部分也很好”的想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好了,我们连载的系列讲座现在已经要告一段落了,我们在此推崇的是一种“弃子战术”,不知大家是否已经很好地理解了我们所讲的东西。也可能你的头脑中对
期刊
李旭英,广东潮安县人,幼时好弈。1956年获得汕头市冠军,1959年获得首届省运会象棋赛第五名,被吸收为广东棋队成员,同年荣登广州市甲组联赛榜首。当时李旭英技术全面、棋艺超群,在省队内选拔赛中,多次战胜杨官。70年代迁居香港,多次获得全港公开赛冠军,并代表香港参加亚洲比赛,获得优异的战绩。  兹选李旭英50年代在广州摆擂台的一盘对局,以飨读者。    潘少梅(先胜)李旭英  (1959年11月7
期刊
(红先胜)  1、后炮平四 车8平6  2、兵二平三① 将6退1  3、兵三平四 将6进1  4、马五进三 将6退1  5、马三进二 将6进1  6、车一平三! 卒3平4  7、帅五平六 卒2平3  8、帅六进一 车1退1  9、帅六进一 车6进4  10、炮五退四 车6平5  11、帅六平五 将6平5  12、车三退一 将5退1  13、车三平六! 士4进5  14、兵七平六 士5退4  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