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的时代意义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有这样一种亲身体验:在批改学生作业特别是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如果看到书写潦草、杂乱无章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烦意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人们已经基本不再用笔书写,取而代之的是打印机,书写就这样被人们淡漠了。这不得不引起语文老师的深思:语文教学中到底有没有必要渗透书法艺术教育呢?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有效途径
  书法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与国画、中医中药、京剧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多个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形成奇妙、动人的点线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无与伦比的文化。所以,人们称之为“中国书法艺术”。中国的书法早已流传海外,享有盛誉,日本称之为“书道”,韩国称之为“书艺”。
  书法艺术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它。作为中国人理应热爱它,并写好中华民族的文字。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书法在各种喧嚣的媒体充斥下,有渐渐被人遗忘的危机。一方面,中国书法已走出国门,飘香海外;另一方面,中国人汉字书写的整体水平又在急剧下降。从明星到寻常百姓,在学习、工作中,常遇字难出手的尴尬处境。
  作为在校学生,学好书法,写好汉字,理应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从小学到高中都增加了《书法》课程。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继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这是拯救民族文化的必须行动,更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重要意义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了几千年书法艺术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无数心血,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而今,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文本已大量代替了人工书写,使人们的书法意识越来越淡薄,许多学生已经放弃了书法的练习。这导致很多学生写出来的字越来越不规范,有的字的间架结构都不稳定,更谈不上什么艺术了。
  其实,书法是随着汉字的产生、发展逐步演变而来的。数千年来,从结绳、刻木到汉字书法的各体成形,注入了不尽的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
  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史上,出现了不少书法大师。他们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王羲之开创了妍美流利、飘逸洒脱的一代书风,他的书法飘逸脱俗,清新自然,令人赏心悦目,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圆劲浑厚,顿挫有力,正是体现了他忠贞的气节和刚正不阿的精神。如果去拜谒岳飞庙,就可以看见高挂厅堂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既能看到岳飞精湛独到的书法功力,也能体会到他精忠报国的崇高抱负,真可谓“壮士豪情笔底倾,将军一字击千城”。此类例子在语文教学中可信手拈来,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更能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教育,对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有重要意义
  当代著名的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启功先生是学术大师,他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高深的造诣,在海内外有着极高的声誉。启功先生的一生,虽然荣誉满身,但却奉行淡泊无为、宁静致远的处世方式。虽然他是一个一字千金的书法大家,但是他竟然长期居守在一个仅仅十几平米的小斗室里。这跟一般艺术家的奢华,恰恰成为可贵的对比。1998年中国部分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年事已高的启功不顾病痛,一次次现场写字作画义卖,所得全部捐献给了灾区,真是“立志民族,先天下忧”的典范。
  颜真卿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其博大精深的“颜体”在中国书坛上影响深远,学颜者千年不衰。他的人格更是让后人佩服至极,彪炳千秋!安禄山叛乱时,他率兵讨伐,与从兄杲卿联合,并力抵抗;他禀性耿直,立身刚正,不畏权奸,直言谏诤;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刚正爱国的精神,一直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通过学习书法,不但能让学生掌握这些字体的特点及写法,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书法家的生平、事迹,学习书法名家的这些传统美德,从而在无形中教育学生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因此,面对一幅高品位的书法作品,就好像在与一个高尚的人在交流,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多,他们中的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比较孤僻,况且还有部分学生有嗜好网络的不良行为习惯。练习书法是提高心理素质、规范行为的好办法,可以使学生进入相对安静的状态。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太马虎,不认真,不专心,而练字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可养成学生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同时,学生最缺少的韧劲与耐力,也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可以借此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从而养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好习惯。从用笔的训练中体会“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的道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心端字正、心美字秀的内在品质。
  事实证明,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培养其他技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优秀品质,而且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耐力,可以说,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培养学生写好字,并不要求人人都成名成家,但书法艺术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书法作为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需要青少年一代传承和发扬光大。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拥有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的标志。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民族文化是何等重要啊!
  因此,在新课标条件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做人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过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09级的高三,让人更深刻地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一学期任二区的A4和B1的语文教师,这两个班属于走班中比较差的班,尤其是B1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纪律也特别难管,A4的学生相对其他几个A班而言成绩差些,但纪律和自觉性比较好。碰到两个性格差异比较大的班着实让人头疼。头疼的不单是成绩,更多
期刊
听说,人教版语文教材里鲁迅的《风筝》被换掉了,理由是“偏深奥”。这个理由似乎很充分,钱理群先生不也说过,鲁迅不是“过去式”的作家,而是“现代正在进行式”的作家,他的表达是“预言式的表达”,也就是说他说的话早了一些,所以大家不理解。是啊,他说的话,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差不多横跨了一个世纪,还是不容易被人理解。或许,他的深奥不仅仅是对于学生,就连那些教材的编写者们,那些神圣的语文教授者们,应该也是
期刊
蝉是酷暑烈日的特定景物,不少诗就借蝉表示节令的更替。比如,唐代王维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韩翃的“蝉声驿路秋山里,草色河桥落明中”(《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部》),白居易的“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宴散》),杜牧的“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题扬州禅智寺》),等等。这些诗句再现了时令,同时也借写蝉为画面的描绘添上了传神的一笔。其他脍炙人
期刊
《论语》云:“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章如果过于华丽,堆砌语言,就未免铺张浪费,对表意也有损伤。很多学生的作文,过多引用古诗文,运用排比句,文章浮华,表达效果未必令人满意。有一学生曾向老师倾诉她的烦恼:“我的文字平淡,缺少文采,缺乏意蕴,味同嚼蜡,我该怎么办?”老师颇觉诧异,印象中,她的作文很有自己的特色,于是取了她的文字重新阅读,发觉她是多虑了。原来,她是对自己要求过高,
期刊
一、重提板书设计的背景  较之于整个庞大而复杂的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只是其中分量很小的一个环节,大多数时候不能被教师真正地重视起来。如今,各种新兴教学媒介和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板书设计很少被利用,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对板书设计的冲击最大。教师往往醉心于新教学手段的光幻陆离,或沉浸于多种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的热闹非凡,甚至一些学校整节课都由学生来主演、活动,教师的引导整合作用被严重忽略,更不要提板书设计
期刊
作为重要的文学体裁——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是对其进行鉴赏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能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内涵,理解作品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通常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这些方法还是比较有效且具可操作性的。  笔者最近在阅读时,似乎也发现了另外一条分析人物形象的渠道,即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人物形象。《战国策》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什么样的人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给语文教学展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即,语文教学处处存在,语文教学资源处处皆有。其中,家庭教育资源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最便捷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那将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帮助作用,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有利于语文教学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声音小如蜂鸣,甚至站在那儿怯生生地低着头,不敢张口说话
期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些朴素的中国古语,就是这种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中学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这实际上与语文教学有着紧密联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设计理念中首先强调:“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期刊
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的内容。要想让学生在诗词鉴赏时走进古诗词创设的情境当中,能够深切地体会诗词的意境主旨,就必须要使学生有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古典诗词的创作,本来就是在诗人主观情志的关照下,依靠想象和联想来完成的。在古代特定的语言条件和古典诗词的章法下,诗人依靠想象和联想,以高度凝练的文字表达真切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再者,
期刊
大家都说:“作文难,构思更难。”学生每次写作文都叫苦连天,说是无内容可写。布置的作文老是交不上来,但学生在一起谈起流行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时,却滔滔不绝,妙语连珠。  为什么流行歌曲易受学生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抒发了普通人平凡而真实的感受,这种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浓缩提炼,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优秀流行歌曲的歌词大都是生活的再现,凝聚着创作者对生活深入的品味和思考,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在流行歌曲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