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化教育是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随着多媒体计算机走进了教室,电教的内涵更为丰富,其效果也更为显著。
关键词:兴趣;媒体优势;教学密度;电教手段
古代教育学家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他提出了学习活动中“闻”“见”的重要性。电化教育是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闻”“见”中充分感知,把一些复杂的现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变抽象为具体,化困难为容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走进了我们农村学校,多媒体计算机也走进了教室,电教的内涵更为丰富,其效果也更为显著。
一、营造愉悦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朱熹也认为“教人未见兴趣,必不乐学。”少年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具有很强的“情绪性”。新奇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具有鲜明的可感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耳闻目睹的具体视听形象,渲染情绪,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袋鼠》,内容很简单,但在教学时也比较枯燥,犹如一篇简短而没有嚼头的“课文”。在没让学生接触歌曲之前,我们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先放一个小动画片:一只可爱的小袋鼠正在挥动着胳膊摘树上鲜亮欲滴的水果,袋鼠把它放进胸前的大口袋里,摘呀摘呀,口袋装满了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一句很自然的问话,其实引导学生以看图说话的形式点出了歌词的内容;接着,在音乐声中再演示一遍,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歌的热情。这样,整个课堂就显得生动有趣多了,不仅从视觉上让学生感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发挥媒体优势,突破教学难点
时间、空间的差距,是学生在学习自然课时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来突破这一难点是目前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如在教《太阳和太阳系》时,学生难以从其他方面获得有关感性知识。而课文要求学生根据九大行星的数据资料来讨论它们各自的运行情况,同时推导出这些行星的其他变化规律。教学中我们先出示一幅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动态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无法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系模拟结构图,然后将每颗行星用相应的模拟速度围绕太阳转动,要求学生分别记下每颗行星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并进行比较,通过这一“看”一“比”,学生马上悟出了“原来公转周期长短与它离太阳的距离有关”。此时我们再放映九大行星中一些行星运动的录像资料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九大行星的运动情况,当他们看到各种行星自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时,马上推导出各颗行星上的昼夜长短不一样。当他们看到火星公转时,星轴的倾斜和地轴的倾斜度差不多时,马上推测出火星上可能出现四季变化等许多未知问题。由于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交替使用,缩短了时空差距,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直线、线段、射线三者的关系不易理解。我们利用计算机在屏幕上打出直线,直线两边同时慢慢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很容易概括出直线的特点。接着在已知直线的基础上打出两个动点,使学生知道这两个动点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再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学生也很容易得出射线及射线的特点。没有烦琐的讲解,只是直观地演示一下,学生对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得就十分透彻。
三、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能传授更多的教育信息,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教育学理学的实验资料表明,人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知识的比率是83%和11%,人学习时应用的教育媒体不同,注意集中的比率就不同,视觉和听觉注意集中比率分别是81.7%和54.6%;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所能保持记忆的比率也是不同的,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并用是75%。电化教育使得教师的讲授能配合使用各种各样的电教媒体来传递信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加教学过程的活动,同时接受教育信息,这比只用一种感知器官活动的效率提高得多。
四、借助电教手段,培养多种能力
电化教育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电教媒体一方面不受时空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教材能得到充分的感知;另一方面由于电教媒体生动、感染力强,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训练。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上,特别是作文教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1.利用投影看图作文,训练观察分析能力。看图写话是初步的作文训练,能有效地训练、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创造的“眼睛”,没有细致的观察,便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电教的独有优势,把图中的事物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主动次,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分解投影,或根据画面补充相应的投影片,让学生有效突出、突破教材中重难点,并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逐渐掌握观察的法则:细致性、顺序性、整体性、层次性。
2.借助录像再现场景,培养思维表达能力。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关键要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素质,形成鲜明而丰富的感性表象,然后用生动确切的语言文字来描述观察到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知觉形象。然后指导对所获丰富素材进行筛选、梳理,要使学生在明白写什么,用哪些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去反映后,接着还要弄清怎样写,还要应用学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写什么、怎样写两者达到和谐的统一。通常情况下通过开展活动或通过已具备的形象化的生活素材启迪学生积极开启生活的仓库,积极思维,准确表达,这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再次运用电教手段,把作文的难点制成电视特写镜头,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重点描述,便可使“怎样写”的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只要我們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把电教融于教学,优化了教学媒体资源,变“单一”的教学媒体资源为“多种”教学媒体组合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变单一的“知识结构型”为“情感、知识、能力、特长结合型”;优化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法为“启发式”教法,就能够优化整个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电教手段引进课堂,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客观事物的表象、特征及变化过程,一扫以往课堂紧张、沉闷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拓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了能力,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素质。
关键词:兴趣;媒体优势;教学密度;电教手段
古代教育学家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他提出了学习活动中“闻”“见”的重要性。电化教育是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闻”“见”中充分感知,把一些复杂的现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变抽象为具体,化困难为容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走进了我们农村学校,多媒体计算机也走进了教室,电教的内涵更为丰富,其效果也更为显著。
一、营造愉悦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朱熹也认为“教人未见兴趣,必不乐学。”少年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具有很强的“情绪性”。新奇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具有鲜明的可感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耳闻目睹的具体视听形象,渲染情绪,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袋鼠》,内容很简单,但在教学时也比较枯燥,犹如一篇简短而没有嚼头的“课文”。在没让学生接触歌曲之前,我们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先放一个小动画片:一只可爱的小袋鼠正在挥动着胳膊摘树上鲜亮欲滴的水果,袋鼠把它放进胸前的大口袋里,摘呀摘呀,口袋装满了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一句很自然的问话,其实引导学生以看图说话的形式点出了歌词的内容;接着,在音乐声中再演示一遍,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歌的热情。这样,整个课堂就显得生动有趣多了,不仅从视觉上让学生感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发挥媒体优势,突破教学难点
时间、空间的差距,是学生在学习自然课时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来突破这一难点是目前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如在教《太阳和太阳系》时,学生难以从其他方面获得有关感性知识。而课文要求学生根据九大行星的数据资料来讨论它们各自的运行情况,同时推导出这些行星的其他变化规律。教学中我们先出示一幅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动态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无法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系模拟结构图,然后将每颗行星用相应的模拟速度围绕太阳转动,要求学生分别记下每颗行星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并进行比较,通过这一“看”一“比”,学生马上悟出了“原来公转周期长短与它离太阳的距离有关”。此时我们再放映九大行星中一些行星运动的录像资料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九大行星的运动情况,当他们看到各种行星自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时,马上推导出各颗行星上的昼夜长短不一样。当他们看到火星公转时,星轴的倾斜和地轴的倾斜度差不多时,马上推测出火星上可能出现四季变化等许多未知问题。由于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交替使用,缩短了时空差距,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直线、线段、射线三者的关系不易理解。我们利用计算机在屏幕上打出直线,直线两边同时慢慢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很容易概括出直线的特点。接着在已知直线的基础上打出两个动点,使学生知道这两个动点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再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学生也很容易得出射线及射线的特点。没有烦琐的讲解,只是直观地演示一下,学生对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得就十分透彻。
三、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能传授更多的教育信息,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教育学理学的实验资料表明,人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知识的比率是83%和11%,人学习时应用的教育媒体不同,注意集中的比率就不同,视觉和听觉注意集中比率分别是81.7%和54.6%;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所能保持记忆的比率也是不同的,单用听觉是15%,单用视觉是40%,视听并用是75%。电化教育使得教师的讲授能配合使用各种各样的电教媒体来传递信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加教学过程的活动,同时接受教育信息,这比只用一种感知器官活动的效率提高得多。
四、借助电教手段,培养多种能力
电化教育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电教媒体一方面不受时空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教材能得到充分的感知;另一方面由于电教媒体生动、感染力强,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训练。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上,特别是作文教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1.利用投影看图作文,训练观察分析能力。看图写话是初步的作文训练,能有效地训练、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创造的“眼睛”,没有细致的观察,便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电教的独有优势,把图中的事物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主动次,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分解投影,或根据画面补充相应的投影片,让学生有效突出、突破教材中重难点,并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逐渐掌握观察的法则:细致性、顺序性、整体性、层次性。
2.借助录像再现场景,培养思维表达能力。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关键要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素质,形成鲜明而丰富的感性表象,然后用生动确切的语言文字来描述观察到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知觉形象。然后指导对所获丰富素材进行筛选、梳理,要使学生在明白写什么,用哪些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去反映后,接着还要弄清怎样写,还要应用学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写什么、怎样写两者达到和谐的统一。通常情况下通过开展活动或通过已具备的形象化的生活素材启迪学生积极开启生活的仓库,积极思维,准确表达,这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再次运用电教手段,把作文的难点制成电视特写镜头,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重点描述,便可使“怎样写”的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只要我們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把电教融于教学,优化了教学媒体资源,变“单一”的教学媒体资源为“多种”教学媒体组合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变单一的“知识结构型”为“情感、知识、能力、特长结合型”;优化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法为“启发式”教法,就能够优化整个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电教手段引进课堂,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客观事物的表象、特征及变化过程,一扫以往课堂紧张、沉闷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拓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了能力,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