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学引练卡”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6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是为了不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箴言。教什么不教什么?怎么教才能做到不教?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后教师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逐步达到自学自探自练自悟而不用教师教的目的。笔者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標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潜心研究教材、资源、学生、教法、学法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设计了“引学引练卡”,作为引导、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循序渐进,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自学重点提示:主要是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思维扩张点、考点等。
  自学流程提示: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和提出问题的形式设计出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写清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第三步干什么……最后两个环节必须包含拓展内容(如语文:阅读。数学:思维。英语:口语。)以及练习矫正,练习矫正通过完成系统中的网络作业来实现。如语文学科自学流程(简化):1.认真阅读“自学内容”这一栏,明确学习任务;2.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3.思考课后练习题;4.完成语文园地的学习;5.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6.背诵、默写;7.阅读推荐;8.完成第X单元网络作业。目的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不管哪个学科,学生首先是认真读“自学内容”这一栏,明确学习任务,然后再逐步开展自主学习。以上示例是简化步骤,学习流程尽量富有趣味性一些,要写详细、写具体、可操作。)
  助学资源内容提示:为学生推荐用于辅助自主学习的资源链接路径,方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资源。链接包括教师提供的网络平台里的资源链接路径,也包括配套微视频(微课)的链接路径。教师要提前查找可用资源,推荐链接路径要准确,要推荐给学生实实在在可用的具体的链接内容,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在庞大的网络体系中去找。
  要使“引学引练卡”发挥好“引”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先入为主的原则。(1)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教辅,研究学情及学法指导,进而精心设计“引学引练卡”各板块内容。(2)教师要认真研究单元主题,分析研判知识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考点、能力训练点、思维扩张点、创新思维点,准确把握教材单元训练重点,合理地制作“引学引练卡”。(3)教师要潜心学习、研究、创造“引学引练卡”的学习资源。要学习、研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官方正式媒体平台推荐的课程资源。厘清指导学生使用这些助学资源的使用链接路径。如果没有理想的现成资源,教师就要自己制作、创作相关的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4)教师要发挥学科教师群体智慧和团队力量,共同研讨,优势互补,完善“引学引练卡”。
  2.坚持及时检测的原则。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要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交流互动平台,以便实现师生、生生适时互动、交流反馈,及时设计并推送检测练习,适时反馈矫正,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3.坚持由引到放的原则。起步时,特别是低年级教师要手把手地教学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和问题的形式设计出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自学流程部分要写清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第三步干什么……当学生已经逐步掌握运用“引学引练卡”这一工具学会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创新,逐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要坚持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因材施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
  4.坚持灵活运用的原则。“引学引练卡”的使用,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内容灵活运用,切忌机械套用。
  5.坚持线上线下相互联动的原则。线上学习时间过长势必对学生身心有不良影响,抛开信息技术支持而学习的话可用资源有限,方法单一,效率低下。因此,线上线下学习应当相互联动。教师在线上用“引学引练卡”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引学引练卡”在线下利用教材、工具书进行初步学习,然后再上线利用教师推荐的助学资源深度学习,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这样线上线下相互联动、相互支持、相互转换学习,必然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教是为了不教”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引学引练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在班级卫生方面,我一度认为,一个好的环境并不在于打扫了多少次,也不在于打扫得多么彻底,而在于保持。  跟同学们讨论如何保持教室卫生的问题,我说: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不要乱扔。我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塑料袋,有了废弃物就装进袋子里,等放学了,再扔进垃圾桶里。  这样一来,情况果然有了好转。  可是,教室的地面上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纸屑。于是,我提出新要求:无论是谁,只要发现废弃物都要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
期刊
“认识”徐特,如果从那节“鸡兔同笼”算起,已经有十来年了。  当年在网上研修时,我有幸观摩到徐特执教的“鸡兔同笼”,甚是崇拜。想啊,一节五年级学生都感到烧脑的课,徐特却带着二年级的小学生一起“玩”得入手入心不亦乐乎,怎不敬服!  而今,手捧徐特最新著作《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在字里行间感受徐特的行云流水、信手拈来、道法自然,在设计、实录、解析、点评之中寻觅无痕之“妙”。如果说示范课的现场观摩会
期刊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基于教师自身的兴趣与需求,在校本教研中才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然而,校本教研如果缺乏一种经历式的参与,就难以促成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性需求呢?笔者认为:一要引导教师关注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共同参与确定教研组研究的方向和主题;二要让人人成为研究者,人人有研究主题,实现教研活动的全员参与性;三要积极构建实事求是的教研文化,让教师在实话
期刊
在采访罗蓉老师前,我心里有这样一个疑问:日复一日地课堂教学,千万教师共用着同样的教材,她能在平凡日常的工作中脱颖而出,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天赋过人,是机缘巧合,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因缘?带着这样一份疑问,我走进了她担任副校长的昆明学院附属经开学校,希望通过探寻她以往的教育经历和心路历程,找到解开我心中疑问的答案。  昆明学院附属经开学校坐落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顺通社区龙辉路,是2017年由昆明学院与昆
期刊
期末成绩出炉了。看看汇总表,班上55人参加考试,参考率、及格率、优秀率达到百分之百,98分35人,一百分只有2人。为什么98分的人这么多,而满分的只有两人?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学生的原始考试卷。原来阅卷老师把第五题“我会查字典”的“戴”字部首“十加戈”和除去部首还有“11”画全部画上“×”。这题跟《云南教育》出的期末模拟考试卷一模一样,复印给学生考后还讲评过。学生的答题跟我讲的一样,怎么会被
期刊
一、运用句式,巧妙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们知道吗?我特别喜欢鸟,猜猜为什么呢?我喜欢燕子,请你们猜猜为什么,用“因为……所以……”来说。  生1:因为燕子外形漂亮,所以您喜欢它。  生2:因为燕子是捉害虫的能手,所以您喜欢它。  师:我喜欢大雁,请用“之所以……是因为……”来说。  生:您之所以喜欢大雁,是因为大雁飞行时队伍整齐,它们很守纪律。  师:我喜欢百灵鸟,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落实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围绕小学生的思维特性(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平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期刊
“健康第一”是毛泽东同志的历来主张,他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改善和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提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意义。开齐、上足体育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昆明市盘龙区新迎二小从1996年建校以来,就秉
期刊
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作者费奥多罗夫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表现出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
期刊
2020年开年伊始,新冠肺炎爆发,举国上下,宅家闭户,同心同德,为战胜病毒,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默默奉献。疫情之下,教师群体,放假心未能静,心系国家,牵挂学生健康,筹划教学,全心投身疫情的宣传、统计上报等工作中,一心为“停课不停学”撰写方案,收集资源,参与培训,提升能力,精心准备。网络的联通,成就了我们在家办公、交流的平台,开启了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快了向e时代进发的脚步,尝试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