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下车库结构修复和加固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建筑地下车库开裂受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车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更为严重的可能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对受损部位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对受损部位及时修复加固,本文根据结构受损的不同程度着重介绍了几种修复方法。
  关键词:地下车库结构受损修复 加固
  中图分类号: U468.5文献标识码: A
  当前,为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高层建筑正逐渐向更高更深化发展,但由于设计、施工失误以及使用不当等因素,可能导致地下车库在施工阶段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结构开裂受损现象,并伴随地下室严重渗漏,最为常见的导致结构严重受损的因素为地下车库上浮和不均匀沉降。结构受损大多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发现,只能通过修复和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
  下面以某高层建筑为例着重介绍根据受损程度不同使用常见的四种加固和修复方法:
  一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地下车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及防水底板,地下室车库顶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主体完工后因故停工,停工时主体完工但底板及顶板尚未填压覆土,停工后停止了降水施工,场地积水,防水底板板底上浮水位升高且随着丰水期、枯水期不断变化,导致地下车库出现了明显的上浮现象,且部分梁、板、柱、墙开裂。根据加固设计图纸对损坏的梁、板、柱、墙进行修复、加固补强处理。
  二、结构受损程度划分和对应的修复加固方案
  (一)预应力型钢施工方案
  1.主要施工部位:损坏严重的柱顶、柱脚裂缝范围内压力注胶粘钢加固处理,角部角钢采用L125*8角钢,缀板采用8*100钢板。
  2.主要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为:放线→混凝土和钢板表面处理→放线→植螺栓→钢板裁切→钢材接点的坡口→钢构件加热处理及安装与焊接→封阻、出气孔及灌浆嘴固定→低速灌注水泥浆或结构胶→养护→检验。
  1)放线
  在原混凝土构件上弹出钢构架外边线,确定混凝土打磨的位置。
  2)混凝土和钢材表面处理
  打磨混凝土的粘合面,露出新面,四周磨出小圆角,使钢板同混凝土面尽量密实。打磨完成后用钢丝刷刷毛,用空压机吹除粉尘。如果混凝土表面有油污,打磨清洗干燥后用丙酮擦拭。
  钢件安装前要进行内壁除锈。用钢丝刷清刷钢材表面清除氧化铁皮,然后擦拭干净。
  3)放线
  在混凝土柱上弹出钢构架扁钢外边线,控制下步安装钢板的位置。
  4)钢板裁切
  根据设计要求仔细测量各部位的实际尺寸,确定钢构件的下料长度。下好的料由专人负责校核无误后安装。
  5)钢材接口的坡口
  用气焊坡口后用磨光机打磨光滑。
  6)钢构件热处理及安装与焊接
  钢板开孔后,将开孔与所植螺栓对正,对缀板进行加热处理,保持缀板温度50°C(冷却后所加预应力约1.4KN),然后固定,并将缀板焊接与角部角钢上。
  7)封阻、出气孔及灌注嘴的固定
  用封边胶将灌注、出气嘴四周封塞并使之固定;构件固定后四周要用封边材料密封,以防止灌注浆/胶渗漏,并留排气孔,然后在灌浆/胶处粘贴灌浆/胶嘴,灌浆嘴在下,出气孔在上。
  8)低速灌注胶
  在0.2~0.6Pa压力下以低速灌注方式由下向上灌浆,边灌边敲击钢板,待从另一灌注孔溢出时低压稳定10min左右,即可停止灌注操作,封塞灌注嘴并移至下一孔重復上述步骤。灌注时用压力调整开关严格控制气压,保证灌注胶等速均匀灌入。注浆/胶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要求5℃~30℃。
  灌浆后不应再对钢板进行锤击、移动、焊接。
  9)养护
  在灌浆/胶固化期间设置标记牌,严禁碰动,如气温低于0℃,要进行保温处理。待钢构件内部灌注胶硬化后,即可除去灌注嘴及出气嘴。
  10)检验
  用铁锤轻轻敲击,检查是否漏灌,如漏灌面积超过规范要求,应在漏灌处用8mm电钻打出孔洞重新灌入,直至灌满为止。
  (二)碳纤维施工方案
  1.主要施工部位:损坏较轻的柱顶、柱脚裂缝范围内及裂缝部位粘贴碳纤维加固处理,碳纤维采用II级300g/㎡,粘贴两层。
  2.主要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为:处理放线→砼表面处理→定位放线→涂刷底层树脂→找平处理→粘贴碳纤维片材。
  1)处理放线
  按照图纸施工位置,放设砼表面处理的范围线。
  2)砼表面处理
  清除加固构件表面的抹灰层及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将粘贴表面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倒角圆弧半径r=25mm。
  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3)定位放线
  严格按设计要求放设施工位置线。
  4)涂底层树脂
  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在底层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5)找平处理
  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找平材料填补平整,且不应有棱角。如转角处需找平修补,应按倒角要求成形。
  应在找平材料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6)粘贴碳纤维布
  在找平材料指触干燥后,立即涂抹浸渍树脂,用特制滚筒将按设计要求尺寸裁剪的碳纤维布沿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渍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胶层应呈突起状。
  多层粘贴重复上述步骤,应在纤维表面浸渍树脂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的粘贴。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并粘砂,抹1∶2水泥砂浆保护层,厚20mm。
  7)注意事项
  (1)施工环境要求,气温5度以上,湿度95%以下,混凝土表面含水率小于10%且无结露现象。
  (2)树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良好通风。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3)碳纤维布加固的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
  (4)粘贴碳纤维片材时应避免接触酸、碱性材料,附近应没有电弧焊等强紫外线光源。
  (5)施工前,确认碳纤维片材及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出厂检验报告,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碳纤维片材实际粘贴尺寸不应少于设计量,正常情况下其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cm;总有效粘贴面积不应低于95%,当空鼓面积小于100cm2时可采用针管注胶方式进行补救,若大于100cm2时宜将空鼓处碳纤维片材切除,重新搭接粘贴等厚的碳纤维片材。
  (三)置换混凝土施工方案
  1.主要施工部位:损坏严重的剪力墙、地下室底板等采用置换混凝土方式进行加固施工,根据剔凿后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增补钢筋。
  2.主要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为:搭设安全支撑及工作平台→卸荷→剔除损伤部位混凝土→原钢筋除锈或增补新筋→截面处理→支模→浇筑混凝土(采用无收缩灌浆料)→养护→模板拆除。
  1)为保证结构安全,拆除施工前,必须对原结构进行有效的支撑, 保证周边结构安全。
  2)剔除被置换的混凝土时,应在到达缺陷边缘后,再向边缘外延清除一段不小于50mm的长度;对缺陷范围较小的构件,应从缺项中心向四周扩展,逐步进行清除,其长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200mm。剔除过程中不得损伤钢筋及无需置换的混凝土。
  3)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均匀涂刷结构界面剂。
  4)置换混凝土需要补配钢筋或箍筋是,其于原钢筋连接采用焊接连接。
  5)置换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
  (四)裂缝修补施工方案
  1.主要施工部位:现场损坏的梁、板、柱、墙等结构构件中的裂缝,当宽度<0.2mm时,采用表面封闭法,在裂缝表面刷涂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赛柏斯XYPEX)两遍;当宽度≮0.2mm时,采用压力灌注法进行注胶施工,对无法注入胶非贯通裂缝采用剔“V”形槽修补方式施工。
  2.主要施工工艺
  1)表面封闭法:基层处理→基面湿润→制浆→涂刷赛柏斯灰浆→检验→养护。
  2)基层处理:用钢丝刷、打磨机或5%的盐酸溶液清洗基层表面浮浆、泛碱、尘土、油污以及表面涂层等杂物并凿毛,然后用清水冲洗至中性。在使用XYPEX前,混凝土表面应具有完全润湿的粗糙面。
  3)XYPEX拌合料一次不宜配多,应在交班后20min内用完,拌合料变稠时要频繁搅动,中间不能加水加料。
  4)涂刷时注意用力,来回纵横的刷,以保证凹凸处都能涂上并达到均匀。
  5)一般要求涂刷两道,即在第一层涂刷达到初步固化后(约1h-2h)后,进行第二道涂料涂刷,当第一道涂料干燥过快时,应喷水湿润后再进行第二道涂料涂刷。
  6)当XYPEX涂层固化时开始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2h。施工后48h内必须防雨淋、霜冻、污水、泥浆及4°C以下的低温侵蚀。
  7)地下结构刷涂XYPEX36h后才能进行回填施工。
  8)压力灌注法:裂缝基层处理→标注注胶底座的位置→封闭裂缝→粘接注胶底座→配制灌缝用胶液→注入灌缝材料→养护→结构表面处理。
  三、结语
  结构的加固和修复只是结构受损后的补救措施,受损的结构再也无法恢复原样,结构修复过程中会伴随着渗漏点的修复以及加固修复点定期检查等问题,且有可能会影响建筑寿命,因此为避免此类结构受损事故的发生,必须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在施工阶段加以预防,在使用阶段加强监控,杜绝一切有损于结构安全的隐患,使每一个工程都成为坚固的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2、《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 13G311-1
  3、《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550-2010
  4、王冬晓、韦欣欣《某地下车库地坪开裂事故分析及处理》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200092
  作者简介:辛学宙,男,1979-08,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
  青岛金湾置业有限公司,工程部,土建工程师
其他文献
摘要 搪瓷釜因其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而且表面光滑,因而广泛用于化工、医药、染料、农药、有机合成、石油、食品和国防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反应、蒸发、浓缩、合成、氯化、硝化等。但由于其材料特性和制造加工及使用、运输、安装、检修时不注意,都容易造成破损,使之成为易损品。一个搪瓷釜价值几万元,由于局部爆瓷而报废十分可惜。采取适当维修,设备仍能使用,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模式和市场结构的转型,进入中国这么多年的跨国企业也基本到了一个发展瓶颈期和转型期。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最具代表性的宝洁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跨国企业理论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出发,紧紧围绕价格、产品、渠道、促销、定位这5P展开,分析跨国企业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研究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转型模式,为跨国企业适应中国经济渐进式转型并在中国实现二次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某厂汽轮机主蒸汽流量的计算模型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某厂汽轮机热力计算书提供的热力计算数据为基础,对比在各种典型工况下几种蒸汽流量计算模型的计算误差,选取误差较小的模型进行主蒸汽流量计算,重新确定了汽轮机主蒸汽流量与调节级后压力等测量参数的对应关系,并在DCS内组态、测试。    关键词:汽轮机,典型工况,蒸汽流量,计算;   Abstract: This paper ana
期刊
摘要:《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应用性。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独立学院教学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独立学院授课对象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实验等几个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探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钢结构的稳定问题是钢结构设计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轴心受压問题又是该问题的核心和基础。在简要阐述钢结构稳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范和试验资料文献,讨论钢结构抗震设计时,轴心受压支撑构件的长细比限值,以及抗震承载力验算时不同钢种的长细比修正问题。结论表明:在弹性屈曲范围的长细比不应进行钢号修正。  关键词:钢结构; 抗震设计;长细比;弹性屈曲  中图分类号: TU391文献标识码: A  1问题
期刊
摘要:农业是中国国民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各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水利工程又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的应用实效,是水利部门的重要责任。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阐述了解决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水利设施;评价机制;水费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一、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概
期刊
摘要:碾压混凝土技术是大坝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它使用一定的掺合料、粗骨料、水、砂等进行拌制,然后使用振动碾对拌制好的混凝土进行铺筑、碾压。采用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壩体具有防渗性能好、体积小、强度高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用于工程实际中。本文即详细阐述了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大坝;拌制;运输;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 A    一、碾压混凝土
期刊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仍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就企业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公司内部控制本身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  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管理当局虽然也建
期刊
摘要:箱型拱桥突出的优点是可设计性、可施工性很强以及跨越能力大,特别适用于大江、深谷桥位处的跨越。由于钢筋混凝土拱桥具有所谓的“免费预应力”结构效应,其受力性能好、与其它桥型相比综合造价低、桥型美观等优点,故得到工程界的一致认可并成为设计中经常优选的桥型之一。本文即详细阐述了大跨径箱型拱桥设计技术要点。  关键词:大跨径;箱型拱桥;桥型;分孔设计;矢跨比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测绘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的工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3S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行业的发展压力与日俱增。要提高测绘行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本文简要介绍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系统控制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 A    1 测绘工作实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近年全国测绘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