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殷宪先生的两面之缘

来源 :中华书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ingxia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殷宪(1943-2015),山西太原人。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生前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朝史研究基地主任、平城北朝研究会会长。书法作品曾参加第二、三、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首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以及当代名家作品展等。
  我与殷宪先生,只有两面之缘,对先生的为人和艺术成就了解有限。然而,从两次交往和平日的微信往复中,殷先生待人之宽厚、性情之爽直、做事之高效、治学之严谨,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014年5月,我和同事梁毅筹备“回望傅山”书法展,邀请的大多为在京工作或居住的晋籍书法家,后考虑到应增加几位山右书坛名家,最先想到的就有殷宪先生。经田树苌引荐,我冒昧打电话给殷先生,寒暄几句后说明事由,询问是否愿意参展。因之前邀请另外几位老先生都婉言谢绝,我有些忐忑,没想到殷先生十分爽快地应允,并问何时交作品和主题、尺幅等具体要求。6月27日,我添加了殷宪先生微信,他回复的第一句是:“好的,渠道已通。”自称“老朽一个”。谈到这次展览的主题,殷先生说:“你想法好,山西人不能忘了傅山,山西不能没有傅山。恰好这三四年又是我学傅的一个密集期。”7月21日,便收到殷先生快递的作品。次日,又收到他发来的作品释文,写得清清爽爽,连每个标点符号都不含糊。我随即微信回复殷先生,并邀请他在展览开幕时来京,与参展的书家同道一聚。8月23日展览如期开幕,殷宪先生签到时我认出了是他,握手致意,一见如故。先生一口大同话,身材不高,胖乎乎的,笑口常开,在生活中和艺术上想必是个乐天派。记得他在开幕式上说:“傅山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崇高地位的书法大师,但是现在对傅山的研究还不够,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够。三晋、太原有傅山,是山西省和晋阳的骄傲。骄傲和荣耀之后,还应当有点什么,研究是一个方面,弘扬是一个方面。可以说,两个方面都还不够。今日晋省诸人,同步调地转颈回望,但愿能在这两方面都能有大幅的引申。”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用大同话说出来,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第二天殷先生要离京返回,我和梁毅去他住的宾馆道别,和先生闲聊约一刻钟,记得他谈到自己身体不好,做过心脏手术,说得更多的是他一直在做的北朝史研究,已在整理的文稿和计划着手的研究课题。
  别后,时常在微信上看到殷先生的新作,“今临王书二纸”“临傅草”“文成帝南巡碑碑阴斗方”“自作小诗一首,用六尺纸书楷、写草”“昨日四条字太大,章法有问题,且错将微写成凝。昨又重写一次”……笔耕不辍,勤奋如此。
  2015年3月,中国文化报社筹备“回望傅山”太原展,山西省引黄工程管理局下属的黄河艺术馆提供展厅,为答谢协办方,我请参展书家每人书写一首古人咏黄河的诗赋名篇留赠。给殷先生“分配”的任务是写西晋成公绥的《黄河赋》,我从网络上复制了这篇赋,于4月2日通过微信发给殷先生。4月6日,他回复:“因准备搬家,书都不在手边。我觉得有些字不对,如第二个‘疆’肯定是‘强’之误。网上的东西不可靠。请你重发一次原文,哪怕是一个手机照片。一定不能出错!”“苍穹该是穹苍,不然不押韵。”“‘遂疆’肯定不对。‘殷徒涉而永固’也觉得有问题。”“看来我写的都该作废了,一共写了三件!做事绝不可马虎!”4月7日,他说:“好不容易在网上找到一个极近真实的引文。据《水经注》《艺文类聚》《渊鉴类函》都有。除《水经》外,这些书都搬走了。《水经》则引文不全。这是《渊鉴类函》网上扫描本,读来还顺当,基本无错讹,请你对—下原文。”4月8日,他发来一个印有《黄河赋》的繁体竖排图片,并说:“刚刚在《渊鉴类函》找到。”为核对字词,“免出笑话”,殷先生上网检索,查阅辞书,花费了很多精力,这种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实在值得我辈学习。4月25日,“回望傅山”太原展开幕,殷先生从大同驱车赶到,这是第二次相见。先生气色如昨,精神饱满,根本不像有病在身。开幕式上请殷先生讲话,他仍然谈得诚恳而动情。他说:“大家都說傅山是一座山,他有一个名号叫傅真山,傅山的‘真’是我们认识傅山和学习傅山的核心所在。作为书人,应该首先是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人,再来做有学问的人,有文化基础的人,之后才是写字的人。”
  太原展结束后,仍然是从微信获悉殷宪先生近况。6月18日,殷先生说:“这几日胰腺炎大缓,蓄势以待贲门手术,病榻上成一短文。此是文,还想写一篇关于书的。”我祝先生早日康复。8月18日,他说:“今日术后两周,情况良好,周五出院。问梁毅好。”9月8日,见殷先生最后一次更新微信:“又钞唐人五古二纸。”先生手术成功,又开始天天写字了,想来应该恢复不错。不意,仅过了一个多月,等来的却是先生的噩耗。
  殷先生斋号“归真堂”“持志斋”,可见其人其志。他获过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著有《平城史稿》、《北魏平城书迹研究》(待刊)、《大同新出唐辽金元志石新解》等,被誉为“北朝研究第X’。这些著作我没有拜读,愧不能赞一词。
  殷先生在2012年出版的《殷宪书法集》后记中说:“自谓‘三边老人,三边者,砚边、吟边、史边也。此谓学之未入堂奥,射之未近正鹄也。于是我强为之言,60岁是一个新的‘自我’的开始,并说从退下来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全面补课,整日忙着临帖、抄书、拓碑、洗砚,这课如此补下去,我会长进的。”
  先生本色就是一个学者,一个不停进取的人。
  责任编辑:陈春晓
其他文献
时间:2018年9月  地点:南开大学迦陵学舍  目前中国正在提倡吟诵,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不过,有些年轻人没听过古人吟诵,常把吟诵与朗诵或歌唱混为一谈。虽然唱歌很好听,有节拍、韵律,学起来也更加容易,但那并非传统的吟诵。中国的传统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一个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吟诵的音调,虽然现在听来会觉得奇怪、甚至于单调,但是却为中华民族所独有。  中国语言文字的
期刊
一  潘龄皋(1867-1954),字颐山、颐珊,一字小泉,号锡九,后以号为字,又号梦增,别署葛城居士,直隶安州城内西角村人(今河北省安新县安州镇西角村,安州古称葛城,又称濡阳)。1867年2月13日(清同治六年正月初九日)生于儒素之家,始祖潘礼明永乐三年(1405)自山西洪洞移民而来,后分为三支,西角村潘氏为第二支,潘龄皋为第十三世。祖父祖望、父希曾业儒,以设塾为活。家谱1968年毁于火,其先世
期刊
作为画家,其作品必须有鲜明的特点,否则不能被称为画家。四川画家李道熙的绘画特点是:清刚爽健。一个人画了几十年画,有优点是很容易的,有特点就不容易了。其实,画必须有特点,才能为人注意,才能传下去。优点人人可有,有特点者百无—人,可以说,一个特点抵得上很多优点。  一般说来,刚猛的笔墨易于出现苍劲的效果,刚猛而清润则不易。正如宋人提出的“沉着痛快”,既沉着又痛快也是十分不易的。因为这是一对矛盾,但如果
期刊
赠帝乡子杨强  韶城得识子杨子,我心忽洗浈江水。眼底山川倏生辉,榕绿蕉青色愈美。汗马天麟绝地行,壁精奎气沦骨髓。我谓君特为诗生,瑕瘢蟠结片语指。慷慨旦暮嗟栋挠,将振儒风堕地委。百卷胸罗运璇玑,谈纛高张我全靡。上窥星汉下舆图,前揖鲍谢后苏李。灵府别开蔚丹青,三厨错叠充经史。所向拔岳还摧空,珠光涵合电扫轨。我闻玉音欲舍瑟,我撤肴核就鼎簋。爱君为人实若虚,爱君为诗质且绮。鹤骨鸢肩不求知,蓬转萍漂曷至此?
期刊
“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  交流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优秀作品成果展  11月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岭南画院、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优秀作品成果展”在岭南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的近百幅优秀参展作品,通过艺术家多元的形式表达和意象表现,从画面建构和语言表达上凸显了艺术的形式多样性、材料多元化和创意
期刊
1984年生,天津人。201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讲师。  自荐语:速写与素描的概念在酉方是不做区分的,传入我国后,两者却被相对明确地区别开了,这种区别对于中国画尤其是中国画人物画的意义极为重大。总的说来,逮写的作用可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造型基础训练的作用;二是为创作搜集素材,积蓄创作灵感的作用;三是速寫作品的价值意义;四是在速写中保持艺术生命的活
期刊
陈姿娟  1974年生,浙江武义人。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浙江省国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出版有《画室必备·中国画技法图典》(7册)。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与画有机结合,使山水画更富有意境,而表达诗一般的意境美也正是宋代花鸟画色彩运用的审美追求。  宋诗、宋画中体现的宁静安谧,与唐诗、唐画中激昂、
期刊
周莲荣  1972年生,山东莱西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青岛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出版有《唯美白描精品·闲花野草》《唯美白描精品·热带植物》《中国当代画坛精品集·周莲荣作品》等。  周莲荣的写生有三个特点:其一,没有一味摹写对象,而是在主观的处理与客观的写照中体味造化之神奇;其二,在写生的过程中统揽全局,从她的写生白描作品不难看出,疏密关系、结构张力已经跃然纸上,眼观对象,竹已
期刊
从2018年8月13日至10月26日,首届“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以下简称“讲习班”)在京成功举办,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这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首次面向社会举办高层次艺术教育,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发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在艺术创作上的引领作用,推动艺术领军人才与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相关人员的辛勤努力下,讲习班成果丰硕,
期刊
尚爱松(1918-2006),江苏省铜山县人。1937年考取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1941年毕业后,曾在重庆清华中学执教一年,而后进入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为研究生兼研究助理,1948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立后,曾在院部工作,一度负责国际科学联络等行政事务。1956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1961年又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两院史论系创办者之一。1981年被聘为北京文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