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德育观下的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着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个性和独创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管理轻教育的问题。因此,应从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培养师生平等观念、优化宿舍文化活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来提升主体间学生德育观下的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主体间性德育观;高校学生;宿舍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2-0101-02
  
  宿舍文化是指存在于宿舍之中的共同观念系统,它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宿舍文化活动的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是在学校各方面有效引导下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宿舍文化作为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现象,是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它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以主体间性德育观审视当前的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和宿舍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打破传统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式的束缚,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优化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主体间性德育观:一种关系思维下的道德教育观
  
  主体间性德育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实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一种关系思维下的道德教育观,它强调从道德灌输走向道德对话,从以“知识”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主体间性德育观既反对教师主体的灌输式道德教育,也反对学生主体的个性道德教育,它一方面强调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促进“类主体性人格”的提升。它既是对“教师主体一学生客体”的传统道德教育观的拒斥,又是对强调学生中心而教师保持中立的现代道德教育的留守和超越,它超越了学生主体的道德教育的自我化倾向,把目光转向“我们”,倡导一种主体间的共在性,但又保留了主体性德育观本身的根本特征。倡导主体间性的德育观就是要使道德教育重新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把道德教育建立在人性的本质上,使道德教育真正成为一种建构人精神的活动。它不泯灭主体性,但又强调整体性与和谐性的存在。主体间性德育观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交往,彼此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主体,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达到相互理解,在民主交往中实现师生同往,生生同行,共同迈进“我一你”的相遇人生。实现师生、生生精神的建构。
  主体间性德育观大体上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平等性与交往性。平等性,即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都是主体,并且具有平等的地位,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活动中的交往主要以对话形式出现。对话不依赖任何一方,不受任何一方控制;对话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双方的情感、观点、认识、思想;都在交往中相互传递着;正是由于这种全方位的交往使得交往双方都在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关系中不断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 主体性与整体性。主体间性的德育观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存在,都是道德教育的主体。道德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掌握道德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生成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生命潜能多方位地得以彰显、升华、丰富的过程。在主体间性德育观审视下的师生之间不只是知识授受的关系,更是作为完整的道德存在而相遇的。
  3 开放性与共生性。开放性与共生性是“类主体性人格”的基本特点。因此,具有“类主体人格”的人一定是一个向他人、向社会开放,与他人、与自然共生的存在。它不仅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开放、相互沟通,并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师生共同体,而且这种“类主体人格”的开放性也延至他人、社会和自然界。具有“类主体人格”的人把他人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需要尊重的生命主体,与他人友好相处、真诚合作。
  
  二、当前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宿舍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活动、学生成才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不少高校给予的关注、重视不够,未能正确认识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宿舍文化建设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宿舍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和独创性,宿舍文化建设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和宿舍文化建设表现为重管理轻教育。
  
  1 宿舍文化建设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
  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化活动、组织机构、工作队伍、文化设施、文化环境、校园精神等多方面的工作。但目前,许多高校对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认识不足,认为宿舍仅仅承担着生活起居的功能,忽视了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工作上,没有相应的工作机构,工作经常是流于形式,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主要表现是文化活动繁多,而且主要偏重于娱乐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把宿舍文化建设作为短期行为、突击性任务来抓,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
  
  2 宿舍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和独创性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于一体的亚校园文化,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及人格培养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与校园文化一样,宿舍文化建设应体现各学校的特色。但从宿舍文化建设的实际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没有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没有结合自身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促成与众不同的宿舍文化风格,宿舍文化建设趋于雷同,千篇一律,没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能起到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作用。
  
  3 宿舍文化建设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有利于高校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等人格品德的塑造,而贫乏单调的宿舍文化环境则会使人消沉、冷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宿舍文化建设如果可以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寓于其中,可以增强宿舍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使宿舍文化建设的每一过程都能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增强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求知成才、探索人生价值、开展社会交际、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宿舍文化活动所创造的良好精神环境,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影响和熏陶,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塑造力。但目前的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却恰恰缺少这一点。   
  4 宿舍文化建设表现为重管理轻教育
  在日常管理中,由于对这一文化阵地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正确引导和教育的不够深入,许多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仅仅只停留在对作息制度和卫生的管理上,只关注到了文化建设的表层和中层,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宿舍管理人员纯粹以管理者的面目出现,将自己与被管理的学生对立起来,而且部分基层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无法与学生深入交流,更谈不上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了,使“管”与“被管”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广大学生难以体会到管理者的良苦用心。应该说,这样的管理机制不符合主体间性德育观,削弱了宿舍文化“育人”的功能,使宿舍管理背离了原有的实际意义,不适应高校改革与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主体间性德育观下的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
  
  在主体间性德育观下,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和宿舍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可以转变思路、另辟蹊径,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充分认识二者的联系,使之形成良性互动,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催生宿舍文化的人性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宿舍管理的工作重点从单纯对“物”的配置及维护转向对“人”的管理和培养,把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结合起来,把科学管理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开展各种活动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结合起来,创新宿舍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育人为重,要与时俱进。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要推陈出新,确立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才能和潜力的发挥营造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创新的和谐氛围,催生宿舍文化的人性化。
  
  2 培养师生平等观念,营造民主和谐教育氛围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把交往、对话作为宿舍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式,以自己的学识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关系。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自己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塑造一个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使宿舍管理者成为引导者。要努力把宿舍管理过程中的客观上不对等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主观上平等民主、相互对话、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讲真话,以平等的态度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交流思想,交流意见,逐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3 优化宿舍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宿舍文化品位
  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的标准来装点宿舍,美化居室,倡导宿舍群体应有端庄的仪表、多彩的生活、健康的情趣、求知的氛围、团结的风气和进取的精神,并辅以一系列健体强身、富有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宿舍文化的品位,使宿舍文化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各类文体比赛、双语辩论沙龙活动、宿舍文化设计大赛、书画摄影作品大赛、大学生形象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振奋精神,接受教育,从而使身心得到充分锻炼,为早日成才打下基础。
  
  4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促进宿舍文化蓬勃发展
  加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应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让他们扎根学生寝室中,以学生寝室为基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与教育,把他们的培养提高纳入干部培养计划。要不断完善并严格实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干部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与干部的培养、选拔、晋升等有机结合起来。要形成以物质激励为基础、政治激励为保证、关心激励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为他们的工作、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做到工作上支持、学习上帮助、生活上照顾,使他们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宿舍管理工作中去。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类突发事件频频出现,对人们正常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地方政府的应对能力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预警机制、协调机制不
目前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要进行有效学习,而要进行长期有意义的学习,必要给学生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精神平衡则为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
在教师角色冲突问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学者们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层面上提出许多缓解教师角色冲突的策略,但教师自身是解决角色冲突的关键所在。由此提出教师应从自身出发来
新课程,寻求新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展现了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特征:润物细无声的生命课堂,充满体验的生活课堂,活力迸发的发展课堂,充满美感的激情课堂,彰
1989年4月24日上午9时45分,河北省内邱县化肥厂停车检修中,铜洗塔吹除后气密试压过程中发生爆炸。内邱县化肥厂铜洗塔爆炸事故与我区清风店化肥厂1979年7月25日铜塔爆炸事故
洛克认识论有两大特征,即分裂与回归。洛克认识论的形成有其时代背景,更有现实社会意义。鉴于中国社会现实状况。主要涉及信仰与务实。急切呼唤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并以此来解决
在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的影响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例如农业产业化的女性化、老龄化,农村空巢家庭的增多,农民合作化组织的振兴等;离土不离乡的城市化道路将成为
在呼唤教育平等,追求受教育机会均等的今天,差生问题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从社会排斥的视角看差生受教育不平等的社会事实及教育排斥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上的排斥、家庭的
学校管理要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与时代,面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现代教师要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是必然的选择。为促进“反思型”教
新闻敏感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品格和素质。实践汪明,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新事物层出不穷,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矛盾也相伴而生。如何写出人人心中所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