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新格局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huil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7年以来,保险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连不断的严监管政策、数目繁多的罚单纷纷指向保险公司。
  一度风头正盛、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并购的保险公司重新被监管层关进了笼子,他们的顶头上司——保监会,在这一轮国家金融政策调整中结束历史使命,與银监会合并成新的监管机构。
  被视为中小保险公司弯道超车的“投资驱动负债”经营模式遭遇重创,近年迅速崛起的很多公司由此受到冲击,一直坚守“负债驱动资产”的传统保险公司反而获得了政策支持,实现稳定发展。
  一升一降之间,是整个保险市场格局的重构。那么这次大变局后,寿险市场将出现怎样的变化?哪些保险公司正成为市场中的强者?哪些公司风光不再?这些变化又如何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进而影响公司的分红以及保险产品的欢迎度?这份寿险市场分析报告将成为大家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参考。

市场格局四大趋势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趋势起于无波之水。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寿险公司规模保费高达3.2万亿元,同比下降6.06%;其中,原保费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20%,占比80.36%;而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为5892亿元,同比下降50.32%,占比仅为18.19%,产品结构基本实现了优化,走向监管层倡导的保险回归保障、重视价值的根本。
  在这场寿险变局中,我们可以看到四个主要变化:
  其一,中国人寿的“寿险一哥”位置正在被平安人寿追赶,两者差距越来越小。去年,中国人寿总保费为5893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为1%,但是平安人寿总保费收入为467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7%。2016年,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总保费还相差2279亿元,仅一年时间差距就缩小至1216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平安人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保费收入1928.6亿元,而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为1546亿元。若平安人寿的业绩增速能够保持,平安人寿有机会超过中国人寿。
  从数据上看,中国人寿保费不升反降的原因主要是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收入锐减所致,去年此项进账770亿元,而2016年为1656亿元,同比下滑54%。而中国平安此项收入保持平稳,从909.6亿元增长至969亿元,主要销售的是万能险等理财产品及中长期产品,受政策限售的影响并不大。
  其二,寿险行业进入了强者更强、强者恒强的周期,中小保险公司弯道超车的机会越来越少。保监会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个趋势,保费前十名寿险保费占比高达七成。《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太保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等一些老牌的寿险公司提早启动行业转型,回归保障型产品,在这轮政策转向中积聚了力量,而这本是其优势,份额排名纷纷重回行业前10。
  表现最典型的是太保人寿,其冲刺的力度不可小觑,去年总保费收入达到1862亿元,同比大增24%,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仅次于安邦人寿。太保寿险重回巅峰始于2010年公司内部达成的“转型共识”。转型完成后,太保寿险的优势逐步显现。2015年公司的保费收入达到1152亿元,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016年继续迅猛发展,同比增长26.5%。更为重要的是,新业务价值率从2010年的10.5%上升到2016年的32.9%,2016年新业务价值增速更是高达56.5%。
  其三,安邦系保险公司(安邦养老、和谐健康)、前海人寿、弘康人寿等为代表理财险占优的保险公司进入了痛苦期,去年这些公司的保费总量下滑超过六成,公司现金流迅速下降,“投资驱动负债”的经营模式受到很大冲击。记者注意到,这些公司也在尽最大努力提高保障型产品的销售,但占比仍然太低,需要继续努力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收入整体缩减的背景下,仍有22家寿险公司2017年保费收入出现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推出中长期万能险产品,从而避开了监管政策。其中,招商信诺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保费收入增幅高达165倍,达到2825.28万元,中美联泰去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收入增长255.57%,此外,建信人寿、弘康人寿、工银安盛、交银康联2017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收入也出现了一倍以上的增长。
  其四,健康险公司发展迅速,过去四年间(2013~2017年)健康险增幅一直保持在30%~40%区间,近年来更是维持在40%左右。健康险占人身险的比重也逐年提高,由10年前的7.63%大幅提升至2017年的16.05%。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最高的就是两家健康险公司,分别为太保安联健康公司以及平安健康,前者2017年总保费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2.19倍;后者总保费收入为22.6亿元,同比增长1.54倍。两家公司保费大幅增长有基数低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属于朝阳产业。

盈利水平整体提升


  截至3月22日,共有65家寿险公司公布了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如果再加上平安人寿、新华保险两家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共有38家保险公司实现了盈利,盈利公司占比超过七成。尽管整体保费收入下滑,但是寿险的内在价值在逐步提高,盈利能力在上升。
  2017年第一份上市保险年报——平安人寿的成绩超出市场预期。平安人寿实现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42.1%。尽管受到“134号文”实施的影响,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仍同比大增32.6%至673.57亿元,内含价值较年初增长37.8%,内含价值营运回报率(ROEV)达35.5%,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
  新华保险一直在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基本甩掉了趸交包袱,新单保费中,期交占比达87.4%,较上年提升37.7个百分点,健康险新单保费占比为35.1%,较上年提升14.2个百分点,业务结构明显改善。去年公司净利润高达53.8亿元,同比增长8.9%。   如果排除上市公司以及未公布数据的安邦人寿,去年业绩最好的是以下10家公司:泰康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友邦保险、阳光人寿、恒大人寿、中信保诚、中美联泰、民生人寿以及招商信诺,净利润分别为86亿元、48亿元、29亿元、20亿元、17亿元、10.99亿元、10.51亿元、8.9亿元、8.2亿元以及6.7亿元。
  根据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泰康人寿去年净利润高达86亿元,终于扬眉吐气,其保费更是高达1625亿元,增速30%,保费拓展能力和投资能力双双增长。
  华夏人寿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去年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两倍,可以说成功地由量变向质变转型的典型。华夏人寿的腾飞缘于2013年,当年的保费370亿元超越过往6年的总和。自从华夏人寿走上高增长的道路,保费高歌猛进,至2017年达到1753亿元,位居行业第五名,相应的公司盈利也是连年增长。但是记者注意到,华夏人寿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仍然高达五成,其偿付能力指标有128.96%,距离监管红线一步之遥,现金流吃紧。
  2017年的寿险市场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过去几年被中资保险碾压的外资保险有了明显好转。去年27家外资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171.05%;其中27家外资寿险公司保费累计1778.7亿元,同比增长39.22%;保费市场占比从2016年的6.25%上升到2017年的7.22%。净利润排名前10的公司中就有4家是外资寿险,分别为:友邦保险、中信保诚、中美联泰以及招商信诺,净利润分别为20.11亿元、10.51亿元、8.92亿元以及6.66亿元,均有五成以上的利润增长。
  其中,作为目前唯一拥有独资性质的外资寿险公司,友邦保险(中国)净利润高达20.11亿元,位居外资寿险盈利榜的首位,总保费收入为219亿元,同比增长24%。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合资性质的其他外资寿险公司相比,友邦的外资独资特征使其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几乎不存在因中外股东相互制约而产生的内耗问题,为其带来一定优势。
  中信保诚自进入中国市场18年来,去年5月进行了更名。公司一直稳健发展,2017年保费收入为120.2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10.51亿元,同比增长50%,均跑赢了行业的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位居前10中的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过快追求经营上的增长,忽视了投保人的利益。公司因电话销售与网销违规获客,存在欺骗投保人的行为,成为去年被保监会处罚最多的公司。资料显示,中美联泰连同中美联泰北京分公司、广东分公司、湖北分公司、江苏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四川分公司及相关负责人,合计被罚14次,合计罚款金额116万元,其中,个人部分罚款金额27万元。今年1月24日,中美联泰再次因电销、网销行为不合规受到保监会的监管函。

仍有18家需强身健体


  在应对中短期理财产品限售、投资市场波动大以及寿险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很多寿险公司仍然陷入亏损的困境,急需强身健体。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显示,65家寿险公司中一共有27家发生亏损,其中亏损超过1亿元的有18家。亏损前10名分别为:昆仑健康、中融人寿、信泰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吉祥人寿、东吴人寿、长城人寿、德华安顾、复星保德信以及爱心人寿,分别亏损8.27亿元、7.79亿元、7.67亿元、6.74亿元、3.99亿元、3.56亿元、3.47亿元、1.91亿元、1.89亿元以及1.89亿元。
  上述10家公司中,有很多是亏损榜上的常客,成立多年未有大的盈利,譬如长城人寿、德华安顾、信泰人寿、东吴人寿等。以成立于2007年的信泰人寿为例,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除了2015年短暂盈利外,其余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
  面对亏损,信泰人寿相关负责人坦诚地接受了《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公司目前亏损,主要源于前两年公司业务重启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持续影响,再加上经营转型等因素的叠加,承受了盈利方面的挑战。今年是公司的基础管理运营能力提升年,公司将启动十大工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剖析,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的问题,为公司中长期发展蓄势储能。”
  已成立5年多的东吴人寿,也仅在2015年实现了盈利。在成立之初,该公司拟定了“5年盈利、8年上市”的宏伟规划,但如今看来,现实远比理想骨感。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和2013年,东吴人寿亏损额分别为0.22亿元和1.2亿元;2014年该公司继续亏损至2.23亿元;2015年,迅速扭亏为盈,当年盈利1亿元;然而,在2016年东吴人寿又巨亏了3.15亿元;2017年继续亏损3.56亿元。去年年底,东吴人寿更换了董事长,如何扭亏为盈成为新任董事长面对的最大难题。而东吴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根据公司业务销售节奏,三季度销售非中短存续期产品约30亿元,当期财务核算出现亏损。经审计调整后,2017年度公司实际亏损可能会有所减少。”
  公司还表示,寿险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都有一个前期投入较大、成本逐渐释放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寿险公司实现盈亏平衡需要8年左右,考虑到机构开设进度,盈利时限可能还会延长。东吴人寿成立不足6年,需要在机构网络铺设和业务渠道拓展上投入大量的经营成本。
  成立4年多,去年亏损近2亿元的德华安顾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寿险盈利的发展规律,以经营长期保障类价值业务为主的公司在经营的初期阶段(前8到10年)出现亏损的情况,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长期期交业务,规模保费、营业收入不会像大量经营中短存续期业务的公司那样快速上升,公司前4年的发展是符合股东方战略的,股东方对于目前的经营指标认可。
  不过吉祥人寿方面也对记者表示,年度亏损额并非四个季度亏损额简单相加,具体亏损目前还在统计中。此外,公司成立五年多,已经相继在河南、湖北等地开设了分支机构,前期投入加大,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摊销,从而形成了一定的亏损,这也与寿险公司“七平八盈”的基本规律相符。“根据公司发展规划,2019年我司将力求实现当年盈亏平衡。”

回归保障终点在哪


  既然保险市场都在谈回归保障,那该如何回归?保险产品、销售渠道、保险投资是否会有哪些新的变化?
  产品方面,由于被费率管制捆住手脚,保险业2012年之前增长乏力。在市场不断的呼声中,寿险产品预定收益率2.5%,在持续13年之后提升至3.5%,2013年人身险定价利率改革正式破冰,由此人身险中“快速返还”类年金险、附加万能型年金险成为拉动保费规模增长的主力军。过犹不及,在保险行业迅速做大规模的同时,一些保险公司过度追求保费规模,不管期限长短、成本高低,收取保费远超投资能力和市场承受的范围,万能险因此成为众矢之的,受到限制。目前,保险业正在回归保障,体现保障功能的产品成为主力军。其中,税优健康险试点政策正在全國推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未来将有很大发展前景。
  渠道方面,万能险等理财类产品重度依赖电销、银保渠道,这些理财产品受到限制,上述渠道荣光自然不再;在保险行业不断回归本源的背景下,个人营销员渠道再次重返人身险渠道“老大”位置。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银行与保险监管部门合二为一,未来银保业务将进一步协调发展,有利于长期理财型、养老型保险业务打开局面。
  投资方面,则强调保险资金独立,股东不得违法违规干预,不会再有“野蛮人”,也很难再出现“黑马”的故事。
  在一片肃杀的2017年,保险科技算得上有一抹亮色。近两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不断刷新着保险业升级的认知。科技破除保险业痼疾的同时,也优化着保险业前、中、后各个服务环节。只不过,在这场科技运动中仍然是大型保险公司或者互联网巨头领衔,众多中小公司还需要努力追赶。(记者潘亦纯、闫军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美国商务部4月16日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7年内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直到 2025年3月13日。这一事件点燃了公众对于“中国芯”话题的热议,相关芯片概念股也受到股民们的关注。  汇顶科技便是其中的一个企业,而Wind数据亦将其纳入芯片国产化概念股票之列,截至2018年5月2日收盘,该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90亿元,在48只芯片国产化概念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兴通讯。  汇顶科技201
期刊
随着寿险公司相继发布2017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严监管之下的险企盈利情况浮出水面。其中,信泰人寿去年亏损7.7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56%,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对此,信泰人寿方面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受前两年公司业务重启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持续影响,再加上经营转型等因素的叠加,公司承受了盈利的挑战。  成立十余年来,信泰人寿仅在2015年实现了盈利,其他年份均以亏损收场,中间还历经了股东退
期刊
随着中美双方正式接触磋商,中美贸易争端趋于缓和,资管新规对股市情绪有提振,二季度宏观基本面对股市有一定支撑,对A股建议稳中求进,提示周期的交易机会,对于近日的市场行情,博时基金魏凤春这样表示。  同时,也有不少机构分析表示,短期对贸易摩擦等多个因素的担忧,造成市场波动;但从中长期来看,市场不存在大幅下跌的基础,蓝筹股估值处于历史偏低位置,未来投资机会仍很多。  千合资本王亚伟分析认为,多方面因素导
期刊
成立于2012年的东吴人寿,在2015年实现短暂盈利之后,于2016年、2017年再度陷入亏损泥淖。《投资者报》记者从该公司去年四个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得知,公司2017年总亏损额约达3.6亿元,为历年最高。  为何公司出现亏损?后续有何盈利计划? 公司保费收入结构情况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致函采访东吴人寿,并最终得到了公司方的详细回复。前期投入巨大  公开资料显示,东吴人寿成立于2012年,是
期刊
日前,渤海银行携手境外合作伙伴成功落地首单全市场、全配置、全品种型QDII产品——“招商基金·金牛全球多资产配置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渤海银行作为境内主托管行,凭借其先进的清算运营能力及国际托管网络,与境外次托管行一同为QDII客户提供了专业一体化的境内外托管服务。这也标志着该行托管业务实现了全球化升级。  此次首单QDII产品的落地,不仅可以多渠道增加该行中间业务收入,并且能够带动其本外币业务
期刊
截至3月22日,在美上市的7家互金平台已有简普科技(融360)、趣店、宜人贷、乐信和拍拍贷这5家企业发布了2017年业绩。作为首批海外上市的互金平台,它们的第一份期末答卷还让人满意吗?  数据显示,去年最赚钱的是趣店,营收同比增长了231%达到近48亿元,净赚近2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75%;而简普科技成为已发布业绩的平台里唯一亏损的,其去年全年营收超过14亿元,同比增长306%,亏损2亿元,同比
期刊
3月20日下午,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总裁莫斌一行在香港晒出公司2017年亮丽的成绩单。据业绩报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累计实现合同销售约5508亿元,同比增长78.3%,其销售额、合同销售面积均位列行业第一名。  2017年,在去库存与抑制房价并存的调控市场大环境下,碧桂园业绩持续大幅增长,成功实现了从3000亿至5000亿的跨越,其合同销售额
期刊
3月23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此举可能导致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紧张的贸易关系升级。上周五中国股市大幅下挫,这会对A股市场带来多大影响,走势将如何演绎?  国金证券认为,贸易战无赢家,全球避险情绪上升,A股短期承压,中长期走势依旧向好,维持“慢工出细活”的策略观点。中美贸易战,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其实更多的美国公司将面临贸易战带来的巨大冲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密
期刊
近日A股震荡加剧,对此,湘财证券对投资者提出的建议是,目前个股分化明显增大,多头能量有弱化的趋势,此时应控制仓位,降低交易频率,策略由进攻转为防御较为理性。降低操作频率,以防御为主要策略。长江证券分析称,“两会”结束后一个月,上证指数有75%的几率会出现上涨。通过对2000~2017年的数据统计发现,市场整体呈现出上行走势。从板块涨跌幅统计来看,中小板表现优异,显著优于其他板块。  3月19日~3
期刊
今年年初至3月16日的A股市场中,1月26日是明显的涨跌分水岭。分水岭之前,蓝筹股猛涨,沪深300指數上涨8.69%;之后,蓝筹股偃旗息鼓,沪深300指数下跌7.07%,成长股重新活跃并主导市场。  在快速切换的行情中,可满仓、可空仓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优势尽显。有312只、占比17%的基金,在分水岭前净值上涨,分水岭之后则不惧大盘调整,依旧保持升势,可称为牛基。同时,也有60只基金不管大盘涨跌,净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