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活动中成长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性”,“活动性”是本课程的特点。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一些先进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品德与生活》教法三步曲:观察儿童生活——寻找切入点;营造综合活动——体验生活;反思活动过程——收获良好习惯,并提出《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五点思考。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等特点,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为核心和最终追求。结合我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经验,对《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总结一些简单的经验,与各位共勉。
  一、观察儿童生活
  该课程新标准中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其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从不同角度给儿童提供一些范例,启发学生对白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展现自我和提升真实的自我。
  二、带领儿童体验生活
  课程改革不应力求课程保证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我们的课程保证学生的多元智力都得到有效发展。使我们对教育方针的追求变为实实在在的课程。
  1.角色转换——体验生命需要关爱
  抓住学校开展的认养校园里动植物的契机,我们班人认养了学校池塘里的小蝌蚪,并以“小蝌蚪”为班级命名。很自然的每个孩子都自豪的称自己是“小蝌蚪”,于是以“我是一只小蝌蚪”为主题的观察体验活动展开了。体验的过程中李钰同学用特殊的体验日记,记录了一只青蛙的悲惨命运:
  十月十一日天气:晴
  国庆节过后,我们一家搬到盐城市第二小学的池塘里。每天可以听到小朋友的读书声和美妙的音乐,我们很高兴。前几天,一个小朋友把我哥哥用石头打死了,原因是哥哥长得很丑。我们一家都很伤心。现在我要告诉大家,我们一只青蛙平均一天吃70只虫子,一年要吃15000只呢!
  我们家里的人和你们一样,有的长得丑,有的长得漂亮。可是我们是植物的朋友。你们千万别伤害我们了。
  2.学科联动——感受生命的美好
  我与相关学科老师沟通,把蝌蚪、青蛙引进了相关学科的课堂上,孩子们在美术课上观看美术片《小蝌蚪找妈妈》,体验他们一家的和谐幸福。绘画作品“我为青蛙安个家”实现了孩子们美好的愿望。体育课的王春建老师则通过肢体语言,让孩子体验青蛙捉害虫的快乐。语文课上《青蛙最伟大》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歌谣。在课外,家长们组织亲子活动,孩子们在生态公园——亲身体验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以“小蝌蚪”命名的班级篮球队,在小蝌蚪“百变成蛙”的精神鼓励下,正在成长。“小蝌蚪”书法队的孩子刻苦练习,进步很快。特色中队以“小蝌蚪”命名。蝌蚪、青蛙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班级文化的载体。
  三、与儿童反思活动过程——懂得关爱生命
  一个立体的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受益是多方面的。刚入学两个月的一年级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懂得关心校园里的小动物,关爱大自然中小动物。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对生命的关爱,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孩子们在合作中口述蝌蚪、青蛙日记,合作讲故事;我与美术、体育、英语等科任老师以及家长的合作中,为孩子们搭建平台,体验生命的脆弱、需要保护。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克服困难……这就是我们在综合活动中的收获。
  四、对《品德与生活》教法的几点思考
  在坚持总结、认真反思以上经验后,笔者认为,运用综合活动法上好上活《品德与生活》课,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生活为背景的课程,它需要教师关注自己眼中的儿童,激活儿童的生活经验,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
  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综合活动法反对就教材讲教材,提倡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教材,教材是手段,教人是目的。
  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有些教师教学方式没有得到彻底地转变。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影响,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还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贯彻实施。
  4.实施综合活动法。活动之前,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找准教材和学生的结合点,引导儿童朝课程目标发展。活动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活动兴趣,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深入到每个小组中,了解学生活动的态度,活动的表现与感受,对活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实施综合活动法,组织好实践活动,通过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与座谈,帮助大家了解这门课程,使课程能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来到世界为了看到阳光与美景,这是巴尔蒙特对诞生的回礼。世界的美似阳光,何不袭一身阳光,与真情共舞,行走在人生道路?  席慕蓉有言:“生命曾经灿放如花,如一季又复一季永不结束的盛夏。”袭一身阳光行走,当时蛱蝶栖落花间,渲染生命;袭一身阳光行走,当时劲拔青松挺立,凝视星海;袭一身阳光行走,当时枯叶落尽,勾勒出一生的脉络。行走于风光小道,自然之美既已不胜收,用阳光的语言解读生命,一切均美好感动。  袭一
期刊
岳飞,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不仅是杰出的统帅,他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其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千古传诵。公元1136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但他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撤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开篇用一个“怒”和一个“冠”字形象地表达了作
期刊
读罢苏洵之《六国论》,心中颇为其浑雄之辩所钦服。然秦之胜,盖以时运耶?吾以为,非也。  孙子之言,胜负者,“五事七计”。其“五事”即“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其“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之所感,以“五事”为论也。  一日道,即人和也,君民齐心,则天下一也。秦之赢氏,多为明君,是以其民附之而未尝不顺之也。  二日天,即天之
期刊
如果没有出生在中国,我将永远不能体会天涯到底是多么遥远的地方,断肠又是怎样的相思,我会永远联想不了江南二字除了一个笼统的地名,还在那朦胧烟雨中藏着多少万世流芳的传说,而对于江湖是怎样的人生,边塞沙场埋藏了多少诗与酒地豪情,明月中又寄托了游子征夫怎样的乡愁,滚滚红尘中又曾经淹没过什么,可能一生都无从知晓。  我出生于冰雪苍茫的唐古拉山脉,看着似乎伸手就可以触碰的白云纠缠着阳光照射下璀璨刺眼的雪山,耳
期刊
孩童时代,跟着外婆在曲阜农村的老家生活。在农村,赶集对大人们是一件顶热闹的事。乡村的集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让大人们有了一个更好的场地,可以自行买卖东西;对孩子们来说,也算是一场另类的聚会,因为平日里父母不同意给买的物件,在这一天,只要多央求几句,就能轻易到手。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既能借着赶集的机会买一些心仪的物件,也能和朋友们相邀一起玩耍。即便跟着外婆去过这么多次集市,我仍然无比期待赶集。 
期刊
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把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与开发智能的进展情况加以讲评。  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讲清它的来源,说明它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对并列的概念,可以只讲清一个,以便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避免“抱着学生走路”。同时,交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这是教师在以45分钟为例的一节课中,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解除学生的
期刊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所以我的大部分童年时期都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住的那间老屋上了年头,房门上留下了岁月斑驳的印记,一动起来就吱扭吱扭地响,房梁年岁久了看起来也摇摇欲坠,背阴的堂屋里面永远都是昏暗的灯光,空气里总是弥散着木尘的味道。那时姥姥是个严肃的老太太,整日板着脸不苟言笑,我并不懂何为压抑,只是下意识地有些害怕那间老屋,捎带着也害怕上了姥姥。  姥姥似乎知道我不喜欢那里,便带有“讨好”意味一般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依赖现象成为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90后”青少年而言,在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正承受着学习成绩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为宣泄和释放这一压力,他们选择了自主性较强,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其心理需要的网络虚拟世界。由于“网络情结”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教育机构要实施关爱教育,帮助青少年摆脱对网络世界的依赖。  关键词:青少年;上网;行为教育    网
期刊
本人在中职工艺美术基础课程的几年教学中,切身感受到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工艺类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益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孔夫子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因材施教”,主旨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以学生为主体”。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入学新生都是初中毕业,而且学业成绩偏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面上或一无所知。而职中的学生又普遍存在缺乏学习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中。针对这样的现状,要想
期刊
摘要:古往今来,传授知识的主要场地就是课堂,把握好 一堂课的四十五分钟,就会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受益,那么,从哪些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设计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想方设法抓住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过程,就可以使教学产生不凡的效果,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注意集中、积极思考、获得启发,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快乐的力量,从而达到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