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帅》导演张黎从一开始就认定李雪健是扮演张作霖的最佳人选:“五十多岁的男演员演这个角色,容易匪气有余,侠气不足。雪健身上有侠气。”
读完剧本,李雪健去了一趟沈阳的张家大院。在那里,他看见的四件东西是张作霖一生的提纲:一进门的张作霖雕像,瘦小干枯,“像一个算命先生,又像一个会计”。进了客厅,沙发旁一具东北虎标本,虎头上有醒目的“王”字。标本旁边是张作霖与子嗣的合影。后院有一间供奉关羽的祠堂——张作霖在世时,外人不得入内。后门外是张家开办的银行,“挺大的,里头好多蜡像”。
李雪健觉得,把这家银行和张作霖雕像放在一起想特别有意思。当地人告诉他,在东北,张作霖的名声比较好,因为在张作霖手上,东北没丢过一寸土地。
张家大院之行,让李雪健有很多感受,他找到张黎:你给我提点要求吧。张黎给了李雪健五个字: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戏里磨。
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李雪健对“五字真言”的揣摩己烂熟于胸:
“天是什么?天时。那个年代什么年代?乱世,各种思潮,各种势力。天也是天命,六子出生之前,他算过一卦:这小子跟他是今生父子,前世冤家。他抽到这个签以后,这个孩子就一直在他的第一个老婆身边,他就没有让这个孩子在他身边待过!”
“地是什么?当时的中国一盘散沙,军阀征战,大多数人的信念都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這个‘君’,你说是君子也好,帝王也好,当时政府无能,到了君不君的地步,没了是非,没了道统。于是江湖出焉。江湖文化在张作霖身上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拜把子兄弟、骗子文化。他对日本玩的就是骗子文化,日本人在他身上什么也没得到。”
“亲是什么?我说是基本的民族情感,他没有丢失一寸国土。弥留之际,他对六子说的话是:六子,六子……回奉天,回奉天……”
“师是什么?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他统一了东北三省。秦始皇会为了他的政权焚书坑儒,张作霖会绞杀李大钊,他为了达到个人的利益会不择手段。六子回到他身边之后,他让他当年的老师教六子,那个老师被六子给气跑了,后来他在自己的司令部里给儿子找了两个老师:郭松龄和杨宇霆,他死后,这两个人还在影响着张学良。”
这套“天地君亲师”的世界观并没有给主旋律男一号李雪健带来违和感:“这是艺术创作。对演员来说,好人也好,坏人也好,大都是职业责任,都要鲜活。你演一个概念性的人物,他就没有力量陪衬主角,不会加分,反而会拉分。”
走红毯,“确实有些头晕”
李雪健很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是一幅油画,可以摆屋里百看不厌。“我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要不停地变换。”他演过林彪,演过李大钊,演过宋江,演过李鸿章,演过秦始皇,演过北京胡同里的好人宋大成,演过老舍笔下的鼓书艺人,演过1980年代的实验话剧《WM》,演过焦裕禄等党员干部,也演过国民党的省长李培基,并因此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在被记者问到如何在表演中做到“无我”时,李雪健给出的是一系列老派的答案:“用角色跟观众交朋友”;“准确的表演就是最好的表演”。“合理特别重要,不合理性就是玩、娱乐一下,一个角色要能活起来,必须是合理的”;“斯坦尼、布莱希特、梅兰芳、卓别林,风格不同,但合理性是贯通的”。同时,他坚信:好的表演一定有即兴的成分,“比如这个茶杯,按照设计,你应该摔碎它,你摔一下没碎,接下来怎么办?你怎么‘圆’过去,让没摔碎这件事变得合理?”
李雪健在与观众的近距离接触中,理解了即兴表演的堂奥:同一个戏,打同一个点,给小学演、给工人演、给大学生演、给部队演,观众的反应可能完全不同,表演者必须随机应变。“赵树理去给老农民念鲁迅的东西,他听不懂,所以赵树理才写《小二黑结婚》。”琢磨这些道理的时候,李雪健是贵州凯里210厂业余宣传队的队员、解放军第二炮兵7784部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的队员、总政话剧团的借调演员、空政文工团的大龙套。
凭着“傻小子睡凉炕”的劲头,大龙套在1980年的话剧《九一三事件》中崭露头角。为了扮演林彪,李雪健在一个月里饿瘦二十斤,为了找“手冰凉”的感觉,每次上台前还要少吃。同事说:把这小子化装后搁天安门上能把人吓死。演出结束,王光美上台慰问,坚决不与“副统帅”握手。
这是成功的开始。十年之后红遍大江南北的《渴望》和当年的主旋律票房奇迹《焦裕禄》让李雪健尝到了走红地毯的滋味,“确实有些头晕。”1991年,京、津三次举行李雪健表演艺术研讨会。
“我走到这步不容易,我是业余出身,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专业演员。我真的就差感谢了。”李雪健说过:吃盒饭的时候最幸福——因为吃盒饭证明他又能演戏,又能挣钱了。之所以是“又”,是因为他患过鼻咽癌。放疗中,兄弟姐妹怕他瞎想,让他画画、写字。李雪健为自己取了一个笔名:“逞能雪健”,因为儿子李亘经常问他:“你又逞能了吧?”
老年题材,“在我们这儿没人看”
2002年,李雪健复出,表哥田壮壮夸他的表演有了很大变化。“我自己没有这种感觉,但我有一个念头特别强烈:珍惜每次机会,拍一个少一个了,我还想多拍几个。”
2015年,李雪健在电视剧《嘿,老头!》里扮演老年痴呆症患者刘二铁。这不是李雪健第一次扮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993年,与张艾嘉合演的电影《往事如烟》中,李雪健扮演一个1949年从天津漂泊到台北的相声艺人,晚年患上老年痴呆,只记得年轻时的事情,从台北回到天津。二十年后再演老年痴呆症患者,李雪健想的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谁都躲不了”,“这个题材像一面镜子,放在家里,让每个家庭成员照一照”。
按照剧情,刘二铁是个酒鬼,因此夫妻分离,父子不睦。察觉到自己患病后,他给儿子打电话,对方没有接听。为了演出刘二铁的懊恼、伤心、倔强、无力,李雪健设计了一场戏:二铁想喝酒,却无法把酒倒进酒杯,用酒瓶对着嘴灌也不行,后来他索『生把酒瓶倒扣进搪瓷缸——一个精细的动作被下一个不那么精细的动作取代,二铁始终没有喝到酒,他的手不住地颤抖,酒杯磕碰着酒瓶,酒瓶磕碰着搪瓷缸。
有一场戏是剧本里没有的,二铁的儿子跟青梅竹马的女友出现感情危机时,患上老年痴呆的父亲突然唱起儿子和女友小时候常唱的儿歌:“你伸手指头\我伸手指头\拉拉钩\咱们都是好朋友”。这个让观众飙泪的华彩段落,传递出明确的信息:主人公是一个病人,但他也是一个父亲。
出品方担心老年题材观众不爱看,在《嘿,老头!》里加了很多年轻人谈恋爱的戏。这让李雪健略感遗憾,尽管他也知道,“大家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之前老年题材的法国电影《爱》很深刻,很人性,在我们这儿照样没人看。”
“我是一个死不回头的人”
对李雪健来说,演焦裕禄就是演自己的父辈。
“我在山东巨野生活了十多年,那地方挨着兰考,黄河古道、盐碱地、逃荒要饭、饿死人。《一九四二》里的张国立就是我姥爷,只不过他是年年逃荒,不是因为哪一年遭了灾。一提焦裕禄,我们那的人不叫书记,叫伯伯。”在巨野,李雪健的父亲是公社书记,除他之外全家人都是农村户口。父亲经常讲的家史是自己14岁时,爷爷的头被日本鬼子砍下来,吊在城门楼上。李雪健小时候,父亲常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带他下乡去工作,顶着风沙,走了东村走西村。1960年代,全国选一千名地方干部,支援三线建设,父亲是其中之一。那时候,少年李雪健在火车道旁边捡串联知青扔的甘蔗头,到大山上挖一种叫“雷公屎”的野菜,采不知名的野果。
“我懂得焦裕禄,那一代人中像他这样的人不少,满怀热忱,受苦受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不谋私利,一心全在工作上,想着让大伙都过上好日子。我就是想在银幕上把那一代人肯定下来,这个念头让我激动。”电影取得的成功一度让李雪健微醺:“一开始是组织看,后头就不用组织了,好多人自己买票去看,而且有人看二遍。在上海特别火,一开始我们以为是穷地方火。”
拍电影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儿,妻儿时时为他揪心。但这担心没有太大效果。“我是一个死不回头的人,骨子里有‘再来’的念头。不吃香不怕,努力,再来!”李雪健戴着助听器,放疗损伤了他的听力。他的两腮有些凹陷,但眼睛很明亮。回答问题时,他经常重重地“嗯”一声并点头,笑起来会眯起眼睛、缩起脖子。(资料来源:壹读、腾讯娱乐)
读完剧本,李雪健去了一趟沈阳的张家大院。在那里,他看见的四件东西是张作霖一生的提纲:一进门的张作霖雕像,瘦小干枯,“像一个算命先生,又像一个会计”。进了客厅,沙发旁一具东北虎标本,虎头上有醒目的“王”字。标本旁边是张作霖与子嗣的合影。后院有一间供奉关羽的祠堂——张作霖在世时,外人不得入内。后门外是张家开办的银行,“挺大的,里头好多蜡像”。
李雪健觉得,把这家银行和张作霖雕像放在一起想特别有意思。当地人告诉他,在东北,张作霖的名声比较好,因为在张作霖手上,东北没丢过一寸土地。
张家大院之行,让李雪健有很多感受,他找到张黎:你给我提点要求吧。张黎给了李雪健五个字: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戏里磨。
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李雪健对“五字真言”的揣摩己烂熟于胸:
“天是什么?天时。那个年代什么年代?乱世,各种思潮,各种势力。天也是天命,六子出生之前,他算过一卦:这小子跟他是今生父子,前世冤家。他抽到这个签以后,这个孩子就一直在他的第一个老婆身边,他就没有让这个孩子在他身边待过!”
“地是什么?当时的中国一盘散沙,军阀征战,大多数人的信念都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這个‘君’,你说是君子也好,帝王也好,当时政府无能,到了君不君的地步,没了是非,没了道统。于是江湖出焉。江湖文化在张作霖身上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拜把子兄弟、骗子文化。他对日本玩的就是骗子文化,日本人在他身上什么也没得到。”
“亲是什么?我说是基本的民族情感,他没有丢失一寸国土。弥留之际,他对六子说的话是:六子,六子……回奉天,回奉天……”
“师是什么?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他统一了东北三省。秦始皇会为了他的政权焚书坑儒,张作霖会绞杀李大钊,他为了达到个人的利益会不择手段。六子回到他身边之后,他让他当年的老师教六子,那个老师被六子给气跑了,后来他在自己的司令部里给儿子找了两个老师:郭松龄和杨宇霆,他死后,这两个人还在影响着张学良。”
这套“天地君亲师”的世界观并没有给主旋律男一号李雪健带来违和感:“这是艺术创作。对演员来说,好人也好,坏人也好,大都是职业责任,都要鲜活。你演一个概念性的人物,他就没有力量陪衬主角,不会加分,反而会拉分。”
走红毯,“确实有些头晕”
李雪健很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是一幅油画,可以摆屋里百看不厌。“我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要不停地变换。”他演过林彪,演过李大钊,演过宋江,演过李鸿章,演过秦始皇,演过北京胡同里的好人宋大成,演过老舍笔下的鼓书艺人,演过1980年代的实验话剧《WM》,演过焦裕禄等党员干部,也演过国民党的省长李培基,并因此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在被记者问到如何在表演中做到“无我”时,李雪健给出的是一系列老派的答案:“用角色跟观众交朋友”;“准确的表演就是最好的表演”。“合理特别重要,不合理性就是玩、娱乐一下,一个角色要能活起来,必须是合理的”;“斯坦尼、布莱希特、梅兰芳、卓别林,风格不同,但合理性是贯通的”。同时,他坚信:好的表演一定有即兴的成分,“比如这个茶杯,按照设计,你应该摔碎它,你摔一下没碎,接下来怎么办?你怎么‘圆’过去,让没摔碎这件事变得合理?”
李雪健在与观众的近距离接触中,理解了即兴表演的堂奥:同一个戏,打同一个点,给小学演、给工人演、给大学生演、给部队演,观众的反应可能完全不同,表演者必须随机应变。“赵树理去给老农民念鲁迅的东西,他听不懂,所以赵树理才写《小二黑结婚》。”琢磨这些道理的时候,李雪健是贵州凯里210厂业余宣传队的队员、解放军第二炮兵7784部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的队员、总政话剧团的借调演员、空政文工团的大龙套。
凭着“傻小子睡凉炕”的劲头,大龙套在1980年的话剧《九一三事件》中崭露头角。为了扮演林彪,李雪健在一个月里饿瘦二十斤,为了找“手冰凉”的感觉,每次上台前还要少吃。同事说:把这小子化装后搁天安门上能把人吓死。演出结束,王光美上台慰问,坚决不与“副统帅”握手。
这是成功的开始。十年之后红遍大江南北的《渴望》和当年的主旋律票房奇迹《焦裕禄》让李雪健尝到了走红地毯的滋味,“确实有些头晕。”1991年,京、津三次举行李雪健表演艺术研讨会。
“我走到这步不容易,我是业余出身,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专业演员。我真的就差感谢了。”李雪健说过:吃盒饭的时候最幸福——因为吃盒饭证明他又能演戏,又能挣钱了。之所以是“又”,是因为他患过鼻咽癌。放疗中,兄弟姐妹怕他瞎想,让他画画、写字。李雪健为自己取了一个笔名:“逞能雪健”,因为儿子李亘经常问他:“你又逞能了吧?”
老年题材,“在我们这儿没人看”
2002年,李雪健复出,表哥田壮壮夸他的表演有了很大变化。“我自己没有这种感觉,但我有一个念头特别强烈:珍惜每次机会,拍一个少一个了,我还想多拍几个。”
2015年,李雪健在电视剧《嘿,老头!》里扮演老年痴呆症患者刘二铁。这不是李雪健第一次扮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993年,与张艾嘉合演的电影《往事如烟》中,李雪健扮演一个1949年从天津漂泊到台北的相声艺人,晚年患上老年痴呆,只记得年轻时的事情,从台北回到天津。二十年后再演老年痴呆症患者,李雪健想的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谁都躲不了”,“这个题材像一面镜子,放在家里,让每个家庭成员照一照”。
按照剧情,刘二铁是个酒鬼,因此夫妻分离,父子不睦。察觉到自己患病后,他给儿子打电话,对方没有接听。为了演出刘二铁的懊恼、伤心、倔强、无力,李雪健设计了一场戏:二铁想喝酒,却无法把酒倒进酒杯,用酒瓶对着嘴灌也不行,后来他索『生把酒瓶倒扣进搪瓷缸——一个精细的动作被下一个不那么精细的动作取代,二铁始终没有喝到酒,他的手不住地颤抖,酒杯磕碰着酒瓶,酒瓶磕碰着搪瓷缸。
有一场戏是剧本里没有的,二铁的儿子跟青梅竹马的女友出现感情危机时,患上老年痴呆的父亲突然唱起儿子和女友小时候常唱的儿歌:“你伸手指头\我伸手指头\拉拉钩\咱们都是好朋友”。这个让观众飙泪的华彩段落,传递出明确的信息:主人公是一个病人,但他也是一个父亲。
出品方担心老年题材观众不爱看,在《嘿,老头!》里加了很多年轻人谈恋爱的戏。这让李雪健略感遗憾,尽管他也知道,“大家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之前老年题材的法国电影《爱》很深刻,很人性,在我们这儿照样没人看。”
“我是一个死不回头的人”
对李雪健来说,演焦裕禄就是演自己的父辈。
“我在山东巨野生活了十多年,那地方挨着兰考,黄河古道、盐碱地、逃荒要饭、饿死人。《一九四二》里的张国立就是我姥爷,只不过他是年年逃荒,不是因为哪一年遭了灾。一提焦裕禄,我们那的人不叫书记,叫伯伯。”在巨野,李雪健的父亲是公社书记,除他之外全家人都是农村户口。父亲经常讲的家史是自己14岁时,爷爷的头被日本鬼子砍下来,吊在城门楼上。李雪健小时候,父亲常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带他下乡去工作,顶着风沙,走了东村走西村。1960年代,全国选一千名地方干部,支援三线建设,父亲是其中之一。那时候,少年李雪健在火车道旁边捡串联知青扔的甘蔗头,到大山上挖一种叫“雷公屎”的野菜,采不知名的野果。
“我懂得焦裕禄,那一代人中像他这样的人不少,满怀热忱,受苦受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不谋私利,一心全在工作上,想着让大伙都过上好日子。我就是想在银幕上把那一代人肯定下来,这个念头让我激动。”电影取得的成功一度让李雪健微醺:“一开始是组织看,后头就不用组织了,好多人自己买票去看,而且有人看二遍。在上海特别火,一开始我们以为是穷地方火。”
拍电影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儿,妻儿时时为他揪心。但这担心没有太大效果。“我是一个死不回头的人,骨子里有‘再来’的念头。不吃香不怕,努力,再来!”李雪健戴着助听器,放疗损伤了他的听力。他的两腮有些凹陷,但眼睛很明亮。回答问题时,他经常重重地“嗯”一声并点头,笑起来会眯起眼睛、缩起脖子。(资料来源:壹读、腾讯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