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我们必须达成这样一种认识,即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必须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那么,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我就这样告诉他们:“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的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这句话是告诉学生化学是什么。学生光知道化学是什么还不足以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关键的是要告诉他们化学与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所以说,我还会这样对他们说:“化学不仅与咱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想知道化学和我们在座每一位同学之间到底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吗?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吧。”这些话语的言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多演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实验,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实验去检验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注重化学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通过化学教学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长期以来各种封建迷信思想如鬼神、鬼火、天火等影响着村民的思维和生活习惯,为了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在化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这类知识的讲授和实验的演示操作。当然,要在学生心灵深处彻底脱鬼神的阴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得到的事情,需要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用科学的理论不断取代迷信的东西,用科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迷信现象。在讲解“磷燃烧时的化学现象”这节内容时,我这样向学生讲述:“夏天的夜晚,在墓地常会出现一种青绿色火焰,一闪一闪,忽隐忽现,十分诡异。很多人遇到这些都会毛骨悚然,赶紧逃跑。谁知,那火还会跟着人,你跑它也跑,古人认为是鬼魂在作祟,就把这种神秘的火焰叫做‘鬼火’,那么‘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通过这节化学课的学习会知晓答案。其实人与动物身体中有很多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这种气体冒出地面,遇到空气后会自我燃烧起来,但这种火非常小,发出的是一种青绿色的冷光,只有火焰,没有热量。夏天的温度高,易达到磷化氢气体的着火点而出现‘鬼火’,又由于燃烧的磷化氢随风飘动,所以,所见的‘鬼火’还会跟人走动。这就是旷野的‘鬼火’。”通过这样的讲述再加之实验演示,学生既掌握磷燃烧这种化学现象,更对所谓的“鬼火”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拥有爱国之心,才会有报国之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化学史的教育,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方面,我曾经下过一番功夫,历届学生进入我的化学课堂,我都会告诉他们:“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就: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走在世界前列;古代人民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能冶铁炼钢,在西汉就掌握了湿法冶金技术;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气的国家等等。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侯德榜在制碱工业上作出的巨大贡献……”化学教学中通过这些事实的讲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通过悠久历史和优秀的化学工艺的介绍,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是真正古老文明而伟大的民族,是勤奋、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不畏艰难,勇于创造,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杰出的发明,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需要任课教师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当然更关键的是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即从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更要让他们思想上受到熏陶,灵魂上受到感染,进而在行为上有积极的作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我就这样告诉他们:“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的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这句话是告诉学生化学是什么。学生光知道化学是什么还不足以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关键的是要告诉他们化学与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所以说,我还会这样对他们说:“化学不仅与咱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想知道化学和我们在座每一位同学之间到底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吗?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吧。”这些话语的言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多演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实验,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实验去检验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注重化学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通过化学教学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长期以来各种封建迷信思想如鬼神、鬼火、天火等影响着村民的思维和生活习惯,为了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在化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这类知识的讲授和实验的演示操作。当然,要在学生心灵深处彻底脱鬼神的阴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得到的事情,需要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用科学的理论不断取代迷信的东西,用科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迷信现象。在讲解“磷燃烧时的化学现象”这节内容时,我这样向学生讲述:“夏天的夜晚,在墓地常会出现一种青绿色火焰,一闪一闪,忽隐忽现,十分诡异。很多人遇到这些都会毛骨悚然,赶紧逃跑。谁知,那火还会跟着人,你跑它也跑,古人认为是鬼魂在作祟,就把这种神秘的火焰叫做‘鬼火’,那么‘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通过这节化学课的学习会知晓答案。其实人与动物身体中有很多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这种气体冒出地面,遇到空气后会自我燃烧起来,但这种火非常小,发出的是一种青绿色的冷光,只有火焰,没有热量。夏天的温度高,易达到磷化氢气体的着火点而出现‘鬼火’,又由于燃烧的磷化氢随风飘动,所以,所见的‘鬼火’还会跟人走动。这就是旷野的‘鬼火’。”通过这样的讲述再加之实验演示,学生既掌握磷燃烧这种化学现象,更对所谓的“鬼火”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拥有爱国之心,才会有报国之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化学史的教育,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方面,我曾经下过一番功夫,历届学生进入我的化学课堂,我都会告诉他们:“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就: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走在世界前列;古代人民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能冶铁炼钢,在西汉就掌握了湿法冶金技术;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气的国家等等。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侯德榜在制碱工业上作出的巨大贡献……”化学教学中通过这些事实的讲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通过悠久历史和优秀的化学工艺的介绍,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是真正古老文明而伟大的民族,是勤奋、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不畏艰难,勇于创造,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杰出的发明,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需要任课教师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当然更关键的是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即从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更要让他们思想上受到熏陶,灵魂上受到感染,进而在行为上有积极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