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惠普中国研究院采访王敏,与前几次会面相似,她依然长发披肩,目光专注而热情。
王敏加入惠普中国研究院担任院长已近一年。作为一名女性院长,王敏具有开放而严谨的领导风格。如她所说,在科研界里,女性研究人员没有任何的特殊性,无论男女,都需要对研究保持执着而纯净的态度。
三个转折点
惠普中国研究院坐落在五道口的中关村科技园,背靠清华大学。1983年,这里还是一片农田。王敏就在这一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一待就是10年,从本科、研究生到留校做老师。
“那时候,生活很简单,上课、下课、研究,人的思想也很简单,没有买房的压力,也没有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当王敏离开清华大学,前往美国生活十数年后,故地重游,无论是北京,还是五道口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清华大学的10年在王敏整个研究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清华的基础教育不亚于世界上任何最好的大学,基础教育的严谨性使我受益终生。”清华大学是王敏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在中国最高学府里的浸润,也培养了王敏简单的人生观:不好高骛远,扎扎实实做事。
1994年,王敏走下三尺讲台到杜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的导师是一位在理论和算法上有精深造诣的大师。
“在清华攻读硕士时,我选择密码学,偏向理论,因此当初选择博士导师时,也偏重理论。但在1995年进入IBM作实习生后,我对数据库的研究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因而将研究方向转向数据库研究。”
在杜克的5年,王敏逐渐具备了做独立研究的能力,从怎样做研究、怎样选题,到怎样写、怎样去实现,都受到了一套非常严格的训练。如果说清华大学的教育为她打好了研究地基,杜克大学则给予她研究骨架。
1999年,王敏博士生毕业后,顺利进入IBM沃森研究院。从1999年到2009年底的10年间,王敏迎来的是漫长的蜕变:从一名研究院校的学生向企业研究院的研究员蜕变。
沃森人才济济,汇聚了计算机、数学、物理各个领域的研究达人,研究氛围十分融洽。“沃森研究院大大开阔了我的思路,让我接触到很多研究项目和人员,近距离观察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想什么。”王敏在这里实现了对研究的自由追逐,也积累了项目与团队的管理经验。
科研需要好胜心
“做技术的人都要有好胜心。”在和王敏的对话中,她毫不掩饰对卓越研究的追逐。
这一话题她曾和做研究的朋友多番讨论过。“想成功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去挑战自己,如果总成功,会不断地提升信心;另一个是回退,这是一种很安全的做法,明确个人优势所在,不去碰可能失败的东西。说到底,是在于知其能为,知其不可为。”王敏笑谈,她是幸运的,属于第一种人,不断地挑战,不断地突破。其中免不了有好运的成分。
当初,王敏毫不犹豫地选取数据库研究方向,就是一次大冒险。“我的导师在算法领域人人皆知,但在数据库的研究领域知道他的人就很少。”对于博士生的攻读来说,导师的名气重于院校的名声,当时的杜克大学在数据库研究领域也并无名望,因此,当王敏将这一大胆的想法告知导师时,导师非常惊讶。
“但我还是选了这一领域,并且说服了我的导师,因为在IBM的实习中,我确实觉得我在这方面能做出东西。”王敏那股敢于挑战的劲头,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条未知的路,成为其导师的所有学生中惟一一名研究数据库的博士生。
这种好胜心也体现在王敏对成功感的实现上。院校毕业后,王敏面临到学校任教授或者到企业界做研究的选择。学术研究需要解释清楚现象,而产业研究则是解决实际问题。
不能只做院长
2009年12月31日,王敏从IBM辞职,2011年1月初加入惠普。从纽约到北京,从一名资深科研人员到研究院院长,王敏坦言她面临着文化的冲突和角色转变中的矛盾。
在一年的适应和调整中,王敏确认了惠普中国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信息分析与网络研究。
不仅如此,王敏更希望的是打造务实的氛围与文化。“一个成功的研究院院长最好也是比较资深的研究人员。而同事们能够有独立的能力,钻研研究项目。目前,惠普研究院还达不到这一状态,但是我尽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给大家营造一个比较好的研究环境。”
“去年一年我基本没有做具体的研究,今年开始恢复,集中在信息分析领域。”最近,王敏开始跟有关的研究员沟通,天马行空地将其心里的研究课题和大家畅聊,探索是否能站得更高一点、想得更远一点。
在采访中,王敏表示她刚刚从广告鼓动人的情绪中得到灵感,“能否从Web上实时监控到用户的‘情感状态’信息,将每时每刻的情绪实时捕捉下来,实现更精准的广告投放,那么这个商业价值就会比较大。”一谈到技术,王敏的思路立刻活跃起来。
“我需要有成功感,看到自己做到的东西发挥作用,有长期的实用价值,而不是纸上谈兵。”
——惠普中国研究院院长 王敏
王敏加入惠普中国研究院担任院长已近一年。作为一名女性院长,王敏具有开放而严谨的领导风格。如她所说,在科研界里,女性研究人员没有任何的特殊性,无论男女,都需要对研究保持执着而纯净的态度。
三个转折点
惠普中国研究院坐落在五道口的中关村科技园,背靠清华大学。1983年,这里还是一片农田。王敏就在这一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一待就是10年,从本科、研究生到留校做老师。
“那时候,生活很简单,上课、下课、研究,人的思想也很简单,没有买房的压力,也没有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当王敏离开清华大学,前往美国生活十数年后,故地重游,无论是北京,还是五道口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清华大学的10年在王敏整个研究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清华的基础教育不亚于世界上任何最好的大学,基础教育的严谨性使我受益终生。”清华大学是王敏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在中国最高学府里的浸润,也培养了王敏简单的人生观:不好高骛远,扎扎实实做事。
1994年,王敏走下三尺讲台到杜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的导师是一位在理论和算法上有精深造诣的大师。
“在清华攻读硕士时,我选择密码学,偏向理论,因此当初选择博士导师时,也偏重理论。但在1995年进入IBM作实习生后,我对数据库的研究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因而将研究方向转向数据库研究。”
在杜克的5年,王敏逐渐具备了做独立研究的能力,从怎样做研究、怎样选题,到怎样写、怎样去实现,都受到了一套非常严格的训练。如果说清华大学的教育为她打好了研究地基,杜克大学则给予她研究骨架。
1999年,王敏博士生毕业后,顺利进入IBM沃森研究院。从1999年到2009年底的10年间,王敏迎来的是漫长的蜕变:从一名研究院校的学生向企业研究院的研究员蜕变。
沃森人才济济,汇聚了计算机、数学、物理各个领域的研究达人,研究氛围十分融洽。“沃森研究院大大开阔了我的思路,让我接触到很多研究项目和人员,近距离观察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想什么。”王敏在这里实现了对研究的自由追逐,也积累了项目与团队的管理经验。
科研需要好胜心
“做技术的人都要有好胜心。”在和王敏的对话中,她毫不掩饰对卓越研究的追逐。
这一话题她曾和做研究的朋友多番讨论过。“想成功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去挑战自己,如果总成功,会不断地提升信心;另一个是回退,这是一种很安全的做法,明确个人优势所在,不去碰可能失败的东西。说到底,是在于知其能为,知其不可为。”王敏笑谈,她是幸运的,属于第一种人,不断地挑战,不断地突破。其中免不了有好运的成分。
当初,王敏毫不犹豫地选取数据库研究方向,就是一次大冒险。“我的导师在算法领域人人皆知,但在数据库的研究领域知道他的人就很少。”对于博士生的攻读来说,导师的名气重于院校的名声,当时的杜克大学在数据库研究领域也并无名望,因此,当王敏将这一大胆的想法告知导师时,导师非常惊讶。
“但我还是选了这一领域,并且说服了我的导师,因为在IBM的实习中,我确实觉得我在这方面能做出东西。”王敏那股敢于挑战的劲头,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条未知的路,成为其导师的所有学生中惟一一名研究数据库的博士生。
这种好胜心也体现在王敏对成功感的实现上。院校毕业后,王敏面临到学校任教授或者到企业界做研究的选择。学术研究需要解释清楚现象,而产业研究则是解决实际问题。
不能只做院长
2009年12月31日,王敏从IBM辞职,2011年1月初加入惠普。从纽约到北京,从一名资深科研人员到研究院院长,王敏坦言她面临着文化的冲突和角色转变中的矛盾。
在一年的适应和调整中,王敏确认了惠普中国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信息分析与网络研究。
不仅如此,王敏更希望的是打造务实的氛围与文化。“一个成功的研究院院长最好也是比较资深的研究人员。而同事们能够有独立的能力,钻研研究项目。目前,惠普研究院还达不到这一状态,但是我尽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给大家营造一个比较好的研究环境。”
“去年一年我基本没有做具体的研究,今年开始恢复,集中在信息分析领域。”最近,王敏开始跟有关的研究员沟通,天马行空地将其心里的研究课题和大家畅聊,探索是否能站得更高一点、想得更远一点。
在采访中,王敏表示她刚刚从广告鼓动人的情绪中得到灵感,“能否从Web上实时监控到用户的‘情感状态’信息,将每时每刻的情绪实时捕捉下来,实现更精准的广告投放,那么这个商业价值就会比较大。”一谈到技术,王敏的思路立刻活跃起来。
“我需要有成功感,看到自己做到的东西发挥作用,有长期的实用价值,而不是纸上谈兵。”
——惠普中国研究院院长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