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探究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45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论依据,明确了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撑作用,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与实施流程,最后在结语部分做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5
  作者简介:李 慈(1980—),男,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1.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认知-发现理论由布鲁纳提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对认知结构的主动形成,而不是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学习者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并能够把获得的新知识和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从而把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所以,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对学科的基本架构有一定的了解。发现法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自主地去获得知识。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责任,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为他们提供各种实用的学习资源,创造便利的获取知识的平台。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平等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应当建立起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新型关系。人本主义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爱护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到同一课题中,实现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以及监控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式学习并不是单纯地用数字化学习方式来取代传统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其局限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宜生搬硬套,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运用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对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撑作用
  信息技术对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优化学习环境,创设更直观的教学情境。另外,大量的网络资源丰富了课程资源与教学方式,提升了教学效率。第二,信息技术环境强化了学习方式的交互性。网络电子教室、各类教学应用软件,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互,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第三,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利用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收集资料、探讨问题,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在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与同学、教师交流讨论。第四,信息技术环境保障了评价的时效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探究成果直接上传到网络,并及时取得评价与反馈,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策略
  1.转变师生的角色定位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具有绝对控制权,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绝对评判权。然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师生的角色定位需要调整。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引导者与促进者,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组成了学习的共同体,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放弃权威地位,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技能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综合性与实践性要求教师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与优秀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突破学科壁垒,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技能上,尤其是信息处理技能,也应当与时俱进,充分适应网络多媒体环境,积极关注最时新、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
  3.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在网络与多媒体环境的支持下,各门学科的课程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不例外。课程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馆、教学设施、实践基地等校内资源,也包括博物馆、科技馆、企业、农村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对于这些资源,教师需要积极开发、灵活整合、合理利用,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需要定期展开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教育意识,强化信息能力培训,提高信息素养,从而提高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流程
  1.课前规划
  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前期准备阶段,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课程规划。第一,研究学生。教师要加深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为后续的教学内容选择和课程设计提供参考。第二,明确活动目标,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第三,教师要做好硬件设施方面的准备,包括信息技术相关设备、教学器材、活动道具等等。
  2.课程设计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活动,包括情景创设、动态模拟、资料查询、操作实践、交流反馈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适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第一,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探究问题,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与兴趣的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深度。第二,问题的设计需要讲究层次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个攻克。问题可以设立在每个活动步骤的关键之处。第三,运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环境,为学生的探究任务创设对应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
  3.课程实施
  第一步,提出课题,明确任务。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内容进行必要的呈现与说明,并根据任务的特点、难易程度,决定是否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与角色。第二步,查找资料,自主探究。任务分配结束后,进入了探究学习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利用相应的软件工具进行操作、模拟。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积极为学生创设虚拟情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点拨,提供帮助。
  4.总结评价
  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文字资料、数据表格、PPT演示文稿来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将研究成果上传到网络共享文件夹,供教师与其他学生交流评价。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也要兼顾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基于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为辅。形成性评价,包括自主学习时间、课堂探究表现、课外实践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態度与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终结性评价,主要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就是自主探究成果的展示。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以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优化学习环境、丰富课程资源、强化交流互动、保障开放性与时效性。教师在开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需要转换师生的角色定位,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技能,做好课前规划、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总结评价四个环节,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王 陆.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晓东.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探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文章总结了桃江县教师培训团队在北京教育学院学习的成果:一是思想的洗礼,唯有学习,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二是知识的更新,学习了《如何系统设计教师培训项目》《教师培训模式
寻常疣发生于足跖部者就叫跖疣。由于压迫,磨擦的缘故,有不少的跖疣患者均合并胼胝存在,或者有的跖疣就发生在胼胝的基础上。合并胼胝的跖疣药物较难渗透进去,局部注射、冷冻、激
遍布城镇各个街巷、角落的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部门,它既没有人权和财权,又不是经济独立部门,是最基层的组织,它有没有必要建档,对于这个问题,我
近年来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在西方国家已超过淋病,跃居首位,成为欧美各国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在我国病例数亦不断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男性
从2015年乡村学校少年宫落户甘肃省金塔县航天小学以来,我们将少年宫和学校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效果非常明显:一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二是学生艺术水
8月12日上午,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宅联合20家行业邴委相关司局,召开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工作协调会,通报第三批示范项目申报情况及砰审工作方案,并部署推进下一步评审工作。
7月20日,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311)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财务总监钟海川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钟海川因公司工作调整申请辞去财务总监的职务,改任董事长助理一职。公司聘
企业财务管理能否从战略上、根本上转变职能,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教师教育的主体,为使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能适应新时代对现代化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化的形势和要求,文章依据《教师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