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理出那些暗藏的线杨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fasof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读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抓手。面对相同的教材、文本,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解读因其深浅度的不同,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课堂和相异的课程。
  1.明线相牵,相得益彰
  苏教版教材,练习中的读读背背成为其编写教材中一个鲜明的特点。读读背背中,那些四字词语,以韵文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的诵读与背诵。然而,如果就词论词,让词以词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理解每个词的基础上诵读、积累,虽说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免会觉得琐碎。
  循着教材编者之线,可以发现,读读背背中,每一单元的词语,其实都是有主题的;有的主题,还与教材中这一单元的文本有着重要的联系。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在学习了阅读文本《开天辟地》之后,那一单元练习的读读背背中,安排了“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等词语,教材上还配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细心的教师已经发现,这里的读读背背内容,八个词语,就将一个神话故事、将阅读教材中篇幅很长的文本,浓缩成32个汉字。所以在阅读教学时,在精读文本中,学习到每一个部分,适时地用上这些词语来概括,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也是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意思的很好抓手。《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可以分成“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四个部分,学生也就能很清晰地理解了。
  由此可见,编者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在文本与练习之间,设计了一条看得见的线。在解读教材之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循着这条线,适时地顺藤摸瓜,就能相得益彰,收获美丽。
  2.暗线相随,左右逢源
  如果说文本与词语之间的明线在进行教材解读时很容易发现,那些隐藏在教材中的暗线,则需要发现的眼睛,深入地触碰才能找寻。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三下练习6中,安排了一个“想想做做”的内容:“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你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然后,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上“学校树木总棵数、落叶树棵数、常青树棵数、落叶树品种名称和数目、常青树品种名称和数目、花草品种名称和数目(包括盆花)”。
  记得那个中午,学生在接受这个任务之后,像快乐的小鸟飞翔在校园的各个花坛里。没想到,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事情,还在后面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响应。那是练习7,“处处留心”中安排了“这是五种花名,先认一认,再连线”“下面是两则谜语,读一读,你能猜出是什么花吗?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用几句话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让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花”的练习。
  意外的是,在完成“用几句话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但不要写出花名),让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花”这一练习时,分组讨论中,很多小组都说到了练习6中调查学校绿化时出现的植物。
  很是庆幸,将调查校园绿化这一看似与语文学科不搭边的内容,认真地组织学生完成了。正是在调查过程中,让孩子们认识了更多的植物,走近了更多的植物,了解了更多的植物,才使他们在面对编写植物谜语时,眼中有植物的形,心中有植物的影,口中有植物的知识,将这些知识以语文的形式、谜语的形态呈现出来,这正是培养孩子们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窗口。
  3.散点相连,点面结合
  无数的点连成美丽的线,线是由无数的点形成的。数学的术语,在语文学科中似乎不相干。其实,蕴藏在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看似不相干的点,将这些点连起来,美丽的线条也就会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苏教版三下教材练习1中,口语交际安排了聊聊春节的内容。题目是这样的:“今年春节,你是怎么过的?讲绐大家听一听。也可以讲讲春节的有关习俗。”无独有偶,在练习2的读读背背部分,教材中安排了古诗《清明》。而在本册教材的习作5中,安排了这样的题目:“端午节快到了,请你选用以上材料,为黑板报写一篇介绍端午的短文。可以介绍端午的来历,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也可以专门介绍你们当地端午的风俗。”教材中,还提供了端午的资料,配以龙舟、粽子等图案。初看,口语交际、读读背背、习作,这三个语文教学中不同的主题,似乎要求也不同,具体训练学生语文素养的维度也不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口语交际、读读背背、习作等具体的分类目标之外,是否还应该将这些分散在教材不同之处的相似的点,串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线呢?
  4.同点相聚,绘出精彩
  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中年级而言,写一段话是重点。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曾上过一节三年级的习作课。课的流程如下。
  薛老师先告诉学生,要学会将一段话浓缩成一句话的本领,并且板书:一段话——一句话。
  然后,他开始读语段,让学生听。再让学生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学生都很聪明,知道这三个语段都是总分结构,第一句都是总起句,也就是中心句。在感悟、理解,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段积累的基础上,薛老师马上出示了“雨越下越大”这一总起句,让学生说说雨怎样越下越大。屋顶上的雨、屋檐上的雨、地面上的雨、小路上的雨、草地上的雨、操场上的雨……让学生通过练说明白,写雨越下越大,要按一定的顺序,还可以通过看、听、想等策略来写具体。
  最后出示一幅面面暴雨中,一个漂亮的女子,为一个残疾的乞讨者撑伞。
  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画面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们将画面往前推,乞讨者是如何在雨中匍匐前进、漂亮女子是怎样发现并为他撑伞的。然后引导学生将画面往后推,想象故事的结局。最后,让学生们为这篇文章起个题目:爱心伞、雨中、雨中的花朵、雨中的“太阳”、那把伞……
  这堂课,薛老师就是在解读教材时,将这册教材中出现的总分结构的语段归纳在一起,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总分结构、中心句、按一定顺序写等。然后结合这一重点,设计“雨越下越大”这一中心句,让孩子们写总分结构的语段。最后,再通过画面,使语段“长大”,扩充成一篇作文,可谓匠心独运。当然,前提是对教材的解读到位,对重点难点的精准把握。
  一千个教者就有一千个解读教材的方法。然而,抓住教材中的线,或许是解读教材的一个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达到教育目的的。孩子们的童年是美好的、天真的、烂漫的,童话故事之所以对孩子们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是因为孩子们热衷于幻想,喜欢把白己天真幼稚的感情投入到周围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中去,这种拟人的思维方法与童话的表现手法不谋而合,特别符合低年级儿童的
期刊
关键词,通俗地说,就是指在教材中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字词。对于聋哑学校学生而言,教者善于抓住具体关键字词,通过体态语的引导,不仅能让课堂整体结构明显、思路清晰,还能更好促使课堂精彩生成,真正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里,笔者以散文教学为例,着重谈谈关键词教学在聋校散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妙用。  一、巧用关键词,导入课堂中心  散文强调形散神不散,但是课堂教学却不能散漫,而是需要中心,需要有的放矢
期刊
《月光启蒙》原名为《月光母亲》,是煤矿诗人孙友田的作品,节选后被编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文章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母亲在月光下为自己唱歌谣和童谣、讲故事、猜谜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唱歌谣、唱童谣、讲故事和猜谜语”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期刊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识人物  (课件展示:李时珍画像、郭沫若题词“医中之圣”“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1956年,我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经为李时珍的墓题词,开头的四个字就是“医中之圣”,医生中圣人级的人物。题词的最后一句是:“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郭沫若给予李时珍极高的评价。李时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他是通过怎样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攀登到祖国医学界的最高峰的呢?今天,我
期刊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更能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兴奋点,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同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本文浅略地谈谈自己对语文课堂精练的几点认识。  一、直指目标有的放矢  小学的课堂时间只有短暂的40分钟,所以课堂练习的时间只能用在刀口上。什么是刀口?无疑就是每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并且重点精练。在教学《灰椋鸟》
期刊
“大语文”教育观是叶圣陶老先生最早提出来的,这是一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语文观,它着眼于语文学习空间的开拓和语文学习目标的落实,注重的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语文教学应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方面,这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展开“双翼”,坚持走课内课外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学校与家庭、社会结合的“大语文”教学之路,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腾飞。  一、课内求拓展,尝试群文阅读  简单地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朗读将文字有声化,能激发美感,感悟作品;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语文教学取得较大的收获。要落实朗读教育的行动必须有一定的技巧与方法。  一、动情范读,奠定情调  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如果教师能经
期刊
接触语文教学两年来,笔者发现,低年级语文教学有一些偏向:要不太一本正经,把低年级孩子当成高年级的学生教育,缺少了语文的灵性;要不就是太“热闹”,忽视了语文的本真。当然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不能太过严肃,但有时不严肃又无法保证课堂纪律,因此很多教师都会为之头疼。笔者觉得教师应心中有学生,胸中有语文,控制好趣味与语文的天平,让语文充满笑语,让孩子充满笑容。  一、让语文充满笑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
期刊
如何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变不敢说、不想说为我敢说、我爱说?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们敢说  (一)给孩子竖起大拇指。赏识是一种爱。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给他们竖起大拇指,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他们的发言,我常常竖起大拇指,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哪怕说得不好的,我也不批评,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你的声音真响亮
期刊
说起这次“花语大赛”,我就深有感触,在日常的教学中,若能经常撒下些“种子”,孩子们就会收获更多的快乐与难忘。  所谓的“花语大赛”,真谈不上比赛,更别说大赛了,它只不过是一次临时起意的朗诵活动,也没有精心的组织与思考,仅是为了吸引孩子而取的一个相对别出心裁一点的名字而已。  一、机缘巧合的前奏  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到举办这样的活动,主要源于“写日记”这一教学环节=写日记,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