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部分中国人对喜剧怀有一种天生的热爱,这点从小品成为观众最喜欢的春晚节目以及喜剧电影最容易取得高票房便可以见得。
1993年,由英达导演、王朔取名的电视剧《我爱我家》横空出世,夸张生动的表演、生活化的情境、幽默诙谐的台词为它赢得了85%的超高收视率,但同时,它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情景喜剧诞生了。
从此,观众对情景喜剧这一新的电视剧题材满怀期待,希望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然而,出场即巅峰,26年匆匆过去,在经历了《武林外传》这个小高潮后,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却断了档,巅峰时刻仍停留在1993年。
如今,国产情景喜剧在缺乏资源、盲目效仿美剧的瓶颈期已经彷徨很久了。当这个娱乐至死、流量第一的时代迎来终结的时候,中国的情景喜剧能否迎来复兴的光辉时刻?
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更值得我们期待。
英达系:开天辟地
在即将进入1990年代之前,几位中国人凭借一部《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出尽风头。尽管如此,三十年前也没人能够预测到这几个人的未来:一个会成为国民级影后(巩俐),一个会成为国民级导演(张艺谋),一个会将华语电影推向高峰(姜文),还有一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
与此同时,北京的某个大杂院里,一个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作家也在为他的“诺贝尔文学奖”所努力,这个人名叫梁左。
梁左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为了成名,彼时他已开始周旋于文化界各个领域。1987年,他创作了《虎口遐想》交付于姜昆。这个作品成为历年春晚上最令人难忘的相声,梁左的喜剧创作天分逐渐显现出来。
梁左有个妹妹叫梁欢,北大毕业,也是个才女。但是她的丈夫更有名,中国情景喜剧历史上的一个标杆,这人也是北大出身,那便是英达。
1993年,由梁左执笔、英达导演的《我爱我家》既赢得了收视,也收获了口碑。梁左和他的妹夫英达一起改变了中国影视剧的历史。
1993年的《我爱我家》虽然是情景喜剧,但是在严肃作品流行的年代,剧情依然厚重。90年代初,社会变革加剧,人们价值观也受到冲击。《我爱我家》里的很多剧情是社会现象的高度浓缩,比如揭示气功热背后的骗局,反映满地都是的皮包公司,讲述下海经商梦的破碎,都是非常适应当时社会风气的,所以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观众。
在梁左的执笔下,喜剧能释放出一种悲怆气息。《我爱我家》亦庄亦谐,大雅大俗,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贩夫走卒,都能乐在其中,到现在都是无法逾越的国产剧高峰。
令人扼腕的是,2001年5月19日,梁左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家中去世,年仅44岁。他这一走,究竟带走了多少未完成的故事,成了一个无解之谜。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我爱我家》第61集《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出现了一位年轻人。他刚从中戏毕业没多久,没人能想到,他会成为中国情景喜剧史上的一号人物,这个人叫吕小品。
说起吕小品,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他,但却没有太深印象。但只要提一部剧,可能就有印象了,这就是新世纪初,英达和吕小品合作的另一部经典作品《东北一家人》。
这部兴起于互联网时代的电视剧,没多久就与片头曲一起火遍大江南北,雪村唱着那首略显土气但是不失幽默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迅速走红,也将沉寂多年的情景喜剧重新拉上台面。
《东北一家人》火的同时,吕小品乘胜追击,响应信息时代的到来,于2001年推出另一部情景喜剧《网虫日记》。
然而这部戏却铩羽而归,没有被多少人记住,但这部戏编剧的名字倒是非常有意思,他叫宁财神。五年后,宁财神编剧的《武林外传》如惊雷一声响,上演了一出低成本情景喜剧的逆袭大戏。更神奇的是,《网虫日记》还有另一名导演叫林丛,他后来也拍了一部走进千家万户戏——《家有儿女》。
尚敬系:继往开来
2001年,还有很多人物正在文艺界等待发酵。空政部有个才华横溢的人名叫尚敬,此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年过四十的他正等待着一个机会。
他耗时五年,制作出了一个剧本《高原如梦》,获得了一些奖项,但是在尚敬的内心深处,这一切还远远不够。
2002年,尚敬的《炊事班的故事》登上荧幕,这是一部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虽然比起平民喜剧来说不太接地气,但是它的跨度时间很长,五年里拍了三部,并且获得了很多奖项和好评,可谓是名利双收。
和英氏喜剧相比,尚敬的情景喜剧更接地气、更先锋、更年轻化,片头曲和片尾曲都体现了新世纪年轻人的一种诉求和渴望,从这一点说,同样是60年代生人的英达,显然已经落伍了。
2005年,就在《武林外传》即将诞生的时候,《网虫日记》的导演林丛,推出一部新时代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成为“90后”童年的经典回忆。
《家有儿女》有模仿美剧《成长的烦恼》的痕迹,暴露出当时创作者在探索本土模式时遭遇的瓶颈,希望通过向高质量美剧取经以寻求突破。
由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家有儿女》始终差《成长的烦恼》一大截,或许这也暗示了后起之秀《爱情公寓》深陷美剧抄袭门的结局。
2005-2006年,尚敬導演的新剧《武林外传》在央视八套播出,引起了巨大轰动,这部戏播出后不久,各大卫视纷纷登门求购版权,尚敬以及多位主演也就此走红。《武林外传》势必要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我爱我家》开创先河以后,中国情景喜剧总是走不出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格局很难撑开,所以国产情景喜剧已经日薄西山。没想到《武林外传》却剑走偏锋,来了一剂强心剂。
《武林外传》不再局限于内景,适当加上外景,不再设置小剧场观众模式,也不加上强挠咯吱窝的笑声,还原一种表演话剧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放开了演员的演技。当时大部分国产剧都在模仿美剧,它依然采用美剧的模式,但是却选用了中国绝无仅有的古装武侠题材,不仅大大扩展了创作范围,还规避了抄袭风险。此外,为了接地气,它还大胆采用《大话西游》无厘头式的表演形式,杂糅各类喜剧元素,不仅解构先锋,还体现后现代主义。 当尚敬系情景喜剧如火如荼发展时,英氏情景喜剧已经走了好几年的下坡路。2007年,英达推出了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虽然已经不可能掀起太大波澜,但其实这剧和《武林外传》一样精彩。没有做作的台词,剧情紧凑、表演完美,并且也是完全原创,但只是在小众范围内传播,很多人都没有看过这部剧。
只可惜,不管是《武林外传》还是《地下交通站》,出世便是巅峰,在此之后国产剧真正走入了低谷期。
汪远系:曲终人散
2010年,在《武林外传》已经降温后,出现了一部小成本情景喜剧《爱情公寓》。
这部戏的导演韦正,编剧汪远,此前名不见经传,但同样是高材生——上海交大毕业的,他俩既不属于英达系,也不属于尚敬系,作品风格也与英达和尚敬迥然不同,就一个字“潮”,充满了当时年轻人的一种时代感,而且剧本也很幽默,在小鲜肉开始崛起的初期,《爱情公寓》里这帮年轻人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的。
2011年寒假,《爱情公寓2》再次推出,在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影响下,掀起了又一波情景喜剧浪潮。不过随着《生活大爆炸》等美国情景喜剧的走红,《爱情公寓》的口碑发生了断崖式下跌。
这是最好的时代,很多人可以一夜成名;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不管多红的人也会一夜之间深陷丑闻,《爱情公寓》以及他们的主演同样逃脱不了这般命运。
睁眼看世界的年轻人们,陆续发现《爱情公寓》里有大段对《六人行》《老爸老妈罗曼史》《生活大爆炸》的抄袭,人们恼羞成怒,感觉被深深欺骗,将这部剧又狠狠踩在脚下。
但即使饱受争议,观众也不得不承认,在国产情景喜剧的历史进程中,《爱情公寓》是一个关键节点。从它开始,国产影视剧文化彻底走向了娱乐至上的时代。曲终人散,国产情景喜剧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尾声:一代人的记忆
今天,国产情景喜剧相当缺乏資源,在当下国产剧主流市场早就失去了竞争力,作为一种舶来的影视类型,情景喜剧的落寞也许证明,它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上很难再翻身了。人们怀念国产情景喜剧的黄金时代,更多怀念的是纯粹、质朴的创作所带来的“嚼头”,以及当时创作者的艺术创作追求。
不论我们多么怀念《我爱我家》那个文才辈出的风流时代,不论我们多留恋《武林外传》天马行空的剧情,他们终将成为我们的记忆,我们也终将成为别人的记忆。就像《我爱我家》片尾曲唱的那样:“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
生活需要笑声,但制造笑声的人却纷纷远去,只留最后一批观众徘徊于炊事班的灶台,同福客栈的大堂,傅家的客厅,刘星家楼下的花园,达达杀猪菜的门前,康家的院墙边,一遍遍重温,大笑、怀念、沉默或是泪目。
戏里戏外,最后只剩念旧而深情的人。
1993年,由英达导演、王朔取名的电视剧《我爱我家》横空出世,夸张生动的表演、生活化的情境、幽默诙谐的台词为它赢得了85%的超高收视率,但同时,它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情景喜剧诞生了。
从此,观众对情景喜剧这一新的电视剧题材满怀期待,希望能够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然而,出场即巅峰,26年匆匆过去,在经历了《武林外传》这个小高潮后,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却断了档,巅峰时刻仍停留在1993年。
如今,国产情景喜剧在缺乏资源、盲目效仿美剧的瓶颈期已经彷徨很久了。当这个娱乐至死、流量第一的时代迎来终结的时候,中国的情景喜剧能否迎来复兴的光辉时刻?
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更值得我们期待。
英达系:开天辟地
在即将进入1990年代之前,几位中国人凭借一部《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出尽风头。尽管如此,三十年前也没人能够预测到这几个人的未来:一个会成为国民级影后(巩俐),一个会成为国民级导演(张艺谋),一个会将华语电影推向高峰(姜文),还有一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
与此同时,北京的某个大杂院里,一个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作家也在为他的“诺贝尔文学奖”所努力,这个人名叫梁左。
梁左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为了成名,彼时他已开始周旋于文化界各个领域。1987年,他创作了《虎口遐想》交付于姜昆。这个作品成为历年春晚上最令人难忘的相声,梁左的喜剧创作天分逐渐显现出来。
梁左有个妹妹叫梁欢,北大毕业,也是个才女。但是她的丈夫更有名,中国情景喜剧历史上的一个标杆,这人也是北大出身,那便是英达。
1993年,由梁左执笔、英达导演的《我爱我家》既赢得了收视,也收获了口碑。梁左和他的妹夫英达一起改变了中国影视剧的历史。
1993年的《我爱我家》虽然是情景喜剧,但是在严肃作品流行的年代,剧情依然厚重。90年代初,社会变革加剧,人们价值观也受到冲击。《我爱我家》里的很多剧情是社会现象的高度浓缩,比如揭示气功热背后的骗局,反映满地都是的皮包公司,讲述下海经商梦的破碎,都是非常适应当时社会风气的,所以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观众。
在梁左的执笔下,喜剧能释放出一种悲怆气息。《我爱我家》亦庄亦谐,大雅大俗,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贩夫走卒,都能乐在其中,到现在都是无法逾越的国产剧高峰。
令人扼腕的是,2001年5月19日,梁左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家中去世,年仅44岁。他这一走,究竟带走了多少未完成的故事,成了一个无解之谜。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我爱我家》第61集《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出现了一位年轻人。他刚从中戏毕业没多久,没人能想到,他会成为中国情景喜剧史上的一号人物,这个人叫吕小品。
说起吕小品,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他,但却没有太深印象。但只要提一部剧,可能就有印象了,这就是新世纪初,英达和吕小品合作的另一部经典作品《东北一家人》。
这部兴起于互联网时代的电视剧,没多久就与片头曲一起火遍大江南北,雪村唱着那首略显土气但是不失幽默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迅速走红,也将沉寂多年的情景喜剧重新拉上台面。
《东北一家人》火的同时,吕小品乘胜追击,响应信息时代的到来,于2001年推出另一部情景喜剧《网虫日记》。
然而这部戏却铩羽而归,没有被多少人记住,但这部戏编剧的名字倒是非常有意思,他叫宁财神。五年后,宁财神编剧的《武林外传》如惊雷一声响,上演了一出低成本情景喜剧的逆袭大戏。更神奇的是,《网虫日记》还有另一名导演叫林丛,他后来也拍了一部走进千家万户戏——《家有儿女》。
尚敬系:继往开来
2001年,还有很多人物正在文艺界等待发酵。空政部有个才华横溢的人名叫尚敬,此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年过四十的他正等待着一个机会。
他耗时五年,制作出了一个剧本《高原如梦》,获得了一些奖项,但是在尚敬的内心深处,这一切还远远不够。
2002年,尚敬的《炊事班的故事》登上荧幕,这是一部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虽然比起平民喜剧来说不太接地气,但是它的跨度时间很长,五年里拍了三部,并且获得了很多奖项和好评,可谓是名利双收。
和英氏喜剧相比,尚敬的情景喜剧更接地气、更先锋、更年轻化,片头曲和片尾曲都体现了新世纪年轻人的一种诉求和渴望,从这一点说,同样是60年代生人的英达,显然已经落伍了。
2005年,就在《武林外传》即将诞生的时候,《网虫日记》的导演林丛,推出一部新时代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成为“90后”童年的经典回忆。
《家有儿女》有模仿美剧《成长的烦恼》的痕迹,暴露出当时创作者在探索本土模式时遭遇的瓶颈,希望通过向高质量美剧取经以寻求突破。
由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家有儿女》始终差《成长的烦恼》一大截,或许这也暗示了后起之秀《爱情公寓》深陷美剧抄袭门的结局。
2005-2006年,尚敬導演的新剧《武林外传》在央视八套播出,引起了巨大轰动,这部戏播出后不久,各大卫视纷纷登门求购版权,尚敬以及多位主演也就此走红。《武林外传》势必要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我爱我家》开创先河以后,中国情景喜剧总是走不出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格局很难撑开,所以国产情景喜剧已经日薄西山。没想到《武林外传》却剑走偏锋,来了一剂强心剂。
《武林外传》不再局限于内景,适当加上外景,不再设置小剧场观众模式,也不加上强挠咯吱窝的笑声,还原一种表演话剧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放开了演员的演技。当时大部分国产剧都在模仿美剧,它依然采用美剧的模式,但是却选用了中国绝无仅有的古装武侠题材,不仅大大扩展了创作范围,还规避了抄袭风险。此外,为了接地气,它还大胆采用《大话西游》无厘头式的表演形式,杂糅各类喜剧元素,不仅解构先锋,还体现后现代主义。 当尚敬系情景喜剧如火如荼发展时,英氏情景喜剧已经走了好几年的下坡路。2007年,英达推出了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虽然已经不可能掀起太大波澜,但其实这剧和《武林外传》一样精彩。没有做作的台词,剧情紧凑、表演完美,并且也是完全原创,但只是在小众范围内传播,很多人都没有看过这部剧。
只可惜,不管是《武林外传》还是《地下交通站》,出世便是巅峰,在此之后国产剧真正走入了低谷期。
汪远系:曲终人散
2010年,在《武林外传》已经降温后,出现了一部小成本情景喜剧《爱情公寓》。
这部戏的导演韦正,编剧汪远,此前名不见经传,但同样是高材生——上海交大毕业的,他俩既不属于英达系,也不属于尚敬系,作品风格也与英达和尚敬迥然不同,就一个字“潮”,充满了当时年轻人的一种时代感,而且剧本也很幽默,在小鲜肉开始崛起的初期,《爱情公寓》里这帮年轻人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的。
2011年寒假,《爱情公寓2》再次推出,在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影响下,掀起了又一波情景喜剧浪潮。不过随着《生活大爆炸》等美国情景喜剧的走红,《爱情公寓》的口碑发生了断崖式下跌。
这是最好的时代,很多人可以一夜成名;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不管多红的人也会一夜之间深陷丑闻,《爱情公寓》以及他们的主演同样逃脱不了这般命运。
睁眼看世界的年轻人们,陆续发现《爱情公寓》里有大段对《六人行》《老爸老妈罗曼史》《生活大爆炸》的抄袭,人们恼羞成怒,感觉被深深欺骗,将这部剧又狠狠踩在脚下。
但即使饱受争议,观众也不得不承认,在国产情景喜剧的历史进程中,《爱情公寓》是一个关键节点。从它开始,国产影视剧文化彻底走向了娱乐至上的时代。曲终人散,国产情景喜剧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尾声:一代人的记忆
今天,国产情景喜剧相当缺乏資源,在当下国产剧主流市场早就失去了竞争力,作为一种舶来的影视类型,情景喜剧的落寞也许证明,它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上很难再翻身了。人们怀念国产情景喜剧的黄金时代,更多怀念的是纯粹、质朴的创作所带来的“嚼头”,以及当时创作者的艺术创作追求。
不论我们多么怀念《我爱我家》那个文才辈出的风流时代,不论我们多留恋《武林外传》天马行空的剧情,他们终将成为我们的记忆,我们也终将成为别人的记忆。就像《我爱我家》片尾曲唱的那样:“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
生活需要笑声,但制造笑声的人却纷纷远去,只留最后一批观众徘徊于炊事班的灶台,同福客栈的大堂,傅家的客厅,刘星家楼下的花园,达达杀猪菜的门前,康家的院墙边,一遍遍重温,大笑、怀念、沉默或是泪目。
戏里戏外,最后只剩念旧而深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