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纠结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一个艺术特区拥有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就是创造一切条件吸引高知识、高素质、高收入人群来参与这个艺术特区的建设,并生活、住居在这个艺术特区。这需要该艺术特区的政府与全社会对来到这个艺术特区的个人的普遍的、真正的尊重。
  宋庄无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架上画艺术最大的基地,也是中国当代集聚艺术家人数最多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还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依靠众多艺术家自己筹资建设起来的乡村里的“艺术都市”。 这里拥有在中国拍卖市场上占据最夺目数字的艺术家群;这里已形成了一种“洼地效应”,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这里得到身份认同,宋庄正在形成前所未有的艺术生态规模。目前,宋庄已经聚集了8000多名画家,画家来自的区域几乎遍及世界各地,而且还有继续扩大之势。许多画家已将宋庄作为“架上画的圣地”“艺术家的特区”“中国的架上画之都”。全国各地的很多艺术先锋人士非常希望能够在宋庄一展雄才,在各地已经小有名气的画家都希望在宋庄获得一席之地。这说明宋庄在艺术家的心中位置已经接近20世纪初期巴黎在当时艺术家心中的位置……
  两难境地
  然而,现在的宋庄艺术集聚区却面临着十分“矛盾”与“纠结”的困境:“聚集与离散”“吸引与排斥”“品牌与税收”“艺术与市场”“政府与艺术家”等相互关系的处理,使得宋庄处在“发展与停滞”的两难境地。
  一方面,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冲着宋庄艺术特区的名声陆续向宋庄集聚;另一方面,许多满怀豪情壮志的艺术家对于宋庄目前的政策环境、管理机制、艺术氛围等感到困惑而纷纷离散。
  一方面,宋庄以及通州区政府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打造“宋庄艺术区特区”系列品牌(国际当代艺术创意中心及卡通产业集聚区;北京当代文化艺术创意中心与文化制造业基地;通州文化产业第二极,以此为支点,全力打造“中国·宋庄”品牌。 );另一方面,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艺术家创造激情产生着较大的矛盾,很多投奔宋庄的艺术家租不到画室、很多艺术产业投资者找不到投资机会,满腔的创造激情实际上被现有的体制所排斥。
  一方面,许多艺术家和文化企业家在不遗余力地打造宋庄艺术特区的各类品牌,传播艺术家个性鲜明的画作品牌;而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理念上的“一切为了提升GDP”的观念,使得许多艺术创作和艺术探讨行为都被迫变成赤裸裸的创造税收的活动。其实,宋庄画家村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创造税收,增加GDP,艺术产业的巨大价值很大层面上是改变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真正的艺术创造,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不断地倡导人类精神上的自由与快乐。类似宋庄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目的是要改变人类的需求方式,摆脱过去那种“以实物需求为核心的增长模式”,创造一种“以追求内容、文化、感受、体验等更接近于人类实质需求——幸福感为核心”的需求模式……它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像我们古代先贤们那样,在那个时代物质生活并不丰富和宽裕的环境下,依然悠然自得地创造出至今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文化遗产,传承中国古代圣贤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改变人类目前的“以实物需求为核心的增长模式”与消费方式……宋庄的一位领导曾经说过,“在这个时代,我们宋庄如果多吸引几个拿起画笔的,世上就会少几个拿刀枪的……”。
  一方面,艺术家们在奋不顾身地张扬个性、探索艺术真谛,用自己的画笔创造出一幅幅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用自己的独特审美眼光和艺术理念设计出一栋栋个性鲜明的画家工作室和充满眼球诱惑性的各类艺术建筑体;另一方面,商业的利益与金钱的侵润,导致宋庄很多的建筑物留下人们诟病的口实。著名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栗宪庭在一次宋庄的展览会上表示:“艺术商业化和艺术之间有点像水和舟的关系,商业之水可以载艺术之舟,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赞助艺术机制的国家,艺术家尤其是自由艺术家的生存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得依赖艺术商品化的途径,这也是近几年我在不违背独立批评和不取利的原则下,把主要精力用于和当地政府合作,努力建立一个良性艺术产业环境的原因。”
  一方面,政府积极扶植宋庄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给宋庄成立了许许多多的管理机构,也拿出财政款项帮助宋庄开展类似艺术节之类的各种活动,并且投巨资建造了艺术服务中心、宋庄美术馆等大型公共服务平台;而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架上画艺术特征的理解以及宋庄作为艺术特区的核心要素认知同艺术家们存在明显的差异。“宋庄的生动在于艺术家群体的生动,宋庄的活跃在于艺术家群体的活跃”。
  “如果不将宋庄未来的发展放在一个新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大背景下去考虑,那么无非又多了一个带点文化波澜色彩的经济开发区,而对可能带来新文化方向的潜在破坏性,足以令人忧虑和警醒。”
  放眼域外
  在上述众多的“矛盾”与“纠结”的分析与反省中,我们将会得到许多的警醒与启示。艺术家毕竟不是企业家,更不是政治家。他们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宽容的文化氛围、需要自由表达艺术思想的各种平台,更需要自我话语权和艺术评价权的回归。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依靠个人独特创造性的产业,必须特别重视搭建个人创意张扬的平台。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集体意识的一致性,而往往忽视了个体意识的张扬,因而导致了许许多多具有创造精神的个体的埋没。
  评论家邢小群在评论《束星北档案》一书时对著名科学家束星北的悲剧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同时也发出了深刻的感叹:“一个实行民主法制、以保障个人权利为基点的社会,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结果是成就了社会的发展;打着整体的旗号,扼杀个性,最后被窒息的必将是社会的本身。”(“天才需要什么样的土壤”——《束星北档案》随想,刊载《随笔》2005年3期P101)英国政府对于文化管理“一臂之距”的原则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应当清晰地看到,构成现代艺术特区的要素是多元的,并非仅仅由单一的经济指标所构成,或者依靠某些具有“地标式”特征的艺术特区建筑所构成,更不是由现代化的地铁、轻轨等交通设置来分区!民主的政治体制、宽松的政治氛围、开放的市民心态、多元的文化结构以及高品质的现代艺术特区生活系统的建立等等,是判断现代艺术特区的重要标志!它们往往比经济指标或者艺术特区里的一些硬件建筑更为重要,并且决定着一个艺术特区究竟能否持续发展。   五年前,一家著名的国际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做了一项很有意义的调查,他们在对全球100座主要大城市进行了综合研究之后,得出如下结论:
  在近30年中,全球最为成功的城市有三个——爱尔兰的都柏林、阿联酋的迪拜、美国的拉斯维加斯。这三座城市虽然文化个性各不相同,城市特征有着巨大差异,但是,他们在促进城市拥有持续增长力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性。
  都注重吸收大量的高知识、高素质移民,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都具有宽松的法律和民主的政治环境;都具有先进完善的商业体系和优惠的税收政策;都具备大量的公共娱乐、休闲场所以及现代的城市所具备的“公共物品”;人口都在200—300万左右……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尔·科特金在他的新作《世界城市史》中概况了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城镇繁荣与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因:第一是具有神圣的起源,文化宗教或者共同信仰使得人类共同聚居于一地,这就是城市的雏形;第二是为城市的居民提供安全,没有安全也就没有聚居的意义,安全包含着制度的完善、秩序的井然、文化氛围的浓郁以及民众素养的高尚;第三是艺术与商业的作用,城市为艺术商业提供了环境,艺术与商业也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使得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进一步精细化。
  动力之源
  宋庄虽然不是大都市,但它是首都北京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上述的城市发展调查资料以及科特金对于人类城市发展规律的总结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建设艺术特区的警示与启发。宋庄艺术特区持续发展的动力究竟在哪里?我们认为如下几点是值得关心宋庄发展的各级管理者认真关注的:
  首先,要坚持不间断地吸引真正的“艺术家族群”“文化企业家族群”以及各类文化艺术中介到宋庄集聚。一个艺术特区如果不注意吸收大量的高知识、高素质、高收入群体来生活、居住,那么这座艺术特区肯定会渐渐变成一个保守、落后、没有任何活力的艺术特区!她不可能拥有高品质的消费群体、不可能产生对于高品质服务业和现代商业的需求,因而也就无法产生高收入的就业机会。而在信息时代,艺术特区的发展对于高知识、高素质人才的吸引比单一吸引投资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些人群不仅仅是带来高品质的生活方式、高新科学技术以及高收入的新产业,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带来了巨大的现代消费和与消费配套的服务产业链,这将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培训与就业机会。
  其次,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家族群生活工作的社会环境。德国著名的艺术都市吕贝克大门上有一句铭言:“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Stadt Luft macht frei)。” 宋庄若能创造一个真正艺术自由的环境,有朝一日也会在门楼上写着“宋庄的空气使人自由”。要吸引高知识、高科技、高收入人群,其前提就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宽松的法制环境与优惠的商业、税收体制,建设完善、高品质、配套的现代生活系统,尤其是要建设优秀的娱乐休闲等“公共设施”。因为现代艺术特区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创造出大量的不可交换的、神圣的“公共物品”(包括公园、广场、戏院、博物馆、学校、医院等),它们是奠定现代艺术特区自身基础的要素之一,也是用以维持现代艺术特区生活的关键要素。这些高品质的服务、完善的现代生活设施以及大量的不可交换的“公共物品”建设,也是艺术特区持续与和谐发展的凝聚力之一。
  另外,宋庄亟需建立一套完备的服务于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的政策体系,改变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官本位管理体系。目前,政府支配资源的权力太大,以政府权威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模式危害极深。以权力为导向的产业运行环境势必导致政府与企业效能低下,形成各种腐败。所以必须要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没有清晰的界限必然导致权力寻租。必须把直接控制经济的全能型政府改造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改变过去那种以行政区级别为特征的产业管理模式,尤其是那种“按照行政级别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的资源配置体系。 我们不否认悠久、深厚、丰富的艺术特区历史文化资源对于现代艺术特区建设的重要性,也不排除某些具有“地标意义”的艺术特区个性化建筑对于张扬艺术特区个性的重要作用。但是,现代艺术特区的建设对于历史的、自然的、地表建筑等资源的利用比起开发现代人力资源、利用现代社会文明体制的成果来说,也许后者更为重要。
  不久前,世界银行曾经发表过一份报告,其结论之一就是:依靠自然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比依靠人力资源开发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低。这证明了人力资源能力越高的地区也是财富积累较快的地区。当人力资源开发到一定的程度,其经济发展就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我们无法指望一个缺乏对于人力资源开发意义深刻认识的艺术特区能够拥有持续的增长力。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则是开明的政府、良好的民主环境、宽松的人文氛围、诸多的个人发展机会以及广泛的社会职业选择。
  让一个艺术特区拥有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就是创造一切条件吸引高知识、高素质、高收入人群来参与这个艺术特区的建设,并生活、住居在这个艺术特区。这需要该艺术特区的政府与全社会对来到这个艺术特区的个人的普遍的、真正的尊重。
  求变则通
  宋庄要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还应当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进行不间断的创新。我们认为,宋庄当下不仅要解决发展理念、战略定位和管理模式等宏观层面的问题,还应当解决如何进行产业链构建、如何进行艺术产品结构调整、如何进行资源的整合以及如何提升整个宋庄产业集群的发展等运作层面的问题。
  宋庄艺术区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品牌,但它还算不上世界知名的艺术区品牌。它离国际品牌还有一定的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需要宋庄调整发展战略、开展软实力打造、建立完善的服务平台、构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尤其是要把握宋庄的地域文化精髓和通州地区的文化本真性,把握宋庄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宋庄、通州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通州之内在灵魂要素。
  宋庄与通州的精神灵魂是什么?我们认为通州最值得骄傲的是一个“通”字,最应当把握的也是这个通字!通州之所以为通州,其灵魂就在于一个“通”字!通达、通畅、通顺、通透、通过、通晓……通、畅通、沟通、联通、顺通、贯通、流通、变通…… 所有这些都在于一个通字!所以,我们认为通州的发展基点应当从“通”字出发,通州的灵魂在于“通”!古人云“通则可久、变则不乏”,其意在于只有不断地联通、贯通,事业才能持久;只有经常革新变通,改变方式、方法,事业才能永葆青春……
  宋庄的品牌提升,也要牢牢把握这个贯通联通的“通”字,在信息沟通、产业链联通、各种社会资源贯通和人脉、地脉、文脉的联通上大做文章。首先要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例如由政府出面、通过市场行为来组建艺术家俱乐部、各种沙龙、各种论坛,将先进的理念贯通在宋庄的产业链构建和品牌提升上。
  其次要重视软件建设。多在人才吸引、信息吸收、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借鉴方面做文章。政府应当聘请一批顾问,建立艺术家、评论家、传播专家和各类相关学者的数据库,要有“天下雄才皆为我用”的气概,要有“与天下雄才共同分享艺术创意市场甜美蛋糕”的胸怀和理念……
  另外还要做好基于通州宋庄特色的宋庄战略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宋庄空间布局规划等基础工作。并要对于规划的执行团队进行各种长期不间断的培训,使得规划能够得到具体执行。
  如何实施上述三个计划或建议呢?如何利用宋庄现有优势资源和历史条件,使艺术向生产力转换?我们认为应当具体做几件事情:第一,建议在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建一个文化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中国运河创意港!它将聚合众多资源发挥画家村的巨大潜在优势; 第二,开展基于宋庄艺术村特色的“宋庄空间布局规划与整体景观设计改造”。把艺术家的创造与宋庄的旅游观光、休闲培训、宜居康乐结合起来;第三,开展专家数据库建设与利用,从品牌经营管理的思路来提升宋庄的国际品牌知名度;第四,重新审视宋庄创意园区的规划。克服过去很多归家没个性、没操作性、没长远性、没价值性的缺陷,使得规划能够真正做到定位准确、市场目标清晰、运作团队具体、经营模式先进、核心竞争力突出。
  ( 作者系博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北京和而不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文化产业课题评审专家,文化部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专业委员。)
其他文献
文化产业不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化”是对文化和文化产业的严重误读,危害极大。  “文化产业化”首先削弱了“文化”对社会和公民的福利性;其次,扭曲了“文化”的实质,即扭曲了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再次,忽略了“文化”的社会效益,在审美情趣及及价值观取向上产生误导。  文化产业首先属于经济范畴  文化产业是生产和销售与人们精神消费商品相关的产业,是以创意为根本手段,以精神消费商品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
期刊
以“贸易扬帆、文化远航”为主题的第九届深圳文博会新招迭出、亮点纷呈,文化贸易、论坛讲座、艺术表演、美术展览等598项活动精彩上演,呈现出一届特色更加鲜明的文博会。  多业态融合 亮点夺目  第九届深圳文博会设有文化产业综合馆、创意设计生活馆、影视动漫游戏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美术馆、新闻出版馆、文化旅游馆及工艺美术馆等八大专业展馆。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每年一次的文博会已成为各省市文化领域的
期刊
近年来,一部大型古装清宫剧《后宫·甄嬛传》火热荧屏,一时间,“后宫女性”成为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其实,早在2007年,《甄嬛传1》就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直至2009年,《甄嬛传》7部相继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而在更早之前,网络写手流潋紫就以博客起家,她的《甄嬛传》以网络连载的方式,在半年时间里即拥有突破 300 万次的文章点击量。这是怎样的一部小说,在短短几年内,经由网络连载、正式出
期刊
把政府作为一个很重要客户,不要完全依赖政府,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推动园区发展上来。  我从文化产业的学生到研究者到实践者,目睹了文化创意产业在这10年的发展,也目睹了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从2009年开始,我编制了一份《世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地图》,每年编一份。我们发现一个很特别的问题,2008年是金融危机的一年,中国在第二年,也就是在2009年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比如有《文化产业
期刊
7月中旬,国家文物局网站发布《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扬州城遗址将完成保护展示工程。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后,扬州积极开展前期基础工作。待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建设工程完成后,游客即可在古城遗址一览扬州千年文化底蕴。
期刊
文化造镇就是要把乡镇作为我们的一个生命共同体,因为人是文化的动物,先是靠文化的认同,然后再把人们的就业、生活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结合在一起。  在浙江安吉县,农家乐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2011年,安吉县以其竹林生态吸引了770万人次的游客,旅游收入约50亿元。  在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有一个名为蒋巷村的小乡村,这里历史上曾是一块血吸虫病流行的低洼地,但今天已然是风光秀美、环境整洁、乡村旅游业发达的小
期刊
商业模式在产业链中是否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是否可以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或开发新的产品与服务提高收入,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所在。  商业模式是企业经营运作最高层次的分析工具,是企业整个运营系统的高度概括。每一个企业处于产业的大环境中,在整体产业链之中,通过市场化资源的组织、内部管理经营体系的运转、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建立、面向客户或消费者的营销与服务等过程,最终创造价值获得收入和利润。商业模式的差异就是
期刊
目前世界文化渠道已被基本瓜分,后来者依靠自身发展形成全球性渠道非常困难,只能走并购道路。  在本届文博会上,万达携旗下全部文化企业高调亮相参展,成为最大看点之一。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特意接受了记者专访,全面阐述了万达集团文化产业的发展蓝图。  记者:万达文化集团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王健林:万达集团从2005年起投资文化产业,2012年成立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万达文化集团注册资本50亿元,资产3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框架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文化建设目标,专门阐述、部署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展战略,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这是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届六中全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基础上对文化建设树立的新高度。  加快发展城镇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是党中央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科学发展
期刊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的十八大关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目标和重大部署。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山西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占GDP的比重逐年递增,目前已达到3.5%左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25%以上,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如果横向比,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还存在不小差距。文化产业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