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侧墙系统内饰设计改进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介绍了有轨电车自主化车辆客室内饰设计,并对主要部件具体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对侧墙内饰结构设计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进行了设计改进介绍。
  【关键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侧墙内饰;人机工程学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对于交通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從最初满足简单出行需求,到要求安全、便捷、舒适,到现在追求车体内部空间舒适性体验和精神愉悦,这就对车辆内部空间和内饰件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低地板有轨电车是一种在轨道上运行的轻轨车辆,采用无受电弓受流、超级电容等尖端技术。其运力、外观等与其他地铁、轻轨无太大差异,但因为其地板面距轨面的距离只有350-380mm,轨道可以直接铺设在马路上,车辆在地面停靠,无需专用站台,乘客上下车非常方便。其运行系统的建造成本仅为地铁的1/4到1/3,且工期短、污染少,运量大且运营成本较低,基于有轨电车构建起的城市有轨电车运载系统乘坐舒适感好,且兼备城市观光功能。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城市轨道车辆。
  2 人机工程学与内饰系统设计介绍
  地铁的人性化设计即在车辆设计时,以人体的基本生理和心理为依据,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达到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做到设计以人为本是人机工程学运用在车辆设计的目的。将人机工程学应用在整个有轨电车车辆尤其是内饰系统上不仅是为了满足现代都市人对车辆内部装饰越来越高的要求,更是为了提升我们的车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很宽泛,就我们轨道车辆内饰设而言,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针对性的研究如何使内装设计满足人性化要求。例如座椅的合适尺寸、扶手的尺寸要求、照明、颜色等。
  2)车内系统总体设计,如何对车内设备进行合理的布置保证车内环境适合人体特点,使人以最舒适的姿态乘坐车辆。
  3)基于人体色彩感官的冷暖度和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如何对车内外色彩进行布置和选择。
  有轨电车自主化车辆内部装饰总体以车体纵向中心为对称,主要有中顶板、通风格栅、灯带、侧顶板、侧墙板、地板布、间壁、座椅、扶手、门立柱、车窗、车门、灭火器等组成。
  3 底架内饰设计
  底架内饰由地板和地板布组成。它们采用横向铺设方式,边缘呈规则形状并通过可以与后续板互锁的挤压层进行保护。框架上的地板部分则通过密封胶进行粘接密封。地板布施胶粘接在地板上,地板布会适当延伸至地板上方的侧壁处。地板及地板布的安装牢固可靠,在长期运营中能够保证良好的外观质量。
  4 顶棚内饰设计
  中顶板采用轻质板,外附铝板压型结构,表面喷漆处理。中顶采用大型宽幅模块化设计,包括:中顶板、出风格栅、灯具安装座、顶部吊座等。中顶组成安装在车顶纵向中心,板与板间隙自然、美观,安全牢固。侧顶组成采用铝型材结构,表面喷漆处理。侧顶板安装在车顶两侧,均为可开启式的活门结构,折页固定在灯具型材上,锁挡板固定在侧墙板上,便于里面的机构和设备的检修。侧顶板上根据要求设置有客室扬声器、灯具电源模块等设备。
  5 侧墙内饰设计及改进
  侧墙板材质为铝板表面喷漆处理。用螺钉固定在侧墙钢结构上。墙板上边缘伸入到侧顶板内部,下部与地板接触地方外部设有不锈钢踢脚线,表面拉丝处理。不锈钢踢脚线与客室地板布之间使用密封胶密封。
  门立柱罩板材质为优质玻璃钢。立柱罩下部踢脚板材质为不锈钢板,表面拉丝处理。立柱罩板上设紧急报警对讲。门立罩一端与侧墙连接固定,另一端把接在门框上。对门立柱罩的安装小件进行了优化,同时为了外表美观,对侧墙下沿的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进,取消了外露螺钉。
  由于M车和P车安装有转向架,而低地板车辆的地板面与轨面距离只有350-380mm,因此这两个车客室内布置有地板箱具有良好的强度。地板箱上安装有座椅,座椅尺寸、间距布置符合人机工程学,座椅面采用玻璃钢材质。P车采用的是座椅安装梁,安装梁采用碳钢型材拼焊,通过特制T型螺栓安装在侧墙上。座椅安装后与墙板之间紧密结合。
  6 结论
  车辆内饰设计具有良好的舒适性美观性,运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性能和环保性能,能够满足车辆各种运行的需求。结合人机工程学对内饰、座椅等进行了合理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1]孙丽萍,王立国.地铁车辆内装设计人机工程学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0,31(2):15-19.
  [2]杨国纪.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车辆客室内饰设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1,34(2):22-24.
  [3]秦锋.深圳地铁2号线综合检测车组内饰设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2,35(5):59-62.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的经济市场上,对于石化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各个石化企业都在扩大其生产规模,拓宽其营销渠道,以帮助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其经济利润。但因为当下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一些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和模式等逐步出现,对石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营销渠道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各个石化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优势,在开展营销体系设计时,必须要做好经济学分析。本文针对石化产品的营销体系设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广泛应用,社会各个领域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的技术革新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原先多网融合技术的基础上,科研工作者研究、开发、再创新,促进了通信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问题及技术发展速度较慢等问题。为此,通过对多网融合基础概述,探讨其应用措施,以期提高
期刊
【摘 要】全球化石能源短缺,继续开发新能源,风能就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可以缓解当前的能源短缺问题,建设风力发电厂是利用风能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风力发电厂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决定了发电厂是否可以稳定的生产。本文就风力发电厂的电力设备安全运行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风力发电厂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就当前风力发电厂在电力设备安全问题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得出主要问题,并归纳出
期刊
【摘 要】一种可远程监控燃油油耗及加油量的智能油箱系统,包括以第一单板机为核心的油耗远程监控模块、以第二单板机为核心的温度电压监控模块、自动切换市电和蓄电池供电模式的电源模块、实时显示油箱油量的显示模块、油箱、用于本地油量显示取样的电阻传感器和油耗远程监控模块取样用的电容传感器。可远程监控燃油油耗及加油量的智能油箱系统设计合理,实现远程监控燃油油耗及加油量,用户远程登陆服务器后可查询发电机组位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通信工程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改变。这其中数字电子技术展现出了较强的信息处理效果,它的应用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在应用的过程中,数字电子技术可以实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有效转换,为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的处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进而使通信网络的空间障碍得到了突破,使信息的传输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在應用该技术的情况下,通信网络表现出了
期刊
【摘 要】云计算是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它允许用户接收所需的服务,处理和传输收集到的信息。近年来,云计算由于集成度高、灵活性强、处理速度快、服务范围广等特点,其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云计算主要用来存储大数据,这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并且升级了它的存储容量,以此来满足更高的存储要求,并且了降低成本,还提供了加密和存储信息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网络数据支持的存储容量和安全系数,从而在生活中大量应用。  【关键
期刊
【摘 要】在工业生产领域,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设计是其重要环节。在我国工业生产的这一阶段,自动化加工技术为更好地进行机械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更好的技术环境和技术条件,同时也要求机械设备以及其相关生产部件更精密。基于此,本文就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合理化的机械设计制造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合理化;设计制造  1 引言 
期刊
【摘 要】任何时候生产安全都是企业不可避免的首要任务。企业的安全生产逐渐变成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树立以人文本的企业安全观,从党建文化宣传入手,才能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不断创新党建文化,将党建文化与安全生产进行深度融合,全方位的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党建文化;安全生产;深度融合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安全生产关系着人
期刊
【摘 要】硫化氢(H2S)腐蚀有其普遍性和高度危害性.通过对H2S腐蚀机理的剖析,本文首先介绍硫化氢环境腐蚀原理,硫化氢腐蚀类型,然后综合阐述了石油管道硫化氢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硫化氢腐蚀与防护建议,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加以调整和优化,有效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石油资源需求量日渐增加,我国各领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然而,在石油领域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
期刊
【摘 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快速发展,也在努力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市场需求。人们需要立足于相关技术的发展特点、本质优势去进一步开发相关应用,进而在各个领域中收获更大的技术带来的效益。为此,本文研究和阐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优势  引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