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3年启动以来九年间,已经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绩,并初步形成了"非遗"保护的中国模式,但"非遗"及其保护工作的理论研究却一直相对滞后,不仅制约着保护工作的提升和种种不良偏向难于得到有效的纠正以及学科建设的进步,更表现在制约着民众和精英(包括各级领导)"文化自觉"的意识的提高。本文从(1)"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本义为"传承"的术语误译为"遗产"及其所造成的危害、(2)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学"构成的重要基础、(3)文化区、文化圈、文化飞地三个文化学概念及其内涵、(4)"非遗"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遭遇的衰微趋势四个问题阐述了作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