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作品赏析的思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r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赏析范围较广,国内外各种风格、各种形式作品都可以进行赏析,文学作品的赏析过程可以深度了解文章,促进把握不同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风格,从而丰富现代文学内涵,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海明威先生最著名的作品是《老人与海》,并凭借此部作品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通过赏析海明威一系列作品,人们加深了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同时也让一些文学作家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掌握了更多素材,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应用提高了自己作品的文学价值。
  一、文学作品的赏析思路
  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普遍认为文学作品赏析主要是针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和自身人生阅历的体现,而这也正是每一部文学作品都会重点包含的内容。同时,作品中所涵盖的作者本身的观点与风格,决定着它是否能够打动读者,在引起读者共鸣的同时得到充分的认可,这也是文学作品赏析的重点。从当前的英文文学作品赏析来说,大部分人都会站在时代背景角度进行,在阅读和评论时通常离不开作者生活的时代阶段和社会背景,同样这两点也是作者在塑造人物和表达观点时的关键因素,这就避免了作品赏析过度主观化,保障了作品评价对作品本身和作者的尊重。与此同时,作者自己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达,也是文学作品赏析时不可忽视的内容,真实人物形象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融合,有助于加强情感因子的糅合,让文学作品赏析保障充足的情感理念把握,从而尽情体现作品本身的情感力度与艺术魅力。在众多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中,情感因子的糅合促进了情感力度与艺术魅力的表达,这也成就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存在的共性。
  海明威先生的文学作品有着较强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性,他的文学作品赏析自然离不开其生活经历与情感经验,并且结合作品人物形象,可以确保作品赏析的全面性。同时,海明威先生作品中的人物抗争精神,给世界文坛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海明威及其文学作品简述
  海明威先生全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Hemingway 1899-1961),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文学作品包括《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鸣》《老人与海》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老人与海》,不仅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对现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海明威先生的小说体现了其独特的冰山理论和电报风格,并且善于通过场景描述与象征手法使用表达作品主旨思想,比如战争与死亡、硬汉形象等,“人可以被摧毁但永远不能被打败”,是海明威的著名言论。
  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小说作家中,海明威先生的作品时常与福克纳和菲茨杰拉德相媲美,同为美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不同的是,海明威先生除了是伟大的作家,还是一名记者,这与其他作家之间的不同人生经历,造就了他良好的文学作品创造基础,促使着自己作品风格的特立独行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特殊性。海明威先生的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多用象征主义与对比手法,强化了故事情节的表述和作品的效果表达,并且语言的精简也让其作品增加了一些特性,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困难和障碍。除了上述四大著名小说作品之外,《白相似的群山》和《大二心河》也是其代表作,所有作品都充分体现出了海明威先生对世界的感知与认识。
  三、海明威作品风格简析
  (一)冰山风格
  冰山风格也就是冰山理论,是海明威先生在二十世纪创作作品时所提出的,代表的是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冰山风格主要是指文学作品创作时使用精简明快的语言,在过程中省略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形容进行表达,让读者在最简单的作品语言中实现阅读,并感受到强烈的思想情感,降低表达的烦琐和阅读的困难。冰山风格在海明威先生作品中的呈现主要在结构上,是通过对历史事件或者社会背景的形容,实现的作品结构精简与内容明了。同时,冰山风格的形成与海明威先生自身的记者经历有关,记者工作要求新闻稿的写作短小有力、简要明快,这为他后期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并且海明威先生拥有参军经验,战争与炮火冲击着他的价值观与信仰,促使着他的文学创作更加直白,因为在海明威先生心目中,这种战争与炮火用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形容自身的彷徨與厌恶。所以说抛开华丽的形容,直白的叙事更能展现真实。
  (二)电报风格
  电报风格的产生是由于海明威先生独特的新闻记者经历,干净、清新、精简、明快就是电报风格的主体。海明威先生的电报风格让其文学作品结构更加明了简洁,促使语言形容更加精准和具体,与其他同期作者作品相对比而言,他的文章更显意境和情境,与当时的创作环境和社会背景有着强烈的融合性。并且,海明威先生的文学作品创作电报风格的呈现,让读者在阅读中更深刻地感受了文章内容背后的时代环境和生活背景演变,以及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电报风格让海明威先生的作品突出了自身感受,主观思想与精神的表达更具体、形象,类似于新闻电报的言简意赅,也造就了其作品的疏密有致和精简细腻,促使过渡情节的塑造和人物特点表述更清晰、精准。
  四、海明威文学作品艺术特性
  通过分析海明威作品可以看出,其自身人物特点在作品中的体现十分明显,而这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人物塑造手法,加之自己独特的新闻记者经历和参军经验,促使海明威先生对生命的感知和社会的观察更敏锐、细致。海明威先生认为,人的力量固然有限,但不能屈服于命运,正如他所说“人可以被摧毁但永远不能被打败”,人的一生重在保持精神的高贵和顽强的奋斗,正是这种不屈与坚韧,让他的作品打动着万千读者。
  海明威先生《一天的等待》作品中,男孩即使不到十岁,但面对生活依旧顽强,敢于在生活中与生命做抗争,就算最后面对死亡也仍然不惧,这就是其独特的不屈与坚韧。海明威先生的文学作品充满着生命的抗争,自身真实的人物特性与文章人物特点保持着统一性,与同时期其他作者对比而言,不是内心理想的表达,也不是美好幻想的描述,有的仅仅是现实的照射和人的坚韧与脆弱的对比,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五、海明威文学作品人物简析
  (一)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是海明威先生文学作品最鲜明的特征,彰显个人写作风格与人物特性。比如《老人与海》作品中,老人在得到大马林鱼之时被鲨鱼盯住,使得老人既要与鲨鱼斗争还要保护自己的猎物,描写老人驱赶鲨鱼的语言不仅凸显出大海中的风浪险恶,更是表达出了老人的弱小,但这鲜明对比却更显示出一个人的坚强与勇敢,不断拼搏的精神使得老人最终获胜。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了硬汉形象中所蕴含的硬汉精神和人的坚毅。而在《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鸣》作品中,亨利与罗伯特乔丹等角色的建立更是硬汉形象的展现,在各方面中突出了自己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殊性,尽情彰显个人对生命的感知和对生活的不屈,不仅是自身思想情感的表达,也表述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更多同类人的内心感触。
  (二)女性特点
  与硬汉形象相对立的则是海明威先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特点,女性角色的人物特点释放更是突出了女性的光辉和人性的善良、柔美。比如《永别了,武器》文章中,优雅的凯瑟琳女士,对受伤的亨利先生予以抚慰和爱,让亨利顿悟了自己英雄梦的荒唐与可笑,而凯瑟琳女士在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时,不仅自责没有为未婚夫带来什么,还在亨利那“肮脏游戏”之后放宽心态,用爱感化,使亨利先生从一个轻薄之人变成有爱之人。亨利先生的变化凸显了女性人物的温柔、善良、优雅、大方。即使文章全篇充满着悲剧气氛,但并没有吝啬展现女性人物特点的伟大和丰满,充分地表达了海明威先生具有独特的女性思想,奠定了他文学作品的独特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海明威先生的文学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和写作手法的应用,提高了作品本身的文学内涵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文学作品创作带来了借鉴和灵感。通过文章表述可以看出,文学作品的赏析不能脱离作者的创作背景、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以及文学理念,多方位的赏析才更能确保对作品的尊重、整体的钻研和内涵欣赏。海明威先生的文学作品强化了人物塑造,硬汉形象的坚强、勇敢、有韧劲,女性形象的温柔、大爱、善良,以及其他作品中的艺术特性呈现,对于现代文学创作来说有着非常高的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山河早把春风酿成千言万语  灯盏已将回忆染成浓墨方册  帘幕牢牢遮住窗外的黑夜  匆匆过往 催我翻看照片  而照片里的花容月貌  青春的胎记 岁月的印痕  尤其是我眼睛里的那道光芒  像閃电划亮一个人的时空  像满天星星 把自己的黑夜照亮
在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的珍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块长方形的铜匾,这块看似普通的铜匾,却见证了共和国水电事业起步时期一段不平凡的历史。1948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座水电厂在沕沕水建立时,这块铜匾由朱德亲笔题词,赠送给这座点亮新中国黎明灯火的红色电力之源——沕沕水电厂。60年的岁月悄然而过,一些往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然而记录着历史真实面貌的这件实物档案,却将当年那些红色的记忆永远保存了下来
遥望家乡门口的老榆树  思緒如河,漫漫闪耀着夕阳  余晖。远山,远在天际  一颗烦躁又自卑的  沙粒,日夜向往,南海的  沙滩碧浪  一缕清风,拂过我心  忧悒地飞向故乡  老屋顶生长着袅娜的紫烟  悠悠鸟鸣,唱在三月  虚拟的时光里,流浪的  游子,向苍天邮寄  异地无处安放的乡愁  总要归来,在疲惫  卸下后,再去感触那一窝  树梢搭起的鸟巢  在风暴中危危摇曳  一枚遗落惊艳的花蕾  躲避着
摘 要:作为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之一,贝克特及其作品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然而也因为其作品深刻的哲理性而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本文以贝克特的戏剧作品《剧终》为例,浅析作品中所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以期对《剧终》这部作品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贝克特;《剧终》;存在主义  作者简介:李青宗(1988-),男,汉族,甘肃武威人,研究生,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
吳嘉纪是明遗民诗人中成就较为卓著者之一,现存诗歌1400余首,均收于其诗集《陋轩诗》中。他师承泰州王门学派,一生生活于今泰州、扬州一带,性格孤僻狷介,交游不广。吴嘉纪常以白描甚至小说笔法入诗,诗歌体式自由,不受格律束缚,风格严冷危苦。吴嘉纪“野人体”的“使人冷畏”,不仅仅来自诗人凌厉的目光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审视,还来自他在诗中对社会黑暗现实近乎直白的叙述。在其看似“使人冷畏”的语言背后,实则暗藏着“
亭园锦绣带衣香。蛱蝶绕篱墙。  青萝小扇,春波碧草,花底卧鸳鸯。  少年时候相思野,一梦兩牵肠。  待到春归,入心静好,不计鬓如霜。
摘 要:英国女作家雷秋·乔伊斯的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一位饱受生活磨难的老者哈罗德,一天突然接到昔日老友奎妮的告别信。得知奎妮身患绝症,将于不久于人世。在给奎妮邮回信的路上,他决定为奎妮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与妻子不辞而别,独自开启了一段历经八十七天,徒步六百英里贯穿英格兰的自我发现以及自我疗伤回归之旅。  关键词:《一个人的朝圣》;自我疗伤;人格结构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
摘 要: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对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主人公霍尔顿的困惑与觉醒、反抗与追寻,揭示了美国人民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通过分析霍尔顿的纯真渴望,告诉世人要怀揣反抗虚伪、守护纯真和追寻自然之心,要用爱与理解来解决生生态异化问题,最终实现生态和谐。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生态批评;生态和谐  作者简介:颜佳乐(1990-
中国“乡土文学”一词溯源于鲁迅的《故乡》。自20世纪20年代起,文坛上相继涌现了一批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其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的“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许杰、许钦文、萧红、台静农、莫言、屈远志等。  西方话语语境中“乡土”一词往往被视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怀旧心理作用的自然产物,但当我们将中国近代文学的流变置于中国百年的苦难沧桑中时,会发现
摘 要:兒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以苦难为底色,含蓄地穿插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事件,刻画了两个鲜活的人物即青铜和葵花。尽管他们的生活中充满艰辛与苦难,兄妹俩依旧能乐观地直面生活中的不如意,向我们展现出了善良、坚忍等美德,令读者不禁潸然泪下。  关键词:《青铜葵花》;苦难;人性美  作者简介:李林洁(1997.8-),女,辽宁省新民市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