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此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灿烂的数学史,增强学生自豪感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无论在天文、历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曾传到朝鲜、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当时的数学教科书。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印度、阿拉伯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祖冲之父子的工作就是经济文化南移以后,南方数学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他们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把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数学工作主要有: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提出祖暅原理;提出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等。从11~14世纪约30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如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刘益的《议古根源》,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和《杨辉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四元玉鉴》 等,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高峰。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穿插一些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史,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祖国辉煌的数学成就,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时常地列举一些我国古代有深刻经济思想的名人志士。来激发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通过史料和数学史的介绍,使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从近代数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通过与西方数学的发展状况相比较,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迫切感。
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明末的1582年。数学除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的局面,当中涉及到中算的局限、十三世纪的考试制度中已删减数学内容、明代大兴八段考试制度等复杂的问题,不少中外数学史家仍探讨当中涉及的原因。
明代最大的成就是珠算的普及,出现了许多珠算读本,及至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问世,珠算理论已成系统,标志着从筹算到珠算转变的完成。但由于珠算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古代数学也逐渐失传,数学出现长期停滞。16世纪末以后,西方初等数学陆续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数学便转入一个以学习西方数学为主的时期;清代数学家对西方数学做了大量的会通工作,并取得许多独创性的成果。这些成果,如和传统数学比较,是有进步的,但和同时代的西方比较则明显落后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首先是英人在上海设立墨海书馆,介绍西方数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等官僚集团开展“洋务运动”,也主张介绍和学习西方数学,组织翻译了一批近代数学著作。由于输入的近代数学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加上清末统治者十分腐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在列强的掠夺下,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数学研究。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近代数学的研究才真正开始。
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有目的的介绍近代中国数学发展的情况,使学生更加增强学数学、为数学而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让他们认识到祖国生机勃勃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未来,并不断地提高实际的学习能力,以为将来祖国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早日赶上发达国家,真正地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要达到这一点,做到这一切,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胸怀大志,掌握各个方面和本领,准备为祖国早日的腾飞,发一丝光,放一份热,即要增强学生的近切感。
3、从我国现代数学的建立方面看,增强学生的信心感
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是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一段时间,常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划分为两个阶段。
中国近现代数学开始于清末民初的留学活动。较早出国学习数学的有冯祖荀、郑之蕃、胡明复和赵元任、姜立夫、何鲁、陈建功和熊庆来、苏步青。他们中的多数回国后成为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为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36年《中国数学会学报》和《数学杂志》相继问世,这些标志着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解放以前的数学研究集中在纯数学领域,在国内外共发表论著600余种。在分析学方面,陈建功的三角级数论,熊庆来的亚纯函数与整函数论研究是代表作,另外还有泛函分析、变分法、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的成果;在数论与代数方面,华罗庚等人的解析数论、几何数论和代数数论以及近世代数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在几何与拓扑学方面,苏步青的微分几何学,江泽涵的代数拓扑学,陈省身的纤维丛理论和示性类理论等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许宝騤在一元和多元分析方面得到许多基本定理及严密证明。此外,李俨和钱宝琮开创了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他们在古算史料的注释整理和考证分析方面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工作,使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重放光彩。
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国科学院。1951年3月《中国数学学报》复刊〔1952年改为《数学学报》〕,1951年10月《中国数学杂志》复刊〔1953年改为《数学通报》〕。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召开建国后第一次国代表大会,讨论了数学发展方向和各类学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
建国后的数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有许多论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培养和成长起一大批优秀数学家。
1978年11月中国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的复苏。1978年恢复全国数学竞赛,1985年中国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1981年陈景润等数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励。1983年国家首批授于18名中青年学者以博士学位,其中数学工作者占2/3。1986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加入国际数学联合会,吴文俊应邀作了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45分钟演讲。近十几年来数学研究硕果累累,发表论文专著的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不断上升。1985年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50周年年会上,已确定中国数学发展的长远目标。代表们立志要不懈地努力,争取使中国在世界上早日成为新的数学大国。
通过介绍现代数学的发展,让同学们感知数学发展的速度,并激发他们学数学的梦想和斗志,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感。
当然,爱国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更主要地是要付诸行动,化爱国激情为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科学实践结合起来,如进行参观、访问和实际操作等等,使他们感觉到学习《经济常识》是有用的,更要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经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同样离不开经济,启迪学生满怀爱国之情,树立爱国之志,刻苦学习,奋发国强,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灿烂的数学史,增强学生自豪感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无论在天文、历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曾传到朝鲜、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当时的数学教科书。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印度、阿拉伯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祖冲之父子的工作就是经济文化南移以后,南方数学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他们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把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数学工作主要有: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提出祖暅原理;提出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等。从11~14世纪约30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如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刘益的《议古根源》,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和《杨辉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四元玉鉴》 等,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高峰。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穿插一些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史,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祖国辉煌的数学成就,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时常地列举一些我国古代有深刻经济思想的名人志士。来激发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通过史料和数学史的介绍,使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从近代数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通过与西方数学的发展状况相比较,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迫切感。
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明末的1582年。数学除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的局面,当中涉及到中算的局限、十三世纪的考试制度中已删减数学内容、明代大兴八段考试制度等复杂的问题,不少中外数学史家仍探讨当中涉及的原因。
明代最大的成就是珠算的普及,出现了许多珠算读本,及至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问世,珠算理论已成系统,标志着从筹算到珠算转变的完成。但由于珠算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古代数学也逐渐失传,数学出现长期停滞。16世纪末以后,西方初等数学陆续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数学便转入一个以学习西方数学为主的时期;清代数学家对西方数学做了大量的会通工作,并取得许多独创性的成果。这些成果,如和传统数学比较,是有进步的,但和同时代的西方比较则明显落后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首先是英人在上海设立墨海书馆,介绍西方数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等官僚集团开展“洋务运动”,也主张介绍和学习西方数学,组织翻译了一批近代数学著作。由于输入的近代数学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加上清末统治者十分腐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在列强的掠夺下,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数学研究。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近代数学的研究才真正开始。
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有目的的介绍近代中国数学发展的情况,使学生更加增强学数学、为数学而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让他们认识到祖国生机勃勃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未来,并不断地提高实际的学习能力,以为将来祖国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早日赶上发达国家,真正地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要达到这一点,做到这一切,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胸怀大志,掌握各个方面和本领,准备为祖国早日的腾飞,发一丝光,放一份热,即要增强学生的近切感。
3、从我国现代数学的建立方面看,增强学生的信心感
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是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一段时间,常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划分为两个阶段。
中国近现代数学开始于清末民初的留学活动。较早出国学习数学的有冯祖荀、郑之蕃、胡明复和赵元任、姜立夫、何鲁、陈建功和熊庆来、苏步青。他们中的多数回国后成为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为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36年《中国数学会学报》和《数学杂志》相继问世,这些标志着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解放以前的数学研究集中在纯数学领域,在国内外共发表论著600余种。在分析学方面,陈建功的三角级数论,熊庆来的亚纯函数与整函数论研究是代表作,另外还有泛函分析、变分法、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的成果;在数论与代数方面,华罗庚等人的解析数论、几何数论和代数数论以及近世代数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在几何与拓扑学方面,苏步青的微分几何学,江泽涵的代数拓扑学,陈省身的纤维丛理论和示性类理论等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许宝騤在一元和多元分析方面得到许多基本定理及严密证明。此外,李俨和钱宝琮开创了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他们在古算史料的注释整理和考证分析方面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工作,使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重放光彩。
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国科学院。1951年3月《中国数学学报》复刊〔1952年改为《数学学报》〕,1951年10月《中国数学杂志》复刊〔1953年改为《数学通报》〕。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召开建国后第一次国代表大会,讨论了数学发展方向和各类学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
建国后的数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有许多论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培养和成长起一大批优秀数学家。
1978年11月中国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的复苏。1978年恢复全国数学竞赛,1985年中国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1981年陈景润等数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励。1983年国家首批授于18名中青年学者以博士学位,其中数学工作者占2/3。1986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加入国际数学联合会,吴文俊应邀作了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45分钟演讲。近十几年来数学研究硕果累累,发表论文专著的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不断上升。1985年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50周年年会上,已确定中国数学发展的长远目标。代表们立志要不懈地努力,争取使中国在世界上早日成为新的数学大国。
通过介绍现代数学的发展,让同学们感知数学发展的速度,并激发他们学数学的梦想和斗志,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感。
当然,爱国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更主要地是要付诸行动,化爱国激情为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科学实践结合起来,如进行参观、访问和实际操作等等,使他们感觉到学习《经济常识》是有用的,更要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经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同样离不开经济,启迪学生满怀爱国之情,树立爱国之志,刻苦学习,奋发国强,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