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运行的实际情况,探讨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构建以“以学生为中心、企业为导向”的中高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 教学内容体系 数控专业 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层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单纯依靠中级数控技术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具备过硬专业技能、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级数控技术人才显得十分迫切。教育部在2011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上也指出: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结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运行的实际情况,探讨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构建以“以学生为中心、企业为导向”的中高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1. 中高职衔接中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作为较早承担培养“中高职衔接生”的院校,从2011年开始,通过技能高考招收中职学生进入我校数控专业学习。在对12级、13级中高职衔接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能力测试后,发现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脱钩和重复的问题。
  1.1 理论基础课程脱钩
  高职的“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主要针对的是高中毕业生,中职的“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初中毕业生。由于高职教育相对中职教育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再加上中职教育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轻视理论基础教学,这就使中职学生通过技能高考入学高职教育后较难适应高职的理论教学,慢慢的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以致和自己入学时的目标渐行渐远,无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达不到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2 教学内容部分重复
  由于中高职教育各有自己的课程标准,中高职院校之间又缺乏交流和沟通,各自为政,独自制定各自的课程体系,造成了教学内容重复。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教学内容重复较多的是“应用写作、英语、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钳工实训、普通机床操作”等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不仅会使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后不能明确学习目标、消极学习,还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 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为实现数控专业中高职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我院采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分别与几所中职院校及对口企业进行合作,成立了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研究小组,共同制定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1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企业为导向”的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
  没有相互衔接的培养目标就不可能制定衔接的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可看作中职教育的延伸和递进,既要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在制定中高職相互衔接的培养目标时应在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调研,制定分级递进式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不同层级企业的岗位要求。表1说明:中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岗位是数控设备操作、质量检测、数控设备维修、数控编程等,就业岗位基本一致。其主要区别是企业职业能力要求不同:中职生的就业岗位普遍针对的中级工,高职生就业岗位普遍针对高级工或高级技师。因此,中职应侧重培养基础型、操作型的技能型人才,如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工,中等及以下难度零件程序编制员等;高职应侧重培养适应数控行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岗位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如数控工艺设计员、复杂零件程序编程员、数控设备高级操作与维修保养、CAD/CAM软件应用、现场质量管理等。
  2.2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体系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立交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因素。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学生发展和企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質等要求,构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综合技能课“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如表2。
  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从中职到高职在横向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现了两个职业教学阶段的有效衔接;在纵向上实现了层级递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同时,也保证了中高职教学的相对独立性,实现了教学的递进性和连续性;加强了中职理论基础学习,避免了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导致升入高职后无法适应高职教学;突出了企业职业能力培养,既能使中职生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又能使有升学需求的学生较快适应高职的学习,为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就业和升学提供灵活性。
  2.3选择满足企业岗位群要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落脚点,是检验课程是否衔接、是否符合学生发展、是否满足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有效工具。中高职相应课程内容衔接选择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 融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如图1所示。
  以高职《数控加工工艺与设计》课程为例,中职课程与之相对应的课程是《数控加工技术》。选择教学内容时以企业典型零件生产为载体(如某型号车床主轴),通过解剖车床主轴的实际工艺流程确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为能够正确选择加工方法、刀具及切削液、确定装夹方案、确定切削用量和编制工艺过程等。依据中高职递进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中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统一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确定中职阶段主要侧重于常见加工方法、夹具、刀具等选用,安排36学时,主要突出理论基础教学;高职侧重于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编制、定位方案的选择和夹具设计,安排72学时,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这样安排课程既能满足企业对中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又可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3. 小结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有效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灵魂,高职教师应充分的整合中高职教学资源,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同时,立足企业,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设计,使中高职数控专业的教育得到有效的衔接,实现学生的职业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满足企业对数控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并最终实现“中职、高职”、“企业、学生”的无缝对接。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文素养,促进人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语文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人,如果脱离了这一主体,语文教育就失去了意义。以人性作为突破点,探讨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育过程中,传授知识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基础手段,语文教育过程与人性的发展规律相契合。语文教育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最后回归人性。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分析语文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语文教育;本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本领。  关键词: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2  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就业时的技能本领,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口头语言是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正值语言发展的最佳开发期。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口头语言是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必须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化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
对于中专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一定阅读、写作、分析、口头表达能力,掌握一定服务语言艺术与技巧对景观进行讲解、导游,能胜任导游工作.语文教学
本文着手于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的意义,结合我国现阶段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情况进行探究,总结出网络教学平台环境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具体教学方案,为我国今后的
学生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课堂互动的构建者;良好的课堂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师引导的成效.但教育实践发现,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存在主体消解的弊
【摘要】诗歌考查要得高分,关键是要读得懂诗歌的内容。高三诗歌专题复习里有许多答题模板,学生掌握了但实际考查时用不上,因为学生最基本的诗歌内容都不理解。如何快速准确地解读诗歌意思?这要根据诗歌的特点找准切入角度,多角度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了,答题才准确完整。  【关键词】诗歌阅读;快速解读;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考中诗歌作为一个
荒诞派戏剧有别于传统戏剧,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体现着对传统戏剧的反叛.文章以 《等待戈多》为例,从戏剧时间的运用、 情节的设置、 场景的布置和戏剧结构与戏剧体
【摘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随着自学考试生源主体的变化和终身学习的发展需求,也暴露出现实需求和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方面,本文试图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特性的角度,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些思考,并提出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对策,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关键词】自学考试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