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针对高校建筑类人才培养适应新形式下新环境的要求以及建筑类教学中引入新技术的契机,在BIM技术以及高校BIM大赛不断进行的同時,将BIM技术以课程的形式引入课堂,研究培养过程中如何全方位的将BIM课程体系嵌入人才培养方式中,实现教学应用与人才培养双革新,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应用
一、引言
2016年8月,住建部印发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技术作为行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把BIM技术确定为重点推广普及的工业信息技术,将BIM技术的推广上升到国家层面。为贯彻落实住建部指导意见,紧跟国家BIM发展方向,探索BIM在高校建筑类专业课程和实际操作的应用发展。在新形式新环境的引领下,对高校建筑类人才培养进行了新的解读与尝试。
二、BIM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与传统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比,BIM技术的人才培养方式有了新的变化,以齐齐哈尔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建筑类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以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基本训练,能够胜任房屋建筑、公共建筑、矿山建筑、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而BIM技术的人才培养加入教学课程体系中以后,对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又应该有了新的定义,即应用与实践与一体,双向甚至多向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三、引入BIM技术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的课程中BIM技术的实训实践课程
BIM技术总体上划分为3D技术、4D技术和5D技术。与传统的3D技术相比,BIM3D技术能够参与设计过程中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立面效果、建筑风格、建筑规范等方面的关系更为紧密,与其他相关设计软件的转换也相对容易,
而且能够进行模块化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制图效率。
总的来说,在原有基础与BIM技术结合后,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更加侧重实践,在虚拟施工,虚拟设计中的从事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绘制中的能力也不在流于形式,而是能够在实践中学到项目的精髓。
2.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体系更新
建筑学的知识体系基础包括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知识;掌握土建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建设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等诸多与其相关的知识。
以BIM技术为知识体系的引入与构建,可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同时在第二课堂以及网络课堂中的知识扩散也不会局限在以往狭窄的建筑方案平面、立面、剖面的反复绘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3.复合型人才 “BIM”培养模式
BIM软件的创新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作为一个中高年级才能接触的软件,特别的适合通过各种比赛进行软件的提升,以学促改、以改进优、学改结合、不断的在实践中进行完善。
针对那些条件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实习以及实训中优先推荐给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而且在BIM大赛以及产品推介等环节均有很多的机会与用人单位进行洽谈见面,一些企业和培训机构也会来校对学生进行BIM技能的相关培训。在原有的培养目标以及模式的基础上,这种复合型人才 “BIM”的培养拓展了整个的就业渠道。
建筑类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锻炼较城乡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全民BIM时代的到来,各个专业都可以为将来立足社会打牢基础,以便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四、BIM技术与教学应用改革
1.实训平台的建设
硬件方面,需要建设能够平稳运行各类BIM软件的高配置计算机机房。软件方面,引入专业的与国际通用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Revit、Tekla Structures、CATIA等国内应用较普遍且产品较成熟的软件。广联达、斯维尔等国内软件公司也在积极研发BIM软件。比如BIM5D技术,可以将建筑施工以及后期的管理算量等进行整合,达到一个高效快捷的设计,不仅节约时间,还避免了浪费成本。
2.师资能力的建设
BIM技术首先应该接受的是教师的思维,而且学校的相关领导也应对于新形式下的BIM给予足够重视。在BIM引入校园后,教师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起初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弱,但这对于教师也同样是一种锤炼,新鲜的BIM对于课程的教学组织及教法的多样性可以在教师的课程建设与教研室建设中充分进行深层次的讨论,所以要求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部分都应该付出时间和经历去摸索更为有点,更加接地气的新型教学模式,为自身的发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3.课程建设成效的改变
对于课程建设应该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相应的反馈,在项目化模块教学中从工程招标、施工组织、建筑构造识图、工程预算等具体的一个项目的若干个工程阶段来讲解与本节课所相关的知识点,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理论联系实际工程,达到理论、识图、操作一线通的境界,真正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的要进行多样化的有效利用,争取左右与时俱进。另外对于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也都应该引进课堂,将最新型最前沿的行业信息传授给学生们,增加学生的认知,为专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小结
建筑类高校专业近些年已趋向饱和,BIM技术作为一场新的技术变革,只有抓住机遇,将BIM技术从“随便说说”转变到会学能用有进取,才能在未来的学生就业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学校对于引入BIM技术后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复合人才培养都是在深入研究后发现的一些问题。最后在BIM技术的基础上与教学应用改革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孔清.BIM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教学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
[2]王喜和,傅林红,李玖蔚.特色之困:国内大学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反思[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4):47-58.
[3]田江永.BIM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科技资,2014,22.
作者简介:
李扬(1988—),齐齐哈尔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助教。
项目资助: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构建寒地城市特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编号:JG2013010012)结题成果: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研究项目“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1028)结题成果。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应用
一、引言
2016年8月,住建部印发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技术作为行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把BIM技术确定为重点推广普及的工业信息技术,将BIM技术的推广上升到国家层面。为贯彻落实住建部指导意见,紧跟国家BIM发展方向,探索BIM在高校建筑类专业课程和实际操作的应用发展。在新形式新环境的引领下,对高校建筑类人才培养进行了新的解读与尝试。
二、BIM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与传统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比,BIM技术的人才培养方式有了新的变化,以齐齐哈尔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建筑类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以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基本训练,能够胜任房屋建筑、公共建筑、矿山建筑、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而BIM技术的人才培养加入教学课程体系中以后,对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又应该有了新的定义,即应用与实践与一体,双向甚至多向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三、引入BIM技术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的课程中BIM技术的实训实践课程
BIM技术总体上划分为3D技术、4D技术和5D技术。与传统的3D技术相比,BIM3D技术能够参与设计过程中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立面效果、建筑风格、建筑规范等方面的关系更为紧密,与其他相关设计软件的转换也相对容易,
而且能够进行模块化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制图效率。
总的来说,在原有基础与BIM技术结合后,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更加侧重实践,在虚拟施工,虚拟设计中的从事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绘制中的能力也不在流于形式,而是能够在实践中学到项目的精髓。
2.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体系更新
建筑学的知识体系基础包括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知识;掌握土建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建设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等诸多与其相关的知识。
以BIM技术为知识体系的引入与构建,可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同时在第二课堂以及网络课堂中的知识扩散也不会局限在以往狭窄的建筑方案平面、立面、剖面的反复绘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3.复合型人才 “BIM”培养模式
BIM软件的创新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作为一个中高年级才能接触的软件,特别的适合通过各种比赛进行软件的提升,以学促改、以改进优、学改结合、不断的在实践中进行完善。
针对那些条件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实习以及实训中优先推荐给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而且在BIM大赛以及产品推介等环节均有很多的机会与用人单位进行洽谈见面,一些企业和培训机构也会来校对学生进行BIM技能的相关培训。在原有的培养目标以及模式的基础上,这种复合型人才 “BIM”的培养拓展了整个的就业渠道。
建筑类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锻炼较城乡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全民BIM时代的到来,各个专业都可以为将来立足社会打牢基础,以便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四、BIM技术与教学应用改革
1.实训平台的建设
硬件方面,需要建设能够平稳运行各类BIM软件的高配置计算机机房。软件方面,引入专业的与国际通用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Revit、Tekla Structures、CATIA等国内应用较普遍且产品较成熟的软件。广联达、斯维尔等国内软件公司也在积极研发BIM软件。比如BIM5D技术,可以将建筑施工以及后期的管理算量等进行整合,达到一个高效快捷的设计,不仅节约时间,还避免了浪费成本。
2.师资能力的建设
BIM技术首先应该接受的是教师的思维,而且学校的相关领导也应对于新形式下的BIM给予足够重视。在BIM引入校园后,教师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起初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弱,但这对于教师也同样是一种锤炼,新鲜的BIM对于课程的教学组织及教法的多样性可以在教师的课程建设与教研室建设中充分进行深层次的讨论,所以要求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部分都应该付出时间和经历去摸索更为有点,更加接地气的新型教学模式,为自身的发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3.课程建设成效的改变
对于课程建设应该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相应的反馈,在项目化模块教学中从工程招标、施工组织、建筑构造识图、工程预算等具体的一个项目的若干个工程阶段来讲解与本节课所相关的知识点,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理论联系实际工程,达到理论、识图、操作一线通的境界,真正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的要进行多样化的有效利用,争取左右与时俱进。另外对于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也都应该引进课堂,将最新型最前沿的行业信息传授给学生们,增加学生的认知,为专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小结
建筑类高校专业近些年已趋向饱和,BIM技术作为一场新的技术变革,只有抓住机遇,将BIM技术从“随便说说”转变到会学能用有进取,才能在未来的学生就业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学校对于引入BIM技术后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复合人才培养都是在深入研究后发现的一些问题。最后在BIM技术的基础上与教学应用改革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孔清.BIM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教学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
[2]王喜和,傅林红,李玖蔚.特色之困:国内大学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反思[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4):47-58.
[3]田江永.BIM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科技资,2014,22.
作者简介:
李扬(1988—),齐齐哈尔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助教。
项目资助: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构建寒地城市特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编号:JG2013010012)结题成果: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研究项目“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1028)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