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手机一族”调查报告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vea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逐年升高,使用者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作为“第四媒体”的手机除了通讯外,更多的功能使得人们不断更新手机,也越来越勾起人们对手机的购买欲。同时,也是因为手机越来越多的功能,使得手机成为学生手中不可或缺的“掌中宝”。
  其实,家长给学生买手机,无非就是希望可以时时监督学生,给学生安一个“遥控器”,家长希望全程监控学生,不管他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家长都能时时掌握。如果学生出了事情,也可以及时和家里取得联系。凡事都有两面性,手机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它的弊端。那么,在校园里,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究竟如何呢?为此,本刊做了调查研究。
  手机进校园概况调查
  如今,在校园内,学生边走边打手机的现象随处可见。持机人群也正悄悄从大学生一直蔓延到了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打手机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乎随处可见。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有多少学生拥有手机呢?本刊做了调查。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小学校园内拥有手机的学生已经达到64%,并且这个数据会随着手机的进一步普及而增加;只有36%的学生目前拥有自己的手机,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会在近期内买手机,因为手机是“生活必需品”。不难看出,手机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必需品,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对校园内使用手机,学生持什么态度呢?
  

调查发现,对于校园内使用手机,大部分学生持肯定态度,占68%,他们并不认为使用手机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因为手机对他们来说利大于弊;而只有12%的学生认为校园内不可以使用手机会,学生会因为玩手机而不专心上课,会影响课堂秩序,而且容易引起偷盗行为。其他20%的学生认为,校园用不用手机自己无所谓,有了手机就用,对于手机造成的影响,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合理使用就不会对课堂和学习造成影响。
  编者语: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对手机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学生们带着手机来学校,他们就会有一种比较踏实的感觉,认为要是有什么事,都可以通过电话得到帮助,尽管在课堂上,他们也会想到自己的手机可以发挥作用,如果上课觉得无聊,还可以通过上手机网站、上手机QQ或发发短信什么的和朋友们聊上—聊,以打发上课沉闷的气氛。
  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学生们已经离不开它,已经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手机,他们的生活将会是怎么样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随意性比小学生更强些。初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比小学学生差些,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手机的情况而把课堂自习的事情放在一边,只要一有空,他们就会想着玩手机,把手机使用当作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使用手机调查
  作为沟通工具,手机已经逐渐在生活中普及。但是,手机日渐强大的功能以及转播鱼龙混杂的内容让家长和老师担心不已。很多家长反映,手机会不会成为继电脑之后的又一个影响学生的“病毒”。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学生配一部手机对许多家长来说已不是太大负担,有了手机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监管孩子。那么,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他们使用手机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调查这些数据这对于学校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学生和小学生都没有能力自己购买手机,中学生中只有4%的学生自己攒的用零用钱购买手机,而且手机价格都不高,小学生只占2%,他们的零用钱基本都来自压岁钱,而且是经过家长同意才购买的。调查中我们发现,61%的中学生使用的手机都是由家长买的,小学生也占到38%,这说明学生使用手机大部分家长是同意的,很多家长是出于方便联系和学生安全考虑。在是否使用的是家长用过的手机问题上,中学生比小学生比例减少了25%,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学生比小学生更容易产生攀比和追求时尚的心理。
  手机越来越时尚,这一点不能忽视,中学生喜欢追潮逐流,自然不会放过手机这一象征,于是在一些校园中掀起一波“攀此风”。很多老师更戏称:学生的手机现在比我们的都好了。那么,中小学生购买手机的目的到底是攀比,还是真的需要呢?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认为有手机是扮时尚中学生占18%,小学生占10%,这说明拥有手机虽然很流行,但对于学生来说,时尚已经是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手机能够满足自身的一些需要。40%的中学生认为使用手机是有需要,而不纯粹是为了炫耀或者显富。而在小学生中,60%的学生认为是方便联系,这与小学生的年龄有着重要的关系,相对中学生来说,家长更担心小学生的安全。
  可见,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手机逐渐成为了学生的一种依赖品和必需品。学生使用手机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需要,如:上网、发微薄、聊QQ等。在购买手机的标准上,中学生和小学生对手机的要求有哪些不同呢?
  


  调查数据显示,在购买手机的标准上,手机功能多成为学生选择手机最重要的依据,中学生占55%,小学生占50%,这也显示了手机进校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吸引学生的不是手机本身,而是手机所具备的功能。功能越多,手机就越受欢迎。这也反映了学生对手机使用的盲目性。对于手机是否高档新潮,中学生和小学生对此并不认为太重要,所占比例不到10%,这与家庭经济情况有关,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自己有一部高档的手机。在手机品牌的选择上,中学生更加注重手机是否名牌,所占比例达19%,而小学生只有10%,除了品牌手机有较好的质量和服务外,也说明了中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的攀比心理:拿山寨手机总是没有面子。
  与攀比心理更重要的是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关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手机上网、拍照、QQ、微博等功能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且也成为选择手机重要的标准。在学生群体中,手机主要是用来做什么,哪些功能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这是指导学生使用手机的关键。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在使用手机上最看重的是能玩游戏,中学生占39%,小学生达到48%,而手机的通讯功能被弱化。小学生用手机玩游戏所占比例大于中学生,主要原因是小学生对手机上网大部分只限于聊QQ,而中学生手机上网的功能多,所以小学生更喜欢手机玩游戏。在手机上网功能上,中学生比例达20%,比小学生高出9%,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和其他功能上,中小学生所占比例基本持平。从调查数据我们看出,对于手机的功能上,中小学生主要看重的是手机“玩”的功能,这是手机吸引学生的主要因素,而手机传统的功能逐渐在弱化,虽然这与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紧密相关,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利弊没有清晰的划分,具有盲目性。
  编者语: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学生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不会总花费很多时间用在玩手机上,他们表示,虽然自己会花一些时间用于玩手机,这看似很浪费时间,但是并不会占用学习的时间,最多只是占用休息时间而已。
  对于手机进校园,很多学校都采取“堵”的方式,制定严格的制度来管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是,手机进入校园已是大势所趋,管理者应该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来正确引导,一味地“封杀”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调查显示,学生一族已经取代了商务族成为最频繁更换手机的人群,如何看待中学生使用手机,如何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是管理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针对四分裂输电线路除冰作业任务,提出了一种能够适应多分裂输电线路行走和作业的四轮移动机器人机构构型及其末端工具,通过拉格朗日法推导并建立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基于该动力学模型在ADAMS中对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机器人机构能够完成四分裂除冰作业,同时机器人各关节的运动满足作业过程中驱动力矩的要求,避免了机器人关节力矩驱动力不足和驱动力过大等造成的机器人系统作业故障和作业失败的发生,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机械构型和动力学模型的工程实用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输电线路移动
音乐的教化功能深层次上是文化教化功能的一种表现.主体依赖自身文化积淀重构音乐,赋予音乐以意义,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中世纪音乐教化功能有不同的特点.中国古典音乐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礼乐政治,它服从、服务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社会秩序,以天人合一的和谐追求为宗旨.西方中世纪音乐的教化功能借助宗教活动展开,它以其庄严肃穆、不可揣摩的风格表达了人对上帝至高无上的服从.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中世纪音乐教化功能的差异深层次上是一种世界观的差异,正确把握二者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解决社会问题方式的差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并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近来,国内学界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问题、科学内涵、主要特质、践行路径及相关问题研究等,均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应当以整体性视角总结伟大建党精神各个层面的联结,以大历史观进一步扩展研究视阈,用好精神谱系以阐明伟大建党精神同各个伟大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全球视野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对外传播的研究突破.
政治认同与对政治体系创立、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认识和评价有着紧密关联.明确“四史”教育增进政治认同的多重意蕴,对理解“四史”以伟大历史凝聚政治共识的核心作用具有重要价值.“四史”教育能够引导人民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进而把握“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通过生物培养的方式制备了细菌纤维素(BC),并对其进行偕胺肟化改性制成了偕胺肟化细菌纤维素(AOBC)纳米纤维膜。对纳米纤维膜的表观形态和热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利用Cu2+和Zn2+溶液对纳米纤维膜的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AOBC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且具有优异的离子吸附性能。AOBC纳米纤维膜对于Cu2+和Z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20mg/g和108.09mg/g。
在新零售背景下,面对消费者的策略行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限量供应或成本削减策略来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定价决策模型,同时考虑限量供应和成本削减因素的影响,利用消费者效用理论和数学建模方法,研究厂商在动态定价和价格承诺下的最优定价以及投资决策问题。研究表明:厂商在价格承诺下的定价策略更有利于提高利润,此时进行成本削减投资更有效;而动态定价策略下的消费者剩余更多。此外,当产品的限购率较低时,价格承诺策略下的社会福利更高,否则动态定价策略下的社会福利更高。
帽子的基本原型可分为平顶型和圆顶型,本文以平顶型帽的版型为原型,用更加简洁合理的方法,来研究帽型结构设计的数据来源及变化依据,探索平顶帽结构设计间的关联与变化。在此基础上,以平顶礼帽为原型基础,通过对帽顶、帽墙、帽檐进行微调,创造出款式多变的帽型。
党的历史文献承载着党的历史,是进行党史学习研究的基础.《六大以来》是延安时期毛泽东主持编辑出版的一部党内历史文献,与这一时期的整风运动和党史学习活动紧密相关,为推动党史学习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作为学习研究党史的基本材料,明确学习研究党史的目的意义,指明学习研究党史的立场方法,解决学习研究党史的重大问题.《六大以来》的编辑出版,是运用历史文献推动党史学习研究的典型范例,影响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围绕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展开了广泛研究和探讨;学者指出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涵盖了意识形态工作、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诸多内容,彰显了人民主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特征,深刻把握了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以及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任务,回答了新时代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完善文化建设相关体制机制和提升文化国际话语权等建设路径的问题;在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过程中,学者在加强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5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疗及对症处理;另一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皮疹愈合结痂时间、早期疼痛减轻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激素治疗组在皮疹愈合和结痂时间、早期疼痛减轻方面优于与非激素治疗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可根据情况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