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的熟手型化学教师提问技能有效性研究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n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前人对教师提问技能研究的观察量表基础上,形成了更加实用的提问观察量表,并用之对西安市某示范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通过整理数据,得出结论,最后对该教师的化学课堂提问技能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堂提问;有效教学;化学教学
  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所提出问题的性质和提问的方式中考察出来。那么如何利用“定性”和“定量”的课堂观察方法对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提问加以表征,以帮助其提高提问的技术?本文通过制定化学课堂提问观察量表及其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来提供可研究的参考。
  一、课堂观察与课堂提问
  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英文为Classroom Observation,早期西方人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目前正以校本教研形式为中小学教师所称道。其意是通过观察来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课堂观察的工作流程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崔允漷在《课堂观察框架》中将课堂分解為四个维度,表明其所关注的焦点不再单单指向教师,而是可以聚焦在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以及课堂文化(Culture)四个维度。通过课堂观察首先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其次课堂观察的实施者通常都是教师,作为一种研究活动,课堂观察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正是基于LICC范式的研究。
  2.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互作用、设疑、释疑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解构与建构,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探索的过程。课堂提问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课堂提问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彰显教师主导、落实教学目标,彰显学生主体、在学习活动中体现个性,实现全体学习者的发展和每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前人做了许多实践性研究,我们更看重的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化学课堂提问研究,此点尤其以韦存容,李惠和马宏佳的研究为代表。[3]
  二、课堂提问观察量表及其应用
  1. 课堂提问观察量表的形成
  课堂提问观察量表是以教师为观察对象,以教师的提问过程为观察点,在提问的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以客观地收集教师课堂提问数据的工具。本文所使用的课堂提问观察量表是在伯海英[4]164-165、吴晓红[5]的基础上,以杨承印、雷敏提出的化学教学“提问分类及其编码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而成[6]。
  根据沈毅、崔允漷等提出可以从“提问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地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的回答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设计的建议[3]86-87,提出改进后的观察量表。
  对提问中的候答时间和提问频次进行统计,结果为:候答时间在1-3s的频次为76次,占总提问数的79.17%,候答时间在4-6s的频次为14,占14.58%,候答时间在7-9s和10s以上的频次均为3,分别,3.13%。
  进一步统计无应答问题中,1-2s候答时间内出现的频次为20次,占65%;4-6s候答时间内出现的频次为4次,占20%;7-9s出现的频次为0次;10s以上出现的频次为3次,占15%。
  基于以上分析:王老师对部分问题给出的候答时间略显不足,其中7-9s出现无应答问题的频次为0,也说明候答时间在此区域内较为合适。而10s以上候答时间仍有无应答问题出现,可能是问题层级较高的缘故。
  问题指向与问题呈现方式进行统计,问题指向:据前述表4显示,所有问题中问题指向清晰的频次为92,占96%,问题指向模糊的频次为4,占4%。
  教师口述问题频次为88,占总数的92%,多媒体展示问题频次为7,占总数7%,板书问题1次占总数1%。
  进一步分析发现,4个指向模糊的问题其呈现方式均为口述。说明王老师在对部分问题进行口述时未能将问题讲清楚,这样对于学生表征问题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学生回答。但整体上王老师所提的问题绝大多数指向清晰,说明她具有较高的表征问题水平。
  问题目标分布中,目标指向“知识与技能”的频次为88,占总数88%,“过程与方法”的频次为7,占总数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频次为2,占总数2%,“无关问题”频次为3,占总数3%。
  由此可见王老师所提出的大部分问题是针对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所提出,这一维度的目标达成度较高,“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次之,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目标指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频次为2,占总数2%,低于无关问题的3%,这一点需要改进。在教学设计中也应加强对能够帮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达成的问题的设计。但整体上王老师所提出问题指向三维目标的占97%,无关问题仅占3%,说明其问题有效度较高。
  问题层级统计中,较低层级频次25,占总数26%,一般层级频次为23,占总数24%,较高层级问题频次48,占总数50%。《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化学2有机化学的要求为:“了解有机化学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处于目标水平层级的第二个层级,与观察表中的“一般层级”相对应,可见王老师所提出的大部分问题达到或高于课程标准要求。这在实际教学中是合适的。   学生回答方式中,无应答频次为20,占总数21%,前文已经分析过无应答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候答时间不足造成,集体回答频次为58,占总数60%,个别回答频次为17,占总数18%,
  讨论汇报频次为1,占总数1%。说明学生课堂整体参与度较好,王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中,王老师追问36次,占总数38%,重述答案41次,占总数43%,鼓励表扬8次,占总数8%,介入或代答11次,占总数11%。说明王老师善于利用追问启发引导学生,对学生表扬次数略低于介入或代答次数,需要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四、结论
  总体上,王老师的课堂提问指向清晰,能关注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所提出的问题也能与教学目标相联系,问题的层级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度较高。问题呈现方式较为依赖口述,候答时呈现出缺乏耐心的表现,需要加以改进,理答时善于利用追问启发学生思考,但代答频次较高,需要教师有所克制,对学生的表扬频次较低,需要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沈毅,周文叶 等.课堂观察20问答[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6-16.
  [2]卢正芝,洪松舟. 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4):65-70.
  [3]韦存容,李惠,马宏佳.改进型化学课堂有效提问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4(12):3-6,97.
  [4]伯海英.促进师生发展的校本课堂观察技术[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5]吴晓红,马雪婷,高霞.“课堂观察量表”教师提问观察点的设计之我见[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01):83-85.
  [6]杨承印,雷敏.专家型化学教师课堂提问艺术分析[J].化学教学,2016(05):109-112.
  本研究为2016年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的重构”成果之一。
  通讯联系人:杨承印
  (上接第90页)
  “这是什么课?”之类的话语水到渠成地把对日语课的抵制与爱国主义思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启蒙老师的用心良苦。
  施教的基础是热爱,老师只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可亲的态度。生动的语言,加之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去影响自己工作的对象,那么就一定能够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而且能够开阔学生的心灵视野,进而美化学生的心灵。
  五、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每课教材做深入分析,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与后讲,怎样结尾。才能使教学过程有条有序。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文章内容较多,包含着三条主线索。教学时,我对内容作了一些处理:先让学生分清楚三方面的内容:信的内容、回忆部分、叙述内容。再分别学习。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解读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任何关键的问题面前都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讲究了语言的感染艺术,那么就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整个课堂就会充满了情感。只有这样,教师在讲授课文的知识中提炼出形象的成分去加深學生对课文的领会,才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文其声,如见其人,如发其情,从而融进作品的情境或人物的心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对内容有深透的理解。这就是感染艺术,课堂教学的感染艺术不是像艺术家那样把人的美、人的诚实及崇高的品质表现在色彩、文字、音乐形式之中,而是通过人物的心灵美去塑造美的心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基于严格数学语言及给典数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数字信号处理》教材中有限长序列的概念的定义指出不足,并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给出有限长序列较为准确的定义,最后再对有限长序列的z变换给出严格的定义。  关键词:序列;z变换;收敛域  有限长序列是《数字信号处理》教材中z变换部分的内容,关于有限长序列的概念及其z变换在教材中各有说法,这些说法初看都是一致,但是仔细推敲后,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舞蹈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对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意义作初步探讨,希望能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舞蹈艺术课程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性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专业;舞蹈课程  1 引言
期刊
摘要:机械制图教学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通过前置任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二、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三、不断优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机械制图;前置任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多媒体  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各类创新人才的需要。《机械制图》
期刊
摘要:党建工作在民办高职类院校当中的开展一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弊端现象,党建活动与学生工作相互违背,党建组织与学生团体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过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建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本文在深入探究民办高职类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以及学生工作开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对校内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之间的互动内容以及提升互动效率的有效措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职类院校;学生党建;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学导式教学法”在选修课《中西文化对比之茶文化》实训课程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目标。  关键词:学导式;茶文化  《中西文化对比》课程是一门文化知识型兼具应用型的课程,作为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希望通过介绍中西文化传统以及风俗习惯,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文化,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增强
期刊
摘要:语言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汉语的同音现象十分普遍,所以本文从汉语的同音现象入手,从汉语同音词的来源与产生、 同音词的分类以及同音词的误用和解决方法帮忙对同音词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汉语;同音词;来源;分类;误用  同音词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共有现象,这是因为词是音义相结合的载体,世界上无论哪种语言,词的音节数目总是有限的,而需要通过词的形式来表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德育教育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此有效的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是广大中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灵魂,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道德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初中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广大的中学德育教学工作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学校教育;德育工作;解决对策  一、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幼儿性别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并存在严重的刻板印象,在现代社会,固化的性别观念对幼儿的性格培养、个人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本文通过对性别教育的现状及刻板印象进行了探讨,对幼儿园性别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幼儿;性别教育;刻板印象  幼儿性别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性格培养、个人气质、个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摘要:绘本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样式,它以图文并存的表达形式丰富着儿童早期阅读的内容。本文对绘本《我爸爸》从文学与美术的角度进行了审美解读,旨在引领儿童更好的理解与领悟绘本的审美属性,实现绘本阅读的价值。  关键词:绘本;我爸爸;审美解读  英国著名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以其富有创意的故事,丰富的美术与文学语言,独特的表现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美学世界,揭示了儿童对自
期刊
摘要: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是“一汪春水”,不仅可以浮船载舟,还应蕴含着丰富的能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讲究了语言的感染艺术,那么就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整个课堂就会充满了情感。只有这样,教师在讲授课文的知识中提炼出形象的成分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会,才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文其声,如见其人,如发其情,从而融进作品的情境或人物的心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对内容有深透的理解。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体验;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