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防控的现状、挑战与思考

来源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我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加强慢阻肺早期防控有利于降低疾病负担,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我国存在慢阻肺知晓率低、肺功能检查率低、漏诊率高等状况。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一系列文件及政策,大大推动了我国慢阻肺早期防控工作,但仍面临基层人力资源问题、肺功能筛查的质量问题、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影响等挑战。需持续从人员培训、人员配备、技术指引、经费支持等方面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对慢阻肺的筛查干预能力,调动各级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及社会力量,探索新的诊治技术,建立临床诊疗质控体系等,多途径、多层面推进慢阻肺早诊早治。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无导线起搏器Micra置入术中释放即刻阻抗对起搏阈值变化趋势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无导线起搏器Micra置入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术中电学参数,将阻抗和起搏阈值分为释放即刻、释放后5~10min和牵拉试验后3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对比3组电学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释放即刻阻抗对起搏阈值变化趋势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1例置入Micra无导
目的初步探讨带孔房间隔分流器治疗肺动脉高压犬模型的短期疗效。方法健康雄性比格犬36只,犬龄1~2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经导管球囊扩张房间隔造口术(BAS) 分流器组、BAS组和无造口组3组,每组12只。在犬右心房内注射脱氢野百合碱(1.5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建模成功后,BAS 分流器组犬行BAS,术后置入带孔房间隔分流器,BAS组犬行球囊扩张房间隔造口术,无造口组犬不予任何干预。于建模前,建模后2个月,手术治疗后1、3、6个月,分别测量各组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
目的探讨1990至2019年中国人群退行性二尖瓣病变(DMV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数据库,采用患病人数、新发病例数、死亡人数、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以及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及其年龄标化率等指标,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人群DMV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中国DMVD患病人数、新发病例数及死亡人数分别为461.2、27.0、0.129万例,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09.0%、199.1%和13.2%。2019年DMVD的年
三尖瓣反流常继发于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风湿性瓣膜病和外伤等,常伴有症状性心力衰竭及高死亡率,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但外科手术死亡率较高,且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报道1例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行经股静脉异位三尖瓣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并结合文献分析了异位三尖瓣植入术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已成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具有外科手术禁忌或中、高危风险的高龄患者。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瓣膜口极度狭小且瓣膜结构不清、瓣叶冗长/黏连/严重钙化等,导丝逆向跨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建立轨道的难度较大,由此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手术成功率降低。该文报道3例重度AS患者行TAVI手术过程中因导丝逆向跨瓣困难而采用顺向导丝结合导丝抓捕技术,成功且快速建立轨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遗传病,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为特征,伴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该文报道FH的一家系,先证者系12岁女性患者,血浆LDL-C异常升高、有黄色瘤且早发冠心病,符合纯合子FH(HoFH)或复合杂合子FH(CHeFH)的临床表现。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该家系成员进行遗传筛查,发现先证者携带LDLR基因的无义变异LDLR:c.1257C>G/p.Tyr419Ter和错义变异LDLR:c.1879G>A/p.Ala627Thr,分别源于其父母,符合CHeF
卡瑞利珠单抗是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造成严重的心脏损害。该文报道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在应用卡瑞利珠单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红豆杉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通过追踪患者的临床症状、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诊断、评价病情变化。最终该患者接受了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3个月左心功能未见明显改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应对其相关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给予重视,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索。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CHD类型。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介入封堵术已成为CHD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对CHD介入封堵术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的报道逐渐增多,该文主要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潜在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机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等方面,对ASD、VSD和PDA等常见的CHD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进行综述。
心房颤动症状多样,可反复发作,临床医护人员需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加强对症状的全面评估和管理。本文就心房颤动患者自我报告症状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分析其内容、信效度及优缺点。旨在为医护人员合理选择症状评估工具或开发新的工具提供借鉴,为房颤症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降脂治疗新靶点的研发开启了降脂药物的新时代,通过这些新的治疗靶点,或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残余风险。针对这些新靶点的新生物制剂包括单克隆抗体、小干扰核糖核酸和反义寡核苷酸等。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临床研究为降脂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该文对降脂治疗新靶点及相关生物制剂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