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诵、默读、速读等教学方法,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的意义和作用
朗读是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朗读可以矫正语音,使文字的音和形得以统一。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法,使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显露出来,从而受到艺术力量的教育和感染;变作品的语言艺术为口头的艺术语言,从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朗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增强学习自觉性。好的朗读是一种艺术表演和欣赏,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诱发学生的直观兴趣,并逐步形成潜在兴趣,培养其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因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
二、朗读的一般要求
朗读按熟练程度可分为正确朗读、流利朗读、理解朗读、表情朗读四个层次。朗读训练的一般要求有以下几点:
第一、读准字音。不漏读、增读、倒读、错读,声音清晰、响亮,读出重音和停顿。第二、把握语调。语调是声音高低抑扬的变化。朗读是一种再创造,只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感情脉络,才能控制语调,创造性地表意传情。凡是设问、反问、惊异、欢呼、命令、号召、鼓励和意义未定的语句应读高升调。凡是感叹句、祈使句和表肯定、沉痛、哀悼等语意的句子,要读低降调。一般的陈述句、判断句读平直调。表示喜怒哀乐复杂感情的语句应读弯曲调。第三、研究速度。朗读速度快慢、语气长短应视课文内容、人物性格、词句性质等决定。表现热烈、紧张、欢快、惊恐心情和雄辩的对答,要快读;表现悲痛、沉闷、缅怀的心情和发人深省的警句,要慢读;一般记叙、说明、议论,用中速朗读。
三、朗读方式的运用
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朗读方式有:
第一、教师范读。所谓范读,就是给学生作示范朗读,这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朗读水平,以使学生仿效。范读的运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可用以感受、欣赏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美学价值;在听说教学中,可用以听记和复述等训练;在写作教学中,可用以诱导学生领会和模仿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艺术;范读与讲述等方式配合使用,可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
第二、学生个别朗读。这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乃至语文程度的一个重要窗口。个别朗读方式的运用,应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集体朗读。这种方式的运用是有条件的,课文要熟悉,短小精彩的诗文更适宜,长课文可选片段。其优点是每个学生都受到锻炼,人多声浪高,气氛热烈,效果好,兴趣浓。集体朗读的运作应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注意人物的语气、节奏的快慢、停顿的把握、感情的投入等方面。
第四、分角色朗读。阅读教学的分角色朗读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文本描摹的情景,把自己置换成文本中角色,把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变成有声言语,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对话情境,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感、思想等。分角色朗读可以充分发挥其品味语言艺术、领悟作品内涵的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运用这一方式的要求更高,读物要适宜,一般适合剧本和人物对话较多的小说或其他情节性较强的文章。
对于分角色朗读的运作应做到:
1. 必须对文章进行充分的解读,要引导学生充分领悟人物的语言、体会到人物的情感,这是分角色朗读的基础。
2. 分角色朗读必须要指导,有练习、有评价、有反复,体现一个前进、发展的过程。
3. 分角色朗读可配合相应的动作、表情,演示情节,学生的兴趣将会更浓。
4.分角色朗读可以是几个人分别充当文章中的某个角色,也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组,每个组充当一个角色,教师也可以参与其间。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使其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叶圣陶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和务实的。
一、朗读的意义和作用
朗读是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朗读可以矫正语音,使文字的音和形得以统一。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法,使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显露出来,从而受到艺术力量的教育和感染;变作品的语言艺术为口头的艺术语言,从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朗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增强学习自觉性。好的朗读是一种艺术表演和欣赏,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诱发学生的直观兴趣,并逐步形成潜在兴趣,培养其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因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
二、朗读的一般要求
朗读按熟练程度可分为正确朗读、流利朗读、理解朗读、表情朗读四个层次。朗读训练的一般要求有以下几点:
第一、读准字音。不漏读、增读、倒读、错读,声音清晰、响亮,读出重音和停顿。第二、把握语调。语调是声音高低抑扬的变化。朗读是一种再创造,只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感情脉络,才能控制语调,创造性地表意传情。凡是设问、反问、惊异、欢呼、命令、号召、鼓励和意义未定的语句应读高升调。凡是感叹句、祈使句和表肯定、沉痛、哀悼等语意的句子,要读低降调。一般的陈述句、判断句读平直调。表示喜怒哀乐复杂感情的语句应读弯曲调。第三、研究速度。朗读速度快慢、语气长短应视课文内容、人物性格、词句性质等决定。表现热烈、紧张、欢快、惊恐心情和雄辩的对答,要快读;表现悲痛、沉闷、缅怀的心情和发人深省的警句,要慢读;一般记叙、说明、议论,用中速朗读。
三、朗读方式的运用
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朗读方式有:
第一、教师范读。所谓范读,就是给学生作示范朗读,这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朗读水平,以使学生仿效。范读的运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可用以感受、欣赏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美学价值;在听说教学中,可用以听记和复述等训练;在写作教学中,可用以诱导学生领会和模仿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艺术;范读与讲述等方式配合使用,可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
第二、学生个别朗读。这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乃至语文程度的一个重要窗口。个别朗读方式的运用,应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集体朗读。这种方式的运用是有条件的,课文要熟悉,短小精彩的诗文更适宜,长课文可选片段。其优点是每个学生都受到锻炼,人多声浪高,气氛热烈,效果好,兴趣浓。集体朗读的运作应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注意人物的语气、节奏的快慢、停顿的把握、感情的投入等方面。
第四、分角色朗读。阅读教学的分角色朗读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文本描摹的情景,把自己置换成文本中角色,把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变成有声言语,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对话情境,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感、思想等。分角色朗读可以充分发挥其品味语言艺术、领悟作品内涵的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运用这一方式的要求更高,读物要适宜,一般适合剧本和人物对话较多的小说或其他情节性较强的文章。
对于分角色朗读的运作应做到:
1. 必须对文章进行充分的解读,要引导学生充分领悟人物的语言、体会到人物的情感,这是分角色朗读的基础。
2. 分角色朗读必须要指导,有练习、有评价、有反复,体现一个前进、发展的过程。
3. 分角色朗读可配合相应的动作、表情,演示情节,学生的兴趣将会更浓。
4.分角色朗读可以是几个人分别充当文章中的某个角色,也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组,每个组充当一个角色,教师也可以参与其间。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使其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叶圣陶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和务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