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转型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能力模块的构建与实现路径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815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统计已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地方高校應用转型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文以榆林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为例,按照“注重能力、强化实践、借助合作”的人才培养思路,探讨了这一新兴专业能力模块的构建及其实现路径,以期能够为相关高校促进转型发展和培养应用型数据分析与量化决策人才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应用转型  应用统计学  能力模块  产教合作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在理学门类“统计学”一级学科下分设了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同时在经济学门类下增设了经济统计学专业。新的变化说明国家对统计学科发展和统计学类专业建设的重视性,也表明统计类专业知识和技能越发重要了。2013年,榆林学院作为教育部和陕西省首批转型试点院校,依托统计学专业办学基础,增设了应用统计学专业,本文从榆林学院专业特点和办学实际出发,探讨应用统计学专业能力模块的构建与实现路径。
  应用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与建设思路
  1.培养目标
  榆林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经济学、管理学素养,能够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具有运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较好地将经济管理与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统计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并加以应用的能力,能够在企事业、经济管理、金融保险、调研咨询等领域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处理、统计核算、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和决策支持工作的复合型统计应用人才。
  2.建设思路
  榆林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以“夯实基础、突出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地方”为指导思想,以“强基础、宽口径、重应用”为建设思路,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了金融统计与企业统计两个研究方向。一方面,注重基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内涵,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产教合作,强化实践锻炼,迎合区域需求,实现了人才培养输出与就业的近距离对接。
  应用统计学专业能力模块的构建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思路,榆林学院对地方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统计管理部门应用统计岗位相关能力、知识、素质需求进行了广泛调研,从学生培养要求出发,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五个能力,并将其优化分解成相应的能力要素。
  1.数理统计基础能力
  数理统计基础能力包括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严格的思维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设计调查问卷、科学调查和有效整理的能力,能够对数据进行客观准确的统计与描述。
  2.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加工和转换统计数据,能够掌握常用的统计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能够熟练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并能积极学习大数据分析与技术等。
  3.行政统计与管理能力
  行政统计与管理能力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及统计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管理学素养,了解政府统计的具体工作框架和流程,熟悉并能阅读统计报表,能够提炼和管理统计信息,能清楚把握和认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能进行相应的预测和决策等。
  4.企业统计与决策能力
  企业统计与决策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企业的基本生产、运行和管理统计,能够侧重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方面进行统计管理,能够适应榆林地方发展,熟悉能源、化工、交通等统计,并能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市场调查、统计预测和决策分析等。
  5.金融投资与分析能力
  金融投资与分析能力要求学生熟悉金融政策、金融改革及发展方向,能够掌握基本的金融市场统计方法,侧重对地方保险行业、证券行业和风险投资行业的统计分析,能够将统计计量模型与实际金融投资、理财问题相结合,进行各种预测评判与分析。
  应用统计学专业能力的实现路径
  1.知识先行,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榆林学院依据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的社会岗位需求,按照“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实用、应用能力管用”的培养思路设置了“三平台,六模块”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群。其中,三平台是指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六模块包括专业教育平台下分设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以及在通识教育平台、素质拓展平台各分设的一个模块。另外,在素质拓展平台下还设置了职业技能教育、外语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创业教育四个课程群。专业教育平台下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对接支撑数理统计基础能力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对接支撑行政统计与管理能力、企业统计与决策能力及金融投资与分析能力,通识教育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则对五项专业能力起到渗透补充和拓展完善的支撑作用。课程体系由数学、统计学、计算机与经济管理学有机结合,充分借助现代统计分析软件与高级程序语言,课内实验加案例应用,全过程、分层次推进“三平台、六模块”的课程体系,循序渐进,交织渗透,促进五项专业能力的合力形成。
  2.应用为本,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丰富实践体系,强化实践训练,将专业应用能力贯穿渗透于各实践教学环节中。榆林学院通过对兄弟院校、用人单位和统计行业的细致调研,围绕人才培养的“五项专业能力”,构建了“五大实践”教学体系。
  (1)认识实践。认识实践主要指社会统计调研、课程见习和行业见习。
  (2)体验实践。体验实践主要指各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操作训练与统计案例实训等。
  (3)应用实践。应用实践主要指社会经济和商业调查、统计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实习等。   (4)综合实践。综合实践主要包括專业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等。
  (5)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主要是学科技能竞赛和专业技能认证等,包括数学建模竞赛、统计建模大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以及统计职业技术资格、数据分析师、市场调查分析师、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等专业技能考试。
  3.内外联动,全面推进产教合作项目
  产教合作是创新、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应用转型的有效路径。榆林学院积极与专业相关行业、企业及单位联系,寻求利益共同点,搭建合作平台,使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了起来。学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内外联动的产教合作方式,创新实施“五大实践”,探索实现“五项专业能力”的培养。
  (1)校企共商专业建设规划,共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实践活动。
  (2)联合对口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进行教改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培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
  (3)校企联合开展教材、实验指导书、讲义和教学大纲等有关教学资料的编著。
  (4)联合企业共同研讨教学方法、手段、途径等,聘请行业专家、技师进行课程教学指导,举办专题讲座和论坛,开展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
  (5)联合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评价办法、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能力反馈标准等。
  (6)聘请行业专家及管理人员承担课程教学、实践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选拔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鼓励教师向双能型转变。内外联动,从课程、教材到教师、教法再到学生、学法,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和全方位覆盖,有效夯实专业能力的提升。
  结  语
  作为转型试点院校和新设置的应用统计学专业,榆林学院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案例,只有努力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才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院通过广泛调研,分析岗位能力需求,构建“五项专业能力”模块,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载体,以内外联动的产教合作为手段,创新实施“五大实践”,探索实现“五项专业能力”,最终形成富有特色的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路径的探索,能力的实现,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将应用统计学专业建设成为一流特色专业奠定了有力基础,也为同类院校办学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孟丽丽、卢志义:《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年第16期,第87-89页。
  [2]吴晓、唐艳秋:《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成才之路》2018年第19期,第5-6页。
  [3]张蕊:《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3期,第408-409页。
  [4]陈生安:《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科技学院为例》,《价值工程》2016年第35卷第5期,第229-231页。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陕西榆林
其他文献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永恒主题,“三全育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为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提供了新视角。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一些新挑战,安康学院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  [关键词]学风建设 三全育人 安康学院  基金项目:2017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BZ048);2
期刊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是一项职业农民教育新形式,是全面、系统、专业化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措施、新工程。本文以陕西省富平县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陕西省第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课程的设计与构建、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农民 学历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  基
期刊
[摘 要]艺术设计是具有审美追求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科学活动,而这样的能力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高校领域的专业教学是培养艺术设计的重要场域。转型升级中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该秉承以本为本、寓研于教的顶层设计,在教学与创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发掘其艺术潜能,为打开中国“智造”新局面贡献力量。  [关键词]艺术设计 高等教育 以本为本 寓研于教  前 言   面对21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设计领域,
期刊
[摘 要]高职高专思政课“金课”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课堂教学是关键。学生、内容、方法、教师等四个因素问题是影响和制约高职高专思政课堂教学的瓶颈。突破此瓶颈的关键是居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具有创造性地化解“四难”问题,在“亲、活、优”上下功夫,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关键词]金课 课堂教学 瓶颈 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
期刊
[摘 要]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即新型政府建设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新型政府建设需要合格的公务员。因具有主观优势、品质优势和学科背景优势等优势条件,思政专业培养新型政府公务员是可行的。新型政府公务员应具备共性素养和特性素养,共性素养包括共性基础素养和共性专业素养,特性素养包括法治素养和服务素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指引,以新型政府公务员培养为目标,思政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可概括为“通识教育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弹幕视频网站凭借其独特的弹幕即时互动交流模式,在我国青年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流行,对 “00后”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冲击。本文以西安邮电大学为例,随机抽取了663名“00后”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弹幕视频网站对 “0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響,以及探究相应对策。   [关键词]弹幕视频网站 “00后”大学生 价值观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期刊
[摘 要]政治理论型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组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交流的新载体,新时期政治理论型社团必须始终坚持政治性原则、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原则、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原则,同时,要以理性信念为核心、爱国主义为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推动内容建设。本文基于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社实践,总结高校政治理论型社团建设的有益经验,即構建合理的指导教师结构、坚持实践活动“走出去”、融合新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018国培计划”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创新项目体育培训班为研究对象,对此次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培训的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国培计划实施流程规范,学员的年龄、性别、学历结构合理,主要以中级职称为主;授课教员的学历、职称、资格等方面均符合授课教师的各项要求,他们在体育专业知识、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工作等方面完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西安美术学院与北京建筑大学联合开设的“夯筑营”工作坊教学为例,基于夯筑工艺的生土材料表现与建造对教学目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成果进行了展示。通过体验、认知、启发、参与、协作等教学模块,结合图形绘制、模具制作、材料重构、艺术夯筑的课题训练,探索传统生土材料结合其他材料重构在视觉上的表现力,让学生了解夯土工艺流程的同时,对传统生土材料能有更多认知。  [关键词]生土材料 夯筑工艺 表现与建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的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也是我国传统教育模式转型的重要举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要指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恪守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着力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转变为以人才输出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本文对陕西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校企合作实践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探究了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