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中医中药分期治疗,并予以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血肿吸收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日常生活活动Barthei指数计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8d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能促进患者血肿吸收,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和中医症状评分,提高Barthei指数计分,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中西结合治疗;中医分期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18-2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ation chinese medicine unites western medicine to treatmentthe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8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wo groups the same basic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increase used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give the treatment by stages,And gives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haematoma absorption rate,clinical nerve function damage grading,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grading,and the daily life move the Barthei index scoring the change. 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28d after treatment,these indicators a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 clinical result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group can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hematoma in patients,Reduced the clin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score,improve Barthei index points,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hypertension,cerebral hemorrhage,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herap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hases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者占首位,其中脑出血占脑血管病的20%-30% [1]。近年来脑血管病死亡率降低,致残率相对上升。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一般,本课题通过中西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欲探索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脑出血患者为1998年1月-2005年12月邛崃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1.2诊断标准①高血压诊断参照《1999年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压水平的意义与分类标准[2];②脑出血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底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进行诊断,并经头部CT确诊。
1.3纳入标准:①经头部CT证实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内科保守治疗者;②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2分以上;④年龄35-70岁;⑤起病时间在7d内,意识清、生命体征平稳者;⑥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或脑叶者,出血量≤30ml;⑦第一次发病或既往有中风病史但无后遗症者;⑧知情同意者。
1.4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②由各种血液病等所致的非高血压脑出血者;③出血部位在脑干或小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脑室了血者;④合并糖尿病酮症中毒或高渗性昏迷者;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度或重度者;⑥精神病患者;⑦不愿意配合治疗者;⑧外伤性脑出血者。
1.5一般情况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0.5±12.6)岁,发病时间(40±36.8)h;其中基底节出血22例,脑叶出血8例,外囊出血6例,小脑出血4例,平均出血量(17.3±12.1);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51.5±11.6)岁,发病时间(39.3±36.6)h;其中基底节出血24例,脑叶出血7例,外囊出血4例,小脑出血5例,平均出血量(16.2±13.8);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6治疗方法:
1.6.1对照组:①吸氧;②脱水降颅内压根据出血量大小及脑水肿程度选用甘露醇,用量125ml/次,1-4次/日不等,必要时使用速尿等;③降血压根据血压情况选药,使血压维持在180/100mmhg以下;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定期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根据情况予以纠正;⑤抗炎,必要时选用相应抗生素治疗;⑥预防消化道出血,可常规使用奥美拉唑等制酸剂,有消化道出血者可用止血剂等。
1.6.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及采用针刺治疗(其中针刺治疗在发病后一周进行)。
(1)中医治疗中医分期:
1)急性期
①肝阳上亢型:玄参20g,代赭石30g,川芎15g,钩藤30g,牛膝15g,黄芩15g,珍珠母30g,黄芪30g,为基本方,痰多者加石菖蒲、竹茹、半夏等。
②痰热腑实证:桃仁15g,大黄15g,厚朴10g,枳实15g,胆南星15g,黄芩15g,瓜蒌20g,肉苁蓉30g,菖蒲15g,郁金15g,为基本方,高热者加水牛角粉15g冲服、石膏30g煎服等。
2)恢复期以黄芪50g,桃仁15g,川红花10g,赤芍15g,川芎15g,归尾20g,地龙20g,牛膝15g为基本方加减等;煎服法:水煎服,加水1000ml,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一日一剂。若神志不清或吞咽困难者可以采用中药汤剂鼻饲或灌肠。
(2)针刺治疗:发病后一周进行
1)取穴:患侧风池,肩髃,曲池,内关,合谷,阴市足三里,解溪;
2)消毒:以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
3)针刺:以华佗牌针灸针刺入,平补平泻手法捻转,得气后连接G6805-A治疗仪(广东汕头医用设备厂生产),选疏密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每次30min,每天一次,连续针刺治疗21天。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等。
1.7观察指标①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常规检测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心功能等。②血肿吸收率:血肿吸收量/出血量×100%。③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起《中风病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标准》[4]执行。④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5],分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25%,病残程度无变化);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减少不足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增加18%左右);死亡共6级。⑤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i指数(BL)计分法:参考文献[3],总分为0-100分,按其独立程度分为100分独立;75-90分轻度依赖;50-70分中度依赖;25-45分为严重依赖;0-20分为完全依赖。上述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8d后评价。
2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3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治疗疗程,均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无脱落病例;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BI计分变化及疗效比较如下:
治疗前后血肿吸收率比较:治疗组为(0.814±0.355),对照组为(0.669±0.29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医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其中治疗组显著进步率55%,有效率87.5%;对照组分别为25%、73.5%,两组间显著进步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I计分变化比较见表3。
全部患者治疗后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出现明显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经安全性分析证明,此疗法安全可靠,治疗组与对照组都可以促进血肿吸收,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2组均能减少神经功能评分和中西症状评分,组内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能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BI计分,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中医“中风”范畴,病因病机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中风大多发生在老年人及体弱者。年老体衰,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化风,迫血上行,发为本病;或喜肥甘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随气血上冲,亦致中风。总之其病机不离气血逆乱,血苑于上所致。而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故脑出血存在血瘀症。脑出血急性期中医治疗以活血化化瘀为基本方法,临证中又结合辨证得到多数学者认可。吴明华[6]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急性脑出血102例,总有效率为91.8%;袁永萱[7]以祛痰开窍法治疗中风60例总有效率95%;王珊[8]采用通腑泄热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44例总有效率95.4%。在临床上,我们通过观察得出出血量较多的患者急性期以肝阳上亢和痰热腑实症二型多见,随着病情渐趋稳定,神志转清,肝风渐平,腑通热退,临床症状亦相应变化,此时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矛盾,用药则以补气活血为主。所以临床上应以“辨证论治”贯穿于治疗始终。临床上我们经过实践采用中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西医保守治疗我们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等治疗,中医方面我们进行了中医分期治疗,并且在发病后一周配合针刺治疗。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目前已经有理论依据,曾碧梅、郑谅等用针刺可显著升高HDL,降低LDL,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LPO含量。提示针刺可降低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使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建立起新的平衡,这是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个重要机制。发病后一周,这时期病人病情相对稳定,根据中医理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治萎独取阳明”等理论,针刺患侧足阳明经穴,可以帮助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活血以行瘀,“瘀去则新生”,配合益气活血的中药,共同发挥作用,促进血肿吸收。通过以上治疗,治疗组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且致残率下降,无不良反应,且费用低廉,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实用神经学(第2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642.
[2] 吴群力.中华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9.
[3] 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6] 吴明华.活血化化瘀治疗急性脑出血102例疗效观察[J].中西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6(1):13-4.
[7] 袁永萱,郑本德.祛痰开窍法治疗出血性中风伴意识障碍60例[J].实用中西结合杂志,1997,10(11):1080.
[8] 王珊.通腑泄热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44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1998:370-371.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中西结合治疗;中医分期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18-2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ation chinese medicine unites western medicine to treatmentthe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8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wo groups the same basic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increase used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give the treatment by stages,And gives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haematoma absorption rate,clinical nerve function damage grading,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grading,and the daily life move the Barthei index scoring the change. 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28d after treatment,these indicators a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 clinical result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group can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hematoma in patients,Reduced the clin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score,improve Barthei index points,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hypertension,cerebral hemorrhage,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herap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hases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者占首位,其中脑出血占脑血管病的20%-30% [1]。近年来脑血管病死亡率降低,致残率相对上升。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一般,本课题通过中西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欲探索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脑出血患者为1998年1月-2005年12月邛崃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1.2诊断标准①高血压诊断参照《1999年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压水平的意义与分类标准[2];②脑出血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底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进行诊断,并经头部CT确诊。
1.3纳入标准:①经头部CT证实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内科保守治疗者;②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2分以上;④年龄35-70岁;⑤起病时间在7d内,意识清、生命体征平稳者;⑥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或脑叶者,出血量≤30ml;⑦第一次发病或既往有中风病史但无后遗症者;⑧知情同意者。
1.4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②由各种血液病等所致的非高血压脑出血者;③出血部位在脑干或小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脑室了血者;④合并糖尿病酮症中毒或高渗性昏迷者;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度或重度者;⑥精神病患者;⑦不愿意配合治疗者;⑧外伤性脑出血者。
1.5一般情况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0.5±12.6)岁,发病时间(40±36.8)h;其中基底节出血22例,脑叶出血8例,外囊出血6例,小脑出血4例,平均出血量(17.3±12.1);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51.5±11.6)岁,发病时间(39.3±36.6)h;其中基底节出血24例,脑叶出血7例,外囊出血4例,小脑出血5例,平均出血量(16.2±13.8);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6治疗方法:
1.6.1对照组:①吸氧;②脱水降颅内压根据出血量大小及脑水肿程度选用甘露醇,用量125ml/次,1-4次/日不等,必要时使用速尿等;③降血压根据血压情况选药,使血压维持在180/100mmhg以下;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定期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根据情况予以纠正;⑤抗炎,必要时选用相应抗生素治疗;⑥预防消化道出血,可常规使用奥美拉唑等制酸剂,有消化道出血者可用止血剂等。
1.6.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及采用针刺治疗(其中针刺治疗在发病后一周进行)。
(1)中医治疗中医分期:
1)急性期
①肝阳上亢型:玄参20g,代赭石30g,川芎15g,钩藤30g,牛膝15g,黄芩15g,珍珠母30g,黄芪30g,为基本方,痰多者加石菖蒲、竹茹、半夏等。
②痰热腑实证:桃仁15g,大黄15g,厚朴10g,枳实15g,胆南星15g,黄芩15g,瓜蒌20g,肉苁蓉30g,菖蒲15g,郁金15g,为基本方,高热者加水牛角粉15g冲服、石膏30g煎服等。
2)恢复期以黄芪50g,桃仁15g,川红花10g,赤芍15g,川芎15g,归尾20g,地龙20g,牛膝15g为基本方加减等;煎服法:水煎服,加水1000ml,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一日一剂。若神志不清或吞咽困难者可以采用中药汤剂鼻饲或灌肠。
(2)针刺治疗:发病后一周进行
1)取穴:患侧风池,肩髃,曲池,内关,合谷,阴市足三里,解溪;
2)消毒:以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
3)针刺:以华佗牌针灸针刺入,平补平泻手法捻转,得气后连接G6805-A治疗仪(广东汕头医用设备厂生产),选疏密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每次30min,每天一次,连续针刺治疗21天。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等。
1.7观察指标①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常规检测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心功能等。②血肿吸收率:血肿吸收量/出血量×100%。③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起《中风病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标准》[4]执行。④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5],分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25%,病残程度无变化);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减少不足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增加18%左右);死亡共6级。⑤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i指数(BL)计分法:参考文献[3],总分为0-100分,按其独立程度分为100分独立;75-90分轻度依赖;50-70分中度依赖;25-45分为严重依赖;0-20分为完全依赖。上述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8d后评价。
2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3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治疗疗程,均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无脱落病例;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BI计分变化及疗效比较如下:
治疗前后血肿吸收率比较:治疗组为(0.814±0.355),对照组为(0.669±0.29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医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其中治疗组显著进步率55%,有效率87.5%;对照组分别为25%、73.5%,两组间显著进步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I计分变化比较见表3。
全部患者治疗后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出现明显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经安全性分析证明,此疗法安全可靠,治疗组与对照组都可以促进血肿吸收,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2组均能减少神经功能评分和中西症状评分,组内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能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BI计分,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中医“中风”范畴,病因病机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中风大多发生在老年人及体弱者。年老体衰,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化风,迫血上行,发为本病;或喜肥甘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随气血上冲,亦致中风。总之其病机不离气血逆乱,血苑于上所致。而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故脑出血存在血瘀症。脑出血急性期中医治疗以活血化化瘀为基本方法,临证中又结合辨证得到多数学者认可。吴明华[6]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急性脑出血102例,总有效率为91.8%;袁永萱[7]以祛痰开窍法治疗中风60例总有效率95%;王珊[8]采用通腑泄热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44例总有效率95.4%。在临床上,我们通过观察得出出血量较多的患者急性期以肝阳上亢和痰热腑实症二型多见,随着病情渐趋稳定,神志转清,肝风渐平,腑通热退,临床症状亦相应变化,此时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矛盾,用药则以补气活血为主。所以临床上应以“辨证论治”贯穿于治疗始终。临床上我们经过实践采用中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西医保守治疗我们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等治疗,中医方面我们进行了中医分期治疗,并且在发病后一周配合针刺治疗。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目前已经有理论依据,曾碧梅、郑谅等用针刺可显著升高HDL,降低LDL,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LPO含量。提示针刺可降低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使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建立起新的平衡,这是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个重要机制。发病后一周,这时期病人病情相对稳定,根据中医理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治萎独取阳明”等理论,针刺患侧足阳明经穴,可以帮助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活血以行瘀,“瘀去则新生”,配合益气活血的中药,共同发挥作用,促进血肿吸收。通过以上治疗,治疗组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且致残率下降,无不良反应,且费用低廉,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实用神经学(第2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642.
[2] 吴群力.中华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9.
[3] 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6] 吴明华.活血化化瘀治疗急性脑出血102例疗效观察[J].中西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6(1):13-4.
[7] 袁永萱,郑本德.祛痰开窍法治疗出血性中风伴意识障碍60例[J].实用中西结合杂志,1997,10(11):1080.
[8] 王珊.通腑泄热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44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1998: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