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要训练学生什么?教材中哪些东西是我们必须教给学生的?怎么样才是备教材、备学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最初备课时,我想从作者情感变化入手,即从雷利失去父亲之悲痛、世界并不太平之忧虑,引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几经研读课文,确定了主问题为“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设计以主问题贯穿全文,拟三个环节:引出呼声,探究呼声,以文带文(用精读带略读,把《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引到课堂中,实现单元整体教学)。
试讲之后,我发现了这样的课堂设计不够紧凑,教学深度、梯度体现得不够明显,便明确了让学生“体会小作者雷利的丧父之痛,感受世界不和平”的主任务。所以,修改教案,设计以读促悟、以情入情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移情感受。但由于中国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感受不到战争的残酷,再加上我自身的课堂把控能力不够,不敢放手,课堂教学难免生拉硬拽,课堂实效可想而知。
师傅不辞辛苦,引领我再读文本,字斟句酌,推翻教案重备,最终确定学生为主体,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汇报学习。而课堂教学,也由最先的一问一答,变成学生自主发表感悟体会,课堂主问题则变成提示性语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对你的心灵触动最大的句子。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了发言的机会,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与此同时,教师渗透理解句子的学法,学生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能切身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在理解了雷利的丧父之痛后,继续出示课外资料,让学生通过读、品、悟,对“世界并不太平”形成直观的认识。由此,让学生理解小作者雷利发出“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最后一个环节,设计学习拓展小文《请把我埋浅一些》。在拓展学习中,要求学生结合课上学到的方法,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写一写自己读完这两篇文章的感受。实施效果看出:学生们的情感再次激荡。
一节课,三改教学设计,各位指导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眼光不光要瞄准赛课,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备课、授课技巧。不管有没有在课堂上完美呈现,只要你找到不足,有进步的方向就够了。
同时,我还明白了,教学,原来是一场多方对话:和课文,和学生,和教材编写者,和作者。
首先,我们要思考:一篇课文,我们讲什么?哪些内容是老师必须要讲的、不讲学生们就不明白的。因此,要研磨教材,立足文本,结合课后习题,明确教学任务,突显重难点。
其次,要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的实践课堂。活动带来活力,真正的好课,不是老师讲得精彩,而是学生学习活动得精彩。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结合文本备学生,即要求老师做高超的组织者,把传递讲解知识的课堂,变成运用知识进行活动的课堂。例如,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当然,要注意不要流于形式化,应当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明确地布置任务,渗透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汇报表达,采取例如生生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结合专家评委的点评,我更意识到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教单一的某一课,要回归整个单元,理解同一单元不同篇目的联系,与编者对话,知晓其选编意图;与作者对话,体悟其表达的情感。同一单元内,将文与文进行对比,探究行文思路的不同、观察角度的不同、语言特点的不同,由此引领学生去发现;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联系单元习作,整体教学,为学生们个性化的写作奠定基础。
同时,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堂要能让师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同享语言文字魅力。师者的教学激情,可以点燃学生的热情,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建平等和谐的真情课堂。因此,琢磨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总而言之,备课,就要多方对话,如琢如磨。这是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在赛课中的最大收获。
编辑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最初备课时,我想从作者情感变化入手,即从雷利失去父亲之悲痛、世界并不太平之忧虑,引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几经研读课文,确定了主问题为“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设计以主问题贯穿全文,拟三个环节:引出呼声,探究呼声,以文带文(用精读带略读,把《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引到课堂中,实现单元整体教学)。
试讲之后,我发现了这样的课堂设计不够紧凑,教学深度、梯度体现得不够明显,便明确了让学生“体会小作者雷利的丧父之痛,感受世界不和平”的主任务。所以,修改教案,设计以读促悟、以情入情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移情感受。但由于中国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感受不到战争的残酷,再加上我自身的课堂把控能力不够,不敢放手,课堂教学难免生拉硬拽,课堂实效可想而知。
师傅不辞辛苦,引领我再读文本,字斟句酌,推翻教案重备,最终确定学生为主体,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汇报学习。而课堂教学,也由最先的一问一答,变成学生自主发表感悟体会,课堂主问题则变成提示性语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对你的心灵触动最大的句子。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了发言的机会,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与此同时,教师渗透理解句子的学法,学生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能切身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在理解了雷利的丧父之痛后,继续出示课外资料,让学生通过读、品、悟,对“世界并不太平”形成直观的认识。由此,让学生理解小作者雷利发出“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最后一个环节,设计学习拓展小文《请把我埋浅一些》。在拓展学习中,要求学生结合课上学到的方法,谈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写一写自己读完这两篇文章的感受。实施效果看出:学生们的情感再次激荡。
一节课,三改教学设计,各位指导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眼光不光要瞄准赛课,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备课、授课技巧。不管有没有在课堂上完美呈现,只要你找到不足,有进步的方向就够了。
同时,我还明白了,教学,原来是一场多方对话:和课文,和学生,和教材编写者,和作者。
首先,我们要思考:一篇课文,我们讲什么?哪些内容是老师必须要讲的、不讲学生们就不明白的。因此,要研磨教材,立足文本,结合课后习题,明确教学任务,突显重难点。
其次,要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的实践课堂。活动带来活力,真正的好课,不是老师讲得精彩,而是学生学习活动得精彩。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结合文本备学生,即要求老师做高超的组织者,把传递讲解知识的课堂,变成运用知识进行活动的课堂。例如,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当然,要注意不要流于形式化,应当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明确地布置任务,渗透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汇报表达,采取例如生生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结合专家评委的点评,我更意识到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教单一的某一课,要回归整个单元,理解同一单元不同篇目的联系,与编者对话,知晓其选编意图;与作者对话,体悟其表达的情感。同一单元内,将文与文进行对比,探究行文思路的不同、观察角度的不同、语言特点的不同,由此引领学生去发现;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联系单元习作,整体教学,为学生们个性化的写作奠定基础。
同时,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堂要能让师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同享语言文字魅力。师者的教学激情,可以点燃学生的热情,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建平等和谐的真情课堂。因此,琢磨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总而言之,备课,就要多方对话,如琢如磨。这是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在赛课中的最大收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