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印度电影是以宝莱坞电影产业为核心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多区域多语种的民族电影。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善于利用本族文化,更重要的是从题材选择关注底层人民、关注社会问题。中国商业电影的“唯票房论”、叙事碎片化、制作周期甚短、审美趣味低俗、思想价值世俗等诸多问题使得我国的电影发展态势必须做出前瞻性研判、革新美学理念、多元发掘现实题材、以艺术为本位应用技术等为国产电影激发内生动力带来的商业契机与文化思潮。
关键词:现实主义;民族美学;电影自由表达;硬汉形象
21世纪前后诞生的“新概念印度電影”延续了透视社会痼疾的现实主义美学追求,并摆脱“无歌舞不电影”的刻板风格,摒弃冗长拖沓的叙事节奏,糅合多种类型元素视听化。正如鮑玉珩、钟大丰和胡楠三位学者总结的那样:“独树一帜的歌舞、热情洋溢的表演、曲折婉转的剧情等,同时又添加了很多新颖的文化符号,如时尚的气息、紧凑的节奏、轻松的幽默等,加上采用英语或印式英语一种糅和了印地语和英语两种官方语言在一起的语言,深受城市中产阶级年轻人的欢迎。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好莱坞风格的完美结合,是‘新概念印度电影的一个显著的特点。”[1]在文本内涵价值观中聚焦女权、父权、男权、教育和民生等社会问题,突破合家欢的传统宝莱坞形式和内容桎梏。
一、现实主义题材
印度的种姓制度、妇女真正解放问题、土地改革和腐败的官场政治体制问题都制约了印度的全面发展。乔治·卢卡契所说:“艺术作品必须准确无误和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地决定着它所再现的生活领域的全部重要因素。”[2]基本大多数印度电影都围绕性别阶级身份、宗教习俗文化、独立意识等话题作为创作素材,新印度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变得越发自由、自信、独立,从前单一的审美符号在丰富的情感和理想的追求中被编织得更加多元。
二、民族美学渲染
(一)歌舞转变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新概念印度电影将现实主义与艺术电影结合、思想内涵与观赏价值并存,不像早期印度电影一半时长都在唱歌和跳舞,具有超出叙事的时间性场景的“无时性”的特点。现在的新概念印度电影把舞曲融入叙事中,通过背景音乐和插曲等形式与叙事进程有机结合。
(二)服饰华丽
其次,在影片中服饰和妆容都独具一格,纱丽、楞哈和库尔塔是印度的三大主服饰,具有宗教性、装饰性、多样性、包容性四大特征,热烈鲜明的色彩是印度审美特征,特殊的面料、浓烈的色彩、俏丽的花边、传统图案的刺绣和印花艺术都是印度风情的符号,充满包容性和兼容性。
(三)宗教启迪
宗教文化也充斥着电影,在立足本国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与西方文明接轨,彰显民族美学并弘扬民族文化。有“宗教博物馆”之称的多宗教国家,因为他们信奉的湿婆神又称舞神,所以舞蹈也贯穿在影片中。《小萝莉的神猴大叔》中运用平民化视角和跨国视野来展示不同宗教信仰如何突破重重难关护送穆斯林女孩回家,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不会一时消解,但是在人道主义的关怀下两国人民也会和平相处。
三、印度电影对国产电影的启示
(一)关照社会现实
我国电影应该将商业元素和现实主义题材相结合,从边缘人物身上以小见大挖掘打动人心的素材,深思构造超越现实的意义,结合实际爬出思想空洞的泥潭的桎梏。有两种方式可以让影片更加深刻:一是在电影叙事风格塑造上,将矛盾和悬疑结合,大情节和小情节的矛盾构造以及悬疑设置清晰,体现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格格不入和无可奈何。二是将中国传统的舞蹈、歌曲、武术、戏剧等元素引入电影,本土化的影视符号更让国产电影走出国门走向全球。第五代导演的“探索电影”突破各级文化层次的界限,扬弃了传统电影的三一律和现代主义电影的艰深晦涩,象征性、寓言式、民俗仪式化是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亦烙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人文色彩,打造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新风气。
(二)电影自由表达
如果导演拍片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首先从剧本创作到拍摄上映制度都需要衡量的话,会极大限制创作者的热情和话语权。对电影实行分级制度管理,以法律为维度,以市场为导向,是电影产业化与类型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推行市场化机制是对电影表达自由及群众观看电影的权利的一种制度尊重。“一刀切的”审查制度使得很多禁片在国外确实名声大造、广受好评。但是不能盲目效仿、照搬国外电影审查制度,需要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共同考量,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土的相关制度。
(三)硬汉形象的建构
粉丝经济的发展、审美的多样化和性别特质的模糊也冲击了影视剧中男性角色出现娘炮青年、丧文化青年。在现今娱乐圈流量为王的时代,“小鲜肉”的流量效应没上专业的表演课就拿到主角的戏,其结果就是现在国产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呈现日常化特质。“娘炮”明星的商品化、高片酬和光鲜亮丽的外表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放弃读书而选择追星或想一夜爆红,审美教育的认知偏差不仅仅归咎于文化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还有演员的不专业导致影视行业的作品暴跌。塑造硬汉形象也是艺术地体现生活,电影具有娱乐教化作用,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也需要影视来向世界展示。
四、总结
印度电影观照现实与人性,关注边缘人群探寻情感价值的共鸣,依据当地的社会现实问题与传统的美学文化,有机融合现代电影技术与主流商业模式。彰显传统美学特色,弘扬民族精神,重点培养应用技术以专业性表演塑造经典和艺术电影的本体性,传递美好情感与思想力量。在尊重电影自由表达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国情的审查制度,保障电影制作是护航之翼。重点建设国产电影的艺术品质上,借鉴国外电影创作的成功经验,多元开发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提高大众审美品味。
参考文献
[1]陈艳君.拉库马·希拉尼电影作品喜剧元素探析——基于“新概念印度电影”的视角[J].当代电影,2015(12):125-128.
[2][匈牙利]乔治·卢卡契.艺术与客观真理[A].[英]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C].刘象愚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59.
关键词:现实主义;民族美学;电影自由表达;硬汉形象
21世纪前后诞生的“新概念印度電影”延续了透视社会痼疾的现实主义美学追求,并摆脱“无歌舞不电影”的刻板风格,摒弃冗长拖沓的叙事节奏,糅合多种类型元素视听化。正如鮑玉珩、钟大丰和胡楠三位学者总结的那样:“独树一帜的歌舞、热情洋溢的表演、曲折婉转的剧情等,同时又添加了很多新颖的文化符号,如时尚的气息、紧凑的节奏、轻松的幽默等,加上采用英语或印式英语一种糅和了印地语和英语两种官方语言在一起的语言,深受城市中产阶级年轻人的欢迎。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好莱坞风格的完美结合,是‘新概念印度电影的一个显著的特点。”[1]在文本内涵价值观中聚焦女权、父权、男权、教育和民生等社会问题,突破合家欢的传统宝莱坞形式和内容桎梏。
一、现实主义题材
印度的种姓制度、妇女真正解放问题、土地改革和腐败的官场政治体制问题都制约了印度的全面发展。乔治·卢卡契所说:“艺术作品必须准确无误和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地决定着它所再现的生活领域的全部重要因素。”[2]基本大多数印度电影都围绕性别阶级身份、宗教习俗文化、独立意识等话题作为创作素材,新印度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变得越发自由、自信、独立,从前单一的审美符号在丰富的情感和理想的追求中被编织得更加多元。
二、民族美学渲染
(一)歌舞转变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新概念印度电影将现实主义与艺术电影结合、思想内涵与观赏价值并存,不像早期印度电影一半时长都在唱歌和跳舞,具有超出叙事的时间性场景的“无时性”的特点。现在的新概念印度电影把舞曲融入叙事中,通过背景音乐和插曲等形式与叙事进程有机结合。
(二)服饰华丽
其次,在影片中服饰和妆容都独具一格,纱丽、楞哈和库尔塔是印度的三大主服饰,具有宗教性、装饰性、多样性、包容性四大特征,热烈鲜明的色彩是印度审美特征,特殊的面料、浓烈的色彩、俏丽的花边、传统图案的刺绣和印花艺术都是印度风情的符号,充满包容性和兼容性。
(三)宗教启迪
宗教文化也充斥着电影,在立足本国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与西方文明接轨,彰显民族美学并弘扬民族文化。有“宗教博物馆”之称的多宗教国家,因为他们信奉的湿婆神又称舞神,所以舞蹈也贯穿在影片中。《小萝莉的神猴大叔》中运用平民化视角和跨国视野来展示不同宗教信仰如何突破重重难关护送穆斯林女孩回家,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不会一时消解,但是在人道主义的关怀下两国人民也会和平相处。
三、印度电影对国产电影的启示
(一)关照社会现实
我国电影应该将商业元素和现实主义题材相结合,从边缘人物身上以小见大挖掘打动人心的素材,深思构造超越现实的意义,结合实际爬出思想空洞的泥潭的桎梏。有两种方式可以让影片更加深刻:一是在电影叙事风格塑造上,将矛盾和悬疑结合,大情节和小情节的矛盾构造以及悬疑设置清晰,体现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格格不入和无可奈何。二是将中国传统的舞蹈、歌曲、武术、戏剧等元素引入电影,本土化的影视符号更让国产电影走出国门走向全球。第五代导演的“探索电影”突破各级文化层次的界限,扬弃了传统电影的三一律和现代主义电影的艰深晦涩,象征性、寓言式、民俗仪式化是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亦烙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人文色彩,打造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新风气。
(二)电影自由表达
如果导演拍片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首先从剧本创作到拍摄上映制度都需要衡量的话,会极大限制创作者的热情和话语权。对电影实行分级制度管理,以法律为维度,以市场为导向,是电影产业化与类型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推行市场化机制是对电影表达自由及群众观看电影的权利的一种制度尊重。“一刀切的”审查制度使得很多禁片在国外确实名声大造、广受好评。但是不能盲目效仿、照搬国外电影审查制度,需要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共同考量,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土的相关制度。
(三)硬汉形象的建构
粉丝经济的发展、审美的多样化和性别特质的模糊也冲击了影视剧中男性角色出现娘炮青年、丧文化青年。在现今娱乐圈流量为王的时代,“小鲜肉”的流量效应没上专业的表演课就拿到主角的戏,其结果就是现在国产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呈现日常化特质。“娘炮”明星的商品化、高片酬和光鲜亮丽的外表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放弃读书而选择追星或想一夜爆红,审美教育的认知偏差不仅仅归咎于文化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还有演员的不专业导致影视行业的作品暴跌。塑造硬汉形象也是艺术地体现生活,电影具有娱乐教化作用,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也需要影视来向世界展示。
四、总结
印度电影观照现实与人性,关注边缘人群探寻情感价值的共鸣,依据当地的社会现实问题与传统的美学文化,有机融合现代电影技术与主流商业模式。彰显传统美学特色,弘扬民族精神,重点培养应用技术以专业性表演塑造经典和艺术电影的本体性,传递美好情感与思想力量。在尊重电影自由表达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国情的审查制度,保障电影制作是护航之翼。重点建设国产电影的艺术品质上,借鉴国外电影创作的成功经验,多元开发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提高大众审美品味。
参考文献
[1]陈艳君.拉库马·希拉尼电影作品喜剧元素探析——基于“新概念印度电影”的视角[J].当代电影,2015(12):125-128.
[2][匈牙利]乔治·卢卡契.艺术与客观真理[A].[英]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C].刘象愚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