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zhe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破解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应坚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有许多硬骨头要啃。从人群看,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老、弱、病、残人群。据统计,因病因残致贫分别占40.7%、20.2%,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8.5%,多数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从区域看,贫困人口集中、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战短板中的短板。为破解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应坚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
  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产业扶贫具有涉及范围广、扶贫力度大、带动脱贫群众多等特点,是推动贫困人口增收、实现稳定脱贫的有效方式。目前,中国从多个层面推进产业扶贫:一是国家及地方产业脱贫政策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全力构建起“一县一特(每个县有自己特色)、一乡一业(每个乡有自己的产业)、一村一品(每个村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的产业布局;三是综合施策,多角度、多形式助推产业扶贫。
  就业是帮助贫困群众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良方。为拓宽就业途径,中国采取多种举措:一是加大创业扶持,鼓励农牧民和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二是搭建以贫困人口为重点的转移就业工作信息平台,提供技能培训、就业信息及职业介绍等服务,保障贫困人口就业的稳定性。三是设立村级公益岗位,为有劳动意愿但劳动能力较弱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截至2018年底,就业扶贫全年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59万人,建设了3万多个扶贫车间,实现了77万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易地搬迁提升生活质量
  对于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地区,应通过易地搬迁提升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幸福感。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有效减少地理环境对贫困人口生存与发展的限制,加之后续一系列的资金及就业等扶持措施,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发展致富之路,真正实现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享受到安居乐业带来的幸福感。截至2020年4月底,中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实际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1.5万人,搬迁入住率达99.4%。在有劳动力的贫困搬迁家庭中,超过90%的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约920万人通过搬迁实现脱贫。
  2012年以来,中国持续加大对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彻底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发展基础薄弱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贫困地区已基本解决通电和饮水安全问题;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和通宽带的自然村比重分别达到99.2%、88.1%和81.9%,比2012年分别提高5.9、19.1和43.6个百分点;贫困地区村内主干道路面硬化的自然村比重为82.6%,比2013年提高22.7个百分点;通客运班车的自然村比重为54.7%,比2013年提高15.9个百分点;78.9%的农户所在自然村垃圾能集中处理,比2013年提高49个百分点。贫困地区生活环境和发展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强化扶贫扶智作用
  通过教育脱贫一批是“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脱贫路径重要举措之一。“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为解决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偏低的问题,改善“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務农没出路”的窘况,彻底消除教育对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减贫与发展。
  为此,国家实施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教育扶贫举措: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和助学政策,确保各阶段困难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二是完善教育公平公正机制,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资金和资源投入,努力提高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与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四是注重教育的平等性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如设置老师和校长下乡援教制度,将优秀的人才资源最大化地平等分配,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可享受好的资源,提高学生受教育质量。
  解除贫困群众后顾之忧
  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对通过产业扶持或就业帮助等方式无法实现脱贫的家庭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根据现实处境,实行“一户一策”的救助方式,做到应保尽保。推动社会救助与脱贫攻坚的有效结合,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农村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实施健康扶贫,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一是建立完善医疗保障政策、降低医疗负担,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二是提高深度贫困地区医疗水平,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三是开展健康服务,一对一制定“健康脱贫计划”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全国健康扶贫监测报告2019》显示:健康扶贫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25个,专项救治大病人均医疗费用持续下降31%,累计救治1564多万贫困人口,救治覆盖率98%,经救治的患者超过70%实现脱贫。
  培育脱贫内生动力
  驻村帮扶干部架起了与贫困群众沟通和扶持的桥梁。贫困群众能及时了解到扶贫政策,促进帮扶项目的落地,也为国家未来的乡村振兴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农村工作的优秀人才,对村级组织运行也能起到监督作用。
  摘贫帽、拔穷根,关键还是靠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各级扶贫工作者要创新扶贫政策宣传模式,采取“听得懂”的宣传方式对贫困人口宣讲扶贫政策,让群众懂政策、会用政策。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帮助贫困户树立生产和生活信心,帮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发展,激活艰苦奋斗、自强拼搏的脱贫志向。
  谭卫平
其他文献
2009年1月,《楚天都市报》开设了一个新的版面——"楚天时评",从传统的单向传播过程向互动式的多向传播模式转变,扩大言论范围,增加言论形式。《楚天都市报》正在尝试形成以受
介绍了颠覆性技术的概念、意义,以及颠覆性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情报特征,辨析了颠覆性技术与前沿技术、突破性技术、持续性技术的区别,总结发现了颠覆性技术的主要情报方法和科技情
探索高职数学教学模式,主要在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数学进行正确的定位
给爸爸的“生日寿礼”储茂金爸爸是村里的会计,伴着风风雨雨,已于了二十年,加上先前当村办企业会计,已快三十年了。三十年的会计工作耗用了他的无数心血,皱纹布满额头,额角变成白发
三位当家的“铁女人”常言道:“女人心软,啥事不管”。可是,在山西省阳高县王官屯镇却有这样三位农村女干部,她们当家心不软,理财手腕硬,被人们称为当家的“铁女人”,在整个王官屯镇
<正> 波城是比利牛斯&#183;大西洋省的首府,法国西南部的旅游城市。埃达区位于波城(PAU)市内的一片洼地上,这个区的中间有一条干河床,两侧被高坡封闭。以前这片洼地又脏又乱,
随着电气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如何进一步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已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文章结合我国电控发展的实
2000版ISO9000族标准在我国正式发布实施了.在企业贯彻实施过程中,统计技术应该如何面对是摆在企业面前很现实的难题.
摘要如何使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笔者认为,只有转变管理理念,保障教学和谐,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创出新的天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人文管理 教学和谐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活动,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体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社会化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学生管理与教学两
<正> 一、古城和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匈牙利地处欧洲中部,匈牙利民族迁移到此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布达佩斯和贝奇发掘出来的罗马人遗址说明,早期匈牙利曾为罗马帝国的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