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j1990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也就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过思考,概括和发现有关数学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来解决生活问题。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抽象,陌生,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数学的理论知识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研究对象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抽象为数学研究对象,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在课堂教学中,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注重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数学理念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它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具有鲜活的教改生命力。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1、创设生活情景,引出数学问题。
  新课标指出:把数学知识和生活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即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会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真有趣,学习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如此引入新课将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我首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然后把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研究对象。我首先提问,谁来说一说,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举出粉笔盒,衣柜,牙膏盒等,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然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拿出牙膏盒,积木,小药盒等,观察的,数的,讨论的。还有的学生把牙膏盒沿着不同的棱展开,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后再量,再比。通过学生的讨论很快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6个面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通过活动,学生不仅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周围,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
  2、联系“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研究表明: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十几减9”这一部分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的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当出示主题图中买气球的画面,以“还剩几个气球?”作为问题情境,引入算式“15-9=?”以后,有位教师就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15-9=?”的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较直观的点子图数出结果,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也有用做减想加求出结果,还有的用减的方法求出结果……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课堂中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教学效果也较好。再如:在教学“体积单位”时,有一位教师在教学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时?先让学生伸出食指,指出1立方厘米有如食指第一个指节大小;然后拿出一个粉笔盒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有如粉笔盒大小。1立方米这个空间概念多大呢?上课时老师让全班学生每8人为一学习小组。每组发三根米尺,让学生用米尺在墙角围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于是学生明白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为了让学生实际体会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让学生分组钻进这1立方米的空间里,亲身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当学生一个个都挤进去时,他们既高兴,又惊讶。原来,1立方米的空间这么大,能挤进这样多的同学。这样,在同学们既兴奋又惊讶的目光中,完成了对1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的认识。
  二、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和实践,最终还应该为生活和实践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容积和体积”时,学生掌握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可是生活中不规则的物体很多,如石头,马铃薯等,要想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那怎样解决呢?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抛出,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们纷纷讨论研究解决方法,最后得出结论用排水法,并通过计算排开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马铃薯的体积。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了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不仅自觉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获得了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感觉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把数学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的结合,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才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有用的数学,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学生感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数学回归“生活化”。
其他文献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恰恰因为过分强调知识的训练,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致使课堂教学沉闷和程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少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缺少感悟文字所引起的兴奋和激动,学生在课堂上只是重复知识的记忆、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专家们曾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能力又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一、游戏识字,表扬激趣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编识字游戏,力求寓教于乐,引发儿童的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气氛中学会汉字。  1、“转转
期刊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
期刊
网络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发展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即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
期刊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期刊
一、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通过认真的讨论交流,设计出了一个计算这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案:先将一个容器里放一些水,然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优秀情感的形成,为他们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拓展学生情感空间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空间;拓展;必要性;方法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神交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经历作者的情感,也要关注学生自我情感体验,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升华与发展。本
期刊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从学生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做为教师,我认为应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是教育的主旨和中心。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的教学是整个环节的主体,所以说如何上好阅读课,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望的。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进行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进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个性品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发展性原理、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等综合性学习。  一、“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 
期刊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书本知识为重点、以传授或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旧教学模式,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开放性,构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营造师生和谐氛围,创设舒畅的课堂环境;深入挖掘课文材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新能力。  一、营造师生和谐氛围,创设舒畅的课堂环境  目前,汉语课堂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灌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