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人文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由于时代的隔阂,学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乏亲近感。当今文化信息来源渠道多且快捷,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倾向于文化快餐,即使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没胃口,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是促使学生搞好阅读的关键。为把学生引进文学名著的殿堂,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1.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例如,我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就顺势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2.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比如,我开展了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位。这样,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
3.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前段时间易中天品《三国》,将曹操说成是“可爱的奸雄”,就引起了学生的热议,同学们各执一词,我就借此引导学生到《三国演义》中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这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阅读作品,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二、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文学名著,顾名思义是中外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在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示范性特征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会学生静下心来,深入作品的内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读名著就是在发现,如钱理群先生所说的:“对作品所描绘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和开掘。”我们要求学生阅读时心态要平和并集中精力,就像听柔美悠扬的古典音乐一样,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中,去联想,去想象,去感受,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作品的内涵,陶冶精神,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达到阅读作品的真正目的。
2.教会学生不求甚解。冰心先生曾说,少年时,读《红楼梦》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总是女声女气,林黛玉终日哭哭啼啼,都使她厌烦。人到中年,再读这本书,才读出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所谓常读常新,当年的不求甚解,并非毫无益处,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积累”,没有当初的感受和印象,也难有后来再读的滋味。
3.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写、抄、评,评价鉴赏,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法,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就拥有了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風景看个究竟。
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1.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名著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多义性。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本名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要允许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比如,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在学生通读作品之后,提问:“你们从作品中读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读出了鲁迅的斗争精神,有的说看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世俗画,有的说感受到了鲁迅温馨的回忆,有的说看到了作品中理性的批判,有的说看到了鲁迅成长的历程……答案丰富多彩,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个性的光芒。我想,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详细地解读文本,向学生灌输诸如作品的主题等内容,学生就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体验和感受。当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使得交流成了学生自主阅读中必需和重要的手段。
2.放手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书目。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阅读篇目。名著有许多,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就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名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名人传》《凡·高传》《童年》等作品:喜欢探究动物的学生,可以读《昆虫记》《自然史》等作品;喜欢旅游的学生,可以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列佛游记》等作品。总之,要给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制订读书计划。
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名著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指导名著阅读是值得语文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今后我将继续着眼于人的发展,潜心钻研指导艺术,带领学生走进异彩纷呈的名著世界。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由于时代的隔阂,学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乏亲近感。当今文化信息来源渠道多且快捷,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倾向于文化快餐,即使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没胃口,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是促使学生搞好阅读的关键。为把学生引进文学名著的殿堂,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1.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例如,我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就顺势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2.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比如,我开展了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位。这样,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
3.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前段时间易中天品《三国》,将曹操说成是“可爱的奸雄”,就引起了学生的热议,同学们各执一词,我就借此引导学生到《三国演义》中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这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阅读作品,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二、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文学名著,顾名思义是中外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在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示范性特征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会学生静下心来,深入作品的内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读名著就是在发现,如钱理群先生所说的:“对作品所描绘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和开掘。”我们要求学生阅读时心态要平和并集中精力,就像听柔美悠扬的古典音乐一样,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中,去联想,去想象,去感受,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作品的内涵,陶冶精神,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达到阅读作品的真正目的。
2.教会学生不求甚解。冰心先生曾说,少年时,读《红楼梦》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总是女声女气,林黛玉终日哭哭啼啼,都使她厌烦。人到中年,再读这本书,才读出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所谓常读常新,当年的不求甚解,并非毫无益处,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积累”,没有当初的感受和印象,也难有后来再读的滋味。
3.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写、抄、评,评价鉴赏,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法,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就拥有了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風景看个究竟。
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1.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名著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多义性。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本名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要允许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比如,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在学生通读作品之后,提问:“你们从作品中读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读出了鲁迅的斗争精神,有的说看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世俗画,有的说感受到了鲁迅温馨的回忆,有的说看到了作品中理性的批判,有的说看到了鲁迅成长的历程……答案丰富多彩,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个性的光芒。我想,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详细地解读文本,向学生灌输诸如作品的主题等内容,学生就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体验和感受。当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使得交流成了学生自主阅读中必需和重要的手段。
2.放手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书目。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阅读篇目。名著有许多,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就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名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名人传》《凡·高传》《童年》等作品:喜欢探究动物的学生,可以读《昆虫记》《自然史》等作品;喜欢旅游的学生,可以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列佛游记》等作品。总之,要给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制订读书计划。
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名著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指导名著阅读是值得语文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今后我将继续着眼于人的发展,潜心钻研指导艺术,带领学生走进异彩纷呈的名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