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芝:“绣”丽江山“蜀”中来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q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幅蜀绣《秋色高原》是我于二0一二年四月带领三十四名绣工、历时109天绣制完成的蜀绣精品。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装饰一新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选定具有民族特色的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各刺绣一幅作品作为会议厅艺术装点。
  身为蜀绣代表性传承人的我,深知此次刺绣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紧张、工作量大的具体困难,但对于蜀绣能够走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我感觉到的是一种光荣、一种对蜀绣的肯定,同时也是宣传蜀绣艺术、展示蜀绣文化的最高舞台,作为蜀绣人,宣传蜀绣艺术、传承蜀绣文化是我的义务、更是我的责任,于是毅然接受了绣制巨幅蜀绣作品《秋色高原》的任务。
  初视绣稿,才知面临的困难远比我预料的要大得多。首先是时间紧,要求在四个月内完成绣制,且要保证作品质量,因此时间显得特别紧张;其次是工量大,面积近26平方米的绣屏,且画面几乎是满绣,不仅我没有刺绣过,在蜀绣历史上也没有先例,所以需要数十名熟练绣工同时刺绣作业;再有就是无现成刺绣工具,如此大的绣面,需要有相适应的绣棚、绣架。面对如此多的困难,我有过忐忑、不安和着急,但也充满了完成绣制任务的信心和保证绣品质量的坚定信念,既然已经接受了这项任务,那就必须完成,还必须做好。
  为刺绣《秋色高原》,我特别定制了长为9米的大型绣架,采购了近百种各色丝线,动员组织绣工积极参与,提出了精益求精的刺绣要求。参与刺绣的人员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为主要力量,其余均是具有五年以上绣龄的高级绣工。每天绣制时间长达18小时,历时109天,绣工分为两班,每班刺绣工作完成后,都认真予以质量检查,以不留任何瑕疵为标准。为了严把质量关、并及时对刺绣做出指导,我只能不论班次、不分昼夜、夜以继日。
  作品绣制完成后,在人大常委会會议厅装裱上墙,与几乎同时送达的苏绣《春早江南》、粤绣的《夏日海风》、湘绣的《冬雪北国》组成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四蝠作品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长7.5米,高3.4米的《秋色高原》,源自于一幅摄影作品。题材为融为一体的川西南地区的蓝天、白云、雪山、树林和草原风光。连绵不绝、起伏不断的高山被皑皑白雪覆盖,天高云淡又显现出秋日的万里晴空,绣面近端是一望无际的金色草原,色彩斑斓的花草透出勃勃生机,显得绚丽多姿,草原上一片苍翠的树林,错落有致,挺拔苍劲,气势恢宏的画面彰显出秋日高原的壮美景观。
  绣品真实再现了摄影作品的艺术原貌,巧妙的运用蜀绣针法将原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淋漓尽致的予以发挥。
  在色彩运用上,十分注重自然,绣制精妙,层次感强,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景色和谐、意境深远。绣品充分表现出了西部高原秋日的蔚蓝天空、高山雪景和大山重峦叠嶂的雄伟壮美。
  巨幅蜀绣《秋色高原》使用了各色丝线300余套,每套从深到浅12个色,共计1200多种颜色,因此整个绣面色彩过渡十分自然,丝毫不留矫揉造作的痕迹,在绣制过程中,使用了辅针、沙针、滚针、切针等蜀绣传统针法,还大胆采用了平绣与乱针绣相结合的技艺手法,突破了蜀绣以平绣为主的特点,让绣品更具意境、更有层次,在展现精湛技艺的同时,对蜀绣的针法技艺的不断提高和创新作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尝试,为蜀绣的宣传和弘扬做了积极的贡献。
  《秋色高原》巨幅蜀绣作品的成功,凸显了蜀绣的多个创新之举:将摄影作品以蜀绣的艺术形式予以表现;将乱针绣与蜀绣平面绣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将巨幅蜀绣作品的刺绣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秋色高原》巨幅蜀绣作品的成功,也创造了蜀绣的多个记录:绣架最大、参与刺绣的人员最多、绣品的尺幅最大、使用色彩最齐、最复杂。
  《秋色高原》不失为蜀绣精品中的珍品,不愧于蜀绣“传世之作”的美誉。
其他文献
夏日炎炎,小狗趴在树荫下吐着舌头,喘着粗气,树上的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吃着冰激凌的我,突然想吃张小姐炸鸡了,正在忙着写报告的爸爸非常爽快地给我点了一份炸鸡排。过了半个小时,门铃响了。我从沙发上跳起来,冲到门口,一个满头大汗的外卖小哥递给我一个盒子。  洗完手,我打开了盒子,鸡翅香飘四溢,爸爸也聞香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个鸡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第二个的时候,我歪着小脑袋问爸爸:“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曾担任《戏剧与电影》杂志社记者、编辑,《优雅》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  曾写作发表戏剧小品、文艺评论、人物专访、文化随笔等文章。如戏剧小品《桑榆晚景》《风波》《兜圈子》等,文艺评论《寻找迷人的舞台》《辛亥潮涌80年》《重读推销员之死》《赵氏孤儿:历史传奇与元杂剧及其传播》《花开正当时,曲动更娇艳》—四川省少儿曲艺创作观察等,人物专访《汪嘉伟
大师兄去了一趟福建的泉州,回来以后给三个小师弟带了一份礼物——泉州地区特有的老手艺“提线木偶”。  一拿到礼物,三兄弟就被迷住了。这小木偶真好玩,每个关节都可以活动。关节上用铆钉连接着,每个关节都用一根细细的线牵引着,所有的线都会聚在一个小支架上。大师兄只要拿着这个支架,有选择地牵动线,就能让小木偶动起来;牵动不同的线,木偶就做着不同的动作,活灵活现。  三人特别喜欢这个礼物,决定当天的作文,就以
学年展持续参与了青年艺术家的十年成长之路,以一种客观的方式为外界呈现出青年艺术的发展线索与思想脉络,形成了一份厚重的具有系统性、文献性、学术性的知识谱系。  以特定群体为策展思维的持续性展览,无论是对于一种艺术生态的学术梳理还是对于一段艺术史的学术建构都是具有现实意义。始于2009年的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其主旨在于鼓励青年艺术家对艺术语言的不断探索和对艺术观念的深入推进,以前瞻性的眼光发现并扶
自从到了三宝殿,三兄弟一门心思学习写事。他们每天只顾着做事,然后说事,最后写事。  这样练习功夫倒是与日俱增,但是也许是他们太执着、太想进步了,所以问题也渐渐产生了:在三兄弟的文章中,见事不见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长眉和善看到三兄弟的叙事文章,事情的条理讲清楚了,只是看起来感觉干巴巴的。记叙事情过程中,只有起初……后来……最后……连个“人影”都没有。长眉觉得,如果硬是和三兄弟说“在事件叙述
天啊!这次我真的中大奖啦!  真是太幸运了!  这么幸运的事能落到我头上?不会是做梦吧。  啪!  好哇!上班時间睡觉,还袭击老板,你被解雇啦!  呜……我就知道没那么幸运。
宋时宫廷来的马蹄声急  操着皇帝的口音  那棵如宋朝精瘦的茶树,千年后  不忘  下至今日的雨,以宋词浇灌出的芽  嫩如初心  在盖碗瓷质的胎气里  青涩如掺茶的小伙和姑娘  铜壶里没有注射过假疫苗的水依恋着天盖寺的钟声而入  汤色,集聚春天的正能量明媚了  拈起的茶盖,落桌的每个姿势  都是整山的雾在整山的茶枝上的雅  轻呷一口,皇茶园结满的唐诗  就押仄韵了,押了一千多年的平韵  在十二株银杏
夏风抚得人心荡漾,荷塘里也一片片跃跃欢腾。然而动感摇曳的荷却不需用视频记录,在国画艺术家手里,只寥寥数笔,荷叶的脉络、荷枝的曲直便能栩栩如生。不需色彩,墨中便似自然而然间生出一股青翠之意,上方淡墨缥缈如在云端,拉远了看:哇,原是水面倒影泛起的涟漪。  至于三笔便能画出来的莲花,不仅是笔法简洁而不简单的功力,更是让整个画面瞬间有了眼眸与灵魂:万绿丛中一点红、犹抱琵琶半遮面。且在墨色渐染间又有一只鸟儿
何慶《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二篇文章》楷书 150cm×53cm 2019年  何庆  自贡市自流井区文化馆馆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贡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书法作品获四川省第三届﹁群星璀璨﹂群文书法优秀作品展第二名,入展四川省第七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四川省第八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生活方式的总体表征,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文化实体和社会现象,外化为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饮食、服饰、建筑等等元素,表现本民族文明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信仰操守、审美情趣。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也包括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