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用构建知识网的方法进行历史复习,能有效提高历史复习效率。这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融会贯通,从而轻松掌握知识并迅速提高对历史信息的提取能力、分析能力和答题水平。
【关键词】 知识网 提高 复习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79-01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特别是高三教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怎样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事实证明用构建知识网的方法进行历史复习,能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网络,明晓这些网络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清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就以构建知识网提高历史复习的实效性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期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1 精心备课,明确基本知识点
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涉猎历史专业知识,因为“教师具备丰富、广博的知识,利于在备课过程中提取精华,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历史教师,在平时备课时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认真研究历史教材、教参和历史读物等,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学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使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调控、整合所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到主次分明、清浊自显。并把这些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自觉的行为, 从中感受乐趣。
2 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网络
历史知识网络是历史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是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由于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是按专题进行,因此在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方面有时显得不够连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复习时对历史知识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予以梳理,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调整知识结构,再进行前后联系,提醒学生把握专题的知识体系。 将分散在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各专题中的知识进行纵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实践证明,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是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和有效途径。而构建知识网络,必须要弄清线索。例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完整地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特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教授历史知识;以人物的行动为线索,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清楚各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看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起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注重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等。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晰的,有条不紊的,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从而把这些线索编织成知识网络。比如采取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座标。我上课时,常常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结合中国论外国,或结合外国论中国。比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公元1—2世纪,西方有个罗马帝国,东方有个东汉帝国,异同的是前者是个奴隶制帝国,后者是个封建制帝国。讲到当今的“中东和谈”,就说一说犹太人的苦难历史、现代的几次中东战争,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曲直,并介绍一些书目让学生去借阅。这种点面交叉法,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历史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汇贯通。为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讲到有关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总之,教师要以教材为蓝本和中心,以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为手段,以培养和提高历史知识信息的提取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应试能力为目标,把分散的历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历史教师关注知识脉络,才会使学生轻松掌握历史知识并迅速提高对历史信息的提取能力、分析能力和答题水平。
【关键词】 知识网 提高 复习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79-01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特别是高三教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怎样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事实证明用构建知识网的方法进行历史复习,能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网络,明晓这些网络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清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就以构建知识网提高历史复习的实效性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期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1 精心备课,明确基本知识点
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涉猎历史专业知识,因为“教师具备丰富、广博的知识,利于在备课过程中提取精华,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历史教师,在平时备课时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认真研究历史教材、教参和历史读物等,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学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使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调控、整合所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到主次分明、清浊自显。并把这些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自觉的行为, 从中感受乐趣。
2 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网络
历史知识网络是历史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是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由于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是按专题进行,因此在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方面有时显得不够连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复习时对历史知识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予以梳理,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调整知识结构,再进行前后联系,提醒学生把握专题的知识体系。 将分散在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各专题中的知识进行纵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实践证明,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是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和有效途径。而构建知识网络,必须要弄清线索。例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完整地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特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教授历史知识;以人物的行动为线索,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清楚各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看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起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注重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等。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晰的,有条不紊的,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从而把这些线索编织成知识网络。比如采取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座标。我上课时,常常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结合中国论外国,或结合外国论中国。比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公元1—2世纪,西方有个罗马帝国,东方有个东汉帝国,异同的是前者是个奴隶制帝国,后者是个封建制帝国。讲到当今的“中东和谈”,就说一说犹太人的苦难历史、现代的几次中东战争,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曲直,并介绍一些书目让学生去借阅。这种点面交叉法,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历史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汇贯通。为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讲到有关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总之,教师要以教材为蓝本和中心,以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为手段,以培养和提高历史知识信息的提取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应试能力为目标,把分散的历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历史教师关注知识脉络,才会使学生轻松掌握历史知识并迅速提高对历史信息的提取能力、分析能力和答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