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漫画作文题设计与导写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h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题为《长得太偏,必须挖掉》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者:赵顺清(原载《武汉晨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副漫画很有意思,其内容是,一个中学生(由其胸前佩戴的“某某中学”校徽可知),在他的脑海里(脑部横截面)长了一颗小树苗,由于小树苗长得太偏了,有人竟然愤激地一定要挖掉这颗小树苗。
  读懂这副漫画的关键就是理解好小树苗代表什么。小树苗代表什么呢?结合漫画和文字说明,再联系目前我国中学教育的现状,小树苗代表的是中学生的思想、观念,这个思想、观念有些与众不同,有些偏激,有些个性。而有人竟然愤激地一定要挖掉这颗小树苗,则寓意着,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存在着某种模式化、大众化、趋同化的弊端,容不得学生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思想、观念等,一旦有,就立即要铲除。有些教育者不能容忍学生的不同观点,更不能容忍学生的对立观点。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作文了。在立意方面,我们可以批评教育模式化、大众化、趋同化等的弊端,比如应试教育的唯成绩论等。也可以议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学生的特长等。还可以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改变观念等方面进行立意,这些方面都是较好的较准确的立意角度。
  注意,不要理解为,头颅大得可以栽树,进而引申出大胸怀等;更不要理解为,某人想象丰富,进而去写创造需要想象和幻想等。这些理解,都只是看到了表面,没有真正理解漫画的含义。
  【学生佳作】
  
  盼望着盼望着
  晏珍
  曾在百无聊赖之际,与朋友闲谈,当谈到当今的教育方式时,我们无一不大发牢骚。
  是什么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呢?是教育那条勒紧的绳索。它紧紧地紧紧地将学生们捆住,让学生们动弹不得,且使莘莘学子遍体鳞伤。
  每天,太阳公公还未露出它那灿烂的面庞,学生们就已经从那温暖的被窝里很不情愿地爬了起来,在晚修十点半那“当”的一声还未敲响之前,学生们就已经做好了百米冲刺的准备——准备冲出教室。
  每天,学校的走廊上,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箭步如飞地奔往教室,手里往往还拎着乒乓球、羽毛球、毽子等玩物。
  每天,在教室里传出整齐划一的读书声,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做着整齐划一的体操和许许多多的整齐划一……
  累了,累了,从形体到心灵的极大疲惫感一下子踊动着……
  为什么即使在下雨天,学生们仍然想出去上体育课呢?因为这是他们唯一可以放纵自己的时机,唯一能够缓解学习压力的调解剂。而就这一点点心愿也几乎变成了一种奢望。每当有学生高兴之时,说不定老师倏忽地就从背后蹿出,手里不忘带上一堆试卷。无疑,我们又要与试卷“hello”了。哎!这样的酷刑何时是个尽头呀?
  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这是学生们最期盼的日子,但无奈也是空欢喜。请看下面一个场景:晚上9点,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唯独俺孤苦伶仃地与书本在打交道,没办法呀,咱老师怕咱成绩上不去,多关心关心了我们一下,共给了我们四张试卷。
  但我想这样的关心还是请敬爱的老师们吝啬点给,虽然我知道你们很大方,但是我怕我们承受不起。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想加入高分低能的行列。但面对现实,我又不得不说:“我很无奈,我不知该咋办?”残酷的现实迫使我们四眼(加眼镜)紧盯书本,迫使我们每天最多只能睡七个小时,迫使我们每天与题海作战,与分数较劲。
  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某学生为高考落榜而跳河自尽的消息后,我惊呆了,也恐惧了,不禁要问,中国的教育到底是怎么了,分数就那么重要么?
  原来那一张写有鲜红数字的纸片,就是一张通行证,有它,你可以畅游于大学的殿堂,阔步于高薪阶层的廊道;无它,你便处处撞墙碰壁,直到头破了,血也流干了。它也是一个放大镜,似乎人们通过它又能看清孰优孰劣,透过它又能识出谁是尖子谁又是笨蛋。
  我多想对此大喝一声:“NO!”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并不是那一面量身镜,别让它遮住了我们的视线。
  亲爱的同胞们,让我们一起呼吁,一起呐喊,素质教育万岁!就让我们一齐把应试教育扔进垃圾箱,然后一点一点地分解掉吧。
  你能看到我们那双渴望的眼睛么?我相信你能够看到。那么,就请你快点来到我们身边吧,我们期盼着呵,期盼着……
  [点评]是啊,中国的学生对于应试教育的苦痛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着应试教育。小作者可谓有切身的体验,把自己的一番肺腑之言,淋漓尽致地倾泄了出来,一种率真情感,言之凿凿。文章虽无巧妙层次安排,但真情为文,真我直写的笔法也同样宜人。
  
  不做这样的大熊猫
  黄狄贵
  我是家里的老大,我手下还有一个小妹和一个小弟。我们三兄妹中,父母最喜欢小弟,似乎小弟就是他们的生命,而剩余的一点爱都给了小妹,我完全是父母眼中的一个“多余人”。有好事都落在了弟妹们身上,而家务活全都落在了我的身上。
  尽管我什么家务活都干,干得又好又快,但父母就是视而不见,还不断地挑刺、加码,一旦我稍微松懈,他们就打骂相加,我往往就落荒而逃。我常常怀疑,我是不是他们捡来的,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是徒劳的呢?既然这样,我也就无所谓了,“破罐子”破摔,我彻底地变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这样,我就更不是他们眼中的“下饭菜”了。
  我就非常地想不通,为什么小弟是父母眼中的“宝”,而我却是他们眼中的“草”呢?有次看电视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原来小弟就像是“熊猫”。
  你看,熊猫是多么地人见人爱啊。熊猫做了什么?什么也没做。只凭着它那憨态可掬就轻易地博得了人们的狂热喜欢,把它当作国宝。吃,吃好的;玩,玩好的;生病了,有专家会症;出门了,有专机接送……
  大熊猫为什么有如此的礼遇呢?我跑到老师那里去求教,我上网寻找答案,我翻遍了我所有的资料……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地球上的长寿物种、特别稀少而珍贵、憨态可掬而惹人喜爱、外交和友谊的使者。
  明白了这些以后,我似乎明白了父母为什么那么喜欢小弟的原因:“稀少而珍贵”,是我们黄家的香火。
  这仅仅是天生的自然的外部的优越条件而已,天生的自然的外部的优越条件固然可以成就一个人、一件事,但这是被动的、机遇性的,有人生来就有机遇,而更多的人生来是没有这种机遇的,得靠后天的努力拼搏才能有所成就。
  熊猫的憨态可掬以及其成为外交友谊的使者,全是天生的,后天并没有努力,我不希望做这样的“大熊猫”。
  我似乎又重新找回了自信,我不但任由父母支使干各种各样的家务活,我还主动地包揽家务活干,我不怨天,也不尤人,我任劳任怨。我拼命地学习,我的成绩又上来了,而且大踏步地前进,我在学习之余,还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我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日久见人心,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我受到了老师们的表扬,所有熟悉我的人都一致地夸奖我。这种状况也自然地影响了父母的看法,父母因有我这样的女儿而感到了荣耀,受到了周围人的敬重,我终于得到了父母的肯定,成了他们眼中的“大熊猫”。
  我当然不会停止于此,随着人生境界的提高,奋斗、进取、助人、奉献等一定会成为我今后人生的主旋律。
  [点评]小作者虽然还只是一个高一的学生,却有着不一般的人生体验和不一般的人生思考,把这种不一般的人生体验和不一般的人生思考写出来,就是一篇佳作。由于世俗香火的偏见,小作者成了父母眼中的一个“多余人”,苦恼、想不通自然随至,但熊猫的礼遇却触发了小作者的思想醒悟,她用努力、奋斗赢得了别人的称赞,改变了父母的看法,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文章有感而发,真挚朴实,脉络清晰,主旨明确。
  
  我们不是要颠覆什么的“革命者”
  朱奕为
  “这是我们的时代!”我们斩钉截铁地对自己说。于是,我们拥有自己的文字,符号是唯一的通行证;我们聆听自己的音乐,黑色挽歌是新的收藏;我们观看自己的电影,让那些故事不断上演。我们大声宣布自己是独立的,我们决定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选择通往梦想的道路,我们承担青春的责任。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为,这个时代是我们的。
  我们这一代人在精神上的洗礼是空前盛大的,读杜拉斯、看岩井俊二、听Karren Amm;我们在物质上得到的满足同样不少,穿NIKE、听IPod、去STARBUCKS,正是因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给予我们更多时间、空间去思考生活、思考梦想。所以,这个时代必须见证我们,见证我们的生活,见证我们的世界。
  有人看到我们了。他们说,90后,冷漠、拜金、狂妄。
  的确,我们不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我们会用心地去贴对联;我们常换身上的电子装备,但同样同情弱小、关心长辈。我们也会为电影中的一个画面流泪,会亲手为父母的生日准备礼物,会关注社会焦点,会为雪灾、地震献上自己的爱心。
  我们也写QQ空间,记录内心深处最美丽的思绪,然后互踩空间,只为告诉朋友:“我惦记着你!”我们创造“火星文”,只是心情能由特别的文字来诠释。我们PS照片,是因为你们需要区分不同的我们。
  我们还热爱大自然,“I am not a plastic bag”正在流行,动物保护基金会里绝对会有我们的努力。也许涂鸦画板你们不能接受,拜托,我们只是不小心把街头变成了自己的游戏室。POPING&JAZZ是生活的不同方式,音乐风格真的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多,不能把你们的“不知道”当成是我们的错误。
  对于生活,请你们承认,我们的确有更多的方式——音乐、色彩、影像、声音、文字。也许事情的真相是,我们比你们更会生活。请不要以为我们只会用短信发笑脸道早安,文字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更加灵活。华美如歌的长句、精辟准确的短语,我们信手拈来。
  “矫情”并不是90后的代名词。谁的青春,没有过小小的“文艺时刻”?谁的故事里,没有过感动和最简单的温馨?
  我们恋家,我们恋物,我们铭记拥有的一切,我们心存一切对世界的感恩,我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叛逆只是我们爱的背面。也许我们不常说“我爱你”或“抱歉”,但在心中,我们早已写下给你的明信片。
  请不要催促、埋怨,我们在成长,我们在学着承担,我们开始明白“责任”二字,我们努力去履行每一个诺言,我们开始控制自己的“小性子”,学着更多地去关心别人。
  也许我们的随性是没有道理的,但请相信,没有人比我们更坚守自己的梦想。在追逐的道路上,我们会迷茫,我们会失望,但从不放弃。因为我们的人生,只能自己来写。
  我们这一代其实真的很辛苦,我们常被拿来与80后比较,一举一动,似乎都在等待社会给我们下定义。因为“火星文”,我们常被拿来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放在一起,被质问,被斥责,我们似乎成了密谋一场“文化颠覆”的“革命者”——额滴神啊,我们有那么大的能量吗?
  享受生活的快乐,却被无限放大成“坏孩子”的举动。难道只有在朴素原始的外表下,才能有内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看见我们的你们,还请听到我们的声音,真实的声音!
  我们只是简单、真实地生活着,幸与不幸,都是因为恰好生活在了这样一个时代。也许,没有了出于各种功利目的的过多关注,我们会活得更自由,能更轻松地面对未来,也能更理性地面对这样一个既繁华也不缺少嘈杂的世界。
  [点评]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个性化作文。作者在一五一十地申诉“我们”被“你们”或“大人们”误解的同时,充分地张显出了“我们”的特点:读杜拉斯、看岩井俊二、听Karren Amm、穿NIKE、听IPod、去STARBUCKS、常换身上的电子装备、写QQ空间、创造“火星文”……但“我们”仍然不失爱心、责任心、信心、上进心……不但如此,文章还点到了造成“我们”之所以与“你们”不同的原因,是社会使然,是时代使然。社会在变,时代在变,作为社会时代中的最鲜活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不可能一成不变。既然有变,那么,“我们”有我们的思想,“我们”有我们的见解、行为等等,“你们”就不应该苛求“我们”,应该理解“我们”,给“我们”以充分的自由、独立的空间。这种见地非常不俗。
  [作者单位:江西樟树清江中学]
其他文献
高等师范(以下简称“高师”)音乐专业培养对象是未来的中小学及社会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师,也就是最基础层的音乐启蒙教育者。因此,可以这么认为:高帅音乐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
自私.作为一个使用频度极高的概念.其历史渊源可谓久矣。有人欢迎自私.高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人痛恨自私.认为自私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可是,人们想过没有。自私是怎么产生的
目的:探讨艽藤Ⅰ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RA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口服艽藤Ⅰ号汤剂,每次50mL,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 )痹冲剂,每次20g
作为单调水平线性互补问题的推广,引入了P*(κ)阵水平线性互补问题(简称P*(κ)-HLCP).证明了Y.张的算法能被推广以解决P*(κ)-HLCP问题,这个推广算法在运算过程中是独立于分类数κ的.如果这个算法的起始点是
1 Introduction In the GRP (Glass fibre Reinforced Product) industry Cobalt Octoate is the promoter of choice for cross-linking unsaturated polyester (UPE) and s
期刊
簇外羧环化的十一顶钌、铂和镍十硼烷簇合物结构表明:6种钌簇合物均为闭式结构,按1:2:4:2:2(原子比)的方式堆积,可形成1个或2个簇外五员环;2种铂簇合物与5种镍簇合物均属巢式结构,铂簇合物形成1个簇
玉字无尘,明月长空,小亭寒星晚.谁晓此夜伊人醉?应是妲娥独泣泪.回望字间,苍茫一片.荒村飘雪天.何人柳笛霜似雪?纵然别离原不悔.幽幽长叹.……
期刊
带状疱疹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局部皮肤知觉过敏、灼热、麻木、针刺样疼痛,尤其老年患者疼痛更为严重,常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甚至彻夜难眠。笔者运用刺络放血拔罐加针刺治疗
与你为邻  一考生    城市里,有匆匆忙忙的脚步声,有一闪而过的脸庞。也有忧愁抑郁的目光。生活中的快节奏在机器的喧嚣中沉积,人的精神也在疾驰而过的汽车中变得空虚。但倘若能够在纷繁中建造一间自己的精神小屋,便能吟叹“心远地自偏”了。  我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精神小屋,与那些真善美的人为邻。与他们为邻,我受益匪浅。借此机会。我想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情。  透过左边的窗子。我看到了与清茶为伴、与书籍为伴的季老
生活中,如果我们得闲旋一下身,便会望到不少功成名就的中外人士,在他们身后往往拖着各自的一片凄美风景,观之,思之,每每让人唏嘘生叹。  风竹摇曳,背影阑珊。生前的他们,或独对清风明月把盏释愁;或苦对屋上的茅草飞扬悲苦长吟,仰天深叹;或痛对四十年光阴等闲过,空拍遍栏杆,难酬壮志;甚或被视为另类送入疯人院,而超前的艺术杰作,觅不到一位知音,无人问津。寂寞、孤独、惆怅,日日在痛苦潦倒中相伴着他们生前清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