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医改进入第8个年头。
把握中国医改未来的方向,参考其他国家医疗发展进程固然重要,而清晰地认识中国医疗的阶段性特点,无疑是时代的要求,是新医改更平等、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前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保障水平有较大提升,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扩大,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深化医改带来的好处。但要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其根本是要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引导病人就诊合理分流,减轻城市医院就诊拥挤甚至一床难求的现象。
3月15日,由刘延东副总理主持的医改工作座谈会,在国务院第二会议室召开。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受邀出席并發言。会后,就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现状、如何攻坚克难、如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问题,《民生周刊》记者对张健进行了专访。
民生周刊:我们知道,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重点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人才。湖南省在基层医疗人才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绩?
张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都很重视,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配备,还是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离老百姓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稀少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民生周刊:您怎么看老百姓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仍然稀少的现象?
张健:究其原因,主要是老百姓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信任,担心误诊。这也折射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仍然匮乏的现状。
民生周刊: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张健:比如,2015年我们对湖南省59个样本县的乡镇卫生院基层卫生人才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调研结果反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10.1%无任何医学学历,具有本科医学学历的仅占9.3%且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卫生院;中级职称占12%,高级职称仅占0.9%;全科医学仅占1.01%。2012年—2014年,3年中上述59个样本县引进本科生共计346人,平均每县每年引进不到2人;在岗的38165名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中,临聘10189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27%,其中有1100余名在编人员流向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民生周刊:对于调研的结果,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张健: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偏远地区农村医务人员平均年收入仅在3万元左右,与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医务人员工作强度等相去甚远。
就村卫生室来讲,乡村医生队伍结构不优、素质偏低、年龄老化。乡村医生的身份是农民,就全国而言,还没有统一为其建立养老保障。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大部分地区乡村医生收入明显下降,导致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工作落实难。
另外,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务人员是一个需要不间断地天天学习、月月学习、年年学习、终身学习的职业。在学校培养的基础上,在岗继续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前些年国家实施的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对于加强卫生计生部门上下级的联系沟通、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卫生管理知识和医疗业务能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基层的普遍好评。但该项目已从2015年起不再实施,这将对今后农村卫生人员的在职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基层乡镇医疗卫生人才有引不进、留不住、难提高的特点。
民生周刊:导致基层乡镇医疗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难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张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编制及招聘问题。尤其是偏远地区以及地广人稀的山区编制偏紧,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卫生计生部门难有用人自主权,以及招聘周期长,出现“招人”与“用人”脱节。
二是工作生活环境条件问题。医学生认为基层卫生机构事业发展空间小,较少愿主动服务基层。
三是待遇低且难保障。实施医改后,受财政补偿机制不完善、财政保障不完全到位影响,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有所下降,且难以保障。
民生周刊:目前,我国实施的“5 3”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旨在从人力资源上切入以缩小区域性的医疗水平差距和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使病人留在当地,并为分级诊疗做好上送下接的工作。您怎样看“规培”制度在基层的作用?
张健:“规培”制度对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基层医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但那将是一个长久和持续的过程。
要解决好老百姓的就近方便看病就医问题,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能力,助力分级诊疗,关键在于基层要有一支引得进、留得住、提得高、用得上的医务人员队伍,要有能够看得好病的医生。
在我国目前城乡差距大、大部分医学本科毕业生都不愿意下基层工作的现实情况下,我认为在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时,要有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解当下之急。
民生周刊:那么,更加贴近基层实际的、更具有针对性的破解基层人力资源难题的方法有哪些?
张健:针对农村乡镇卫生院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建议采取本土化培养模式。
针对乡村医生老化和断层问题,建议开展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即根据本人自愿、村委会推荐,面向志愿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初、高中毕业生,择优选送一批到医学院校进行医学中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并签订合同,毕业后通过考试,合格人员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回协议村村卫生室工作,同时使其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格。
对自愿回户口所在县农村乡镇卫生院执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生活费补助,签订培养协议,实行医学专科或本科学历全日制教育,毕业后经考试考核合格,简化招聘手续,直接进入协议乡镇卫生院工作。对不履行协议的毕业生要有处罚措施。
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不间断、持续性、长期性地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另外,建议中央财政会同地方财政加大对远程会诊的支持力度,使老百姓能就近享受上级医院的咨询诊疗服务,同时远程系统也可作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措施。
民生周刊:从医生是“单位人”而非“社会人”的角度看,本土化培养模式还需要在人事制度方面做哪些调整?
张健: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增加,以及受部分地区地理环境、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影响,国家制定的乡镇卫生院按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0人的编制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基层实际需要,需要适当提高编制标准。同时“招人”主导与“用人”单位脱节,需要改进招聘方式,赋予卫生计生部门用人自主权,减少空编与大量临聘人员并存的现状。
建议从国家层面,下发刚性文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保证财政投入到位,大幅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
同时,建议中央财政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从国家层面给予特殊津贴补助,以保证特困地区医生的薪酬水平。
最后,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建立与乡村医生行业特点相适应的养老保险机制是乡村医生共同的呼吁,也关系到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建议从国家层面研究探讨建立适应乡村医生行业特点的养老保险机制,增强乡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把握中国医改未来的方向,参考其他国家医疗发展进程固然重要,而清晰地认识中国医疗的阶段性特点,无疑是时代的要求,是新医改更平等、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前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保障水平有较大提升,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扩大,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深化医改带来的好处。但要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其根本是要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引导病人就诊合理分流,减轻城市医院就诊拥挤甚至一床难求的现象。
3月15日,由刘延东副总理主持的医改工作座谈会,在国务院第二会议室召开。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受邀出席并發言。会后,就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现状、如何攻坚克难、如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问题,《民生周刊》记者对张健进行了专访。
民生周刊:我们知道,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重点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人才。湖南省在基层医疗人才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绩?
张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都很重视,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配备,还是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离老百姓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稀少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民生周刊:您怎么看老百姓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仍然稀少的现象?
张健:究其原因,主要是老百姓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信任,担心误诊。这也折射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仍然匮乏的现状。
民生周刊: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张健:比如,2015年我们对湖南省59个样本县的乡镇卫生院基层卫生人才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调研结果反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10.1%无任何医学学历,具有本科医学学历的仅占9.3%且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卫生院;中级职称占12%,高级职称仅占0.9%;全科医学仅占1.01%。2012年—2014年,3年中上述59个样本县引进本科生共计346人,平均每县每年引进不到2人;在岗的38165名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中,临聘10189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27%,其中有1100余名在编人员流向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民生周刊:对于调研的结果,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张健: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偏远地区农村医务人员平均年收入仅在3万元左右,与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医务人员工作强度等相去甚远。
就村卫生室来讲,乡村医生队伍结构不优、素质偏低、年龄老化。乡村医生的身份是农民,就全国而言,还没有统一为其建立养老保障。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大部分地区乡村医生收入明显下降,导致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工作落实难。
另外,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务人员是一个需要不间断地天天学习、月月学习、年年学习、终身学习的职业。在学校培养的基础上,在岗继续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前些年国家实施的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对于加强卫生计生部门上下级的联系沟通、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卫生管理知识和医疗业务能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基层的普遍好评。但该项目已从2015年起不再实施,这将对今后农村卫生人员的在职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基层乡镇医疗卫生人才有引不进、留不住、难提高的特点。
民生周刊:导致基层乡镇医疗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难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张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编制及招聘问题。尤其是偏远地区以及地广人稀的山区编制偏紧,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卫生计生部门难有用人自主权,以及招聘周期长,出现“招人”与“用人”脱节。
二是工作生活环境条件问题。医学生认为基层卫生机构事业发展空间小,较少愿主动服务基层。
三是待遇低且难保障。实施医改后,受财政补偿机制不完善、财政保障不完全到位影响,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有所下降,且难以保障。
民生周刊:目前,我国实施的“5 3”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旨在从人力资源上切入以缩小区域性的医疗水平差距和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使病人留在当地,并为分级诊疗做好上送下接的工作。您怎样看“规培”制度在基层的作用?
张健:“规培”制度对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基层医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但那将是一个长久和持续的过程。
要解决好老百姓的就近方便看病就医问题,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能力,助力分级诊疗,关键在于基层要有一支引得进、留得住、提得高、用得上的医务人员队伍,要有能够看得好病的医生。
在我国目前城乡差距大、大部分医学本科毕业生都不愿意下基层工作的现实情况下,我认为在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时,要有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解当下之急。
民生周刊:那么,更加贴近基层实际的、更具有针对性的破解基层人力资源难题的方法有哪些?
张健:针对农村乡镇卫生院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建议采取本土化培养模式。
针对乡村医生老化和断层问题,建议开展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即根据本人自愿、村委会推荐,面向志愿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初、高中毕业生,择优选送一批到医学院校进行医学中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并签订合同,毕业后通过考试,合格人员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回协议村村卫生室工作,同时使其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格。
对自愿回户口所在县农村乡镇卫生院执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生活费补助,签订培养协议,实行医学专科或本科学历全日制教育,毕业后经考试考核合格,简化招聘手续,直接进入协议乡镇卫生院工作。对不履行协议的毕业生要有处罚措施。
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不间断、持续性、长期性地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另外,建议中央财政会同地方财政加大对远程会诊的支持力度,使老百姓能就近享受上级医院的咨询诊疗服务,同时远程系统也可作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措施。
民生周刊:从医生是“单位人”而非“社会人”的角度看,本土化培养模式还需要在人事制度方面做哪些调整?
张健: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增加,以及受部分地区地理环境、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影响,国家制定的乡镇卫生院按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0人的编制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基层实际需要,需要适当提高编制标准。同时“招人”主导与“用人”单位脱节,需要改进招聘方式,赋予卫生计生部门用人自主权,减少空编与大量临聘人员并存的现状。
建议从国家层面,下发刚性文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保证财政投入到位,大幅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
同时,建议中央财政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从国家层面给予特殊津贴补助,以保证特困地区医生的薪酬水平。
最后,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建立与乡村医生行业特点相适应的养老保险机制是乡村医生共同的呼吁,也关系到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建议从国家层面研究探讨建立适应乡村医生行业特点的养老保险机制,增强乡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稳定乡村医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