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学科,也是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科,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寻找问题突破口以及养成良好数学学习惯三个方面讨论了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旨在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方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意义
(1)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类型经过新课程改革,在原有应用题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变动。只有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听课质量。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接受者,其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中会显现出比较明显的差距。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教师要通过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对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有重要意义。小学中低学龄段的数学主要是围绕四则运算展开的,本质上是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质上是培养学生数学的逻辑思维。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在难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增加。所以,加强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小升初在数学学习中的过度。
(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对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有重要意义。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工具性学科,应用题就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缩影,通过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进行训练,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对号入座,套用相应的应用题类型来解题。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列举
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1)训练解题思维。应用题从审读题目到列式运算往往需要几步甚至十几步数学式子,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可以从读题、作标记、画图、说理四个方面进行:仔细读题可以让学生对题目的意思有进一步的理解;作标记就是对题中重要的词、句子用标记标示出来,让学生了解题中所给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图就是根据用线段所画出的图具体形象地标示出应用题中所给数量之间的关系;说理就是要让学生清楚准确地描述出自己对应用题的分析了解,以及解题的思路。
(2)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教师可自主编写有利于系统训练的、能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的高技能习题,这些习题不仅要有利于训练问题解答,更重要的是对思维的有效训练。这是“变式课”的基本方法,而所谓的“变式课”就是:①将原题中连接条件的重点词句进行改变。②不改变题目的意思,但是通过更换题目的某些词句改变叙述题目的方式。③在问题不变的情况下,将题目中主次条件进行转变。④在应用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问题改变,使得题目意思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相应地发生改变。
2.培养学生找到解应用题的突破口
(1)倒推法。根据问题要点,运用倒推方法去寻找题中给出的解答问题的已知或未知条件,把未知的条件当成问题寻找其解决的条件,这样持续地倒推,一定会将解决问题的未知条件变成已知条件。
倒推法属于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发散式思维的一种,其基本特征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问题。这种思维形式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反联结性,是对思维惯性的克服。其优点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克服惯常思维的保守性,开拓新的数学领域;另一方面有利于纠正惯常思维所造成的错误认识,开辟数学新方向。逆向思维的方法多用于应用题的解答。
逆向思维这种数学思想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问题和题中已知的部分条件来还原出潜在的条件,运用还原出的条件可以继续向前推。如此这般环环相扣,最终就能解决问题。
(2)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应用题中的很多场景都是与生活相关的,也许孩子不知道“为购进压缩机设备,采购员用银行卡支付了9834.56元,原卡中有1万元,问余额是多少?”但是他一定知道“去超市购买一瓶4元钱的营养快线,给售货员10员,售货员一定得找给他6元”。运用生活中孩子经历过的场景来对照其不熟悉的应用题场景,有利于应用题教学活动的开展。
(3)数形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学到的知识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合理地教导其在解答应用题中使用线段作图法对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即教师结合题中的内容创设情境,逐渐引导学生详细分析,形成解题思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良好的解题习惯。数学应用题中的各个条件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只有分析清楚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找到其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出应用题中未知量与其他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进而有利于解题的进行。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首先仔细读题审题,将题中各个已知条件列在草稿纸上,并简单画出各个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在草稿纸上列算式,并且进行计算,接着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验算的方法有两个维度:一是看计算本身的数量是否正确,二是将计算结果代入应用题,检查其是否与其他已知条件具有正确的逻辑关系。最后,将应用题的解题过程整齐地誊抄到作业本上。良好的解题习惯,能够理清解题思维,保证数学计算准确,保证作业本卷面整洁,有效避免主观性失误而导致错解的挫败感。
(2)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堂学习习惯、课后作业习惯和课外学习习惯三个部分。课堂学习中要做到眼勤手勤思路快,要看懂老师在黑板或者PPT上的教学内容,要将主要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以备课后复习,要跟得上老师的解题思路,要做到当堂课当堂消化掉,不欠学习账。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自律性比较差,需要教师不断对其进行规范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看黑板”“记笔记”“来,跟老师一起思考”等教学用语对学生进行提示,20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课后作业中要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后作业的完成习惯与教师布置作业的技巧有直接联系。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要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科学布置,从而让学生及时有效进行复习,作业量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课外学习习惯主要是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推荐读物和科技馆等有奇妙数学知识的殿堂给学生。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其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新课标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按照这个模式来做,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基础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小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从而有利于小升初数学教学体系和教学难度的过渡;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实际用途,从而能够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数学教学除了应试之外的根本性教学目的。2016年“两会”中明确阐述了创新对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领域也是一样,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教材以及社会的变化来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应用题的教学方法研究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严 明.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分层教学的开展[J].小学数学参考,2012,(10).
[2]唐云莉.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5,(4).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方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意义
(1)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类型经过新课程改革,在原有应用题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变动。只有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听课质量。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接受者,其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中会显现出比较明显的差距。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教师要通过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对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有重要意义。小学中低学龄段的数学主要是围绕四则运算展开的,本质上是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质上是培养学生数学的逻辑思维。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在难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增加。所以,加强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小升初在数学学习中的过度。
(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对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有重要意义。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工具性学科,应用题就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缩影,通过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进行训练,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对号入座,套用相应的应用题类型来解题。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列举
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1)训练解题思维。应用题从审读题目到列式运算往往需要几步甚至十几步数学式子,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可以从读题、作标记、画图、说理四个方面进行:仔细读题可以让学生对题目的意思有进一步的理解;作标记就是对题中重要的词、句子用标记标示出来,让学生了解题中所给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图就是根据用线段所画出的图具体形象地标示出应用题中所给数量之间的关系;说理就是要让学生清楚准确地描述出自己对应用题的分析了解,以及解题的思路。
(2)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教师可自主编写有利于系统训练的、能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的高技能习题,这些习题不仅要有利于训练问题解答,更重要的是对思维的有效训练。这是“变式课”的基本方法,而所谓的“变式课”就是:①将原题中连接条件的重点词句进行改变。②不改变题目的意思,但是通过更换题目的某些词句改变叙述题目的方式。③在问题不变的情况下,将题目中主次条件进行转变。④在应用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问题改变,使得题目意思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相应地发生改变。
2.培养学生找到解应用题的突破口
(1)倒推法。根据问题要点,运用倒推方法去寻找题中给出的解答问题的已知或未知条件,把未知的条件当成问题寻找其解决的条件,这样持续地倒推,一定会将解决问题的未知条件变成已知条件。
倒推法属于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发散式思维的一种,其基本特征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问题。这种思维形式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反联结性,是对思维惯性的克服。其优点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克服惯常思维的保守性,开拓新的数学领域;另一方面有利于纠正惯常思维所造成的错误认识,开辟数学新方向。逆向思维的方法多用于应用题的解答。
逆向思维这种数学思想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问题和题中已知的部分条件来还原出潜在的条件,运用还原出的条件可以继续向前推。如此这般环环相扣,最终就能解决问题。
(2)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应用题中的很多场景都是与生活相关的,也许孩子不知道“为购进压缩机设备,采购员用银行卡支付了9834.56元,原卡中有1万元,问余额是多少?”但是他一定知道“去超市购买一瓶4元钱的营养快线,给售货员10员,售货员一定得找给他6元”。运用生活中孩子经历过的场景来对照其不熟悉的应用题场景,有利于应用题教学活动的开展。
(3)数形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学到的知识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合理地教导其在解答应用题中使用线段作图法对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即教师结合题中的内容创设情境,逐渐引导学生详细分析,形成解题思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良好的解题习惯。数学应用题中的各个条件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只有分析清楚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找到其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出应用题中未知量与其他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进而有利于解题的进行。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首先仔细读题审题,将题中各个已知条件列在草稿纸上,并简单画出各个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在草稿纸上列算式,并且进行计算,接着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验算的方法有两个维度:一是看计算本身的数量是否正确,二是将计算结果代入应用题,检查其是否与其他已知条件具有正确的逻辑关系。最后,将应用题的解题过程整齐地誊抄到作业本上。良好的解题习惯,能够理清解题思维,保证数学计算准确,保证作业本卷面整洁,有效避免主观性失误而导致错解的挫败感。
(2)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堂学习习惯、课后作业习惯和课外学习习惯三个部分。课堂学习中要做到眼勤手勤思路快,要看懂老师在黑板或者PPT上的教学内容,要将主要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以备课后复习,要跟得上老师的解题思路,要做到当堂课当堂消化掉,不欠学习账。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自律性比较差,需要教师不断对其进行规范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看黑板”“记笔记”“来,跟老师一起思考”等教学用语对学生进行提示,20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课后作业中要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后作业的完成习惯与教师布置作业的技巧有直接联系。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要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科学布置,从而让学生及时有效进行复习,作业量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课外学习习惯主要是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推荐读物和科技馆等有奇妙数学知识的殿堂给学生。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其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新课标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按照这个模式来做,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基础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小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从而有利于小升初数学教学体系和教学难度的过渡;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实际用途,从而能够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数学教学除了应试之外的根本性教学目的。2016年“两会”中明确阐述了创新对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领域也是一样,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教材以及社会的变化来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应用题的教学方法研究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严 明.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分层教学的开展[J].小学数学参考,2012,(10).
[2]唐云莉.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5,(4).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