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部分地区地壳形变和断层运动分析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echame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中,作者根据滇东地区的三个三角网复测资料,确定了测区内17个断层模式参数。从断层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出发,指出测区内1966年东川6.5级地震和1970年通海7.7级地震之前和地震期间,主断面和其它断面在力学成因上是紧密联系的,形成了各自的断层运动体系。 作者从平面应变分析的角度,指出通海地震地区平面应变张压区呈明显的四象限分布,东川地震前三角网复测资料表明张压区也呈象限分布,并指示主断层的运动方向。作者用弹性回跳理论解释了这一重要现象。 以上结果说明研究地震带内的断层运动有可能揭示未来大震的地点
其他文献
光合作用是一个光能转化过程。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体片层上的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量子,然后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电子传递过程,首先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三磷酸腺苷(ATP)和还原的辅酶II(NADPH)这些高能化合物中。然后,这些高能化合物参加二氧化碳同化、氮素固定、以及放氢等反应,把能量再转移到产生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物质中去,这样才可以供人类应用。我们按光合产物是碳水化合物来计算:每
期刊
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又是向外散发水气的通道;当根外施肥时,气孔还是主要的入口处。在各种植物叶面上,气孔数目相差很大,从表上可以看出,有的种类
期刊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上水分这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以下的重要作用:水分作为反应物质参加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变化(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就有水分子的参加;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水解过程中也离不了水;水分还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水是物质吸收和运输的媒介,各种物质如糖分,矿物质,甚至氧(O_2)、二氧化碳(CO_2)等气体必须先溶解于水,
期刊
植物消耗水分的数量是很惊人的。通过气孔散失的水量比吸入的二氧化碳(CO_2)量要大百倍。一株树木在夏季一天中散失的水分约为本身鲜叶重的五倍。田间作物在一个生长季中蒸发的水分,若是在田间地面上蓄积起来可到尺把深。而植物体内真正用于各种需要的水量却很少。一株玉米一生中约消耗400多斤水,其中作为植物成分的水量和用作反应剂的水量加在一起只有4斤多一点,占全部用水量的1%而已,其它99%的水量都是通过
期刊
本文讨论了唐山、永善、中甸、邢台、海城大地震前后平均断错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大地震前,中等地震和小地震的波谱异常变化的时间和空间都与主震震级有关.其趋势是主震震级越大,异常时间越长,异常区域越大.唐山M_s=7.8级地震的F值异常时间为52个月,异常区域范围为400公里;中甸M_s=6.4级地震F值异常时间为8个月,异常区域范围为110公里.这些结果对探讨大震孕育过程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植物一生中所需要的矿质营养和水分,绝大部分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在植物于重中占的比例虽然很小,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农谚说:“肥是庄稼宝,没它长不好”。
期刊
研究了华北地区几次大震周围的较小区域内和较大区域内的b值变化.发现了较小区域内的b值随时间先升高后逐步降低,直至最低值,震前又有所回升才发震;较大区域内的b值随时间的变化,在大震前有个明显的峰值期,其峰值期的长短与大震震级有关. 另外,研究了b值从大震震中向外随区域扩展的变化,发现b值从震中向外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在大震震中附近有个低b值区域,其外围有个高b值区域.
期刊
本文提出了用大地测量资料在最小二乘意义下确定通海地震断层参数的一个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求得如下结果:断层走向N60°W;倾向S30……W;倾角84°;断层面长52公里;宽22公里;断面出露地表;平均走向滑距-2.24米;平均倾向滑距0.14米;地震矩8.5×10~(26)达因·厘米;应力降34巴;释放总应变能量下限为6.5×10~(22)尔格.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简化了曼辛哈和斯迈里断层位移场的解析
期刊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震区九次7.0级以上大地震前中、小地震的平面分布,发现较多的大地震具有填空性.对大地震前的空区参数与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期刊
文中提出了GS—15电容换能型重力仪稳定性的标志,也讨论了1975年7月9日云南建水县岔科地区(距昆明130公里)5.5级地震和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4级地震(距昆明400公里)对昆明台的重力日均值有无影响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