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舞台;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沃土;生活,本身就是一本精彩的教科书。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但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使语文教学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语文与生活同行,课堂与精彩才能相伴。
一、学习环境——生活化
小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比如二年级《动手做做看》《一分钟》等,文章内容来于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只要我们立足学生生活,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生活的主人。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呢?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生活——学习语文的舞台
学校是个大舞台,学校开展的每周一升旗仪式,队列体操表演、争做环保小卫士演讲比赛等,这些事都可以引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比如,我们学校今年12份举行的实验操作比赛,现场小选手们个个细心操作、谨慎有序,团结协作,娴熟地在进行操作的同时讲解实验过程……“筷子的神力”“悬浮的鸡蛋”“会旋转的纸蛇”赢得现场一阵阵掌声。比赛活动结束后,《第一次——》《团结力量大》《我成功了》一篇篇优秀习作应运而生。学校生活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在语文学习中的乐趣,做到生活中有语文,语文中有生活。让语文教学潜移默化地注入到生活中,使语文与生活结伴同行,构建课堂的精彩。
2.社会生活——学习语文的沃土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沃土。如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各大超市开展猜灯谜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习俗,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灯谜进行交流展示。这样,既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神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又如每年中秋佳节,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习俗,了解有關“月亮”成语,有关月亮的诗句,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等,开展“中秋画圆月”演讲活动,通过让学生表演、吟诵等,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提升,不仅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撰写导游词,开展“我当小导游”活动,其次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学校开展的“让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学生通过采访、调查、数据统计得出结论报告,最后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书。教师还可以组织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我们家乡河北文安八大景,开展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
3.家庭生活——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
俗话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举手投足,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观察妈妈每天的忙碌;观察父母如何照顾生病的爷爷,体验第一次做家务的感受,用心为妈妈洗脚等,既享受到了亲情,又积累写作素材,也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才能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生活实践——语文化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只有将生活引进语文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化生活实践”,我们的语文学习才会丰富多彩。
1.语文——架起心灵的桥梁
在生活中,学生对家长,对老师,对同学常常有许多想法,可是很少有一吐为快的机会,有时甚至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拉大教师与学生间距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语文武器”,用文字在彼此的心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例如:一个五年级的小同学在《老师告诉您一个秘密》这篇作文中写到:老师对不起,我为了在寒冷的冬天不去上操,假装肚子疼。看到您焦急地给我妈妈们打电话,当您把我搂在怀里,轻轻为我揉肚子的时候,我真想告诉您事情的真相,可又不敢说,今天就借这次作文的机会向您表示歉意,我的心里轻松多了。希望能得到您的谅解。我看了之后,写下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诚实可爱的孩子,老师原谅你了!有心事不要在心底压着,说出来会好受一些。再后来,这个孩子和我无话不说,现在已经上大学了,还在保持书信联系。
2.语文——改善生活的良方
古人云:“讀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课堂上,我们注重读书、积累、感悟;课堂外,生活中,我们更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比如校园里,有的同学对垃圾纸屑熟视无睹,我们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的同学践踏草坪,乱向花池倒垃圾,我们倡导学生设计广告语“不要踩,我很痛”;有同学不珍惜时间,鼓励学生赠送座右铭“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
语文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随处可见的。一个微信祝福,一个信息问候,一个QQ的留言,都向我们展示语文的无穷魅力,让我们的生活尽显多姿多彩。
3.语文——服务社会的工具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比如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学生自由结成小组,通过编写字谜,搜集有关汉字的来历,充分感受了汉字的神奇和有趣,了解了汉字文化。但是我们的语言文字环境不容乐观,生活中错别字随处可见,这些正好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入商场,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如调查招牌广告、电视字幕和书籍报刊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写成建议书。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推动了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开展语文化的生活实践方式有很多,比如课本剧表演、正反方小小辩论会、故事会、演讲等,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是生活的产物。语文描述的、记叙的、阐述的……哪一样可以离开生活!让语文与生活同行,课堂才能与精彩相伴。
一、学习环境——生活化
小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比如二年级《动手做做看》《一分钟》等,文章内容来于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只要我们立足学生生活,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生活的主人。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呢?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生活——学习语文的舞台
学校是个大舞台,学校开展的每周一升旗仪式,队列体操表演、争做环保小卫士演讲比赛等,这些事都可以引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比如,我们学校今年12份举行的实验操作比赛,现场小选手们个个细心操作、谨慎有序,团结协作,娴熟地在进行操作的同时讲解实验过程……“筷子的神力”“悬浮的鸡蛋”“会旋转的纸蛇”赢得现场一阵阵掌声。比赛活动结束后,《第一次——》《团结力量大》《我成功了》一篇篇优秀习作应运而生。学校生活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在语文学习中的乐趣,做到生活中有语文,语文中有生活。让语文教学潜移默化地注入到生活中,使语文与生活结伴同行,构建课堂的精彩。
2.社会生活——学习语文的沃土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沃土。如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各大超市开展猜灯谜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习俗,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灯谜进行交流展示。这样,既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神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又如每年中秋佳节,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习俗,了解有關“月亮”成语,有关月亮的诗句,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等,开展“中秋画圆月”演讲活动,通过让学生表演、吟诵等,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提升,不仅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撰写导游词,开展“我当小导游”活动,其次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学校开展的“让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学生通过采访、调查、数据统计得出结论报告,最后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书。教师还可以组织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我们家乡河北文安八大景,开展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
3.家庭生活——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
俗话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举手投足,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观察妈妈每天的忙碌;观察父母如何照顾生病的爷爷,体验第一次做家务的感受,用心为妈妈洗脚等,既享受到了亲情,又积累写作素材,也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才能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生活实践——语文化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只有将生活引进语文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化生活实践”,我们的语文学习才会丰富多彩。
1.语文——架起心灵的桥梁
在生活中,学生对家长,对老师,对同学常常有许多想法,可是很少有一吐为快的机会,有时甚至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拉大教师与学生间距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语文武器”,用文字在彼此的心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例如:一个五年级的小同学在《老师告诉您一个秘密》这篇作文中写到:老师对不起,我为了在寒冷的冬天不去上操,假装肚子疼。看到您焦急地给我妈妈们打电话,当您把我搂在怀里,轻轻为我揉肚子的时候,我真想告诉您事情的真相,可又不敢说,今天就借这次作文的机会向您表示歉意,我的心里轻松多了。希望能得到您的谅解。我看了之后,写下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诚实可爱的孩子,老师原谅你了!有心事不要在心底压着,说出来会好受一些。再后来,这个孩子和我无话不说,现在已经上大学了,还在保持书信联系。
2.语文——改善生活的良方
古人云:“讀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课堂上,我们注重读书、积累、感悟;课堂外,生活中,我们更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比如校园里,有的同学对垃圾纸屑熟视无睹,我们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的同学践踏草坪,乱向花池倒垃圾,我们倡导学生设计广告语“不要踩,我很痛”;有同学不珍惜时间,鼓励学生赠送座右铭“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
语文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随处可见的。一个微信祝福,一个信息问候,一个QQ的留言,都向我们展示语文的无穷魅力,让我们的生活尽显多姿多彩。
3.语文——服务社会的工具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比如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学生自由结成小组,通过编写字谜,搜集有关汉字的来历,充分感受了汉字的神奇和有趣,了解了汉字文化。但是我们的语言文字环境不容乐观,生活中错别字随处可见,这些正好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入商场,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如调查招牌广告、电视字幕和书籍报刊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写成建议书。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推动了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开展语文化的生活实践方式有很多,比如课本剧表演、正反方小小辩论会、故事会、演讲等,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是生活的产物。语文描述的、记叙的、阐述的……哪一样可以离开生活!让语文与生活同行,课堂才能与精彩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