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qt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课题小组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重点研究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转折点,是个体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心理对他们的一生影响重大。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基本是强调德行的,我们依赖强势的言语灌输,期望将一种高尚的价值观和理念传递到学生的心目中,常常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因素的有效分析,从而导致了德育教育分层不明显或者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因此,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更是当前理论与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而心理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理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有以下一些联系:
  (1)有共同的教育目的。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通过知、情、意、行四个层次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中的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2)关注的问题密不可分。道德教育关注的思想问题从实质上说属于心理现象范畴。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等都是外部影响与学生内部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通过思想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某些思想问题要通过心理教育方式来解决,而某些心理障碍也要借助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才能排除。
  (3)遵循一些共同的教育规律。无论道德教育还是心理教育,都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都要按照先进的教育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个性发展等为教学原则,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2. 当前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日常德育的方式方法陈旧落后。由于传统德育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道德教育思想陈旧,理念落后,长期陷入“知性德育”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在日常德育中表现为:长期以空洞的理论说教为主,缺乏启发;长期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动性;长期以课堂为主,忽视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结果使得道德教育日趋僵化,缺乏创新。
  (2)期望值过高,内容泛化。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学生家长还是学校的教职工,对学校德育都抱有过高的期望,企图通过德育去完全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所有问题。期望通过德育使学生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明确的法纪意识、健康的身心、强烈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这就使得道德教育的内容偏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而不断泛化,使得德育承载了许多不应有的压力,严重阻碍了它自身应有作用的发挥。
  (3)人格教育有待重视。在学生日常行为中,常常有下列不良表现:第一,冷漠无礼,对班集体漠不关心,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缺乏热情;第二,平淡庸俗,容易满足,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第三,浮躁冲动,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一言不合,即互相谩骂,甚至大打出手;第四,不求上进,认知需求缺乏,没有独立创新精神,人云亦云。以上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在德育中不重视人格教育所造成的。它以“反面教材”向我们警示了重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制度保障,在人员、经费、课程设置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刚性的制度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目前还取决于学校管理者的认识和学校办学条件,因而随意性、主观性较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5)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尚待完善。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采用比较多的是“心理健康课教学――心理咨询――教育活动”三结合的模式,运行的是以“预防”、“适应”为主的工作体系。既没有通过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重点关注和跟踪观察,又没有建立起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消除心理危机。没有教会学生如何挖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发展自我。
  (6)德育问题心理化。误以为传统的德育己经过时,主张以心理健康教育代替传统的德育方式,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调适等手段取代传统的德育模式,甚至过分夸大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甚至某些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取代德育。这种想法就导致某些教师犹如惊弓之鸟,开口心理问题,闭口心理障碍,学生一犯错误或一出问题,就往心理咨询室送,使学生的品德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7)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孤立化。一方面是德育工作者的空洞说教、形式主义、短期功利行为盛行,劳而无功;另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疲于奔命、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心有余而力不足,形成彼此孤立、互不往来的局面。在特定时期,有时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成效。
  以上只是作为课组成员对研究的一些问题的粗浅认识,不妥之处还望同仁指教。
  (沙河市第二小学 河北 沙河 054100)
  我们课题小组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重点研究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转折点,是个体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心理对他们的一生影响重大。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基本是强调德行的,我们依赖强势的言语灌输,期望将一种高尚的价值观和理念传递到学生的心目中,常常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因素的有效分析,从而导致了德育教育分层不明显或者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因此,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更是当前理论与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而心理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理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有以下一些联系:
  (1)有共同的教育目的。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通过知、情、意、行四个层次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中的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2)关注的问题密不可分。道德教育关注的思想问题从实质上说属于心理现象范畴。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等都是外部影响与学生内部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通过思想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某些思想问题要通过心理教育方式来解决,而某些心理障碍也要借助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才能排除。
  (3)遵循一些共同的教育规律。无论道德教育还是心理教育,都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都要按照先进的教育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个性发展等为教学原则,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2. 当前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日常德育的方式方法陈旧落后。由于传统德育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道德教育思想陈旧,理念落后,长期陷入“知性德育”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在日常德育中表现为:长期以空洞的理论说教为主,缺乏启发;长期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动性;长期以课堂为主,忽视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结果使得道德教育日趋僵化,缺乏创新。
  (2)期望值过高,内容泛化。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学生家长还是学校的教职工,对学校德育都抱有过高的期望,企图通过德育去完全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所有问题。期望通过德育使学生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明确的法纪意识、健康的身心、强烈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这就使得道德教育的内容偏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而不断泛化,使得德育承载了许多不应有的压力,严重阻碍了它自身应有作用的发挥。
  (3)人格教育有待重视。在学生日常行为中,常常有下列不良表现:第一,冷漠无礼,对班集体漠不关心,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缺乏热情;第二,平淡庸俗,容易满足,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第三,浮躁冲动,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一言不合,即互相谩骂,甚至大打出手;第四,不求上进,认知需求缺乏,没有独立创新精神,人云亦云。以上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在德育中不重视人格教育所造成的。它以“反面教材”向我们警示了重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制度保障,在人员、经费、课程设置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刚性的制度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目前还取决于学校管理者的认识和学校办学条件,因而随意性、主观性较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5)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尚待完善。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采用比较多的是“心理健康课教学――心理咨询――教育活动”三结合的模式,运行的是以“预防”、“适应”为主的工作体系。既没有通过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重点关注和跟踪观察,又没有建立起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消除心理危机。没有教会学生如何挖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发展自我。
  (6)德育问题心理化。误以为传统的德育己经过时,主张以心理健康教育代替传统的德育方式,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调适等手段取代传统的德育模式,甚至过分夸大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甚至某些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取代德育。这种想法就导致某些教师犹如惊弓之鸟,开口心理问题,闭口心理障碍,学生一犯错误或一出问题,就往心理咨询室送,使学生的品德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7)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孤立化。一方面是德育工作者的空洞说教、形式主义、短期功利行为盛行,劳而无功;另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疲于奔命、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心有余而力不足,形成彼此孤立、互不往来的局面。在特定时期,有时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成效。
  以上只是作为课组成员对研究的一些问题的粗浅认识,不妥之处还望同仁指教。
其他文献
“轻负担,高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一线老师追求的最终目标。我对数学“轻负担,高质量”有着自己的理解。首先,“轻负担”是要给学生轻负,教师却要加负。教师的加负表现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能、合理设置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授业素质。其次,“轻负担”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与发展的空间,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再次,“轻负担”要使学生的学习富有兴趣性、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这样,才
期刊
【摘 要】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阐述了教学反思的内容、注意事项、作用等。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近些年教育改革后才开始重视起来的。教学反思能够做到及时查漏补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那么,教学后应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教师通过对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改善学习策略 学会求知,掌握科学方法,学会合作,因此教师必须积极主动的推进素质教育。进行素质考核,是每一位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单要从“智育”的考核谈谈自己的体会。该考核采用百分制度量化办法。由个人课堂表现(30分)第二课堂(30分)期中期末(40分)三部分考核组成。这样才能提高一个学生的“智育”素质,成为合格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因地制宜,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必要。  1. 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感受形象,可以培养形象思维,增强语感。语感强的学生接触到文字材料,可以迅速感知到丰富的意蕴。语感差的学生感受到的内容就少得多,模糊得多,也呈现不出很鲜明的意象。品味语言,从富有意味富有情味的语言入手,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品
期刊
【摘 要】当代社会信息非常丰富,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人类的生活环境出现多样化。当今的中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接班人,面临新的挑战和各种竞争。因此,每一位中学生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英语教学;良好心理品质;培养  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和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教学中应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不讲课堂效率的教学就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在历史教学中讲究教学效率同样重要。  我从事多年的的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独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经验。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1. 钻研教材,充分备课 怎样才能使历史课上得有声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效果;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便成了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这一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期刊
【摘 要】物理学作为一门教导青少年进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手段的基础科学,一门以实验为探索手段的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既有许多成熟的研究方法,又有很广阔的创造空间,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的创新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特别是教师的教学也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中显现创新的意境,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适应新时代要
期刊
【摘 要】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需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指学生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的精神。一个人的意志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运动是锻炼小学生意志,促进其意志发展的最优活动之一。  【关键词】体育教师;小学生;意志  1. 前言  意志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