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了解当前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从而提出相应对策,提高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调查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057-02
我校积极响应政府要求,从2005年开始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等的态度以及收获,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措施。
一、调查方案设计及实施
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2015年10月对湖南城市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116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51份。其中大一学生572份,大二学生239份,大三学生186份,大四学生154份;女生501人,男生650人;文科生290人,理科生488人,工科生302人,其他71人(表1)。
2.调查方式。本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调查问卷,问题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
3.调查过程。以宿舍为单位,安排学生干部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当场全部收回,同时采取座谈的形式收集信息。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认识,调查结果详见表2。
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每个年级都应该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有利于解决不同年级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惑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如大一学生主要是适应问题;大二学生主要是恋爱、学业和人际关系问题;大三学生主要是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和恋爱问题;大四主要是求职择业等问题。
2.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式的需求。在了解中发现,大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课堂讲授法占5.6%,专题讨论法占26.7%,活动、游戏法占80.9%,案例分析法占72.3%,观看心理电影和视频法占25.8%。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接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希望老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收获。调查中发现,在所学内容中,学生觉得情绪管理学习内容收获最大,占53.5%,他们认为通过学习之后,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寻找释放情绪的方法缓解情绪。其次是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分别为43.1%和40.3%,通过学习,会尝试去了解自己,了解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必备能力。通过对照,能清楚地了解自己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懂得如何处理宿舍、师生等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除此之外,有关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具体如下:
4.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你的意义。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个人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有利于自己解决心理困扰,并能更好地帮助他人。而只有4.1%的同学认为学习这门课程没有很大意义。
三、思考与对策
高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和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对策供参考。
1.加强心理学学习与实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高校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大部分是学生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师,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或缺乏工作实践。授课时,内容不充实、运用的案例陈旧、缺乏针对性、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所以,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断开展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学习,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咨询及相关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现象、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深入剖析,做到提前预防与干预。
2.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应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要借鉴大学生心理普查的结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学生最为关注、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内容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形式在不同年级中开展教学。据调查了解,各高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间大部分安排在大一,大二、大三以及大四不再开设,也没有选修课及专题讲座。据我对我校来心理咨询室现场咨询情况统计的了解,发现全年有132人咨询,其中一年级占39.4%,二年级占12.9%,三年级占29.5%,四年级占18.2%,每个年级都有学生因恋爱、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出现问题,只是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侧重点或方向不同。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大学一年级,还应贯穿于大学整个四年,并以不同形式开展。对于大一的学生除了基本知识的普及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入学适应、人际交往的专题学习,对于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就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安排适当的专题讲座。
3.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调查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法,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和设定的教学目标。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基础课,教学中不一定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概念和条条框框,而是要把学生引导到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来,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坦然面对,及时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再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要求各个高校在大一学生中开设,学习的群体绝大部分是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完全没必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需要的是将一些策略内化成自己的東西,能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采取相应方法及时进行自助或他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丰富课程教学,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现状调查与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2013,35(04):102-105.
[2]赵晓川.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调查分析与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调查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057-02
我校积极响应政府要求,从2005年开始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等的态度以及收获,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措施。
一、调查方案设计及实施
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2015年10月对湖南城市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116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51份。其中大一学生572份,大二学生239份,大三学生186份,大四学生154份;女生501人,男生650人;文科生290人,理科生488人,工科生302人,其他71人(表1)。
2.调查方式。本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调查问卷,问题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
3.调查过程。以宿舍为单位,安排学生干部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当场全部收回,同时采取座谈的形式收集信息。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认识,调查结果详见表2。
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每个年级都应该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有利于解决不同年级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惑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如大一学生主要是适应问题;大二学生主要是恋爱、学业和人际关系问题;大三学生主要是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和恋爱问题;大四主要是求职择业等问题。
2.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式的需求。在了解中发现,大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课堂讲授法占5.6%,专题讨论法占26.7%,活动、游戏法占80.9%,案例分析法占72.3%,观看心理电影和视频法占25.8%。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接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希望老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收获。调查中发现,在所学内容中,学生觉得情绪管理学习内容收获最大,占53.5%,他们认为通过学习之后,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寻找释放情绪的方法缓解情绪。其次是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分别为43.1%和40.3%,通过学习,会尝试去了解自己,了解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必备能力。通过对照,能清楚地了解自己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懂得如何处理宿舍、师生等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除此之外,有关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具体如下:
4.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你的意义。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个人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有利于自己解决心理困扰,并能更好地帮助他人。而只有4.1%的同学认为学习这门课程没有很大意义。
三、思考与对策
高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和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对策供参考。
1.加强心理学学习与实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高校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大部分是学生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师,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或缺乏工作实践。授课时,内容不充实、运用的案例陈旧、缺乏针对性、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所以,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断开展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学习,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咨询及相关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现象、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深入剖析,做到提前预防与干预。
2.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应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要借鉴大学生心理普查的结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学生最为关注、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内容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形式在不同年级中开展教学。据调查了解,各高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间大部分安排在大一,大二、大三以及大四不再开设,也没有选修课及专题讲座。据我对我校来心理咨询室现场咨询情况统计的了解,发现全年有132人咨询,其中一年级占39.4%,二年级占12.9%,三年级占29.5%,四年级占18.2%,每个年级都有学生因恋爱、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出现问题,只是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侧重点或方向不同。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大学一年级,还应贯穿于大学整个四年,并以不同形式开展。对于大一的学生除了基本知识的普及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入学适应、人际交往的专题学习,对于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就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安排适当的专题讲座。
3.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调查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法,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和设定的教学目标。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基础课,教学中不一定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概念和条条框框,而是要把学生引导到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来,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坦然面对,及时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再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要求各个高校在大一学生中开设,学习的群体绝大部分是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完全没必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需要的是将一些策略内化成自己的東西,能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采取相应方法及时进行自助或他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丰富课程教学,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现状调查与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2013,35(04):102-105.
[2]赵晓川.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调查分析与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