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建筑的保护与哈军工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哈军工时期建筑风格和哈军工文化的解析,深入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从全新视角对哈军工物质遗产的保护和精神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哈军工建筑 哈军工文化 保护
  【基金项目】哈军工研究中心课题(第二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16-02
  一、哈军工时期建筑风格解析
  哈军工建筑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历史的发展和教育内涵的转变,参与了哈军工文化传统承接的整个过程。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内有闻名全国的五大教学建筑楼群,这五栋教学楼是砖混结构,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端正严谨,形态庄重。五栋教学楼把中国传统图样元素与欧式建筑构图完美的融汇贯通,是中西合璧的典范。11号楼、21号楼分立于文庙街的南北两侧,立面运用横三段、竖五段的构图,歇山顶组合屋面,主体部分为重檐歇山顶,顶层窗下设有传统清式栏杆的阳台,主入口设歇山顶红柱门廊。水刷石墙身、黑瓦屋面构成建筑整体稳重淡雅的色调,歇山顶的山面采用红黄两色的鲜艳彩绘。哈军工时期建筑是所有哈尔滨工程大学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哈军工精神及文化解读
  哈军工共招生13期,取得了大量的先进科研成果,培养出了一万多名毕业生,为国防经济建设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哈军工的毕业生身上体现了一种精神即“哈军工精神”-终生不渝的报国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志存高远的奉献精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哈军工精神是哈军工人这个特殊群体经过长时间所形成的由情感、信念、理想、意志、作风等品格凝聚成的素质。习总书记曾高度评价并指示:哈军工精神值得发扬。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在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院校。作为哈军工的继承者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毛泽东同志为哈军工题写的训词“工学”二字的基础上,凝练出“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人才强校”、“以人为本”的理念。“治学严谨,组织严密,要求严格”的“三严”风气被传承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教风,进而形成了“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哈军工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下形成了学校以“三海一核”为特色办学理念和以 “忠诚”为灵魂,以“工学”为境界,以“海防”为特色的大学文化。
  三、哈军工时期建筑保护与哈军工文化传承策略
  建筑不仅能够承载文化、发扬文化,还能形成自身独立的文化体系和文化特征。哈军工时期建筑是哈尔滨工程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在东北地区探索与实践的成果。哈军工时期建筑的保护与哈军工文化传承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过程。对我校建筑文化的传承,要在对现代功能要求等客观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下,结合时代加以发展,达到现代的功能与传统历史文脉的沟通,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一)注重哈军工建筑风格的隐性传承
  在对原有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对于未来校园再建工程的设计创作,应提倡运用隐性传承的方式,通过对传统建筑的设计方法、创作思想和价值观念等较之建筑形式更具生命力的传统要素的继承,从更本质的方面把握传统的精华,使高校建筑文化真正得以延续和发扬。
  (二)推进具有人文关怀的物质文化环境构建
  大学的物质文化是大学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由校园内的物质设施和校园环境表现出来的物质形态的文化。哈尔滨工程大学文化中蕴含的大学精神、办学理念等都通过大学的物質设施和校园环境表现出来。
  我们要在哈军工校址的原有基础上进行文化标识、文化景观和文化设施建设,设立文化建设专项经费,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设计建造校园景观建筑和美化校园环境时要把握爱国精神和国防教育的主题,更要突出哈军工的文化底蕴。哈尔滨工程大学已经建设了以“三区一馆”格局为重点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了哈军工纪念馆、陈赓院长纪念展厅、船舶博物馆、陈赓铜像、哈军工首席顾问奥列霍夫铜像、中国近代造船第一人徐寿铜像等文化场馆和景观。在哈军工原址建设哈军工文化园,为发挥哈军工精神的育人作用提供了有效载体。
  (三)打造哈军工精神引领下的文化育人环境
  应该大力推进以弘扬哈军工精神为灵魂的大学文化建设,塑造了具有海防特色的文化品格,为培养可靠顶用的国防科技人才打造了特色文化育人环境。
  有传承就有发展。传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传承的深化。哈军工建筑和文化就是在传承与发展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的。在这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固有的文化传统不断的传承下去,建筑和文化以自我更新的方式保持其生命力,适应着时代变化,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聚焦“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着物质和文化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霁.哈尔滨近代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流变——以文庙、极乐寺与哈军工历史街区为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2]谷焕民.打造文化育人环境培养可靠顶用人才[J]. 国防科技工业.2012,5.
其他文献
【摘要】龋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口腔疾病,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轻则容易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重则可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通过对高校师生近三年龋病流行病的调查分析,我们在本文做出了一些总结和归纳,希望对龋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校师生 龋病流行病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44-01  在中医中曾这样记载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当前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内容。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全体专业教师参与、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教育通识课程体系。  【关键词】创新基础 通识课程 建设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科研项目《福建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课程模式研究》,课题编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08-01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  幼儿园时期是一个人在人生中心情最快乐、发展最快速的时期,家长和老师们的最大心愿,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安全的成长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各项活动是否能顺
期刊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所不可缺少的。新时代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其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凸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农村家庭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已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因此,笔者从家庭教育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05-01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鲜明优势,作为一线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勤于思考,并善于总结,以期更好地利用微课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三点策略性意见,即“合理设置悬念
期刊
【摘要】“中国城市建设史”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背景,从理论教学及实践训练两方面,探索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为同类院校及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 城市建设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49-02  1.研究背景  “
期刊
【摘要】本论文分析了化学专业选修课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非环境专业的环境化学双语课程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环境化学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集宁师范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KT2015035)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NGJGH2016093)共同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58-0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试图建立一套学生物理问题提出能力及其评价体系。将在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通过观察、思考,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新的事物与原有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52-01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医护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都将提出相应的高要求。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愈发感受到口语交际能力对于高职医护生的重要性,它充分体现了医护工作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于职业教育中技能型人才的严格要求也不断提升,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从开始形成就逐渐被推广实施。其实质就是学校在企业的支持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上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本文以汽车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为例,从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期能够对中国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开展提供可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