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下,奢侈品牌在中国依然势头强劲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hu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在全球范围内奢侈品消费并不景气,但是中国对奢侈品的需求却一直在呈现强劲势头。意大利男士时尚品牌ErmenegHdo Zegna在中国的60家品牌店仍有许多新顾客在不断涌入。“这超乎我的预计,”Zegna的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肯·克瑞斯(Ken Kress)说道,“基本情况就是,整体经济以及财富的积累仍在不断发展。”
  去年11月,尽管华尔街的局面惨淡,但根据法国奢侈品集团LVMH的2008年度报告,该集团去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仍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并且在主打品牌路易威登(LV)的带领下,集团的中国区业务非常有“活力”。当全球的葡萄酒和烈酒买家在出手购买价格高昂的瓶装葡萄酒时已有所收敛,但LVMH集团的报告显示,轩尼诗干邑在中国的销量高得“惊人”,中国是其200B年高档酒的最大市场。
  LV在7月份爆出新闻,公司将其在中国的29家专营店的产品价格降低2~7%,并宣称这并非特价促销活动,而是针对人民币兑欧元汇率调整的一项措施。7月17日,该公司在深圳开设的第四家旗舰店正式开张,公司还宣布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将在内蒙古开设专营店。
  “一般来说,对奢侈品进行打折是一个糟糕的策略,”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张忠(John Zhang)表示,“(这样)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价格的信心,同时也会使品牌贬值。小小折扣并不是那些想要购买顶级皮包的顾客所希望得到的。”这表示,关于商品降价的原因,LV很可能说的是实情。”
  更多的奢侈品牌正在瞄准中国市场的潜力。7月24日,乔治阿玛尼(GeorgioArmanl)化妆品公司在上海的高档百货商店梅陇镇伊势丹正式设立专柜,以此宣布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其目标客户是数量激增的上海女性消费者。
  今年6月,德国高档汽车制造商宝马(BiVfW)在中国的销量激增44%,而在美国的销量则下滑了2%以上。今年上半年,通用汽车向中国买家出口销售了3,363辆卡迪拉克豪车,而一年之前的销量为3,227辆。最近公布的销售额报告显示,每辆售价为20万美元的梅赛德斯s600(Mercedes S600)去年在中国的销量增加了50-60%。
  
  赶上财富增长的步伐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在高档皮包、汽车、服装、饰品和化妆品等奢侈品上花费60亿美元以上,最近更是赶超时尚大国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
  麦肯锡咨询公司在7月中旬公布的报告中指出,到2015年,中国的富豪人数将跃居世界第四位。报告称,截至2008年,年收入在8万美元以上的中国家庭数量为160万户。到2015年,该数字估计将会猛增至440万户,也就是说,在未来五到七年内,每年的增幅将达到16%。“这个趋势如能保持,奢侈品行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奢侈品咨询公司ImpactAsia Limited(香港)的董事总经理杰里米·张(Jeremy Cheung)说道。
  针对持续增长的销量,各大奢侈品牌纷纷作出响应并向中国积极投资。去年底,法国顶级男装品牌爱玛仕(Hermes)宣布,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内在中国开设三到四家新店。意大利时尚品牌范思哲(Versace)正在亚洲投入5600万美元以抢占市场份额,而重点就是中国市场,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Giancaro Di Pdsio曾在公开发言中表示:今年范思哲将在中华区开设11家新店。去年11月,范思哲在北京的“前门23号”(Legation Quarter)举办了其在中国大陆的首次时装秀,该场所以前是美国大使的府邸,现已成为首都时尚生活的新地标。
  一年之前,社会各界名流参加了芬迪(Fendi)在长城举办的为期四天的时尚派对,中国著名的古城墙被装扮成了一个超级时尚秀场。而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已有6万多人前来观赏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的名为“迪奥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展。
  “所有的奢侈品牌都将资金投放在推广和公关活动上面,”杰里米-张说道,“他们知道,现在先行一步,以后将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认识中国的富人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富人大多数都很年轻,80%在45岁以下,而美国和日本分别是30%和19%。另外,中国人也比较注重奢侈品的实用价值,不太会花钱购买很不实用的物品。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消费者的类型和消费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Zegna的克瑞斯说道。当财富最初开始流人中国时,一部分很快富起来的中国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炫耀财富,但却缺少对奢侈品牌认知的成熟度。他们认为最贵的就是品质最好的,于是就会一掷千金,购买最贵的商品。
  就在五年之前,许多公司仍将中国看作是过季款式的倾销市场,克瑞斯说道。但是由于中国人开始出国旅游,眼界渐宽,他们很快发现在国内售卖的奢侈品与国外当季的产品相去甚远。而他们日渐雄厚的经济实力不得不让奢侈品牌调整策略。如今,除了为迎合本地品味而做出的微调之外,中国消费者在北京发现的时装与在东京的产品已步调一致。
  随着市场的开放,人们对品牌的认识逐渐提高,品味也日趋成熟,克瑞斯表示。很快地,人们开始追求定制的个性化物品,而奢侈品公司也必须对此趋势作出反应。主流品牌,例如香奈儿(Ghanel),最近在北京的成衣秀中就展示了受中式旗袍启发设计而成的时装,如今,他们正在设计新款以迎合中国人的独特品味。
  克瑞斯认为,未来的中国市场很可能与日本市场一样,将会发展成为更具个性化的西方消费模式。从前的日本消费者一向是“品牌奴隶”,而现在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混搭“优衣库”(Uniqlo)和爱玛仕的服装,此种改变表示人们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有很大一部分人正在通过创意行业谋生。这些消费者希望通过个人的消费取向来表达个性。
  麦肯锡报告指出:如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集中了全国30%左右的富人,但是到2015年,75%的富人将生活在成都、温州等二三线城市及一些非沿海城市,因为中国的内地也在蓬勃发展。
  各个品牌需要了解上海和北京的重要性,因为这两座城市堪称是中国其他城市的文化和时尚风向标,克瑞斯指出。有人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他们绕过这些城市而直接打入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二、三、四级城市,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些市场的时尚与消费方式皆唯京沪等大城市马首是瞻。
  但是另一个问题是部分品牌也完全忽略了中国的其他城市,集中抢占竞争本已激烈的上海和北京市场。他们错过了在中小城市的盈利机会。克瑞斯评论道:“这些公司忘了一点,要想在中国十亿人当中得到忠实的消费者,必须要让 他们能够看到和接触到这些产品。”综合的市场战略
  “三年之前,新一轮奢侈品牌进入了市场,他们认为只要进来中国,消费者就会闻讯赶来,”Zegna的克瑞斯说道。“但是他们忽视了花费必要的时间来充分培训员工或培养消费者的必要性。他们低估了中国人对产品的舒适性和功能方面的强烈要求,因此使销量大受影响。”
  的确,向任何消费群体销售产品都不可能这么简单。专业人士指出,虽然中国消费者有一定的特点,但是某些营销原则在世界各国都适用。为奢侈品企业客户服务的北京正在广告公司(ING In-ternational AD)的总经理叶剑总结道,顶级珠宝品牌如卡地亚(Cartier)、伯爵(Piaget)及蒂芙尼(Tiffany)的成功营销策略包括了四点要素:
  首先,向人们讲述奢侈品牌的百年历史,并突出宣传该奢侈品与皇室成员及名人之间的联系。其次,他们不断投资于持续的创新设计,使其在时尚奢侈品领域能够始终引领潮流。第三,这些品牌设计和使用统一的视觉形象来与其目标受众进行沟通。第四,这些珠宝品牌还积极参与中国的公益项目。去年5月的四川大地震之后,卡地亚公司慷慨解囊,向四川灾区捐款以资助那里的慈善活动。卡地亚还发起了“卡地亚灵思涌动女性创业家奖”,这是一项国际商业计划的比赛,对那些领导着创新、可持续发展和肩负社会责任的企业的女性企业家给予嘉奖,另外还创立了非盈利性艺术基金,用来资助全球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
  这些顶级珠宝品牌还不断在中国各个城市巡回展出,并组织在线的客户俱乐部,以定期的邮件或艺术杂志的形式和顾客保持沟通——这些有效的营销策略都值得其他公司学习,叶剑说道。
  要想赢得中国富人动心,仅靠价格战略是远远不够的。“在任何社会,奢侈品牌都只属于为数很少的特殊人群,在中国尤为如此,”沃顿商学院的张忠教授说道:“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特别在乎他们的社会地位与阶层,他们消费这些商品的目的是想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品味和成熟的社会地位。当然,他们也能够为这种感觉买单——这就意味着在奢侈品行业,低价策略是行不通的。”
  
  奢侈品:衰落但并未出局
  
  受经济危机影响,专家预测:今年全球奢侈品的销量将下降7%到8%。
  经济衰退对软性奢侈品的影响与对硬性奢侈品的影响相比不是很严峻。很多软性奢侈品消费季节性很强,而且多是冲动之下的结果,因此,其弹性较大。另外,软性奢侈品都是在自有品牌商店内销售,而硬性奢侈品通常是通过第三方零售商销售,生产商在产品营销上的影响力不是很大。
  价位也在其中发挥作用。在过去的衰退时期,“超级奢侈品”,如Trophy游艇、汽车和定制设计的高端珠宝,这些仅巨富才买得起的产品一般不会受到影响,相反,中产阶层在经济正常时期渴望的入门级奢侈品(或大众精品)往往会在经济衰退期受到巨大打击。
  奢侈品所受影响因地区而异。近年来,奢侈品的主要增长来自新兴市场,如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东。随着这些市场的更多消费者开始感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并随之改变消费习惯,这一潜在的动力来源可能会熄火。
  困境中,拥有良好定位品牌的创新企业依然能够繁荣发展。比如,路易威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Yves carceIle表示这个品牌更多的是关于渴望和情感,而不是金钱。他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人们会发现奢侈品的真正价值,如优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
  底线是消费者继续渴望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奢侈品,即使在经济非常严峻的时期。诚然,经济危机影响了中等收入者的消费热情,但高收入的消费者则继续购买优质产品,只是更加慎重。他们将会更加关注卓越的设计、细节和持久的价值。
其他文献
奢侈品满足了人们消费欲望中较为高端的一些需求,比如自我信心认可,社会地位的被认可等等,因此,一直以来是少数社会精英们才购买的商品。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差不多保持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如何满足这部分人群对于奢侈品的需求,自然会被很多奢侈品企业所关注,而全球金融危机带给奢侈品企业的经营压力也在08-09年开始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奢侈品企业采用打
期刊
翻译:林依珊  借鉴成功,避让失败,让新产品成功率高些再高些。  根据罗伯特库伯博士所著的《新产品制胜》一书,新产品推出后失败的几率是25%到45%,因产品所属产业而异。(库伯的这本书是本必读书,至今仍堪称经典)。拿食品业来说,1995年一项研究表明,19000种新产品推向超市后,两年内一半的产品从货架上消失了。  从那些创造、采用和销售新产品和服务的众多龙头和成功的标杆企业中,我们很容易辨别总结
期刊
无论女性在哪里居住,她们都超负荷工作、疲于奔命、压力过大且未能得到充分的服务,企业如果能够系统地了解女性对时间、价值观和情感纽带的需求并作出响应,那么它们将有可能获得价值五万亿美元的机会。  全球大部分女性都在超负荷工作、疲于奔命、压力过大且未得到消费品供应商的充分服务。她们需要时间、更多的价值,并且希望服务提供商能够真正理解她们。  这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为即将于年底出版的新书《女性消费者
期刊
受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最大的群体莫过于普通消费者。所以,主要以“富人”为消费群的奢侈品消费理论上说影响不应该很大。然而,奢侈品在危机下未能幸免。美国贝恩公司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奢侈品销售将锐减,2008年增长速度仅为3%,销售额为1750亿欧元(约合2200亿美元)。增速远低于2006年的9%和2007年的6.5%。而贝恩公司预测2009年全球奢侈品的市场大概会下降10%。在众多的奢侈品品类中,
期刊
在09年这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老天帮了空调业一把,连续的高温天气,让卖场的空调销量“扶摇直上三千尺”,而变频更是趁着世界对“低碳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之际大踏步前行。根据权威调研机构中恰康时代市场调研公司发布的2009年1-5月空调市场销售监测报告显示:国产变频市场占有率超过75%,三倍于外资品牌;在国产品牌中,美的以24.9%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在国内外品牌中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由于09冷年即
期刊
20多年来,我国农民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到20倍,但所负担的医疗费用却增长了133倍,我国居民“看病贵”问题突出。  近日,益普索(Ipsos)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和沈阳6个城市进行了在线调查,共计完成614个样本,完成了消费者对新医改制度认知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次医改方案,重点在补需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决定三年投入8500亿元,从硬件
期刊
相关政策推动汽车行业形势向好,但如果政策的作用不能转化为行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那么汽车行业仍将在低谷徘徊。  7月下旬,国家统计局联合新华信共同发布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    1、中国汽车行业景气综合指数为96.9    2009年第二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96,9(2001年=100),比第一季度的98.4下降1.6点。这表明汽车行业市场运行状况的景气度仍没有从根本上出
期刊
被仓促扶上马,面对复杂的局面,年轻的集团总经理黄涛何以服众?  上回讲到,张马集团新提拔上任的总经理黄涛听到张马集团有“企业再怎么挣钱与基层无关”的说法,觉得员工的这个意见很重要,但他憋了一晚上也憋不出工资调整方案,张总要求他弄清楚情况再说。  黄涛立刻风风火火地停下了手头的方案,跑到各个公司了解情况。在房地产公司,他的老根据地,老部下们有说有笑:  “企业再怎么挣钱与基层无关?这个说祛有意思,不
期刊
随着国内商业模式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营销手段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国际化的垄断资源平台所带来的区隔化营销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如何利用这样的平台真正有效地领导、计划、实施相关项目和活动,则直接考验着企业的管理和应对能力。近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研究该命题的过程中,将伊利集团成功服务奥运的经验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整理成经典案例,以期给众多希望搭载各种垄断性资源平台的企业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期刊
人生会有从出生、成长、成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周期,职业生涯同样如此,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让自己在职业年龄不断增长的同时也获得职业的成长?    职场的尴尬与无奈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你是否感觉到自己正处于种种的尴尬和无奈之中?对自己现在的职位与收入实在不满意但却又无处可去?对自己的前途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可以做什么,要做什么?假如你是这样的状况,那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你已经步入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