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永乐还是宣德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附录的八个青花龙纹扁瓶(有的称为扁壶)图,出自五部古陶瓷专著,书中对其所标明的朝代、名称、大小,我们分别录于图的下部。这五部古陶瓷专著,对这八个青花龙纹扁瓶的断代很不一致,我们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认为,这八个青花龙纹扁瓶,无论从哪方面看,它们都是一种类型,而不是两种类型,把它们分成两个朝代是没有道理的。
  从大小看,除附图4稍大一点外,其余几个相差无几。
  从器型看,附图1的长宽比(指高与腹径比)值是1.27,附图2是1.28,附图3是1.29,附图4是1.30,附图5是1.29,附图6是1.30,附图7是1.30,附图8是1.28。可见八个扁瓶的宽窄相差无几。八个扁瓶的口径与腹径的比值,腹径与足径的比值也大都如此,相差无几。
  从纹饰的层次布局看,八个扁瓶的纹饰都是三层,每层都用双弦线隔开;一、二层都在瓶颈,第三层都在瓶腹,主纹饰都画龙。
  从主纹饰龙纹看,八个龙纹全是侧身三爪张嘴蟠龙,龙头都较大,头部毛发都分成五束成波状向上竖,上唇向上翘,卷曲如象鼻,唇后有一凸耸的鼻子。总之,从总体到细部无一不同。
  从辅助纹饰看,三个海浪白龙纹,从形态、数量到与主纹饰的位置关系,无一不相近。四个云龙也如此。
  总之,这八个青花龙纹扁瓶在每个方面都是相同或相近的,显然属于一种类型。要么它们全是永乐的,要么它们全是宣德的。然而,上述几部古陶瓷专著,看法却很不相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们认为,这八个青花龙纹扁瓶全是永乐的,主要有四个理由:
  第一,这八个青花龙纹扁瓶都无年款,又相同或极相近,按常理,把它们定为永乐或宣德都是无可厚非的,但这八个青花龙纹扁瓶中有一个是出土器,它就是附图1,出自梁穗主编的《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见第103页)。据该书说明,这件青花海浪白龙纹扁瓶出土自永乐景德镇官窑早期地层。如果没有这个标准器,说其余七个青花龙纹扁瓶是永乐或宣德都无可无不可,有了这个标准器,显然就不妥当了,只能说其余七个青花龙纹扁瓶是永乐的才是顺理成章的。
  第二,古陶瓷界有一个鉴定永乐宣德青花瓷的公认原则,就是如果没有其他有力的根据,一般来说,无年款者应归为永乐的。上述七件青花龙纹扁瓶,没有多少根据说它们是宣德的,却有充分根据说它们是永乐的。
  第三,永乐、宣德时期青花龙纹有这样一个规律,就是同代青花大型器上的龙纹是相同的。例如永乐青花龙纹天球瓶上的龙纹,头部毛发全是分成五束向后飘伸,脸部有很多清晰的鳞片,而宣德青花龙纹天球瓶上的龙纹,头部毛发全是分成六束,先向后然后向上竖起,脸部虽有鳞片,但不够清晰,较少。这八个青花龙纹扁瓶也符合这一个规律。我们已经说过,附图1确定无疑是永乐的,其龙纹头部毛发都分成五束向上直竖,其余七个也都如此。所以,我们说附图l以外的七个青花龙纹扁瓶也应定为永乐的。
  第四,这八个青花龙纹扁瓶有七个以海浪、云朵为辅助纹饰。前面已经说过,这八个青花扁瓶上的主纹饰龙纹带有永乐龙纹的特点,同样,这七个青花扁瓶上的辅助纹饰海浪与云朵也具有永乐的特点。永乐时的海浪龙纹,海面画得虽有浪,但较平静,浪花多画在海浪之间,似是溅出的,很少画风急浪卷的海面;而宣德时则相反,画风平浪静的海面较少,画风急浪卷的海面较多,浪花多画在卷起的海浪上,较粗大,像是薹块。八个青花龙纹扁瓶中的三个海浪白龙纹,其海浪显然与永乐时的海浪一致。永乐、宣德时的青花云纹,从形态看,几无区别,但从细部看,还是有区别的。永乐青花云纹继承洪武的画法,云朵边缘有白边,而宣德除天球瓶上的云纹有白边外,其他器型卜的云朵都没有。八个青花云龙纹扁瓶中的四个云龙纹的云朵都有白边,与永乐的青花云纹特点一致。
  
  
  
  (责编:雨 岚)
其他文献
彩云之南,人文荟萃,自古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全国收藏瓷器的爱好者有句口号是“到云南‘淘’瓷去!”,随后,云南文物交易市场成为继北京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市场,其中拍卖会上瓷器成交率更排在了全国第一位,其中有不少云南青花瓷器精品。随着近年来玉溪窑、建水窑和禄丰古瓷窑的发掘和发现,以及从火葬棺墓中发掘出大量的云南烧制的青花瓷器,更吸引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对云南青花瓷器的普遍关注。  
期刊
无可否认,在张谧诠的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这种对传统文化形式要素的独特运用,可以说是画家自己对传统文化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由于对形式语言的内在魅力理解和敏感,张谧诠的作品充满生命活力,其构图超越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说明了张谧诠在其艺术探索中已经积累起了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形式,这也是我们在今天看到他的作品时感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原因。  从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并大胆地拆解、研磨、吸收,
期刊
“刘海”历来是雕刻家和艺人们喜爱的创作题材,在寿山石雕中它常常被赋予聚财的含意,如“刘海戏蟾”或“蟾衔金钱”等。高级工艺美术师黄宝庆近日创作的寿山石雕《刘海》,在表现手法上别出心裁——初观之,似无特别之处,细品之,方能见作者独运匠心。  《刘海》是由一块貌不惊人的寿山坑头石雕刻而成,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取巧,自然天成;二是巧思,令人回味无穷。  “取巧”本是寿山石雕创作中的基本功,指的是根据寿山石的
期刊
执荷童子玉雕是一种风俗玉雕,取决于民间生活题材,所反映的风俗是宋代盛行的一种典型中原民俗,具有时代和民族象征。莲荷与童子组合的形象在当时备受人们喜爱,普遍缩影于瓷器、砖雕、服饰图案等上。这样题材的玉雕挂件,自出现后就成为人们喜爱的配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期刊
天启朝,处于明代晚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官场腐败,国力衰弱。当时,有些文人不满朝政,报国无门。其中一些人,逃避现实,躲进山林,成了所谓隐者,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因而有了“渔樵问答”。青花瓷画“谈机忘岁月,一笑傲乾坤”渔樵问答碗,就是这时期的产物。此碗折腰,口外撇,口径16.8厘米,足径7.8厘米,高7厘米。口内外及足部纹饰用青花双圈分割。碗内心用青花绘一幅写意山水画(图1),
期刊
广州艺拍07冬拍精品汇集    广州市艺术品(公物)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冬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08年1月13日在广东国际大酒店开槌,1月11-12日预展。本次拍卖会分为岭南名家书画、中国书画和瓷器杂项三个专场,共计推出佳品800余件。  书画专场集中了潘天寿、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林风眠、吴湖帆、陆俨少等大师的精品。徐悲鸿的《柳荫牧笛》绘有意韵生动、神气十足的两头牛与灵动可爱的牧童,再配
期刊
采编手记:(本刊记者宽和)12月15日,本刊2008年第1期已经截稿了,可是总编却打电话交给我一个选题,负责新开的栏目“琴棋书画”里的“棋”,“怎么做?自己看着办,但不能让万千读者烦!”嘿,我的大总编,您站着说话腰不疼,论棋艺我是业余水平中的业余水平,谈棋史我没学过呀,说棋界我压根不了解,看棋谱我是小姑娘上轿——零回!不过,我可知道“棋”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国粹,地位仅次于“琴”,望一居二,您说敢马
期刊
此件白釉雕瓷人物山水方印盒是今年初在乡村偶遇淘得,当时一见到此盒,便感到这是一件好东西。  白釉雕瓷人物山水方印盒长7.5厘米,宽7.5厘米,高5.3厘米,底部施白釉,无款,盒内施绿釉。方印盒除底面外,其余五面雕塑人物山水风景,盒盖面为主画面(图1),崖上松柏丛丛,崖下江中一条带蓬小渔船,船上坐一老者,头顶斗笠,垂钓江心。微风中,老者胡须微微飘动,一副清静宜人、悠然自得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象。四
期刊
编者按:上世纪80年代,当代艺术飘洋过海传入中国。于是,一个拥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再度迎来了思想意识领域的一次争鸣与抉择。艺术究竟是什么?艺术该如何发展?艺术该走向何方?只要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艺术家,都开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复地追问与探索。因为有这样一群善于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艺术家存在,中国的艺术开始由“直线”走向“分叉”,由“单级”走向“多级”。从“圆明园”到“798”,从“地下室”到“美
期刊
今年四月上海首届古玩博览会上,笔者有幸觅得一对青花小碗。这对碗口径9.6厘米,高5厘米,足径4.6厘米。撇口、弧壁、圈足,胎质较粗,器型不甚规整。碗施釉较薄,釉色白中带青,外壁可见釉下旋纹。圈足外有明显跳刀痕,底足内见大小不一的缩釉点。碗内青花双圈,各有一青花“贵”字。两碗外壁以恣肆洒脱的行草书青花“金榜题名”和“状元及第”。青花青中带灰,有浓淡,无晕散,两只碗均完整无损。这对碗,我称之为“状元碗
期刊